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

蘇聯最後一任總書記、總統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俄羅斯人,男,1931年3月2日生於蘇聯南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普利里沃利諾耶村,蘇聯最後一任總書記、總統。

1952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55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法律系。1980年10月升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85年至1991年間,擔任蘇聯總書記、總統,推動蘇聯的經濟、政治和軍事等多項領域體制改革。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辭去蘇聯總統一職。1993年5月24日在國際綠十字會成立大會上當選為該組織第一任主席。2000年3月11日當選為俄羅斯統一社會民主黨領袖。

1990年10月15日獲得諾貝爾和平獎。2005年6月德國統一委員會給他頒發“阿爾法檢查站”德國統一獎。2008年9月18日在美國受頒自由勳章。2012年5月3日被俄羅斯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授予俄羅斯最高榮譽聖安德烈勳章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兒時的戈爾巴喬夫(中)和父母
兒時的戈爾巴喬夫(中)和父母
1931年3月2日生於蘇聯南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紅軍區(赤衛軍區)普里沃爾內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其父是村集體農莊的機修工。在上學前,他大部分時間都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
1937年的一天夜晚,“大清洗”波及到戈爾巴喬夫一家,外公被逮捕,罪名是和托派勾結,破壞集體農莊經濟實力。而戈爾巴喬夫的爺爺也因為沒有種子,未完成播種計劃而遭逮捕,在勞改營砍了兩年木頭才被釋放。
1941年德國法西斯發動侵蘇戰爭時,他家沒有撤退到大後方,而是在離前線不遠的地方從事農業勞動,此時戈爾巴喬夫失去了正常的學習機會,只能邊勞動,邊讀書。
1944年開始定期在農莊里勞動,后當上了康拜因操作員助手。
1945年以後每年都到當地的農機站當臨時工或在聯合收割機上當助手,由於工作勤懇,他於1949年被授予勞動紅旗勳章。
1946年開始參加工作,任農莊的拖拉機機械站機械師。
1950年進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學習。
1952年加入蘇聯共產黨。

從政經歷

青年時期的戈爾巴喬夫
青年時期的戈爾巴喬夫
1955年以優異成績從莫斯科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工作,先後任斯塔夫羅波爾市團委第一書記、蘇聯共產主義青年團邊疆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邊疆區團委第二、第一書記。
1962年3月任蘇共斯塔夫羅波爾區域農莊一農場生產管理局邊疆區黨的組織員(負責人)。12月任蘇共斯塔夫羅波爾農業邊疆區黨機關局局長。
1962年9月至1967年完成斯塔夫羅波爾農業學院的函授學習。
1966年9月任蘇共斯塔夫羅波爾市委第一書記,同年獲得了農業經濟學家的學位。
1968年8月任蘇共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委第二書記。
1970年4月任第一書記。
進入中央
1971年當選為蘇共中央委員。
1972年他帶領了一個代表團訪問比利時
1974年當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以及青少年事務執行委員會主席。
1978年庫拉科夫去世后,戈爾巴喬夫被直接調到莫斯科,任黨中央書記,進入中央書記處工作。並接替庫拉科夫主管農業部。
1979年11月當選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1980年10月成為最年輕的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並成為主管蘇聯農業部的書記。
1984年2月被宣布為蘇聯第二號人物,成為政治局的核心成員,此時戈爾巴喬夫主管農業、經濟、教育、意識形態和外交事務。
國家改革
戈爾巴喬夫(左)在蘇共二十八大主席台上
戈爾巴喬夫(左)在蘇共二十八大主席台上
1985年3月10日康斯坦丁·烏斯季諾維奇·契爾年科病逝。3月11日在葛羅米柯等人的支持下,戈爾巴喬夫於蘇共中央非常全會上當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國防會議主席。
1985年4月的蘇共中央全會和1986年初的蘇共二十七大確立了戈爾巴喬夫作為總書記的最高領導地位,並確立了戈爾巴喬夫改革的路線。
1986年在蘇共二十七大上的報告中用“進入發達社會主義”代替“建成發達社會主義”的提法,提出“加速戰略”和實行“徹底改革”的方針。
1987年12月訪問華盛頓,與美國總統里根簽署了歷史上第一個《核裁軍條約》。
1988年6月在蘇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會議上提出政治體制改革方案。10月1日當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1989年5月25日在首屆蘇聯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
1990年3月14日在蘇聯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為蘇聯首任總統,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的“公開性”方針促使1990年通過了廢除書刊檢查制度的法律,並開展了為政治迫害受害者大規模平反的運動。
被迫辭職
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1991年12月25日)
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1991年12月25日)
1991年8月19日正在烏克蘭南部海濱小城福羅斯度假的戈爾巴喬夫遭到軟禁。同一天,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發布命令,宣布戈爾巴喬夫因健康狀況已不能履行總統職務。8月21日發表聲明,強調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勢,並恢復了曾一度中斷的與全國的聯繫,繼續履行總統職務。8月24日辭去了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並建議蘇共中央“自行解散”。八一九事件后,戈爾巴喬夫繼續致力於締結聯盟條約的工作。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代表簽署了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聲明《獨聯體條約》,並宣布了蘇聯的解體。12月25日宣布辭去總統和蘇聯武裝力量統帥職務,並把使用核武器的權力轉交給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

