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演義
李健侯創作的短篇小說
《永昌演義》成書於20世紀40年代,是民國時期唯一的一部以李自成起義為背景的歷史小說。在書中,作者寫了關於李自成起義興衰始末、大明王朝的滅亡、清政權的興起等內容,中間夾雜了諸多神話元素,可讀性較強。
2008年10月,更名為《大順帝李自成》,由重慶出版社正式出版,新版書名《大順帝李自成》為毛澤東手跡。
毛澤《永昌演義》
末李領導農義,歷史著農義,陝,橫掃,席捲半,久曲折、艱苦鬥爭,推翻王朝。歷史件毛澤極啟。紀,毛澤注、指導支持著李義歷史,壇產 影響。
李鏡
在毛澤東的心中,李自成是一個英雄人物,更是一面“鏡子”。這面“鏡子”照著他成長,照著他領導中國革命走向成功。
對李自成的關注,使毛澤東很早就開始吸收其思想中的積極成分。1910年秋,17歲的毛澤東進入東山學校讀書,放假回外婆家時買了一些“筆桿糖”,平均分給表兄弟們。分完后,最小的表弟吵著還要多分一點。毛澤東便對他說:“農民領袖李自成起義,與昏庸官府作鬥爭,為的是使天下人均田均富。所以,我們兄弟之間也要按均田均富的原則來分糖,誰也不能多分。”毛澤東的話說服了小表弟。
然而,毛澤東更多的時候,還是在分析李自成失敗的根本原因。1921年,毛澤東在衡陽第三師範向同學們作《中國歷史上農民戰爭問題》的演講時,向學生介紹了陳勝、吳廣、黃巢、李自成等農民起義領袖的事迹,總結了農民起義的經驗教訓,指出他們的失敗是由於沒有先進階級和政黨的領導。1926年,毛澤東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為學員講授“中國農民問題”課程時,引用了李自成起義的有關資料。他說:“當時陝北大飢,自成乘機而起,至山西、張家口、南口、土木堡等處,后至北京,卒為清兵所敗……后被三桂引清兵入關,迫至無路可走。這可見李自成是代表農民利益的。不過他們的舉動,多為暴動,是其失敗之主要原因也。”
對歷史上農民起義經驗教訓的總結,加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使毛澤東創立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據譚震林回憶,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拒絕到上海黨中央工作,“他總結歷史上農民起義失敗的教訓,對我們說:‘李自成為什麼失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鞏固的根據地。’”稍後,毛澤東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特彆強調了要與流寇主義思想作鬥爭:“歷史上黃巢、李闖式的流寇主義,已為今日的環境所不許了。”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后,毛澤東更加註意對李自成起義的研究。他曾對劉志丹說:“陝北這個地方,在歷史上是有革命傳統的。李自成、張獻忠就是從這裡鬧起革命來的。這個地方雖窮,但窮則思變,窮就要鬧革命。”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再次強調:“歷史上存在過許多流寇主義的農民戰爭,都沒有成功……只有徹底地克服了流寇主義,提出並實行建立根據地的方針,才能有利於長期支持的游擊戰爭。”
毛澤東對李自成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對其戰爭思想的層面,還將視野深入到了其失敗的更深層面——腐敗。在1938年關於保衛工作的一次講話中,毛澤東談到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時說:“我們歷來的造反領袖,後來都腐化了,做了皇帝的都不好了,但李自成始終是好的,老百姓都稱讚他,因為他代表農民利益向地主階級造反”;解放戰爭即將勝利前夕,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等中央重要領導人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澤東對其他領導人說:“今天是進京‘趕考’。”周恩來說:“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當即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
