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利卡塔

義大利南部自治區

巴西利卡塔(Basilicata)義大利南部自治區。大致分成西部的山區和東部的低矮丘陵及寬闊谷地,首府波坦察。奧尼亞海沿岸有狹窄沿岸平原。中世紀初由倫巴第聯盟統治。士瓦本的霍亨斯陶芬王朝衰微(1254)后,在義大利南部的事務中起過重要作用,後來的命運與那不勒斯王國相系,1861年歸屬義大利。1980年災難性地震中遭受嚴重破壞。經濟以農業為主。人口約595,727人。

地理環境


巴卡塔()覆蓋南亞平寧山脈的大部分地區,介於北部的奧凡托河和南部的波利諾地塊之間。它的東部與布拉達諾河depression陷的大部分接壤,而布拉達諾河depression陷遍及無數溪流,並下降至愛奧尼亞海的東南沿海平原。該地區在半島的第勒尼安海一側西南部也有一條短的海岸線。
巴卡塔南區,,(,平方英里)的面積中有47%被山脈覆蓋。在其餘區域中,有45%為丘陵地帶,而8%由平原組成。著名的山脈和山脈包括Pollino地塊,Dolomiti lucane,Monte Vulture,Monte Alpi,Monte Carmine,Monti Li Foj和Toppa Pizzuta。
該區質征包括蒙禿火山岩層,以及北部梅爾菲和波坦扎地區以及南部波利諾周圍的地震斷層。該地區的大部分地區在1857年的巴斯利卡塔大地震中被摧毀。1980年的Irpinia地震摧毀了該地區西北部的許多城鎮。
多山的地形加上薄弱的岩石和土壤類型使滑坡普遍存在。基底的岩性結構及其混沌的構造變形使斜坡易於滑坡,而缺少林地又使這個問題更加複雜。與許多其他地中海地區一樣,巴西利卡塔曾一度擁有豐富的森林,但在羅馬統治時期,它們大部分被砍伐並變得荒蕪。
氣候變化受三個海岸線(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和第勒尼安)和該地區自然特徵的複雜性影響。一般而言,山區氣候屬大陸性氣候,沿海為地中海性氣候。
巴西利卡塔
巴西利卡塔

文化


巴西利卡塔,義大利大區之一。面積為999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46.9%,丘陵45.1%,平原8%,海岸線長62.2公里。大區首府是波坦察(68796人),省會城市是馬泰拉(58256人)
巴西利卡塔一面對著第勒尼安海,另一面對著伊奧尼亞海。前者多礁石、小水灣、松林、海灘和岩洞,主要的海水浴場是馬拉泰安(Maratea);而後者主要是大片的海灘。巴西利卡塔不只有海,境內更大部分是山,很多山峰都是滑雪愛好者的所愛。不少山地都屬於義大利最大的公園之一——波里諾國家公園。
被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文化遺產的馬泰拉的薩西是非常古老的一個岩洞住區,裡面的房子大部分都是在凝灰岩山中挖的岩洞。這裡找到了很多考古遺跡,甚至有史前遺跡,有150多個岩洞教堂,裡面都有不同時代的壁畫。也許是由於其獨特,從一開始就被很多宗教社團選為一處勝地。

活動和節日

土耳其遊行(波坦察)
反映公元8世紀撒拉切諾人入侵的古老節日(5月29日)。
布魯納聖母節(馬泰拉)
這個宗教遊行中彩車上有神聖紙像

首府


首府為波坦察,義大利南部城市。位於亞平寧山脈南部山區,巴森托河上游。海拔820米。人口6.5萬(1982)。城建於公元前二世紀。農產品集散地。工業以食品加工為主。有大量的園藝和果園產品輸出。鐵路與公路樞紐。
波坦察(義大利語:Potenza)是義大利南部的一個鎮,也是巴西利卡塔大區和波坦察省的首府。
波坦察坐落在俯瞰巴森托河河谷的亞平寧山脈中,是義大利海拔最高的大區首府和省首府。

旅遊


皮埃特拉佩托薩
在1088米高的多洛米蒂盧卡內山上的小鎮。
波坦察
城裡有主教堂聖傑拉爾多和聖方濟各教堂。
埃拉克萊亞岩洞(波里克羅)
希臘人駐紮過的古迹。
梅爾菲
值得看的是內有國家考古博物館的城堡和主教堂。
馬泰拉的薩西的神奇
被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文化遺產的馬泰拉的薩西(SassidiMatera)是非常古老的一個岩洞住區
波里諾國家公園
有三座大山,棲息有狍、狼、野豬和山鷹
梅塔龐托
這裡可以欣賞到很多出土文物,其中不少都陳列在國家考古博物館。公元前530年的希臘高大神廟是奉獻給海拉的。

