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之江校區

中國的十三所基督教大學之一

浙江大學之江校區坐落在美麗的錢塘江畔、六和塔邊的月輪山巒,解放前為之江大學所在地,其是基督教美北長老會和美南長老會在中國杭州聯合創辦的一所教會大學,也是中國的十三所基督教大學之一,前身為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於寧波創立的崇信義塾,1867年(清同治六年)崇信義塾從寧波遷到杭州,1887年改名為育英義塾,1897年正式稱為“育英書院”(Hangchow Presbyterian College),1907年在月輪山巒修建新校舍,1911年2月正式遷入新校舍,因地處錢塘江彎曲處,成“之”字形,故改名稱之江學堂,1914年因辦之江大學計劃實現,又改名為之江大學(Hangchow Christian College)。1951年被浙江省文教廳接管,美籍教員離校回國。1958年浙江大學組建核物理系后,歸為浙江大學,當時名“浙江大學物理無線電系”,又稱“浙大三分部”。1992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在此建設基礎部,作為重點項目列入國家“八五”計劃。

2006年,香港光華教育基金會向浙江大學法學院捐資一億元人民幣襄助,次年,浙江大學法學院改名為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並遷址至百年老校園——浙江大學之江校區。

之江校區佔地面積650畝,校舍建築總面積7萬平方米。現為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和浙江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所在地。

學校簡介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坐落於“人間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創建的求是書院,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現代高等學府之一。1928年更名為國立浙江大學。中華民國時期,浙江大學在竺可楨老校長的帶領下,崛起為民國最高學府之一,被英國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迎來了浙大百年歷史當中最輝煌的時期。竺可楨老校長也因其歷史貢獻,成為了浙大校史上最偉大的人,並為浙大確立了“求是”校訓和文言文《浙江大學校歌》。
浙江大學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中國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點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是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世界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的成員,是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是中國著名頂尖學府之一,也是中國學科最齊全、學生創業率最高的大學。[1-2]
截至2016年6月,浙江大學擁有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舟山、海寧7個校區,佔地面積7平方公里,校舍總建築面積2047856平方米;圖書館藏書683萬餘冊,並有7家附屬醫院;國家重點一級學科14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2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7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2個;本科專業127個,全日制在校學生47000餘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6090人,博士研究生10463;留學生5800餘人,其中學位生3000餘人。

