螞蟻堆鄉
螞蟻堆鄉
螞蟻堆鄉,臨翔區轄鄉。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公路)28公里。面積346.8平方公里,人口27439人(2020年),有漢、拉祜、彝、傣等民族。214國道過境。轄螞蟻堆、一水、馬峰腰、邦海、曼毫、新民、小河邊、曼啟、杏勒、忙糯、邦谷、白河、遮奈、糯恩14個行政村。鄉鎮企業以茶葉加工為主。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茶葉。
螞蟻堆鄉
[一水村]東、西、北三面鄰雲縣,南鄰馬峰村。面積51.60平方千米,海拔1600米。轄中山良子、中山、平掌、岩子頭、楊家、大園子、博房、舊帕令、新帕令等9個自然村,共1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80戶、鄉村人口2414人,其中農業人口2405人。
[馬峰腰村]西距鄉政府所在地10千米。東鄰邦海村,南鄰曼毫村,西鄰214國道線,北鄰一水村。面積31.07平方千米,海拔1200米。轄彎擔、新寨、張寨、石旮旯、余家、馬峰一、二、任家一、二、牛廄坡、養馬、窪子等12個村民小組,7個自然村。現有農戶444戶、鄉村人口1819人,其中農業人口1816人。居住有漢、拉祜、彝等民族。
[邦海村]南距鄉政府所在地16千米。東鄰雲縣,南鄰曼毫村,西鄰馬峰村,北鄰雲縣大寨。面積28.40平方千米,海拔1900米。轄上王家、下王家、上邦海、團山、扎古地、夾山、大村、下邦海一、二等9個村民小組,7個自然村。現有農戶308戶、鄉村人口1275人,其中農業人口1273人,居住有漢、拉祜、布朗等民族。
[曼毫村]西南距鄉政府所在地14千米。東鄰雲縣大寨,南鄰新民,西鄰214國道,北鄰邦海村。面積30.20平方千米,海拔1500米。轄曼毫一組、曼毫二組、曼毫三組、曼毫四組、曼毫五組、夾山組、良子組、平掌組、大田組、尖山組共10個村民小組,5個自然村。現有農戶496戶、鄉村人口1989人,居住有漢、拉祜、彝等民族。
[新民村]西距鄉政府所在地20千米。東鄰小河邊村,西鄰螞蟻堆村,南鄰曼啟村,北鄰曼毫村。面積24.73平方千米,海拔1920米。轄新寨組、學校組、青樹組、大村組、上寨組、羅家組、下南信組、上排組、中寨組、董家組、閔家組、山腳組等12個村民小組,9個自然村。現有農戶495戶、鄉村人口1911人,其中農業人口1902人。居住有漢、拉祜、彝等民族。
[河邊村]西距鄉政府所在地32千米。東鄰雲縣大寨,南鄰曼啟村,西鄰新民村,北鄰雲縣大寨。面積23.47平方千米,海拔2100米。轄隔界、小新寨、小河邊、小村、舊家、撒馬壩等6個村民小組。2007年,有農戶246戶、鄉村人口998人,其中農業人口978人。居住有漢、彝、回等民族。
[曼啟村]西北距鄉政府所在地22千米。東鄰雲縣,南鄰忙畔街道,西鄰214國道,北鄰新民村。面積48.60平方千米,海拔1935米。轄小曼啟、大曼啟、山背後、壩兔、背陰、糯博、周家何家上、何家下、凹子、岔河等11個村民小組。2007年,有農戶604戶、鄉村人口2586人,其中農業人口2572人。以漢族為主。
[螞蟻堆村]西距鄉政府所在地0.30千米。東鄰新民村,南鄰曼啟村,西鄰214國道,北鄰曼毫村。面積45.53平方千米,海拔1200米。轄大田組、在樹村上組、大樹村下組、中寨組、丫口寨組、幫抗組、丫口田上組、丫口田下組、忙杏組、街子上組、街子下組、明子組、龍洞組等13個村民小組。2007年,有農戶620戶、鄉村人口2638人,其中農業人口2600人。居住有漢、傣、拉祜、彝等民族。
[杏勒村]東南距鄉政府所在地11千米。東鄰螞蟻堆村,南鄰忙糯村,西北鄰雲縣幸福。面積31平方千米,海拔1700米。轄杏勒一組、杏勒二組、杏勒三組、杏勒四組、杏勒五組、杏勒六組、杏勒七組、大箐組、大地組、上拱干組、中拱干組和下拱干組12個村民小組,6個自然村。2007年,有農戶776戶、鄉村人口3306人,其中農業人口3280人。居住有漢、布朗、傣等民族。