美食

當地烹飪是以草、蔬菜和“薩西恰”豬肉腸為基礎的菜肴:早在不記得年頭的時候,這裡的薩西恰就非常有名,在很多地方也叫“盧加內加”,這是因為古時候巴西利卡塔叫盧卡尼亞。
葡萄酒中最突出的是阿里亞尼克,配肉飲用最合適。

旅遊業

巴斯利卡塔大區擁有高大的山脈、被森林覆蓋的深色山谷和岩石密布的鄉村。近年來,大區寧靜優美的環境和原始獨特的風景開始吸引遊人的注意。馬泰拉省首府馬泰拉市獨特的石窟民居山洞於1993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文化遺產名錄。

經濟


大區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方面以栽種小麥、土豆為主,畜牧業以養牛為主。由於山地過多,該區通訊及對外聯繫長期以來都十分落後,因此被視為義大利最不發達、經濟發展最遲緩地區之一。21世紀以來,該區開始陸續發展工業園,開始從事汽車、石油和機械生產等商業化發展。2014年,大區GDP為110.52億歐元,人均GDP為19,100歐元。2015年,大區對外出口額29.42億歐元,同比增長15.6%。2016年前三季度出口額為33.43億歐元,同比增長76.5%。2015年就業人口平均為18.9萬人,女性6.9萬人,男性12.0萬人。2016年前三季度就業人口19.1萬人,其中女性7.2萬,男性11.9萬

葡萄酒

巴斯利卡塔大區是義大利最鮮為人知的葡萄酒產區。大區東臨塔蘭托灣,多山地丘陵。山區氣候涼爽潮濕,愛奧尼亞海海岸地區炎熱乾燥。土壤主要為富含礦物質的火山岩,乾旱的山丘和高山地帶,相較於義大利南部比較寒冷。但是,寒冷的高山環境為葡萄種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可以讓釀造出來的葡萄酒具有芬芳濃郁的花香味。大區葡萄園面積10,848公頃,葡萄酒年產量約4,810萬升,其中27%為白葡萄酒,73%為紅葡萄酒,2.4%為法定產區(DenominazionediOrigineControllata,簡稱DOC)級葡萄酒。白葡萄品種包括格雷克(Greco)、瑪爾維薩(Malvasia)和莫斯卡托(Moscato)。紅葡萄品種艾格尼科(Aglianico)產自大區唯一一個優秀法定產區(DOCG),孚圖產區。孚圖產區的酒分為3級,即一年陳、三年陳和五年珍藏。三年陳和五年珍藏都要在木桶中熟成兩年。
艾格尼科葡萄(Aglianico)早在公元前6或者7世紀的時候就被古希臘人帶到了巴斯利卡塔,可以釀製出強勁色深的葡萄酒。儘管是該產區的明星品種,不過其他一些鮮少為人所知的品種也正在當地葡萄酒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芳香宜人的莫斯卡托(Moscato)葡萄酒和瑪爾維薩(Malvasia)葡萄酒。