離任生活

戈爾巴喬夫西裝照
戈爾巴喬夫西裝照
1992年1月離開克里姆林宮之後,立即著手籌建“戈爾巴喬夫國際社會經濟政治理論研究基金會”,駐地為原莫斯科財政學院的一幢樓房。
1993年5月24日在國際綠十字會成立大會上當選為該組織第一任主席。
1997年帶著外孫女一起上鏡,為必勝客商業代言。
1999年9月開始籌建俄羅斯統一社會民主黨
2000年3月11日當選為該黨領袖。
2001年獲得一份當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的新工作,作為合作夥伴,出任《權力秘密》節目的主持人及首席編輯。
2004年5月俄社民黨主席堅持要同親政府的統一俄羅斯黨達成政治協議,但戈爾巴喬夫則反對這一舉措。5月22日在舉行的一次黨內會議上,因與黨內人士在黨派發展方向上有爭議而辭去了該黨領導人職務。
2007年8月為奢侈品牌路易威登皮包的廣告代言。
2007年10月20日成立俄羅斯政黨社會民主聯盟,是一個全俄羅斯性質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戈爾巴喬夫擔任黨魁(其後辭職)。
2012年5月3日被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授予聖徒安德烈·佩爾沃茲萬內勳章,這枚勳章是俄羅斯最高榮譽的象徵。
戈爾巴喬夫受頒諾貝爾和平獎
戈爾巴喬夫受頒諾貝爾和平獎
2014年4月俄羅斯總檢察院收到國家杜馬議員有關對蘇聯解體原因及蘇聯前總統戈爾巴喬夫所起作用進行調查的申請,戈爾巴喬夫稱願意配合總檢察院調查。11月參加柏林牆倒塌25周年慶祝活動。
2016年3月15日俄羅斯自由民主黨向俄羅斯國家杜馬提交議案,要求在國家層面認定蘇聯最後一位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和俄羅斯首位總統葉利欽在位期間的政策是犯罪。戈爾巴喬夫當天回應說,自由民主黨的目的是製造社會緊張氣氛,並要求解散自由民主黨。4月25日參加莫斯科國立大學舉行的《生活中的戈爾巴喬夫》新書介紹會,戈爾巴喬夫承認自己無法推卸自己對導致蘇聯解體的責任,當年他曾努力想拯救和保留蘇聯,但未能實現目標,沒有成功控制局面。

政治舉措


經濟方面

戈爾巴喬夫在聯合國演講
戈爾巴喬夫在聯合國演講
戈爾巴喬夫時期的經濟政策主要圍繞計劃與市場孰輕孰重的博弈,前期,戈爾巴喬夫仍然延續著斯大林體制的路線,採取以計劃為主的經濟模式,而在後期矛盾突出的情況下,不得不採取措施放開市場,實行經濟體制改革。
1985年4月23日召開的蘇共中央全會上,戈爾巴喬夫談到“加速戰略”時指出決定國民經濟發展主要方向的,首先應當是計劃。同時,應當對計劃工作採取新的態度,積極採用經濟槓桿,為發揮勞動集體的主動性提供廣闊天地。蘇共二十七大制定的1986~1990年第十二個五年計劃與以往的計劃相似,核心仍是重工業,特別是機器製造業。
1987年6月25-26日蘇共中央召開六月全會的核心是經濟體制改革。經濟學家與政府成員一起制訂了經濟改革構想,總思路是:擴大企業自主權,加強對勞動的刺激,提高利潤的作用。獲得自主權的企業迅速提高了職工的工資,1988年工資增長8%,1989年增長達13%。1988年年中通過了允許開辦私人企業的法令。
1990年在經濟發生嚴重危機的情況下,戈爾巴喬夫不得不考慮向市場經濟過渡。3月6日通過了《蘇聯所有製法》,承認了各種所有制形式平等。7月27日以葉利欽和西拉耶夫為一方,以戈爾巴喬夫和雷日科夫為另一方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擬定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計劃。但最終卻形成了兩個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計劃,雙方都不妥協,戈爾巴喬夫進行了調和。10月中旬向總統委員會和聯邦委員會遞交了“統一方案”,葉利欽等人從中看到的是對己方計劃的否定,是戈爾巴喬夫拒絕與俄羅斯領導人一道向市場經濟過渡。俄羅斯決定獨立行事,實施自己的500天計劃。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再次走上了對抗,蘇聯經濟只能靠慣性運行——到蘇聯解體前夕,蘇聯經濟實際上已經崩潰,難以為繼。

