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騰堡王國

符騰堡王國

符騰堡王國(德語:Königreich Württemberg),為1806年至1918年間的德意志地區的一個邦國,位於現今巴登-符登堡州。這個王國是由符騰堡公國(1495年至1806年)升格而來。]公元1495年以前,符騰堡是施瓦本公國底下的一個侯國,該公國的最後一位公爵康拉丁於1268年被處決后,因而滅亡。

起源


國徽
國徽
“符騰堡”這個名字的起源尚不清晰:學界已經否認了曾經流行的說法,即從“Wirth am Berg”而來。有人認為它由一個專有名詞而來:Wiruto或Wirtino;其他人認為從凱爾特地名,Virolunum或Verdunum而來。無論如何,它指的是斯圖加特市羅騰堡區附近的一座城堡和周圍的鄉村地區,而隨著這裡的領主的領地逐漸擴大,這個名字指稱的就是很大一片區域,直至達到如今的規模。初期它可以被稱為Wirtenberg, Wirtembenc或Wirtenberc。Wirtenberg這個詞由來已久,在16世紀後半葉,Würtemberg和Wurttemberg的叫法也出現了。1806年,Württemberg成為正式名稱,但Wurtemberg也經常使用,有時還出官方文件甚至標著日期的硬幣上。

基本資料


首任國王弗里德里希一世
首任國王弗里德里希一世
符騰堡原為公國。 1803年,從拿破崙那裡獲得了一些新領地並它們被稱為“新符騰堡”。1805年符騰堡站在了法國拿破崙一方作戰,在1805年12月的《普雷斯堡條約》中得到了奧地利在士瓦本和在該區的一些領地。1805年10月,弗里德里希與拿破崙在路德維希堡進行和談,決定符騰堡向法國提供大量輔助軍事力量,而拿破崙則於同年12月26日將國王的稱號給了弗里德里希。1806年,符騰堡升格為王國,公爵弗里德里希三世正式加冕成為符騰堡的第一任國王弗里德里希一世(德語: Friedrich I)。他的子女和男系後嗣稱符騰堡王子和公主,他的兄弟姐妹及兄弟們的男系後嗣稱符騰堡公爵或女公爵。符騰堡成為王國后,國土比起1803年前增加了將近一倍。
拿破崙戰敗后,1816年的維也納會議再次確立了符騰堡的王國地位。
1871年,符騰堡作為自治王國加入普魯士首相俾斯麥通過幾次成功的戰爭和外交手段締造的德意志帝國,符騰堡王國的大部分權利為德意志皇帝所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君主制垮台,符騰堡國王威廉二世被推翻,共和政府隨之建立。符騰堡作為符騰堡自由州,成了魏瑪共和國的一部分。

歷史沿革


符騰堡伯國

時間:(1083-1495)
早期符騰堡旗幟
早期符騰堡旗幟
霍亨斯陶芬家族在康拉德在1268年死前一直控制著士瓦本公國,之後公國的一大片土地落入符騰堡伯爵,康拉德·馮·布特爾斯巴赫手中,他是一個自1080年首次被提到的家族的代表,該家族得名自祖先居住的符騰堡城堡。
對符騰堡伯爵最早的詳細歷史記錄是烏利希一世的,他1241至1265年在位。他是士瓦本的軍隊總領和烏爾姆城的保護人,在內卡河河萊姆斯河谷有大片領地,在1260年又取得了烏萊西。在他的兒子烏利希二世和艾伯哈德一世及其繼承人統治期間,家族的勢力在穩定發展。艾伯哈德一世(死於1325年)與三位德意志國王對抗,有時還成功過;他將伯國領地翻了一番,還將居所從符騰堡城堡遷到在斯圖加特市中心的“老城堡”中。
他的繼承人可能沒有他那樣優秀,但是也不斷為符騰堡添上新的領地。1381年他們買下了泰克公國,1397年又通過與蒙特貝利阿德的女繼承人結婚收取了該地。符騰堡家族曾經在族內各支之間多次被分割,但是1482年的《穆恩希根條約》將領土重新統一,宣布伯國不可分割,由艾伯哈德五世伯爵統治。這項安排得到了神聖羅馬帝國馬克西米連一世的批准,1495年帝國國會也同意了。
1457年起,符騰堡就有了兩院制議會,也稱符騰堡國會,它必須接受新稅,這在德意志是不常見的。1477年,伯爵艾伯哈德建立了圖賓根大學

