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望崗公園

廣東廣州的公園

四望崗公園,被譽為廣州東部越秀山,是昔日文人雅士聚集的遊覽勝地,也是明代著名哲學家湛若水培育尚書懷枝的地方,見證了新塘從古到今的滄桑與輝煌。位於廣州市新塘鎮國際牛仔城附近,石新路以東、107國道以北。

四望崗公園建設面積約98公頃,設計容量7000人,停車位431個。四望崗公園工程共分三期進行,一期工程於2013年8月份動工,2015年4月正式開園,全部工程預計2016年完成。

位置境域


四望崗公園位於廣州市新塘鎮國際牛仔城附近,石新路以東、107國道以北。
四望崗公園
四望崗公園

地理環境


幾百年前,四望崗古木茂密,山花爛漫。登上崗頂,眼前東江若練,緩緩西流;舉目四望,更見田園阡陌,河涌縱橫。四望崗因此得名。昔日,山裡有一座名叫“皆山寺”的寺廟。寺內亭台樓榭,書齋畫廊,花園曲徑,雅緻而清幽;寺外滿山青松丹荔,遍野奇花異草,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遍野奇花盛開的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是一個另人嚮往的遊覽勝地。
四望崗前寺廟和尚耕種過的田地仍保留著“和尚田”的土名,多少還留下一點歷史的印記以外,又有多少人會知道它曾經有過天天遊人如織,日日暮鼓晨鐘的歲月呢?人們可以遺忘四望崗曾是文人雅士聚集的遊覽勝地;然而人們卻不會忘卻四望崗曾是歷史上著名的荔枝產地;四望崗荔枝曾為新塘、為增城創造過歷史的輝煌。

資源情況


四望崗的荔枝在清代亨譽盛名,來由還得從明代說起:明代嘉靖年間,官至南京禮、吏、兵三部尚書的增城人湛若水結束仕途生活,取道江、浙、閩返回故鄉沙貝。當他在福建仙游楓亭品嘗荔枝時,發現了一個優良的品種,便懷核而歸,讓鄉人在四望崗里培育。經過一代又一代鄉人的精心栽培,四望崗一帶很快就成了一望無際的荔枝林;而且沙貝的山崗土嶺,基圍田埂,處處都是荔枝,出現了“家種荔枝三百樹,年年果熟問收成”,“鳳卵龍丸多似谷,村村簫鼓慶豐年”〔清/譚瑩《嶺南荔枝詞》〕的興旺景象。四望崗培植出來的荔枝清甜多汁,高產易種,很快被推廣至嶺南各地,從而結束了嶺南只產早熟酸荔枝的歷史。此後人們為了紀念尚書湛若水,就把這種荔枝稱作“尚書懷”。“六月增城百品佳,居人只販尚書懷,玉欄金井殊無價,換盡蠻娘翡翠釵”〔屈大均詩〕。四望崗尚書懷出名了。
2002年夏天,當一顆增城掛綠荔枝拍賣出55.5萬元的消息使國內外媒體為之震驚和躁動的時候,這顆天價荔枝的得主——新塘國際牛仔服裝紡織有限公司正在掛綠荔枝的原產地四望崗密鑼緊鼓地建設“中國牛仔服裝第一城”。當記者問他們為什麼要以如此高的價格拍下這顆荔枝時,公司的代表響亮地回答:“我們拍下的並不是一顆單純意義上的荔枝,而是一個經久不衰的響亮品牌;我們要利用這一效應,把牛仔服裝造到象掛綠荔枝一樣,永遠馳名於天下。”