政治方面

蘇共二十八大
蘇共二十八大
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是以“公開性”拉開帷幕的。1986年2月在戈爾巴喬夫、雅科夫列夫積極謀劃下,蘇共二十七大正式提出“公開性”的問題。在這次大會上,戈爾巴喬夫提出了改革司法制度和建立法制國家的任務,指出公正審判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民主原則,保護國家與每個公民利益的其它保障等,應當得到最嚴格的遵循。
1988年2月蘇共中央二月全會召開,戈爾巴喬夫提出必須對政治體制進行改革,中心是解決黨政職能分開問題,使蘇維埃成為“國家權力和管理的中心”,提出應重新劃分聯盟與加盟共和國的許可權。
1988年6月蘇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會議的召開,標誌著戈爾巴喬夫正式把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棄之一邊,專事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發展。在這次大會上,首次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概念,實質內容是建立真正的人民政權制度”,實現社會公正。
1989年5~6月蘇聯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誌著蘇聯改變了國家權力結構,正式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制。人民代表大會成為最高國家代表權力機關,最高蘇維埃成為常設機關──議會。
1990年促使通過了廢除書刊檢查制度的法律,並開展了為政治迫害受害者大規模平反的運動。解除了輿論統制和輿論一律,在蘇聯歷史上出現了從未有過的言論自由和社會輿論,蘇聯社會的政治禁錮由此被打破。一批揭露斯大林體制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歷史著作、以及一大批遭到迫害流亡國外的思想家的著作得到開禁,蘇聯人民第一次有可能了解自己國家的真實歷史。
1990年3月蘇聯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決議,規定蘇共不再有法定的領導地位。大會還通過了《關於設立蘇聯總統職位和蘇聯憲法(根本法)修改補充法》,決定設立蘇聯總統,從而改變了由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集體行使蘇聯國家元首職權的制度,戈爾巴喬夫被選為第一任蘇聯總統。
1990年7月蘇共28大以後蘇聯正式宣布實行多黨制。原因是戈爾巴喬夫大力提倡意見多元化、政治多元化,逐漸放鬆了蘇共對社會團體的領導,到後來基本上對各種群眾性團體和組織採取放任自流的政策,為多黨制局面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社會方面

在蘇聯酗酒的人很多,戈爾巴喬夫發動了反酗酒運動,以“整頓國民精神秩序”。他決定逐年減少烈性酒生產,至1988年完全停止生產以水果為原料的酒類,商店限量供應酒類。

民族方面

老年戈爾巴喬夫
老年戈爾巴喬夫
1985年剛上任,就果敢地撤換眾多加盟共和國領導幹部,其意圖是為了把那些“阻撓執行新任務的人調開”,以推動改革,但他對民族因素考慮不周,實際上為引發民族矛盾埋下火種。
1986年2月25日蘇共召開第二十七次代表大會,戈爾巴喬夫代表中央委員會作了總結報告,肯定了蘇聯已經形成了各民族的新的歷史共同體──蘇聯人民的理論,蘇聯民族關係問題已得到比較圓滿的解決。這樣一來,戈爾巴喬夫一心銳意改革,卻忽視了敏感和複雜的民族關係問題,結果在他推行的錯誤改革方針政策的誘發下,長期潛伏的民族矛盾和問題迅速爆發出來,使蘇聯陷入空前未有的民族關係危機之中。
1988年2月最突出的民族衝突——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的民族仇殺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發生。戈爾巴喬夫同意國防部長亞佐夫下達命令,迅速把軍校學員和其他部隊派進蘇姆蓋特,同時還空運來了3000多名警察,在蘇姆蓋特實行了宵禁。蘇軍的出動暫時制止了事態的擴大。為了避免衝突演變成武裝對抗,蘇共中央和最高蘇維埃決定自1988年7月26日起,在納-卡自治州實行中央直接治理,並任命阿爾卡季·沃爾斯基為派駐斯捷潘納科特的“全權代表”。9月18日~21日納-卡地區發生亞塞拜然人和亞美尼亞人之間的武裝衝突,蘇聯政府不得不在一些地區實行緊急狀態。