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有13所基督教教會大學,分別是燕京大學Yenching University、之江大學Hangchou Christian College、齊魯大學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cheeloo)、東吳大學Soochow University、聖約翰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華西協和大學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華中大學Huachung University、金陵大學University of Nanking、福建協和大學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華南女子文理學院Hwa Nan College、金陵女子文理學院Ginling College、滬江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嶺南大學Lingnan University。雖然數量不多,但起點很高。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特別是在20世紀20年代以後,教會大學在中國教育近代化過程中起著某種程度的示範與導向作用。因為它在體制、機構、計劃、課程、方法乃至規章制度諸多方面,更為直接地引進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從而在教育界和社會上產生頗為深刻的影響。由此可見,教會大學史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們為中國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之江大學的前身是寧波崇信義塾(Boy‘s Boarding School),是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麥卡第(McCarte M. D.)等人創辦的,當時崇信義塾相當於現在的小學程度。1867年(清同治六年)崇信義塾從寧波遷到杭州,先在皮市巷,后在大塔兒巷,改名為育英義塾(Presbyterian Boy‘s School),分正、預兩科,各4年,1880年由美國傳教士裘德生(Rev Junius Judson)任校長,以英文課為主、中文為次之,規定聖經為必修課,學生必須做禮拜,課程有中國經學、教義問答、聖經見證、哲學、算術代數、幾何、歷史、地理、化學、作文、辯論、音樂。1887年秋天,育英義塾舉行第一次畢業典禮,1880年開始注重理科,搞科學實驗,舉辦通俗科學知識講演,傳授西洋科學知識。1897年,正式稱“育英義塾”為“育英書院”(Hangchow Presbyterian College)。從1890年起增設英文科,為學生深造作準備,學生人數增加到近百人。由於原來校舍狹小,從1907年起,在杭州秦望山麓二龍頭修理建新校舍,經過3年規劃經營,主要建築如教學大樓、宿舍、圖書館、實驗室先後落成,該處三面環山,面臨錢塘江,又當六和塔西側,地勢開闊,江山如畫,學校佔地面積300餘畝。從1910年起南北長老會合作共組校董會,其中有叔美容(J. E. Shoemaker)、艾斯北(J. M. Espey)等代表北長老會;司徒雷登(J. Leighton Stuart)、布林恩(J.M. Espey)等代表南長老會。1911年2月正式遷入新校舍,因地處錢塘江彎曲處,成“之”字形,故取名之江學堂。1912年孫中山先生曾到校講話,他非常感激傳教士在他們所創辦的學校里所做的工作,並同師生合影留念。1912年一座天文台建在山顛完工,也稱作為“費城觀象台”。
1916年秋天董事會推舉司徒雷登的弟弟司徒華林(Warren H. Stuart)為校長,聘請之大的老畢業生丁愷豐為教務長,增設學生獎學金及免費貸學金。1918年,校刊《之江潮聲》出版。從1918年-1919年新建了兩幢教員宿舍、一個禮拜堂(都克堂)、一座蓄水池、宿舍開始使用電燈,運動場落成了。華東大學生運動會、英語辯論會都在之大舉行的。1920年司徒華林赴美國添聘教師,徵募捐款,並向美國哥倫比亞特區立案,獲准后施行新學制,分文理兩科,分設天文、地理、生物、化學、中國語言與文學、數學、現代歐洲語言、哲學、物理、宗教、社會。1922年6月17日,舉行畢業典禮上第一次頒發了學士學位,而且,學校還首次引進西方式的學位帽和禮服。1922年,司徒華林辭去職務,效董會推舉費佩德(Robert Ferris Fitch)為校長,費佩德赴美募捐期間由王領賡代理。這一年校刊英文版創刊,中外文圖書擴增1萬多冊,學生開始組織自治會。1923年,實行課外活動學分制,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后,之大師生群情憤慨,當校友陳德征來校動員同學投入鬥爭中,大家不顧校長王令賡和教務主任美維德等人的阻擾,衝出校門與杭州大中學校的師生一道參加遊行。這一年,蔡元培先生來杭訪問並向全體師生講話,臨行前為之大1926年的年刊題了四個字:“思潮發展”。
1926年,北伐軍進入杭州,之大師生臨時組織紅會隊救護傷病員,並騰出都克教堂作為臨時治療場所,積極支援北伐戰爭。1927年美國領事館命令美籍教職員和眷屬全部撤往上海租界。費校長借因向中國政府立案擱淺,故提出辭職,校董事會推舉教育家朱經農博士為校長。朱因故未到任,這時學生減至100人左右,美國差會又停發經費。1928年6月21日,校董會決定之大暫時停辦,直到差會經費資助和向政府立案問題得以解決為止。
1929年,江浙一帶局勢初告穩定,之大同學會發起複校,得校董會同意,於是年秋復校,仍請朱經農任校長,朱經農未到職前由畢業同學李培恩代理校長。從此,之大的校務行政由中國人自己主持,但大事仍由美國“差會”決定,它並派代表參加校董會。按當初政府新頒“大學組織條例”,3個學院以上才可以稱為大學。這一年校董會曾以之江文理學院名義向教育部申請立案,並按教育部規定,設文、理、商、建築4個院10個系,宗教課改為哲學課,另增設黨義和軍訓課,開始男女兼收。這一年,又添建東、西膳廳兩座,同學會發起募捐興建圖書館。1930年,朱經農任教育部次長,不兼之大校長,校董會正式推舉李培恩為校長,聘孔祥熙為名譽董事長。這一年教育部批准校董會立案,校董會通過了之江文理學院組織大綱,設國文、英文、政治、經濟、教育、哲學、化學、生物、物理、土木10系。學生增至313人,教職員44人。
九一八事變發生后,全國人民抗日情緒高漲,之大師生都非常痛恨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我東三省,痛國土之淪亡,在杭州學聯組織下,之大學生積極參加南京請願要求抗日,可是到閘北東站時,站上不敢開車,學生就步行到城站,與浙大、西湖藝專等同學一道赴南京,整整36個小時,學生們只吃一頓飯,但大家愛國之心熾烈。回校后,教育廳長張道藩來杭講話,勸學生安心讀書,學生對他十分氣憤,當場鬧起來,張即倉皇離去。學生集合先到教育廳找張,張不在就去他家裡,把他家裡東西打得稀爛,因請願沒有結果,就舉行罷課,由於罷課和其他抗日示威活動,學校曾不得不關閉。
1932年,由美國南長老會傳教士明思德(M.C. Mullen)為校長,這年學生增加到597人,教職員70人,開設課程89門,學校試行導師制,以謀訓教合一。圖書館與科學館先後落成。之大一些建築的完成,土木工程系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們工作認真負責,質量好,速度快。1933年復校后,第一屆畢業典禮有畢業生33人。1935年由教職員和畢業同學捐建的材料實驗所落成,又增修打靶場一個。已故校董史量才家屬捐贈經濟館一座,這時之大鼎盛時期,教師中頗多知名之士,如郁達夫、王震、劉平候、黃式金、蔣禮鴻、廖慰慈、李笠等。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接著發生八一三事件,不久上海淪險,杭州局勢吃緊,11份日軍進逼浙江,杭州告急,之江師生1000多人撤離杭州,先步行到富陽,后改乘木船逆江而上,到安徽屯溪,不久,屯溪又吃緊,不得已這學期提前結束,師生譴散。
1938年,之大與滬江、東吳、聖約翰、金陵女大合作,在上海租界複課,假廣學會大樓為教室,並進行院系調整,設文、商、工3個學院,文學院設中文、英文、政治、教育4個系,工學院設土木工程、建築工程、化學工程、機械工程4系,之大除原有教師外,又增聘林漢達、孫貴定、馬敘倫等學者教師,學生470餘人,教師60餘人。由於教學有方,之大頗得社會好評。學校考慮到戰時的困難,增加免費學額,在教學上,除培養專門基礎知識外,還注意職業技能訓練,以增加就業機會,教育系的學生常在課餘到中小學兼課。1914年夏,學生已增至1000餘人。
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租界全部被日軍佔領,外籍老師撤走了,本國的教師也不願留滬當亡國奴,因而校董會宣布之大暫時停辦,計劃內遷。1942年原計劃遷金華,后金華告急,又改遷福建邵武,該地偏避多疫,語言不好懂,聘請教師和招收學生都有困難,第二年在貴陽設工學院分校。1944年貴陽吃緊,之大又遷到重慶,在校友會熱情幫助下,之大與東吳、滬江大學合作,成立三校聯合機構,第二年春,工學院在重慶複課。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大工學院決定東歸,由於杭州的校舍、校具、圖書、儀器破壞慘重,故東遷后高年級學生在上海複課,僅一、二級學生在杭州本校上課,仍由李培恩任校長,之大八年顛沛流離生活到此結束。
1946年,由中華基督教聯合會向海外募得10餘萬美元,修善杭州校舍,招收新生700名,師資有所加強。1948年教育部核准之江為綜合性大學,這時杭州大中學生愛國熱情高漲,反內戰、反飢餓運動轟轟烈烈,之江師生與杭州其他院校師生積極參加全市示威遊行。校長李培恩看國民黨大勢已去,無法再待下去,就去了上海,李去后,學校組織校改委員會,校董會推薦系教授周正副主任委員代行主任委員會職權。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之江師生歡欣鼓舞。1950年,校董會推選黎照寰為校長,周正為副校長,並成立抗美援朝委員會,之大不接受任何外國經費,美籍教師回國,之大由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丹來接收,黎交出校政后回滬。1952年夏,全國高等院校調整院系,之大建築工程系併入上海同濟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財經系併入上海財經學院,工程學院各系併入浙江大學;1952年,浙江大學文學院和理學院地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系部分教師,之江大學文理學院、以及解放后創辦的俄文專科學校和設在浙大的浙江師範專科學校合併,成為浙江師範學院(后改名杭州大學)從而結束了之江大學100餘年的歷史。

