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循環
冠狀循環
供血給大型動物心臟本身營養需要的特殊區域循環。又稱冠脈循環。阻斷冠狀循環很快導致心搏的停止。人在靜息狀態下的冠狀循環血流量 約為200毫升/分,劇烈運動時能增至1~1.5升/分。運動時心臟的工作量加大,冠狀循環血流量增加可以滿足心肌纖維對氧的需要。人冠狀循環的血液經左右兩冠狀動脈向心肌纖維運輸。
冠狀循環
冠狀脈緊靠升脈半瓣,升脈基,左冠狀脈供血左室室隔,右冠狀脈供血右室室隔。左冠狀脈供左室血液,較支閉塞,必須產壓左室,題嚴,左室射血障礙。右冠狀脈供右室血液,右心室只需產生較低的壓力,因此,它可以耐受較大的損傷,對射血能力影響不大。竇房結和房室結區域主要由右冠狀動脈血管供血,這一部分發生損傷時可能發生嚴重的心律失常。冠狀循環總血流量的85%流經左冠狀動脈,15%流經右冠狀動脈。從左冠狀動脈來的迴流血液大部分從心大靜脈經冠狀竇進入右心房。從右冠狀動脈來的迴流血液經心前靜脈進入右心房。
冠狀脈均血流量脈壓,冠狀血管血流阻力的變化與血壓成反比。結紮主動脈時,冠狀血壓升高,於是冠狀血流增加,壓迫心室使心室內壓升高時,冠狀血流增加,這種增加與主動脈血壓無關。當出血引起血壓降低時,全身只有冠狀血管的血流阻力降低,冠狀血流並不減少。心輸出量增加時,冠狀血流比其他任何血管系統都顯著增加。
冠狀循環
心臟的心肌纖維數目,在人出生后,基本不再增減。心臟增大時,肌纖維總數不變,只是體積加大。在這樣的心肌纖維加大情況下,纖維周圍的毛細血管與纖維中心的距離增大,毛細血管中的氧不易擴散到纖維的中心,不能充足地供應心肌纖維代謝需要,纖維中心可因缺氧而發生壞死。人在25歲以後,每一心肌纖維周圍的毛細血管總數一般不再改變,只有當損傷到某一區域時才有可能生成側支毛細血管。
冠狀循環的小動脈具有豐富的神經支配,既有交感神經,又有迷走神經的支配,交感神經的直接作用是引起冠狀血管的收縮,迷走神經可使冠狀血管舒張,但這些神經的作用是很弱的,在整體內,交感神經的興奮,由於可增加心肌的收縮活動,從而促進心肌的代謝,而這些代謝加強的結果,使代謝產物如腺苷等舒血管作用更加顯著,導致血管舒張和冠脈血流量增加。迷走神經的最後效應則相反,它使心肌代謝減弱,代謝產物減少,於是冠脈血流量減少。
冠狀循環
冠狀血流可因刺激交感神經而增加,刺激迷走神經而減少。左右冠狀神經叢附著在冠狀動脈起始部的血管外膜,其纖維支配冠狀動脈和動脈-心腔交通支。冠狀動脈壁還發現有似感受器的結構存在。痛覺、竇內膜的牽拉刺激傳入神經和實驗性神經症都可引起冠狀血流的減少,故一般認為冠狀血管也有反射性調節。心肌缺氧或心臟發生纖維性顫動時,冠狀血流顯著增加。
心臟代謝對冠狀循環血流量的影響是冠脈循環自身調節的基礎。對於這種自身調節情況可作如下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