主要景點


據公園規劃組相關負責人介紹,四望崗公園將以“一崗、兩帶、三區”的景觀結構呈現。
“一崗”:四望崗山體制高點。將在山頂建設一座四層樓高的四望閣,市民屆時登上制高點的四望閣,便可遠眺東江,四望新塘,重現數百年前“舉目四望,更見田園阡陌,河涌縱橫”的美景。
“兩帶”:牛仔主題景觀帶與新塘人文景觀帶。牛仔主題景觀帶,以反映新塘牛仔文化,西部印象為主題,通過園林雕塑,懸壁藝術,烘托牛仔城;新塘人景觀帶,則以嶺南大儒——湛若水、新塘欖雕、嶺南傳統桑基魚塘的新塘地貌景觀及荔鄉特色風貌等本土自然文化元素為主題,建成后,市民結伴與友人談笑風生、拾階慢行,便可領略新塘滄海桑田的人文發展史。
“三區”:荔鄉風貌區、牛仔文化區及休閑文化區。荔鄉風貌區將重現舊時荔枝滿山之美景,同時起到與靈骨樓區域綠化隔離的作用;牛仔文化區通過特色植被種植的山提背景,表現出牛仔文化主題;休閑文化區以種植反映四季變更,花開果盛的本土植物為主,為周邊營造休閑健身的市民公園。
佔地8313平方米的新塘文化藝術館也將座落於四望崗公園,據規劃,新塘文化藝術館將建設牛仔博物館、電影院、商鋪、餐飲及文化配套場所,總造價達2586萬元。據了解,新建四望崗公園南入口公園將與文化館實現無縫結合,相互滲透,達到共生雙贏的目的。據介紹,山體生態區步行系統以四個入口為依託,以現成地形為根基,沿四望閣軸線拾級而上,與機動車主入口有機結合。四望崗公園周邊還將配置面積達11177平方米的公交車總站和一個公交車中轉站,同時公園內配備431個停車位。屆時,市民無論乘坐公車或駕車,均可輕鬆到達四望崗公園,且可無需門票,便可在閑暇時與親友暢遊公園,在一邊享受快樂的悠閑時光,一邊感受濃厚的文化氛圍。
四望崗將成為新塘文化展示重要窗口
根據規劃中的主題與定位,四望崗公園將是一個反映新塘人文與牛仔文化的市民休閑公園,而“牛仔文化”、“儒家文化”、“新塘文化”、“荔鄉文化”便是公園文化的四大主題。

開發建設


2015年正式開放。
四望崗公園建設面積約98公頃,設計容量7000人,停車位431個。四望崗公園工程共分三期進行,一期工程政府將投資5000多萬,2013年8月動工,全部工程預計2016年完成。為加快推進四望崗公園規劃建設工作,新塘鎮特成立新塘鎮公園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兩個專項工作組,制定了《新塘鎮四望崗公園和萬田花園規劃建設方案》,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狠抓工作進度,大力推進公園規劃建設工作。
2015年4月公園一期正式開園。沙貝牆、四望閣、大觀四望廣場、小荔枝林、主入口廣場、甘泉園廣場等已向遊客開放,目前正在建設主入口廣場。公園融合了“甘泉文化”、“沙貝文化”、“荔鄉文化”、“牛仔文化”,以“一崗兩帶三區”的景觀結構呈現,體現了新塘的人文景觀和地方新風貌。

旅遊信息


四望崗公園位於被譽為“世界牛仔之都”的新塘鎮政府旁,東側為新塘國際牛仔服裝城,地處東江下游北岸,西與廣州市黃埔地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科學城緊密相連,南與東莞市隔江相望,是處於廣州、深圳、東莞、香港、澳門、惠州六大城市之間的一塊綠洲,交通條件優越,在107國道、廣深公路、廣園東路、廣惠高速、廣州北三橫等路網貫穿。水路從新塘口岸到香港70海里,至廣州25海里。交通網路四通八達。
公共交通方面:廣州公交571a路,571b路;
新塘3路,4路,9路;增城101路,201路,204路。
廣州地鐵13號線和穗莞深城鐵路預計2017年建成,歷時13號線新塘站或官湖站,穗莞深城際鐵路新塘站將近在咫尺。