符騰堡公國

時間:(1495-1805)
公爵艾伯哈德一世塑像
公爵艾伯哈德一世塑像
1495年艾伯哈德伯爵的伯國成為公國。他於是就成為公爵艾伯哈德一世。他在1496年去世后,他的侄子公爵艾伯哈德二世只繼承爵位兩年就被廢黜了。
幼年即位的烏利希公爵統治期間(1498-1550)是這個國家最動蕩的時代,很多傳統都是由這位天分頗高,野心勃勃而不擇手段的人流傳下來的。他為了支持自己驕奢淫逸的生活試圖向人民勒索錢財,激起了一次被稱為“貧窮的康拉德”的起義,這與英格蘭瓦特·泰勒的起義不無類似之處。當局很快恢復秩序,在1514年的《圖賓根條約》中,人民將負擔公爵的債務,因此也得到各種政治特權,這就為符騰堡的憲政自由打下了基礎。幾年後,烏利希與士瓦本同盟發生爭端,其軍隊(得到巴伐利亞公爵威廉四世的支持,他被烏利希對妻子,巴伐利亞公主薩比娜的所作所為激怒)入侵符騰堡,驅逐了公爵,並將公國以22萬盾的價格賣給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
查理將符騰堡交給了自己的弟弟,德意志國王斐迪南一世,他在名義上統治了這裡幾年。但是不久奧地利的壓迫統治就激發了不滿,德意志的動蕩導致德意志農民戰爭和宗教改革掀起的暴亂都給了烏利希復辟機會。在黑森伯爵和其他新教諸侯的支持下,他在1534年5月的勞芬戰役中擊敗了斐迪南的軍隊,在之後的《卡頓條約》中再次成為公爵,但公國成為奧地利的封地。他之後引入了新教教義,並開始在全國大建新教教堂和學校,在1536年建立了圖賓根-斯蒂夫特神學院。烏利希與施馬爾卡爾登聯盟的聯繫使他再次被驅逐,但1547年查理五世重新任命他為公爵,但這一次他不得不接受眾多條件。
烏利希的兒子和繼承人克里斯托弗(1515-1568)完成了使符騰堡改宗新教的工作。他引入了政府管理教會的體系,它的一部分一直延續到20世紀。在位期間他建立了一個常務委員會主管財政,其成員都屬於上層階級,在國家中取得了可觀的權力——主要在城鎮開支上。
克里斯托弗的兒子路易,圖賓根高級執行委員會的建立者在1593年無嗣去世,他的同族親戚弗雷德里克一世(1557-1608)繼承了公國。這位精力充沛的公爵完全無視尚屬原始的憲法對他的限制。在交納一大筆錢之後,他在1599年說服皇帝魯道夫二世解除了奧地利對公國的主權。這樣符騰堡再一次成為帝國的直屬封地。
羅克魯瓦戰役
羅克魯瓦戰役
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簽訂油畫
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簽訂油畫
與他不同,下一任公爵約翰·弗雷德里克(1582-1628)沒能成為專制統治者,還承認了其權力可以被監督。他在1628年7月去世之前,儘管公爵沒有參加三十年戰爭,符騰堡已經飽受其苦。但是他的兒子和繼承人艾伯哈德三世(1628-1674)一到成年的1633年就加入了與法國和瑞典的同盟,但是在1634年的諾丁根戰役后,帝國軍隊佔領了公國,公爵本人也不得不流亡多年。界石《威斯特伐利亞條約》,公國復辟,他回到這片人口稀少,滿目瘡痍的故土,他在餘下的時間裡致力於恢復曠日持久的戰亂帶來的傷害。
