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朝讓

明末清初藏書家

孫朝讓(1593~1682)

明末清初藏書家。字光甫,號本芝。江蘇常熟人。崇禎四年(1631)進士,官至福建按察使,后遷江西布政使,明朝滅亡后,立志不侍二主,優遊泉林四十多年,始終不出任清朝官員,90歲時,無疾而終。其家世有藏書之風,祖父孫七政(1528~1600),與王世貞汪道昆等人游,以文采知名。

概述


孫朝讓(1593~1682)
明末清初藏書家。字光甫,號本芝。江蘇常熟人。崇禎四年(1631)進士,官至福建按察使,后遷江西布政使,明朝滅亡后,立志不侍二主,優遊泉林四十多年,始終不出任清朝官員,90歲時,無疾而終。其家世有藏書之風,祖父孫七政(1528~1600),與王世貞、汪道昆等人游,以文采知名。喜收藏古籍,精於鑒賞,建藏書樓為“西爽樓”、“清暉堂”,收藏圖籍、古物、金石、名畫,稱一時之盛。去世后,藏書遺留給後代,保存完好。兄 孫朝肅,字恭甫,號曄芝,官至刑部主事、廣東布政使,亦以酷愛藏書,先後建有藏書樓為“五芝堂”,以刻書、藏書亦有名一時。朝讓繼承了孫氏所有遺書,建“大石山房”藏書樓,終日以鼓琴和藏書為事。子孫承恩,深受順治帝的厚愛,惜英年早逝。孫氏家族後輩還有 孫魯,字孝若,號沂水,多藏善本;孫藩,字孝維,號留松,亦能繼承孫氏藏書,另建藏書樓有“慈封堂”,並有所增加,宋元刻本亦有不少。孫氏家族自孫七政藏書開始到孫藩藏書散佚止,歷時300餘年。孫氏歷代藏書印有“恭父”、“孫朝肅印”、“孫光父”、“朝讓”、“大石山房”、“本芝翁”、“孫孝若圖書記”、“虞山孫仲孝維考藏圖書”、“虞山孫氏慈封堂丙舍圖書”、“主司巷人家”等。

史料記載


孫朝讓,字光甫,號九芝,或作木芝,明末清初·蘇州常熟人。明·崇禎十年至十三年(1637—1640年)前後、清· 康熙(1662—1722年)間兩知泉州府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34·政績志文秩1·明·知府·孫朝讓》據《葵山文集》、參雍正《志》稿為作傳。
身世
道光《晉江縣誌·孫朝讓》:“孫朝讓, 號九芝,蘇州人。”
光緒《常昭合志稿·卷25·孫朝肅傳》附弟朝讓傳略云:“朝讓字光甫,一號木芝。”
孫朝讓父孫林字子喬,兄林朝肅、林朝諧。
明末清初·錢謙益《初學集·卷56·誥封中大夫廣東按察司按察使孫君墓誌銘》略云:
“孫氏世居中州,勝國時,千一公官平江路錄事司主事,遂家常熟
府君諱林,字子喬,與其弟諱森字子桑,羇貫成童,爽朗玉立。子桑與君之伯子恭甫,相繼舉於鄉。又十年,少子光甫(孫朝讓字光甫)亦舉進士。
君既辱與先人游,而余與子桑同舉,交在紀群之間。恭甫既第,光甫始見知於余。君之喪,光甫自泉來奔。
君卒於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享年七十有四。娶陳氏,贈淑人。子三人,朝肅廣東布政司右布政,朝諧國子生,朝讓福建泉州府知府。
今余離告訐之禍,幽於請室,而光甫之乞銘也哀,故不辭而為之銘。”
首知泉州府
光緒《常昭合志稿·卷25·孫朝肅傳》 附弟朝讓傳略云:“登(明)崇禎四年(辛未科,1631年)進士,歷官刑部郎,出知泉州府。”
道光《晉江縣誌·孫朝讓》:“由進士崇禎(1628—1644年)間知泉州府,告養歸。”
孫朝讓首知泉州的時間不詳,但據上引錢謙益《初學集·卷56·誥封中大夫廣東按察司按察使孫君墓誌銘》,孫朝讓之父孫林於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卒時,“光甫自泉來奔”,可知孫朝讓首知泉州不會遲於崇禎十年。
崇禎十三年(1640年),孫朝讓內艱服闋,再補泉州。
崇禎十三年(1640年),洛陽橋重修,郡守孫朝讓撰重修記。
崇禎十三年(1640年),林孕昌蔣德璟重修清源山西洞天,“改護屋為朋來軒,易偕樂亭以石。八仙宮舊作廚房,今改建。落成偕太守孫朝讓登臨賦請記焉。”(參見《泉州山川·清源山》、《泉州人名錄·林孕昌、蔣德璟》)
萬曆卅二年(1604年),泉州發生特大地震,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受毀。崇禎十年(1637年),曾櫻鄭芝龍重建。竣工后,孫朝讓為書“大雄寶殿”大匾,今存大雄寶殿上方。(參見《泉州寺廟·開元寺》、《泉州人名錄·曾櫻、鄭芝龍》)
入清:再知泉州府
道光《晉江縣誌·孫朝讓》:“(清)康熙(1662—1722年)間,再任泉州府……市米買薪而外,惟啜清源一斛水。日與諸生談經課藝,講明程、朱之學。公私無擾,鎮靜自持,與民休養,其為政不在多言,而郡人思其德。祀名宦。”
升福建南道副使
道光《晉江縣誌·孫朝讓》:“升興泉道(福建南道副使)。”
光緒《常昭合志稿·卷25·孫朝肅傳》附弟朝讓傳略云:“升建南兵巡副使。”
晉福建按察使、轉江西布政使不赴,林居終老
光緒《常昭合志稿·卷25·孫朝肅傳》附弟朝讓傳略云:“旋晉按察使,轉江西布政使,不赴。年方逾艾,林居終老。年九十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