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區
位於河南省鶴壁市中北部
山城區,位於河南省鶴壁市中北部,地處太行山東麓,南臨淇濱區,北靠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陽市,東接湯陰縣,總面積176平方千米,2020年常住人口15.54萬人,是河南省重工業基地,煤炭、電力、化工、電子、儀器儀錶、陶瓷、機械製造、紡織、食品、軍事工業發達。
山城區原是鶴壁市委、市政府駐地,歷史上是一座古城,戰國七雄之趙國初期曾在山城區建立首都中牟,並由此走向強盛,是趙國由弱到強、由小到大的重要轉折時期。
毛主席像
1.趙都時期:公元前423年-公元前386年,山城區是趙國首都。趙王獻侯即位后遷都到中牟(鶴壁山城區),為趙國逐鹿中原、東爭齊魏奠定了地理戰略基礎。山城區作為趙國首都歷經桓子、趙獻侯、趙烈侯、趙武公、趙敬侯共39年的整合,為趙國以後進取河北平原、攻滅中山國、拓擴西北邊陲疆域,最後定鼎邯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楓嶺公園
3.市轄區時期:1999年-今,山城區轄5街道1鄉1鎮:紅旗街道、山城街道、鹿樓街道、湯河橋街道、長風中路街道、鹿樓鄉、石林鎮。2010年石林鄉撤鄉建鎮。2012年,省民政廳批複撤銷鹿樓鄉,設立寶山、大胡2街道辦事處。寶山街道辦事處人口5.2萬人,辦公地址設在原鹿樓鄉人民政府;大胡街道辦事處人口5.1萬人,辦公地設在大胡社區。
山城區
2010年1月4日,經省政府批准,鶴壁市山城區石林鄉撤鄉建鎮,原轄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
2010年12月31日,山城區轄5個街道、1個鄉、1個鎮:紅旗街道、山城街道、鹿樓街道、湯河橋街道、長風中路街道;鹿樓鄉、石林鎮。
截至2018年,山城區轄7個街道,1個鎮:紅旗街道、山城街道、鹿樓街道、湯河橋街道、長風中路街道、寶山街道、大胡街道、石林鎮。
2021年8月19日下午,中國共產黨鶴壁市山城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國共產黨鶴壁市山城區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書記、副書記。胡紅軍、關越、李紅生、李玉川、李文升、王保清、王建平、李秀琴(女)、劉偉、張志明、周毅當選為區委常委。胡紅軍當選為區委書記,關越、李紅生當選為區委副書記。
位置境域山城區位於鶴壁市中部,地處太行山東麓,南臨淇濱區,北靠安陽市,東接湯陰縣。經緯度為東經114°08'45.0"至114°18'33.4",北緯35°50'33.2"至36°00'53.7"。
山城區
氣候特徵山城區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2℃,無霜期220天左右。年日照時數平均2331.6小時,日照率為53.2%。
山城區
水資源要河流湯河、淇河、羑河在東部湯陰縣境內匯合后流入衛河。淇河盤石頭水庫蓄水6.08億立方米。
截止2013年,山城區總人口23.97萬人,各街道、鄉人口:紅旗街道5.18萬人,長風中路街道3.36萬人,山城路街道2.53萬人,湯河街街道2.20萬人,鹿樓街道1.86萬人,石林鄉3.75萬人鹿樓鄉5.08萬人。其中有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壯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鮮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等30個民族。
截至2020年,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常住人口15.54萬。
山城區是河南省重要的的煤炭、電力、化工、電子信息、儀器儀錶、陶瓷、機械製造、紡織、食品、軍事工業基地。以煤炭、金屬鎂、橡膠促進劑、礦用絞車、煤質分析儀、汽車插接件等為主體,區內工商企業1200餘家,其中金屬鎂企業50餘家。
山城區
截止到2012年,山城區全年糧食產量2.18萬噸,比2011年增產0.57%;油料產量452噸,比2011年增產71.86%;蔬菜產量9.1萬噸,比2011年增產18.44%;肉類總產量1.41萬噸,比2011年增產121.37%;禽蛋產量2.09萬噸,比2011年增產60.64%。
截止到2012年,山城區全年全區工業增加值48.5億元,比2011年增長16.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0.8億元,增長19%;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7.7億元,比2011年增長2.2%。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7.1億元,比2011年增長12.7%,重工業33.7億元,比2011年增長20.4%,其中裝備製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0.1%,新型建材占規模工業的10.6%,煤化工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2%,其他產業佔27.3%。產品銷售率97.6%,與2011年同期相比下降0.1個百分點。
2012年,山城區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2.97億元,比2011年增長27%。其中,固定資產投資72.68億元,比2011年增長27.1%;農村投資0.29億元,比2011年增長17.5%。全年施工項目77個,比2011年增長20%,其中:新開工項目43個,比2011年增長30.3%;億元項目31個,比2011年下降8.8%,億元項目投資額62億元,比2011年增長39.3%。