艾伯哈德·路德維希統治期間(1676-1733)——他父親威廉·路易公爵在1677年就去世了,他即位時只有一歲——符騰堡遇到了另一個強大的敵人,法國國王路易十四。1688,1703和1707年,法軍進入公國,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巨大的苦難。由於人口稀少,公國歡迎韋爾多派流亡者,他們為恢復公國的繁榮做了些事情,但是渴望滿足情婦克里斯蒂娜·威廉明娜·馮·格拉文尼茨奢侈品味的公爵對此花費浩大,抵消了部分收益。
路德維希堡宮中庭
路德維希堡宮中庭
路德維希堡宮南側
路德維希堡宮南側
1704年艾伯哈德·路德維希開始仿照凡爾賽宮在斯圖加特以北修建路德維希堡宮。
1733年繼任公爵的查理·亞歷山大在奧地利服役時就已經成為天主教徒了。他最欣賞的顧問是猶太人約瑟夫·蘇斯·奧本海默,人們一直懷疑二人想要壓制議會並復辟天主教。但是查理·亞歷山大在1737年的猝死給這些計劃畫上了句號,之後攝政符騰堡-鈕恩施塔德的查理·魯道夫絞死了奧本海默。
1744年親征的查理·歐仁(1728-1793)似乎頗有天分,但品行不端,驕奢淫逸,很快就淪入無意義的事業中。他將大筆錢花在斯圖加特和其他地方的“新城堡”建設中,在1756至1763年的七年戰爭中對普魯士作戰,他的新教臣民對此頗為不滿。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緊張關係貫穿於他整個統治期間,而公爵非正規而專制的募集資金方式也引起了廣泛不滿。皇帝,甚至外國也對此進行干涉,他在1770年簽訂一項正式的協定使民怨梢減。查理·歐仁沒能信守自己的諾言,儘管他在晚年進行了進一步的讓步。
查理·歐仁死時沒能留下子嗣,於是他弟弟路易·歐仁即位(死於1795年),他死時也沒有子嗣,於是他弟弟弗雷德里克·歐仁即位(死於1797年)。弗雷德里克曾在弗雷德里克大王的軍隊中服役,兩人還有姻親關係,即位前他管理著家族在蒙特貝利阿德的領地,他按照新教徒說法語者的模式教育孩子們。之後符騰堡家族所有成員都是他的後裔。因此在他的兒子弗雷德里克二世在1797年成為公爵后,公國重歸新教,公爵家族自此也堅持新教信仰。
弗雷德里克·歐仁短暫的統治期間,法蘭西共和國入侵符騰堡,迫使公爵從帝國軍隊中撤出並交納賠款。儘管他只統治了兩年,他還是成功維護了公國的獨立。通過子孫的聯姻,他與歐洲各國都有相當聯繫,包括俄國,奧地利和英國王室。
弗雷德里克二世(1754-1816)以弗里德里克大王為榜樣,違背人民的意願參與對法作戰,當法軍再次入侵,橫掃公國的時候,他則退隱到埃朗根,他在1801年2月9日《呂內維爾和約》簽署之前一直呆在那裡。根據1802年3月與法國的私人協議,他將萊茵河左岸的領地割讓出去,獲得9座帝國城市(包括洛特林根和海爾布隆)和其他一些領地,加起來一共有2200平方公里和124000名居民。