[忙糯村]東距鄉政府所在地7千米。東鄰螞蟻堆村,南鄰邦谷村,西鄰雲縣幸福鎮控抗村,北鄰杏勒村。面積26.70平方千米,海拔1620米。轄上壩老一、二、下壩老、上忙糯一、二、下忙糯、浪壩寨、上忙六、上臘丁一、二、下臘丁一、二、下忙六等13個村民小組,7個自然村。2007年,有農戶452戶、鄉村人口1912人,其中農業人口1908人。居住有漢、拉祜等民族。
[邦谷村]東距鄉政府所在地10千米。東鄰遮奈村,南鄰白河村,西鄰雲縣幸福鎮,北鄰忙糯村。面積28平方千米,海拔1440米。轄大邦谷一、大邦谷二、大邦谷三、大邦谷四、大邦谷五、大邦谷六、大邦谷七、小邦谷上、小邦谷下、石門坎、浪壩寨、壩老上、壩老中、壩老下、那令、大幫害、高家一、高家二、刺通林、劉家、下邦谷一、下邦谷二共22個村民小組,7個自然村。2007年,有農戶677戶、鄉村人口2965人,其中農業人口2944人。居住有漢、拉祜等民族。
[白河村]東北距鄉政府所在地15.50千米。東鄰遮奈村,南鄰章馱鄉幫怕村,西鄰邦谷村,北鄰邦谷村。面積27.85平方千米,海拔1780米。轄上新寨、中新寨、下新寨、箐門口一、箐門口二、、芭蕉林、棉花林、毛稗田一、毛稗田二、王家、李家、魯家、平掌一、平掌二、平掌三、新河、上白河、下白河、水箐、幫富一、幫富二共21個村民小組,10個自然村。2007年,有農戶771戶、鄉村人口3201人,其中農業人口3189人,勞動力1671人。居住有漢、拉祜等民族。
[遮奈村]東北距鄉政府所在地12千米。東鄰糯恩村,南鄰白河村,西鄰邦谷村,北鄰螞蟻堆村。面積17.27平方千米,海拔1430米。轄那臘田組、大寨一~四組、丫口寨一~二組、回營一~二組、那朽一~二組、街子一~八組19個村民小組,7個自然村。2007年,有農戶754戶、鄉村人口3167人,其中農業人口3113人。居住有漢、拉祜、傣等民族。
[糯恩村]距鄉政府所在地14千米。東鄰曼啟村,南鄰忙畔,西鄰遮奈村,北鄰螞蟻堆村。面積21平方千米,海拔1300米。轄糯恩組、忙旭組、三家村上組、三家村下組、邵家組、瓶罐窯組、上大田組、下大田組、大柏樹上組和大柏樹下組10個村民小組,8個自然村。2007年,有農戶415戶、鄉村人口1849人,其中農業人口1818人。居住有漢、傣等民族。
螞蟻堆鄉轄螞蟻堆、一水、馬峰腰、邦海、曼毫、新民、小河邊、曼啟、杏勒、忙糯、邦谷、白河、遮奈、糯恩14個行政村。
螞蟻堆村 | 一水村 | 馬峰腰村 | 邦海村 |
曼毫村 | 新民村 | 小河邊村 | 曼啟村 |
杏勒村 | 忙糯村 | 邦谷村 | 白河村 |
遮奈村 | 糯恩村 |
銻礦
螞蟻堆鄉境內層巒疊嶂,是典型的山區農業鄉,山區面積佔全鄉總面積的99.5%,最高海拔2471米,最低海拔1100米。由於風化作用和流水切割,地貌破碎,地貌大致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山間盆地(遮奈壩子),二是深度切割的中山窄谷(南汀河河谷地帶)。
1、山脈
大寨山頭,在一水村西500米處,海拔1801米。與雲縣接壤。
隔界梁子,在小河邊村西3.7公里處,海拔2192米,是臨翔區與雲縣的界山。
官房山,在小河邊村東2.7公里處,海拔2471米,是臨翔區與雲縣的界山。
邦穀梁子,在邦谷村西2.6公里處,海拔2292米。與雲縣岩子腳村相接。
大曼啟山,在曼啟村西800米處,海拔2772米。
2、河流
遮奈河,源於白河村箐門口。河長16.4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23立方米/秒。下遊河道底,不便灌溉。
小高橋河,源於二雪山水路箐和官房山等,長22.4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917立方米/秒。流經曼啟、龍洞等地。注入南汀河。