關注李健侯與他的《永昌演義》
李健侯,陝西米脂人,李自成同鄉,其父為清末進士,在四川和綏德做過官,李健侯自幼隨父親在衙門讀書,父親死後曾遊河北、山西各省,后回米脂在縣誌局供職,同李鼎銘是同事。在此期間,他對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產生了深深的景仰之情,他認為李自成“崛起草澤,戰必勝,攻必克,10餘年間覆明社稷,南面而王天下”,其業績可與劉邦、朱元璋比美,況其人不貪才、不好色,光明磊落,有古豪傑之風,是一位了不起的偉人。“竊嘆吾鄉有此不世之傳人,而竟聽其事埋沒,莫得搜考而表彰之,時時引以為憾。”(《永昌演義·自序》) 李健侯立志為李自成寫書,他潛心收集各種資料,參考了60多種古籍,以非常嚴肅的態度訂正謬誤,考證其真偽。
1926年,他著手寫作章回體歷史小說《永昌演義》(“永昌”是李自成自立為帝時的年號),初稿完成後又六易其稿,終於在1930年12月將該書定稿,但一直未能出版。這部章回體歷史小說共40回,約34.8萬字,其情節曲折,故事生動,對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進行了熱情歌頌。20世紀40年代初,此小說在陝西廣為流傳,陝甘寧邊區副主席李鼎銘把《永昌演義》原稿推薦給毛澤東。毛澤東對此書非常賞識,很高興地閱讀了這本書,並讓秘書手抄一本,以備將來之用。
李健侯雖然把李自成當作一個英雄來稱頌,但從語言、結構到主題,卻未從根本上跳出古典歷史小說的窠臼。例如,第一回的回目便叫做“陳祖師偈語征先兆,李守忠善念獲佳城”。開篇起處仍然是“話說天下大勢,治久則亂,亂久複合。方其治也,則有聖明君相,應景運而生;及其亂世,則有草澤英雄,應劫運而出——此皆天地氣數之所推移。”作者對李自成的興起、失敗,明朝的覆滅以及與此相關的歷史人物作過一番考據,情節生動,故事動人。但在其鋪敘、描寫和議論過程中,仍難超出舊的歷史觀的局限性,帶有明顯的宿命論色彩,只得以“勝者為王敗者賊”來嘆息李自成的命運。
毛澤東看到《永昌演義》書稿后,其興奮的心情不言自明。毛澤東之所以欣賞《永昌演義》,主要和這部小說所描寫的內容有關。此小說以李自成起義為內容,這正是毛澤東非常感興趣的。毛澤東對此曾進行過較詳細的研究。在幾十年的武裝鬥爭中,他非常注意總結和借鑒農民起義的經驗教訓,其中尤其是李自成起義的經驗教訓,更是經常提及。
1944年4月29日,毛澤東寫信給李鼎銘。在這封信中,毛澤東首先對李健侯多年的苦心經營表示讚賞,並熱情地邀請李健侯來延安一游。毛澤東還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指出了此書的不足之處,即作者雖然把李自成作為正面人物來歌頌,卻沒有用歷史唯物主義與階級鬥爭的觀點對李自成起義的根源與意義進行分析,“此書讚美李自成的個人品德,但貶抑其整個運動”。毛澤東對歷代農民起義的歷史作用作了肯定,稱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是2000年來農民戰爭中極著名的一次,是陝北人民的驕傲。在信的最後,毛澤東提出了此書的修改意見:“此書如按上述新歷史觀點加以改造,極有教育人民的作用,未知能獲作者同意否?”李鼎銘把此封信轉到李健侯手裡。李健侯看后,心情十分激動。不久,李健侯應邀來到延安,受到毛澤東的熱情款待。毛澤東還獎給了他200元邊幣,兩石小米,聘請他當了邊區的參議員。
解放后,毛澤東提議李健侯任陝西省文史館研究員,建議其繼續修改《永昌演義》。遺憾的是,書稿修改未成而作者在1950年去世。雖然李健侯未能按毛澤東的意見完成《永昌演義》的修改工作(2008年10月,該書更名《大順帝李自成》,由重慶出版社正式出版),但毛澤東的意見對後來姚雪垠創作《李自成》卻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在十年動亂中,毛澤東兩次指示保護姚雪垠,讓他從事《李自成》的創作,這在當代中國文壇上是獨一無二的,這表明毛澤東非常讚賞姚雪垠的創作思路和《李自成》的主要內容。毛澤東當年讀《永昌演義》后提出的修改思路在《李自成》這部書中得以更徹底的體現。姚雪垠創作《李自成》前,曾帶人到米脂縣抄錄《永昌演義》,以幫助其創作。
書中寫了關於李自成起義興衰始末、大明王朝的滅亡、清政權的興起等內容,中間夾雜了諸多神話元素,可讀性較強。
本書完稿后,曾經送到延安,受到毛澤東的親自審閱,毛在審讀之後表示出對此書的極大興趣,同時也寫信表達了自己的敬意。更重要的是,毛澤東親自囑託秘書,逐字抄存了這部書稿!