符騰堡選侯國

時間:(1803-1806)
弗雷德里克二世青年時期
弗雷德里克二世青年時期
拿破崙戰爭期間,弗雷德里克二世(1754-1816)在1803年從拿破崙那裡獲得了選侯頭銜。這些新領地並未併入公國;它們被稱為“新符騰堡”,沒有議會。它還在1803至1806年間的德意志領土重整中獲得了其他一些地方。 1805年符騰堡站在了法國一方作戰,在1805年12月的《普雷斯堡條約》中選侯還得到了奧地利在士瓦本和在該區的一些領地。

萊茵同盟時期

時間:(1806-1813)
弗雷德里克一世奧古斯塔王后
弗雷德里克一世奧古斯塔王后
1806年1月1日,公爵弗雷德里克二世稱王,稱國王弗雷德里克一世,他廢除了憲法,將新舊符騰堡統一。之後他將教會領地控制在國家手中,還在重整過程中獲得了一些之前的自治區域。1806年他加入萊茵同盟,又得到了有16萬居民的領地;1807年8月22日弗里德里希一世將長女卡特琳娜嫁給了拿破崙的幼弟、威斯特法利亞國王熱羅姆·波拿巴。之後不久在1809年10月的《維也納條約》中,又有約11萬人成為他的子民。作為這些獎賞的回報,弗雷德里克加入拿破崙·波拿巴對奧地利,普魯士和俄國的戰役,他派出的16000名征俄士兵只有幾百人活著回來。之後在1813年10月的萊比錫戰役中,國王弗雷德里克拋棄了時運不濟的法國皇帝,當年11月就與梅特涅在富爾達簽署條約,他的國王頭銜和新領地都得到確認,而他將與盟軍一同進入法國。

德意志邦聯時期

時間:(1815-1871)
斯圖加特王宮夜景
斯圖加特王宮夜景
1815年國王加入德意志邦聯,但維也納和會上沒有對他的領地範圍作出變更。同年他向人民代表提交了新憲法大綱,但他們拒絕接受,弗雷德里克就在這樣的混亂中去世了(1816年10月30日)。
斯圖加特王宮中庭
斯圖加特王宮中庭
新國王威廉一世(1816至1864年在位)馬上開始處理憲法問題,在經歷了大量討論后,在1819年9月頒布了新憲法。這部憲法經歷了多次修正一直使用到1918年。之後是一段平靜期,王國的教育、農業、商業和工業都得到認真的關注,同時厲行節約的國王威廉一世在私人和公共事務上都恢復了千瘡百孔的國家財政狀況。但是《1819年憲法》頒布后,對更大政治自由的渴望並未完全消退,1830年之後又發生了一些動亂。但是這些動亂很快平息了,同時符騰堡加入德意志關稅同盟,鐵路也開始建設。
1848年革命期間,王國內部並未發生暴力衝突,但這不意味著革命對其毫無影響。威廉國王被迫將約翰內斯·施萊耶(1792-1860)和其他大臣解職,向革命者提出更自由派的觀點——統一德意志。威廉國王確實頒布了一部民主憲法,但是革命運動一過,他就將自由派大臣解職,1849年施萊耶和他的副手們重新掌權。通過干涉民眾選舉權,國王和他的大臣們在1851年召開了一次權貴國會,國會放棄了1848年以來獲得的全部特權。這樣當局就恢復了《1819年憲法》,官僚們重新掌權了。與教皇的宗教協定是威廉漫長統治期間的最後一次重大行動,但是國會否決了協議,試圖按照自己的方式規範國家與教會的關係。
1864年7月,查理(1823-1891,1864至1891年在位)繼任國王,幾乎是一即位就遇上了很多困難。在奧地利與普魯士爭奪德意志霸權的鬥爭中,威廉一世一直堅定的站在奧地利一邊,新國王和顧問們也延續了這項政策。1866年符騰堡在普奧戰爭中支持奧地利,但柯尼格拉茨戰役(1866年7月3日)之後三周,他的部隊就在塔博比斯霍夫海姆大敗,王國在普魯士面前無能為力。普魯士佔領了符騰堡北半部,在1866年8月雙方達成和議:符騰堡將交納800萬盾賠款,但是它馬上就與普魯士達成了攻守同盟。符騰堡是1868年《聖彼得堡宣言》的簽約國。