忙杏河,源於新民羅家隊。河長10公里,流量為1262萬立方米/年,流經新民、螞蟻堆等地。
磨岸河,源於輕木樹分水嶺,河長9公里,流量為946.08萬立方米/年,流經杏勒。
曼毫河,源於邦海上王家,河長12.5公里,流量為1576.8萬立方米/年,流經曼毫、馬峰、邦海等地。
3、生態林
螞蟻堆鄉屬於亞熱帶低緯度山地季風氣候,垂直分佈明顯,有多樣的地方小氣候和生態小環境。
1、氣溫
螞蟻堆常年平均氣溫在16—18℃,年積溫6352.9℃,月均溫較高的有6、7、8月,一般為20℃至22℃。氣溫較低的月份是12、1、2月,平均氣溫為9.5℃至 11℃。
2、日照
螞蟻堆地處低緯度,日照時間較長。歷年平均日照數為2115.9小時,且乾季比雨季日照長。
3、霜期
全年無霜期為290天,歷年平均霜期為75天。
4、雨量
年降水量約為1100—1200毫米,其中乾季降雨量約為120—140毫米,雨季降雨量約為980—1100毫米。
1、生物
糧食作物:玉米、水稻、小麥、洋芋、黃豆、蕎。
經濟作物:蔬菜、茶葉、烤煙、甘蔗。
水果:芒果、梨、桃、柚、李子、柿子、石榴、葡萄。
飼養家禽:牛、馬、豬、羊、雞、鴨、鵝、騾、驢、兔、狗、貓。
2、礦藏
金屬礦產:鐵、銅、鉛、鋅、銻。
非金屬礦產:煤、石灰石。
3、土地
土地面積426平方公里。
螞蟻堆鄉位於臨翔區北面,是臨翔區的“北大門”,鄉政府駐地距城區25公里,國土面積426平方公里。全鄉下轄14個村委會,189個村民小組。2007年末,全鄉共有7638戶32030人,其中:農業人口31784人,佔總人口的99.2%,勞力18154個,佔總人口的56.7%,少數民族人口4759人,佔總人口的14.9%;耕地面積53073畝,其中:旱地41430畝,佔78%,水田11973畝,佔22%,人均佔有耕地1.67畝;人均佔有糧食287公斤;經濟總收入4591.62萬元,人均純收入1156元。
螞蟻堆鄉特色產業有:核桃、茶葉、紫膠、黑山羊。
核桃主要分佈在海撥1600米-2000米範圍內,2007年末面積39228畝,其中當年新植6809畝;鮮果產量居臨翔區首位,年產量442.5噸,總產值160萬元;
茶葉主要分佈在海撥1400米-1800米範圍內,2007年末茶園面積24030畝,其中可採摘面積12260畝,高優生態茶園7320畝,其中當年新植760畝,茶葉總產量397噸。
紫膠主要分佈在海撥1400米-1600米範圍內,2007年末面積20495畝,紫膠產量18.7噸。
黑山羊主要分佈在全鄉14個村委會,2006年末存欄18475隻,出欄7090隻。
小集鎮建設:按照螞蟻堆集鎮建設總體規劃,積極推進河灘治理工程。同時,集鎮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臟、亂、差”及“以路為市”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市場秩序進一步得到規範。開展基本農田地保護工作,與村、組層層簽定協議,使基本農田地保護落實到田塊和個人。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抗旱保水源、節水保安全、修復水毀保生產”為重點,全面加快抗旱水源建設,抓緊水毀修復工程,搞好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建設。2006年全鄉冬春共整復修水利溝渠589件,累計投入勞力12.49萬個,完成工程量10.89萬立方米(其中:土方10.1萬立方,石方0.79萬立方),恢復灌溉面積320畝,改善灌溉面積2100畝,開墾恢復河灘農田150畝;投入資金6.4萬元,實施人畜飲水工程2件,解決了160人和35頭大牲畜的飲水問題;加大對南汀河螞蟻堆段的治理,加強對鐵廠河水庫和松樹林水庫的管護工作。投入資金10.02萬元,新建曼啟村外梅子樹田三面光溝80米及曼啟小高橋馬鞍山配套溝渠733米。