校區規模


整個之江校區建築群,大概有十五六幢老樓,主樓、鐘樓、舊圖書館、二號樓等老房均已修葺完畢,主樓為行政樓,一號樓、二號樓為教師辦公樓,三號樓、七號樓、曾憲梓大樓為教學樓,四號樓設有模擬法庭,6號樓為校區醫院。一號樓二號樓樓建於1910-1920年前。上紅房和下紅房兩幢別墅約建於1902-1903年,圓拱門廊,雕花柱子,留有古羅馬建築痕迹,相當考究。據說,司徒雷登曾住過其中的下紅房。另外,新建有曾憲梓教學大樓,與老房子的風格頗為相近。浙江大學之江校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江大學舊址”,這裡有“保存相當完整的近代大學建築群”,“曾榮獲世界近代學府建築完整保護建築第二名”。

交通路線


通信地址:杭州市浙江大學之江校區XXX信箱XX 收 郵政編碼:310008
公交路線:K514路、k318路(原Y5自13年7月1日停駛改為318路)、k308路、K4路、K504路等可到達之江校區。
公交車站:距離校區前門較近的公交車站為“浙大之江校區”,此為小站有4路、190路、308路、280路高峰線、318路、354路、318路、808路。202路為夜間車。
距離校區後門較近的公交車站為“九溪”,此為大站,在之江路北側有4路、808路;南側(近錢塘江)有189路、190路、308路、279路高峰線、280路高峰線、287路高峰線、291路高峰線、318路、324路、354路、318路、504路、510路、514路。202路為夜間車。

其它校區


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餘杭塘路388號
浙江大學玉泉校區(原老浙江大學所在地)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浙大路38號
浙江大學西溪校區(原杭州大學所在地)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天目山路148號
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原浙江農業大學所在地)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凱旋路268號
浙江大學軟體學院(研究生院)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高新區江南路1689號
浙江大學舟山校區
地址:舟山市定海區臨城街道惠民橋村。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嘉興海寧國際校區)
地址: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鵑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