德意志帝國時期

時間:(1871-1919)
符騰堡國王王冠
符騰堡國王王冠
符騰堡王國在德意志帝國的位置
符騰堡王國在德意志帝國的位置
與普魯士鬥爭的結束為符騰堡民主運動復興提供基礎,但這在1870年中法國與普魯士的大戰之時並未產生實際效果。儘管符騰堡繼續推行對抗普魯士的政策,王國還是被捲入席捲德意志的民族熱情中,其軍隊在沃斯戰役和其他戰役中也出力頗多。1871年符騰堡成為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國的一部分,但是仍然保持了對本國郵政,電報和鐵路的控制。它還在稅收和軍隊方面有一些特權,在下十年中,符騰堡熱情支持新秩序。許多改革,尤其是在財政領域的,不斷出台,但與德國其他地區的鐵路體系合併的提議失敗了。在1889年減稅之後,憲法改革成為當時的重要議題。查理國王和他的大臣們希望加強內閣的保守派成分,但是1874,1876和1879年的法律對憲政改革影響很小。1891年10月6日,查理國王突然去世;他的侄子威廉二世(1848-1921,1891至1918年在位)即位,繼續先王的政策。
對憲政改革的討論仍在繼續,1895年的大選中民主黨派強勢回歸。威廉國王沒有兒子,他的新教親戚尼古拉斯公爵(1833-1903)也沒有;結果繼承權最終落到家族的天主教支繫上,這種前景又對國家與教會關係提出了新的問題。1910年時的王位繼承人是天主教公爵阿爾伯特(生於1865年)。
1900至1910年間符騰堡的政治史是以憲政改革和教育問題為中心的。1906年憲法修正案頒布,教育困難也在1909年解決。1904年鐵路與德國其他部分合併。

后王國時代


在1918年11月一戰行將結束時的革命運動中,國王威廉二世在11月30日退位,共和政府隨之建立。
威廉二世油畫
威廉二世油畫
符騰堡成為新的魏瑪共和國的一個邦。在1918至1919年革命高潮后,1919至1932年的五次大選中左翼政黨的選票越來越少。1934年符騰堡-霍亨佐倫大區又併入霍亨佐倫省。1945年二戰結束后,符騰堡被分為英美佔區的符騰堡-巴登和法佔區的符騰堡-霍亨佐倫。兩者在1952年共同組成巴登-符騰堡州。

歷代君主


符騰堡領主

1081年-1110年:康拉德一世 Konrad I
1110年-1143年:康拉德二世 Konrad II

符騰堡伯爵

1143年-1158年:路德維希一世 Ludwig I
1158年-1181年:路德維希二世 Ludwig II
1181年-1240年:哈特曼一世 Hartmann I
1194年-1241年:路德維希三世 Ludwig III
1241年-1265年:烏爾里希一世 Ulrich I “建國者”
1265年-1279年:烏爾里希二世 Ulrich II
1279年-1325年:埃伯哈德一世 Eberhard I
1325年-1344年:烏爾里希三世 Ulrich III
1344年-1392年:埃伯哈德二世 Eberhard II
1344年-1362年:烏爾里希四世 Ulrich IV
1392年-1417年:埃伯哈德三世 Eberhard III
1417年-1419年:埃伯哈德四世 Eberhard IV “年幼的”
1419年,伯爵埃伯哈德四世去世后,他的妻子默姆佩爾加德的亨利埃塔(Henriette von Mömpelgard)將領土分為兩個部分,他們的長子路德維希一世得到烏拉赫,次子烏爾里希五世得到斯圖加特。
符騰堡-烏拉赫伯爵
1419年-1450年:路德維希一世 Ludwig I. Graf von (Württemberg-)Urach
1450年-1457年:路德維希二世 Ludwig II. Graf von (Württemberg-)Urach
1457年-1482年:埃伯哈德五世 Eberhard V 1495年成為符騰堡與泰克公爵埃伯哈德一世。
符騰堡(-斯圖加特)伯爵
1419年-1480年:烏爾里希五世 Ulrich V “受人愛戴的”
1480年-1482年:埃伯哈德六世 Eberhard VI 1495年成為符騰堡公爵埃伯哈德二世。
符騰堡伯爵
1482年,符騰堡兩支重新合併。
1482年-1495年:埃伯哈德五世 Eberhard V