歷史人文


清初《廣東新語》道:粵中“荔枝以增城沙貝所產為最”。沙貝,就是今天的新塘。
清乾隆年間《增城縣誌》載:“粵中荔枝以增城沙貝四望崗所產為最”。
四望崗以荔枝亨譽盛名,嘉靖年間,南京禮、吏、兵三部尚書的增城人湛若水結束仕途生活,從江、浙、閩返回故鄉沙貝。當他在福建仙游楓亭品嘗荔枝時,發現了一個優良的品種,便帶回種子,讓鄉人在四望崗培育。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精心栽培,四望崗很快成了一望無際的荔枝林;此後人們為了紀念尚書湛若水,就把這種荔枝稱作“尚書懷。四望崗尚書懷出名了。
“不須誇署尚書銜,懷核歸來味共參,此是白沙真種子,甘泉浸得水枝甘。”清代乾隆年間的兩廣總督阮元的《嶺南荔枝詞》一出,從此尚書懷不再掛上尚書的頭銜,簡稱為懷枝。於是,懷枝很炔便成了嶺南荔枝最普遍的品種。
增城一年一度的荔枝節始於明朝末年,沿襲至今,已是增城的傳統節日。從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正值蟬鳴荔熟時,為期一個月左右。
在荔枝節期間,各地商人遊客、海外華僑、港澳同胞匯聚增城,除了品嘗、觀賞荔枝外,還可以觀看各種民族歌舞表演、體育表演,舉行商務洽談等活動。屆時遊人如潮,歡聲笑語,熱鬧非凡。
“林中丹荔盡,尚有火山枝。欲問新塘去,頻乘掛綠時。”
“有物於此,合英挺淑。嶺海之珍,離支之族……與維崗四望,維時三伏,厥根斯繁,厥實斯熟”。
為四望崗,為新塘大唱讚歌的又何止清初著名詩人屈大均和增城知縣管一清呢?嘉慶年間番禺崔弼更說,“掛綠出增城沙貝,荔中第一品也”。從此掛綠身價一躍百倍;增城也成了聞名中外的荔枝之鄉。
清初,新塘有產業的族群都會從宗產中拿出部分錢財,資助族人在四望崗種植荔枝,因此荔枝發展很快。據說新塘湛氏祖輩在四望崗也有百餘棵荔枝,而且還有掛綠。初時,荔熟時節,湛氏祖輩們總會邀請一些族親世叔共嘗嶺南佳果,分享四望崗荔枝帶來的歡樂。後來,四望崗荔枝巳譽滿嶺南,掛綠成了珍品,達官貴人都把品嘗四望崗荔枝和用荔枝饋贈親友和奉承上司視為榮耀之事。每年荔枝才開花,官府就派役差到荔枝林看花圈樹;象徵性地付點定金。荔枝一熟,貪官污吏及其豬朋狗友就魚貫而來。湛氏祖輩們不但要向他們進貢優質荔枝,還要宰豬殺鳴宴請他們大吃大喝。年復一天,定金越付越少,圈樹越圈越大,來人越來越多。樹上的荔枝刮光了,湛氏祠堂的積蓄花光了,到後來還要挨家挨戶去籌錢。為了免受禍害,先輩們忍痛砍掉掛綠。幸好他們曾在掛綠上駁接過很多新苗,移到各地種植,要不就沒有今天的稀世奇珍增城掛綠了。掛綠沒有了,可四望崗還有懷枝和其他荔枝,官吏的掠奪依舊不止。最後,湛氏祖輩們連其他荔枝也砍伐了。那年代,砍伐荔枝又何止湛氏祖輩呢?請聽聽崔弼在《珍帚集》中的控訴吧:“廣州荔枝以掛綠為上,增城大墩、沙貝諸村所在多有。開花時,長吏使標誌之,歲畏其擾,斧之無遺類矣。”可見,當時果農不堪官吏滋擾而砍伐荔枝的現象十分普遍。嘉慶以後,這種現象更變本加厲,因此四望崗的荔枝越來越少了。到了日寇侵華時,由於煤炭短缺而新塘又靠近鐵路,鬼子便以荔枝木代替煤作為火車的燃料,四望崗荔枝更遭到毀滅性的砍伐。誰還能比四望崗更痛楚呢?開始是掛綠被遷走,接著是懷枝遭砍伐,最後所有的荔枝連同根須都被刨光。四望崗怎會料到,當初造福鄉梓的荔枝,最終卻給鄉親帶來禍殃。滿身傷痕的四望崗從此進入荒涼空寂的境地,有誰還能看出它曾在荔枝王國里扮演過重要的角色呢?
