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言
蘇軾詩作
《五禽言》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詩作品。這五首詩分別吟詠五種鳥,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生活的關注以及深切的同情。
五禽言(並敘)
使君向蘄州,更唱蘄州鬼。我不識使君,寧知使君死。人生作鬼會不免,使君已老知何晚。
(註:士人謂布穀為脫卻破袴。)
去年麥不熟,挾彈規我肉。今年麥上場,處處有殘粟。豐年無象何處尋,聽取林間快活吟。
(註:此鳥聲云:麥飯熟,即快活。)
力作力作,蠶絲一百箔。壠上麥頭昂,林間桑子落。願儂一箔千兩絲,繅絲得蛹飼爾雛。
(註:此鳥聲云:蠶絲一百箔。)
(註:姑惡,水鳥也。俗雲婦以姑虐死,故其聲雲。)
第二首:“脫卻破袴”是當地人對杜鵑叫聲的想象,詩人把它巧妙地嵌入詩中,構思成一幅感人的畫面:一位勤苦勞作的農民被阻在雨後暴漲的溪水邊,當他不得已脫下破袴踏入冰冷的溪水時,水中映出了他身上地主逼租留下的傷痕。這幾句詩,不僅寫出了農民凄苦的外貌,而且寫出了他們悲涼的心境,反映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五首:東海有孝婦,年輕守寡,沒有孩子,贍養婆婆非常盡心,婆婆想讓她改嫁,她始終不肯。婆婆對鄰居說:“這個孝婦待我非常好,她自己過得非常清苦,我覺得她無子守寡非常可憐。我老了,不可以長期連累她耗費她的年華,該怎麼辦呢?”後來婆婆自縊而死,婆婆的女兒狀告她於官府:“這個婦人殺了我母親”。獄吏逮捕了孝婦,孝婦的供詞不承認自己殺了婆婆。獄吏驗問考打,孝婦自我誣陷而招認。所有案卷呈報上去后,太守最終斷定斬殺孝婦。結果郡中枯旱三年。這就是“東海孝婦死作三年乾”的故事。東漢廣漢有個人,姓姜名詩,娶妻龐氏,夫妻孝順。家離長江有七、八里路,龐氏常到長江邊取婆婆喜歡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龐氏經常燒魚給婆婆,婆婆不願單獨吃魚,龐氏就請隔壁老太作陪。有一天龐氏取水回來晚了,姜詩懷疑龐氏怠慢母親,就把龐氏趕出家門。隔壁老太讓她暫時寄居,龐氏晝夜辛勤織布,托隔壁老太換錢孝敬婆婆。婆婆知道真相后立即要兒子接回龐氏。龐氏回家之日,院子里湧出一股清泉,水質和長江水相同,而且此後每天還跳出兩條鯉魚。“廣漢龐姑去卻還”說的就是這個湧泉躍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