符騰堡公爵

1495年,符騰堡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升為公國,以下是符騰堡公爵名單:
1495年-1496年:埃伯哈德一世 Eberhard I
1495年-1498年:埃伯哈德二世 Eberhard II
1498年-1519年,1534年-1550年:烏爾里希 Ulrich 埃伯哈德二世之侄,1519年-1534年,符騰堡被皇帝卡爾五世佔領,烏爾里希被驅逐。
1550年-1568年:克里斯托夫 Christoph
1568年-1593年:路德維希 Ludwig “虔誠的”
1593年-1608年:弗里德里希一世 Friedrich I 烏爾里希之侄
1608年,公爵弗里德里希一世去世,他的兒子瓜分了他的土地,長子約翰·弗里德里希成為符騰堡-斯圖加特公爵,次子路德維希·弗里德里希成為符騰堡-默姆佩爾加德公爵。
符騰堡-斯圖加特公爵
1608年-1628年:約翰·弗里德里希 Johann Friedrich von Württemberg-Stuttgart
1628年,符騰堡-斯圖加特再次被分為符騰堡-斯圖加特、符騰堡-諾伊施塔特和符騰堡-諾延堡。
1628年-1674年:埃伯哈德三世 Eberhard III 約翰·弗里德里希的次子
1674年,符騰堡-斯圖加特再度分出符騰堡-溫嫩塔爾。
1674年-1677年:威廉·路德維希 Wilhelm Ludwig 埃伯哈德三世第五子
1677年-1733年:埃伯哈德四世·路德維希 Eberhard IV Ludwig
符騰堡-斯圖加特主繫於1733年絕嗣。
符騰堡-溫嫩塔爾公爵
1674年-1698年:弗里德里希·卡爾 Friedrich Karl von Württemberg-Winnental 埃伯哈德三世第七子
1698年-1733年:卡爾·亞歷山大 Karl Alexander 1733年成為符騰堡-斯圖加特公爵。
符騰堡-諾伊施塔特公爵
1628年-1682年:弗里德里希 Friedrich von Württemberg-Neustadt 約翰·弗里德里希第三子
1682年-1716年: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 Friedrich August
1716年-1742年:卡爾·魯道夫 Karl Rudolf
符騰堡-諾伊施塔特於1742年絕嗣。
符騰堡-諾延堡公爵
1628年-1671年:烏爾里希 Ulrich von Württemberg-Neuenburg 約翰·弗里德里希第四子
符騰堡-諾延堡於1671年絕嗣。
符騰堡公爵(1733年起,溫嫩塔爾支)
1733年-1737年:卡爾一世·亞歷山大 Karl I Alexander 符騰堡-斯圖加特公爵
1737年-1793年:卡爾二世·歐根 Karl II Eugen 符騰堡-諾伊施塔特1742年絕嗣後成為全符騰堡的公爵
1793年-1795年:路德維希·歐根 Ludwig Eugen
1795年-1797年:弗里德里希二世·歐根 Friedrich II Eugen
1797年-1803年:弗里德里希三世 Friedrich III 1803年成為符騰堡選侯,1806年成為符騰堡的第一任國王弗里德里希一世。
符騰堡-默姆佩爾加德公爵
1608年-1631年:路德維希·弗里德里希 Ludwig Friedrich von Württemberg-Mömpelgard
1631年-1662年:利奧波德·弗里德里希 Leopold Friedrich
1662年-1699年:格奧爾格二世 Georg II 路德維希·弗里德里希第三子
1699年-1723年:利奧波德·埃伯哈德 Leopold Eberhard
符騰堡-默姆佩爾加德於1723年絕嗣。

符騰堡選侯

1803年-1806年:弗里德里希一世 Friedrich I

符騰堡國王

1806年1月1日,弗里德里希一世在拿破崙的扶植下成為符騰堡國王,退出神聖羅馬帝國,加入萊茵同盟。維也納和會確立了符騰堡的王國地位。
1806年-1816年:弗里德里希一世 Friedrich I
1816年-1864年:威廉一世 Wilhelm I
1864年-1891年:卡爾一世 Karl I
國王威廉二世
國王威廉二世
1891年-1918年:威廉二世 Wilhelm II

王位繼承人

1918年11月,威廉二世在革命中退位,1921年他去世后,符騰堡王朝主系滅絕。弗里德里希一世七弟亞歷山大的後代成為符騰堡王位繼承人,稱符騰堡公爵。
1918年-1921年:威廉二世 Wilhelm II
1921年-1939年:阿爾布雷希特 Albrecht
1939年-1975年:菲利普·阿爾布雷希特 Philipp Albrecht
1975年-:卡爾二世 Carl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