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枝

孫金枝

孫金枝,著名梨花大鼓女藝術家,河北邢台市威縣橫河村人,為中國曲藝家理事,河北省曲協副主席。

人物簡介


她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里,由於生活貧苦,她的大姐金梅、二姐金玉、三姐金蘭都從小學習梨花大鼓,走上藝術道路。孫金枝受到家庭的藝術薰陶,從小熱愛曲藝藝術,八歲認師於王橫茂。她的三姐孫金蘭是她真正身傳口授的老師,金蘭對她要求嚴格,一絲不苟。金枝天資聰穎,學藝刻苦,加之嗓音條件好,個人氣質好,九歲便能登台演出,顯露出她的藝術天賦。她的嗓音宏亮,唱腔委婉細膩,華麗柔媚,還善於抒發人物情感,在演出上她既有氣魄而又蕭灑大方,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1941年,她才十三歲便成了“壓軸”的主演。
她藝術上不懈追求,謙虛好學,博採眾長,先後請教於名藝人王金秀和穆大愛、郭老彬等人,在藝術上日益成熟,自成一家。有一 年威縣雪塔古會上五處書棚都被她拉的開不了書。因此,她很快就譽滿威縣南宮一帶。她對自己的藝術從不滿足,在南到豫北清豐南樂邯鄲東部的成安臨漳、大名、魏縣一帶,大金枝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特別在南宮、武城故城棗強冀縣一帶更是家喻戶曉。只要有她演出,往往是萬人空巷、盛況空前,一曲終了,掌聲雷動。她精湛的藝術贏得了冀南、豫北、魯西北廣大地區群眾的熱烈歡迎。
她的代表大書曲目有《包公案》、《楊家將》、《海公案》、《五女配》、《小八義》、《金鎖記》等10餘部,而尤以《包公案》和《五女配》最為拿手。解放后,她積極響應黨政府“說新書、唱新詞”的號召,在保留傳統書目的基礎上,還上演了《閃閃的紅星》、《大刀記》、《漁島怒潮》等10餘部優秀書目,直接向群眾進行了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教育。她會的傳統段子有50多個,而以《黑驢段》、《西廂記》、《走馬薦諸葛》、《草船借箭》最為精彩。現代書段子她會演30多個。她的《廣場思親》榮獲1980年全國優秀曲目演出獎,並分別由中央和省廣播電台錄音向全國播放。
抗日戰爭爆發后,她積極支持抗日救國運動,1939年,她同哥哥立庄、三姐金蘭跟隨冀南行署主任楊秀峰同志輾轉威縣北部和南宮東部一帶活動,在極端艱辛的游擊環境中進行抗日宣傳近一個月之久。1940年她到當時的抗日根據地廣宗縣葫蘆村,參加由冀南行署組織的冀南抗日救亡宣傳隊,用梨花大鼓的藝術形式,生動地揭露了敵人的殘暴罪行和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拿起武器和敵人鬥爭才能得解放的革命道理,從而鼓舞人民群眾進行抗日鬥爭。1944年她和其他曲藝界人員到冀南區藝術學校受訓學習,提高了政治思想覺悟,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真理,從而堅定了她以後參加共產黨的思想基礎。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她懷著興奮的激情,積極下鄉,長期在農村巡迴演出,熱情地宣傳新中國成立后黨在過渡時期的方針和路線。解放戰爭中,她同三姐孫金蘭數次去威縣東部的趙村慰問冀南軍區的傷病員。解放后,她又多次慰問抗美援朝回國的志願軍傷病員。1953年12月她參加了河北省工礦演出服務團,足跡踏遍了全省大部分工廠礦區。她由舊社會被人看不起的藝人,逐步成長為光榮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的新文藝戰士。1958年在全國曲藝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幸福地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
十年動亂期間,由於文化極左路線的推行,她回家鄉務農,擔任隊長職務,她和藹可親,被群眾譽“大嫂子隊長”。工余時間,田間地頭,她把當地的好人好事編成鼓詞向群眾演唱,既教育了群眾也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受到當地黨政領導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評價。
1980年黨和政府為了搶救、發展梨花大鼓,由縣文化館舉辦了梨花大鼓訓練班,孫金枝應邀到訓練班任教。她循循善誘、精心傳藝,使絕大部分學員掌握了梨花大鼓的演唱技巧。1983年她又應邀到山東省寧津縣舉辦梨花大鼓訓練班,學員達20多名,有不少學員後來都成了曲藝戰線上的骨幹。
孫金枝晚年在梨花大鼓藝術上積極探索勇於革新。1979年她借去濟南市參加梨花大鼓名藝人傅泰臣從藝60周年的機會,虛心請教於傅泰臣老先生,並和著名評書劉蘭芳交了朋友。1983年她在寧津梨花大鼓訓練班任教期間,正在德州演出的劉蘭芳曾專程到寧津和孫金枝切磋評書和大鼓的技藝。孫金枝既立足於梨花、借鑒評書的表白,吸收西河大鼓京韻大鼓的吐字、行腔,還吸收戲劇表演的身段功夫,如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將其有機地移植到說唱表演中來,使說、唱、做配合得當,探索出了梨花大鼓說唱與表演的新途徑。這種創新別開生面豐富了說唱藝術的表現能力,贏得了觀眾的好評,使梨花大鼓在藝術上邁出了新的一步。
在孫金枝成長的過程中,黨和政府給了她很高的榮譽。她歷任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河北省曲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河北省文學藝術聯合會第四屆委員、河北省曲協副主席、第四次全國文代會代表、威縣政協第五、六、七屆委員和常務委員。1989年元月1日,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6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