這部著作,後來也對姚雪垠創作長篇小說《李自成》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自序 | 第二十回 戰汝寧文岳死忠烈 敗良玉自成人襄陽 |
第一回 陳祖師偈語征先兆 李守忠善念獲佳城 | 第二十一回 焚獻陵楚撫殉國難 守承天按院陷敵營 |
第二回 禱嗣息河嶽鍾靈異 送文書走馬伏凶星 | 第二十二回 建襄京自成誅反側 破湘楚獻逆肆兇殘 |
第三回 抗天兵迎祥初犯順 違將令自成投高營 | 第二十三回 劉熙祚死節長沙郡 李振聲殉難裕州城 |
第四回 俞翀霄兵敗臨真鎮 高迎祥稱王霸三邊 | 第二十四回 人關中君恩獻妙策 催急戰傳庭死潼關 |
第五回 李自成兵入山西境 曹文詔大戰壽陽城 | 第二十五回 人西安藎臣死忠烈 還故裡衣錦祭先塋 |
第六回 左良玉援師潰修武 李自成乘冰渡黃河 | 第二十六回 守榆林將帥倡節義 人甘州賀錦建奇功 |
第七回 陳奇瑜師援南陽郡 李自成中計陷車廂 | 第二十七回 正王號建國崇三代 誓師徒傳檄人山西 |
第八回 顧君恩用計脫險地 李自成兵敗走平涼 | 第二十八回 蔡巡撫死節太原郡 周都督戰歿寧武關 |
第九回 守固原夢龍死國難 會獻忠自成陷鳳陽 | 第二十九回 陷宣大撫臣雙盡節 戰陽和叛將獻居庸 |
第十回 恣淫虐張李絕友誼 戰襄樂曹艾兩捐軀 | 第三十回 陷京師文武死忠烈 殉社稷庄烈上煤山 |
第十一回 洪承疇涇陽破李闖 孫傳庭周至獲迎祥 | 第三十一回 武英毆自成登大寶 昌平州黎庶哭思陵 |
第十二回 襲王號自成入巴蜀 戰成都承疇首立功 | 第三十二回 費宮人用計刺羅虎 梁兆揚納款見新君 |
第十三回 脫重圍神簽占勝兆 竊侍婢高傑投官軍 | 第三十三回 一片石吳襄罵逆子 山海關三桂借清兵 |
第十四回 籌大計李信進忠告 聘軍師自成人嵩山 | 第三十四回 假吊伐滿洲爭漢鼎 失永平自成棄燕京 |
第十五回 破洛陽軍師初用計 守汴梁周王散積金 | 第三十五回 牛金星挾嫌誅正士 李自成兵敗回關中 |
第十六回 傅宗龍戰歿項城縣 邊大綬伐墓斷龍山 | 第三十六回 失潼關世耀死國難 戰渭南雙喜勇捐軀 |
第十七回 雪大仇喬年甘授命 保全城艾詔勇捐生 | 第三十七回 失西安群英殉順祚 人武昌自成拒清兵 |
第十八回 行反問人龍死冤獄 決黃河洪水灌開封 | 第三十八回 九宮山清兵剿餘燼 玄帝廟自成悟宿因 |
第十九回 李自成兵敗朱仙鎮 孫傳庭師潰南陽城 | 第三十九回 明大義赤心爭漢統 拒清兵來亨死通梁 |
第四十回 夾山寺英雄成大夢 壺蘆山遺老述根由 |
李健侯(1894-1954)原名寶忠,字健侯。祖籍陝西米脂,生於四川。七歲讀私塾,中學堂畢業后返回米脂。因家境富裕,不事農耕,放浪形骸。壯年時曾遊歷山西、直隸等地,平時居家讀史、繪畫,悠閑度日。他收集披覽多種正史雜書,博採眾記,起了為李自成立傳的念頭。遂於1926年動筆,撰寫成一部40回本、38萬多字的歷史小說《永昌演義》。為書稿脫手,經過四年苦心經營,三易其稿,六次抄繕,甚至不惜賣掉部分田產。1934年,李應聘參與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米脂縣誌》。1944年,《永昌演義》手抄本由李鼎銘帶到延安,毛澤東審閱后給予高度評價並進行抄存。建國后定居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