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2006年,整復修鄉村公路14條,新開挖村組道路25.3公里,新增通路村民小組14個,使全鄉公路里程達280.7公里。同時,加強日常管護,逐步改善路面質量,有效緩解了滯后的道路交通條件對我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
生態能源建設:圍繞“青山綠水”工程,廣泛發動群眾加大對河道溝箐的治理及村組公路兩側的綠化工作,共完成荒山造林及四旁植樹9620畝,使全鄉森林覆蓋率達34%。新建沼氣池26口,累計建成沼氣池705口;安裝太陽能熱水器470戶。嚴格木材砍伐審批,加大毀林案件的查處力度,年內共查處亂砍濫伐案件12起,批評教育80餘人次,有效地打擊了違反林業法規的行為。同時,進一步加強對退耕還林的後續管理,完善補植補造工作,加大護林防火工作力度,確保了全鄉生態建設的穩步推進。
(一)文物
螞蟻堆鄉
2.齋鍋:珍藏於大寨緬寺,是朝寺誦經時盛放聖水所用,為金烏合金所鑄。另存有大中下三個土鑄齋缽。
(二)古迹
1.王學章烈士墓:位於一水村委會旁,修建於1986年。王學章,男,1946年生,螞蟻堆一水村人,原中國人民解放軍7637部隊一名班長,1969年3月14日在中緬邊境戰鬥中犧牲。
2.碑刻
現存較好的碑刻是白河村龍潭箐光山上清朝同治年間的周家墓碑。其碑文已經模糊,碑心兩側各刻有猴子、馬鹿、羚羊、麒麟、騾馬及串芝蓮等花草。其次是水箐山上的李家大碑,保形較好。另有那令山雙墳及河邊學校地的李家墓碑。他們各具特色,體現了不同時期不同民俗的歷史文化淵源。
(三)名勝
石老虎山:位於城區北部28公里處。石老虎山,顧名思義就是山中有一巨石,形似老虎,故而得名。據當地群眾介紹,他們的祖輩在山裡生息繁衍,雖沒見過真的老虎,但形象逼真的虎形巨石隨處可見。除此之外,山中還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
(四)寺院:遮奈緬寺
1、傳說故事
好龍傳說(騙碗寨的故事)
相傳500年前,在糯恩村上下大田的中間有一個龍潭,一條救濟蒼生的好龍居住在龍潭裡。娶親辦事的人家都可向它借碗,人們稱它為好龍。後來,有一戶人家辦喜事,起了貪念,將自家的破碗換給好龍。從此人們再也借不到碗了,這家人所在的寨子人們並稱為騙碗寨。寨中人覺得受委屈,便將狗血倒入潭中。自此,好龍搬走了,龍潭乾枯了。但在潭底還淌著一股輕泉,而騙碗寨的故事卻流傳了下來。解放后,騙碗寨改稱為八隊。如今,龍潭的清泉已被引入農家,供當地人飲用。
2、民間傳本
據說,傣家緬寺中都藏有經書,“四清”運動時,基本被抄。而遮奈大寨緬寺的佛經卻被一聖賢之士收藏下來。相傳該經書是全縣唯一一本佛經傳本,其他緬寺的佛經都抄於該傳本。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又稱回星節。60年代以前,火把節晚將松枝劈細捆於竹竿上做成火把,天黑時點燃火把立於庭院中心,稱豎火把。傳說水稻看見火把就抽穗。用香面與干松脂研成粉攪拌后,用力撒在火把上,噴起一團大火焰,稱做撒火把,先到住房內噴撒,一則有燒滅蚊蟲作用,二則意在驅逐邪魔。而後撒到路上與同伴互相追撒戲鬧,稱“打火把仗”。60年代后,豎火把、撒火把逐步停止。90年代開始時興火節食牛羊驢肉的習慣,富裕人家藉機殺羊、殺驢宴請賓客,以示特色。
農曆七月初一日至十五日為中元節,俗稱“月半節”接老補祖公。故該節不興接姑娘回家。七月初一,用酒茶香火接“先靈”於堂內,在正堂右側靠板壁設一香桌,插花、插柏枝於花瓶內、擺上果品,糖果糕點,點燃香燭,每日三餐供奉。農曆十四下午,獻上豐盛酒菜,焚燒錢紙稱為“送祖”。也有人家只是在農曆初十四早接晚送,用接老祖公的方式表示對祖先的懷及哀思之情。
民族節日