月園月缺,冬去春來。1978年12月,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它是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第一,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撥亂反正的會議。具體表現在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拋棄了“階級鬥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當下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決定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第二,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開創未來的會議。全會明確指出黨在新時期的歷史任務是把中國建設成為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號召使古老的中國走進一個偉大的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春風使沉寂了數十年的四望崗重新煥發青春。
1988年初,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增城縣新塘工業加工區誕生了。四望崗下的丘陵地帶,成了工業加工區開發的第一塊土地。,連綿的小山崗被推掉,深深的“大王坑”被填平,留著歷史記印的“和尚田”也被埋在地下……四望崗走出了荒涼與寂寥的塵封,脫胎換骨地進入了另一個美麗的傳奇。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剛吹到四望崗;四望崗山下的新塘人便從香港引進第一間“來料加工”的牛仔服裝廠。這就是牛仔服裝的種子,它象四百多年前的荔枝種子一樣,在四望崗腳下的土地發芽繁衍。一間、兩間、三間、十間、百間……,牛仔服裝廠越開越多了。從“來料加工”、“來樣加工”的制衣小廠到採購、設計、生產、銷售分工精細的服裝公司;從單一的服裝生產工廠發展到紡織、染整、印花、洗漂相互配套的大型服裝企業。新塘人經過了二十年的辛勤耕耘,終於使當年“歲產千萬斛,遠銷他方”的著名荔枝產地,成了全國最大的牛仔服裝生產基地,成了人們公認的“牛仔之鄉”。
四望崗聽到了這個響亮的回答,新塘人也聽到了這個響亮的回答。千千萬萬人通過幾十家媒體也聽到了這個響亮的回答。言果必行,年底,一個全國最大的現代化牛仔服裝城在有過輝煌歷史的四望崗建成了。中國首屆國際牛仔服裝節也在這個新的牛仔服裝城廣場舉行。開幕那天,《羊城晚報》用通欄標題《新塘為國際牛仔節狂歡》報道了這一盛況。金碧璀璨的建築,千姿百態的服裝,青春美麗的模特,使四望崗添上從未有過的絢麗的色彩。2003年初,新塘人終於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領到了“中國牛仔服裝名鎮”的金牌;“新塘國際牛仔服裝城”把奪目的“牛仔”桂冠戴在鍾靈毓秀的四望崗上。
2013年,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增城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湛汝松全程參與了四望崗的規劃設計工作,他表示,四望崗不僅是新塘城區僅存的一塊保留著自然生態的綠地,而且是一個沉澱著新塘濃厚歷史文化的小山崗。他認為無論是“懷枝”還是牛仔,都是開放包容的新塘文化的具體表現。因此,四望崗公園的設計,以其“帶著歷史走向現代”的理念,凸顯出四望崗獨特的文化內涵。“這是一個搶救自然生態與歷史文化的項目;這是一項落實十八大關於‘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民生工程。”
2015年4月,廣州市委常委、增城市委書記歐陽衛民,市長羅思源,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建平,市政協主席何鎏輝等參加了四望崗公園開園儀式,並為新塘四望崗公園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