截止到2012年,山城區公交線路10餘條,線路總里程120公里,年客運量850萬人次;跨省市線路30多條,有發至北京、天津、太原、濟南、鄭州、洛陽、開封等地的長途客車,日均客流量4000人;有計程車200餘輛。
截止到2012年,山城區擁有普通高等學校2所,專任教師691人,招生3825人,在校生10516人,畢業生3384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學校10所,普通高中12所,初中學校77所,普通小學417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
截止到2012年,山城區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有13459人,農村居民3508人,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281萬元,發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28萬元。接受城鎮醫療救助15828人次,發放醫療救助資金333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753人次,發放醫療救助資金46萬元。
截止到2012年,山城區文化館共建成9個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全部建成,全區63個行政村實現農家書屋全覆蓋。
截止到2012年,山城區疾控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技術人員1名;區婦幼保健站1個,現有衛生技術人員2名;鄉級衛生院2個,現有衛生技術人員47名。山城區共有102個個體診所,其中城市診所35個,農村診所67個(包括標準化村衛生室52個)。其中取得鄉村醫生資格147人。
鶴壁市山城區故縣村歷史上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國都舊址,村內現存有豐富的歷史遺跡。故縣勝業寺是古代勞動人民祭拜故人,開展宗教禮儀活動的重要場館。寺內現存有多處古石碑刻,其中,較為出名的有八角玲瓏塔、大石鼓塔等。八角玲瓏塔立於明朝嘉慶元年,距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該塔雕刻精美,底座為蓮花狀,花瓣至今仍栩栩如生,塔身上雕刻的蓮花圖案美輪美奐,塔冠的雕刻蒼勁有力,紋路清晰。大石鼓塔是座靈塔,立於明朝嘉慶四年,距今也有600餘年歷史。該塔分為一大一小,塔身刻有文字,因形狀雕刻為鼓狀而得名。
劉鄧大軍石林會議會址
法隆寺位於河南省歷史文化名鎮石林鎮西石林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代貞元二十年,清乾隆重修。1947年6月10日,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在法隆寺中佛殿召開各縱隊首長會議,“石林軍事會議”舊址由此得來。“石林軍事會議”是中國革命歷程的重要轉折點,是我軍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進攻的標誌,是劉鄧大軍突破黃河,挺進中原、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歷史見證,在我國軍事史、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位於公園南部,是鶴壁市唯一的動物園。現有觀賞動物虎、獅、熊、梅花鹿、灰鶴、天鵝、孔雀等30個品種、100多隻。
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距今近500年,佔地50餘畝;5個並排九門相照的樓院組成,共有房屋1500餘間,最高的建築20餘米;每個庭院里都設有哨衛樓、僕人院、柴院等。整個建築群精雕細刻,四梁八柱、花牆磚雕、屋檐陶獸,巍峨壯觀。其中一座保存完好的哨衛樓高達20多米,共5層,地下一層,地上4層,是整個大院里最高的一座樓,比附近現代建築的6層樓房還要高出許多。哨衛樓結構複雜,布局嚴密,地上第一層的地面為活動地板,下面則隱藏著深達數米的陷阱,這是為防禦外人入侵而專門建造的。哨衛樓在這裡也有人叫它看家樓,樓頂上的女牆和探口伸向半空。大院里高高聳立的幾座哨衛樓彰顯著當年大院主人的高貴和威嚴。
位於山城區山城路以西朝霞街以南,佔地面積31.3公頃(470畝),是鶴壁市唯一一家公園,每天來園晨練遛鳥者數千人,年客流量40萬人次。自1959年建園起,已建成茗軒、福檻頤漣、丹心碧意、螢潭草坪、育龍谷水上樂園、地擲球廣場、牡丹亭、壁畫廣場、鳥瞰亭、動物園、人工湖、芙蓉樂園、龍崗獅原13個景區。楓嶺公園因地制宜依山造景,東部取土挖湖,西部埋山造林,形成了一個環境優美的現代公園。
楓嶺茗軒園內疊石鑿地,老樹翠竹、月季、牡丹點綴其間,地錦藤蘿盤附牆垣,曲橋橫架,細草如茵,游廊曲檻,靜室敞軒,內存大詩人郭沫若贊鶴壁的《西湖》石碑一塊。
八角亭雄居西山之巔,是全城的制高點,憑檻眺望,百里煤城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人工湖位於園之東部,中有湖心島,北有拱橋相加,堤岸栽有丹楓、桃花、杏花、垂柳。
牡丹亭位於螢潭草坪南側是一組歐式建築群,登亭遠望,楓嶺美景儘快收眼底。
芙蓉樂園共有高空觀覽車、瘋狂老鼠、自控飛機、兒童火車、碰碰車、轉轉椅等20多種遊樂設施。
1958年修建,位於鶴壁市石林鎮與安陽市湯陰縣交界處。水域面積8000畝。水庫中部有兩個半島,面積6.7萬平方米,島上樹木叢生,植物茂盛,各類野生鳥類棲息於島,繁衍生息,是一處天然的鳥類博物館。周圍魚塘遍布,花木叢生,河灘寬闊,可划船、餐飲、垂釣。
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