潑水節:每年清明后第十天,即傣歷新年,舊時稱為“插花節”,現代多稱為“潑水節”。潑水意為衝去舊年的污漬,洗去一年的疲勞,為新的一年消災除難祈求幸福。節日當天,傣族婦女身著盛裝,手持鮮花,年輕小夥子戴上面具,打起象腳鼓,敲起大芸鑼,跳著傣族舞,歡慶佳節。
土主節:農曆二月八日是拉祜族的祭祀活動,家家備辦茶酒香火,進行祭奠,跳歌唱調,通霄達旦。
把齋節:每年6月15日至9月15日期間,每逢初一、十五、二十三日,50歲以上老人彙集到緬寺,各帶食物,祭祀先人,故又把6月15日稱為關門節,9月15日稱為開門節,而把這期間成為把齋節。
文學: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螞蟻堆的文學起源較早,而早期的文學創作多為民間的口頭文學。古驛亭有胥玉端、張貢爺、嚴貢爺等,能事楹聯及詩歌創作;四、五十年代的胥玉昆、李皓存、刀文貴、湯元代、楊啟煥、楊應龔等人,多以婚嫁、年節為主創作楹聯、詩詞。五、六十年代,蘇漢高、劉士皋、張光富、劉應昌、何光林等一批到螞蟻堆工作的老同志,多以韻律對仗的詩文創作為主。七、八十年代,仍以農村中字其仁、李光德、盧紹祥等從事婚嫁楹聯的詩詞為主。九十年代,以王應良、李春、戴春富為代表的新青年開始主攻詩歌、散文創作。山地書畫文學藝術學會的成立,更使他們如魚得水,先後出版了《山地情歌》、《山琵琶》、《情谷的回聲》等詩詞書刊。1999年9月29日,經過在任黨委、政府的多方努力,以介紹螞蟻堆歷史為主的《驛亭風采》出版發行。
攝影:1973年,周安泰在家中從事照相經營。1983年陳立榮正式掛牌開設影相店,仍以經營黑白相為主。1989年增置彩照設備1套。1999年經過改造,像館初具規模,除照相外開始零售膠捲、相機和開展相機出租業務。
書畫:1993年,成立“山地書畫文學藝術協會”。1993年10月舉辦第一屆詩詞書畫展,展出作品96幅;1995年1月舉辦第二屆詩詞書畫展,展出作品113幅。
嚴格執行“兩免一補”和“三免費”政策,有效降低了輟學率;全面加強學校管理,逐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幼兒教育、成人教育和基礎教育協調發展,使“兩基”工作得到鞏固和加強。教育工作健康發展。學校管理全面加強,教育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幼兒教育、成人教育、基礎教育協調發展;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兩基”鞏固工作穩中有升,為該鄉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螞蟻堆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9849 |
男 | 15795 |
女 | 14054 |
家庭戶戶數 | 7300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9695 |
家庭戶男 | 15678 |
家庭戶女 | 14017 |
0-14歲(總) | 7991 |
0-14歲男 | 4169 |
0-14歲女 | 3822 |
15-64歲(總) | 19812 |
15-64歲男 | 10690 |
15-64歲女 | 9122 |
65歲及以上(總) | 2046 |
65歲及以上男 | 936 |
65歲及以上女 | 1110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9505 |
2021年,臨滄市臨翔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止2020年,常住人口為274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