農業發展

傳統產品。由於受到地理特性的影響,巴斯利卡塔大區不適合進行機械化農業活動,也不利於推行具有降低成本、提高生產量等特點的現代化農業。大區政府積極落實國家和區域農業政策,努力促進該地區具有古老工藝的傳統產品、農業和養殖業的發展。具有文化傳承價值的加工、儲存和發酵方法都被認為是傳統糧食和農業產品生產的必要條件。
有機農業。巴斯利卡塔大區有機農業正經歷大發展時期,著重發展“乾淨”農業,尊重環境平衡,維護人類健康,保護動物福利。目前,大區總面積538萬公頃的農業用地中,約116萬公頃為有機農業區。大區有5340家農場已經放棄使用化學肥料和化學合成農藥,堅持維護人類和環境之間的生態平衡。通過開發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及生物、培養從業人員的技能、推廣農業旅遊及文化,大區大力促進有機農業生產發展。除常規品種外,大區開始重新開發那些曾經典型、但後來因缺乏市場而被遺棄的糧食品種,如蠶豆、鷹嘴豆、豌豆、大麥等。
農村發展。根據義大利“國家戰略計劃”採用的衡量方法以及歐盟指南,巴斯利卡塔大區被歸類為農村,存在綜合發展問題。為利用自身優勢、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大區推行農村發展計劃,從三個方面促進農業發展,包括增加農林業競爭力;改善鄉村環境,支持土地管理和保護;加強農業活動的多樣化和提高農村地區生活質量。
歷史
人類在巴西利卡塔的存在最早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晚期,並發現了直立人。在Venosa和其他地方發現的晚新生代化石包括大象,犀牛和現已滅絕的物種,例如Machairodus屬的劍齒貓。在菲利亞諾附近發現了中石器時代岩石藝術的例子。從第五個千年開始,人們就不再居住在山洞中,並建造了小屋棚屋,直到通向內陸的河流(Tolve,Tricarico,Aliano,Melfi,Metaponto)。在此期間,解剖學上現代的人類以穀物和畜牧業(Bovinae和Caprinae)的生活為生。膽石器遺址包括Latronico石窟和Lagonegro附近的Cervaro石窟的葬禮發現。
海上第一個已知的亞平寧文化的穩定市場中心,包括馬拉泰亞附近的卡波拉蒂姆帕海角海角上的小屋,可追溯到青銅時代。
鐵器時代的第一個土著社區居住在平原與河流交界的高原大村莊中,這些地方適合其繁殖和農業活動。這樣的定居點包括安格洛納(Anglona)的定居點,位於安格里(Agri)和辛尼(Sinni)肥沃的山谷之間,西里斯(Siris),以及愛奧尼亞海沿岸的Incoronata-San Teodoro。來自希臘諸島和安納托利亞的希臘殖民者最早出現於公元前八世紀末。
除了定居點在第勒尼安海沿岸的Castelluccio墓地外,BC定居點的考古遺址幾乎沒有生存的痕迹:這可能是由於希臘殖民地的存在增加所致。交易餘額。
古代歷史
Metaponto,赫拉神廟
在古代歷史時期,該地區最初被稱為盧卡尼亞(Lucania),以盧卡尼(Lucani)的名字命名,盧卡尼是來自義大利中部的講西班牙語的人。它們的名稱可能源自希臘語leukos,意為“白色”,lykos(“灰太狼”)或拉丁語lucus(“神聖樹叢”)。更可能是盧卡尼亞(Lucania),與盧修斯(Lucius)的姓氏(praenomen)一樣,源於拉丁文單詞Lux(gen。lucis),意思是“光”(
從公元前八世紀末開始,希臘人首先在西里斯(Siris)建立了定居點,由來自科洛豐(Colophon)的逃犯建立。然後,在亞該亞殖民者建立Metaponto的基礎上,他們開始征服整個愛奧尼亞海沿岸。海岸上也有土著奧伊諾特人基金會,他們利用附近的希臘定居點(例如Velia和Pyxous)進行海上貿易。
梅爾菲城堡
盧卡尼亞人和羅馬人之間的第一次交往始於公元前四世紀下半葉。272年塔蘭托(Taranto)征服后,羅馬統治擴展到整個地區:阿皮亞路(Appian Way)到達了布林迪西(Brindisi),並建立了Potentia(現代波坦察)和格呂門圖姆(Grumentum)的殖民地。
中世紀
476年西羅馬帝國淪陷后,巴斯利卡塔淪為日耳曼人的統治,該統治於6世紀中葉結束,當時拜占庭將軍在拜占庭將軍領導下的世界末日拜占庭-哥特式戰爭期間,拜占庭人在536至552年之間從奧斯特羅格斯人手中將其征服貝利撒留和納爾塞斯。該地區早在5世紀就開始基督教化,並成為受入侵的倫巴第人在571至590年之間建立的貝內文托省倫巴第公國的一部分。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撒拉遜人的突襲導致部分人口從平原和沿海地區遷徙定居點到山上更多受保護的中心。特里卡里科鎮和圖爾西鎮在短時期內處於穆斯林統治之下:後來,“撒拉遜人”人口將被驅逐出境。[13]9世紀後期,隨著長者耐福普斯·波卡斯(Nikephoros Phokas)及其繼任者的競選活動,該地區再次被薩拉森斯和倫巴第人佔領,成為拜占庭的一部分,並成為Longobardia主題的一部分。968年,盧卡尼亞(Lucania)主題成立,首都設在圖爾西孔(Tursikon)。1059年,巴西利卡塔(Italo-Normans)征服了巴西利卡塔(Basilicata)和義大利南部大部分地區。後來,它由Hohenstaufen繼承,後者於13世紀被安茹的卡普提斯家族驅逐。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