軍事方面

軍隊改革
20世紀80年代從削減軍費開始經濟體制改革,進而對軍隊使命任務和體制編製進行調整,主動放棄了對軍隊的領導。在組織上,蘇共在軍隊削減了各級政治機關和約8萬名政治軍官,撤銷總政治部,並規定蘇共組織及其機構不得干預軍事指揮機關的工作。特別是《關於設立蘇聯總統和蘇聯憲法修改補充法》,從法律上剝奪了蘇共領導和指揮軍隊的最高權力。
核裁軍
戈爾巴喬夫與里根(右)簽署核裁軍協議
戈爾巴喬夫與里根(右)簽署核裁軍協議
二戰後,美蘇展開了四十多年的軍備競賽,到80年代中期雙方已分別擁有25000枚左右的核彈頭。
1985年3月11日在當選蘇共中央總書記后即發表講話,表示希望同美國停止軍備競賽,凍結核武庫和停止部署導彈。3月12日雙方開始在日內瓦舉行新的軍控談判。在談判之初,蘇聯堅持要求把消除中程導彈、削減戰略核武器和禁止太空武器試驗掛鉤,力圖打掉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但美國拒不放棄該計劃。在這種情況下戈爾巴喬夫作出重大讓步,不再堅持要美國放棄"星球大戰"計劃,同時在歐洲中導問題上接受了美國的在全球範圍內消除陸基中程導彈的建議。這樣,雙方在1987年達成並簽署了全部銷毀陸基中程導彈的條約,在1990年6月達成了削減戰略核武器的框架協議。戈爾巴喬夫在限制軍備談判中作出重大讓步,於1991年和美國總統里根簽署《全面消除中導條約》和《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這兩項條約的達成與簽訂大大降低了美蘇核對抗的水平,是兩國在核裁軍問題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阿富汗撤軍
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不僅是對國際法的公然踐踏,同時也形成蘇聯直逼波斯灣和包圍中國的戰略態勢,因此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
1985年4月上台僅一個月,即下令對阿富汗的形勢進行"紮實的和不帶偏見的分析"。
1986年2月在蘇共二十七大上表示指出,一旦達成政治解決辦法,能夠保證實際停止和保證不恢復對阿富汗內政的外來武裝干涉,就將同阿方商定分階段撤出蘇軍的期限。7月在海參威發表的講話中提出蘇將分階段從阿撤軍的打算,表示年底之前先撤回6個團。
1988年4月14日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主持下,蘇聯、美國、巴基斯坦、阿富汗四國代表在日內瓦簽署了政治解決阿富汗的協議。5月15日蘇聯宣布開始從阿撤軍,9個月後蘇在阿的12萬軍隊全部撤出。

外交方面

與西方關係
戈爾巴喬夫與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右)
戈爾巴喬夫與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右)
戈爾巴喬夫繼任蘇共最高領導以後,在外交政策上,常以和平和裁減軍備的倡導者的面目出現在世界政治舞台之上,並以積極的姿態與美國對話,不時地提出一些新的建議,但美蘇關係上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他極力反對美國總統里根的星球大戰計劃。
1984年12月訪英,正是在這次訪問中,他第一次闡述了他的“新思維”。“新思維”最初只是一種緩和與西方矛盾的外交思維,後來才擴充到其他領域。在英國議員們面前演講以及與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會談時,戈爾巴喬夫都充分表達了裁軍的意願。這種關注全球核安全、主動思考核裁軍的態度和此前蘇共領導人拚命增加核武器、動輒向西方叫板的姿態完全不同,為結束冷戰做出了貢獻。
1988年擔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並宣布蘇聯將放棄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教條,放棄干涉東歐國家內政,允許東歐國家民主化。他將這個政策戲稱為“辛那屈教條”。這個政策在東歐於1989年內導致了一系列大多是和平的革命。只有在羅馬尼亞發生了暴力事件。這實際上結束了冷戰,為此戈爾巴喬夫於1990年10月15日獲諾貝爾和平獎。
與德國關係
參加柏林牆倒塌紀念25周年的戈爾巴喬夫(2014年)
參加柏林牆倒塌紀念25周年的戈爾巴喬夫(2014年)
1989-1990年柏林牆倒塌之後,東德社會政治形勢頓時危機四伏,德國問題成為蘇聯外交的中心內容。當這個問題已經不得不提上議事日程時,無論戈爾巴喬夫及操縱政治的領袖們,還是蘇聯全體公民,對此都沒有任何心理準備。
1990年1月26日召集會議商議德國問題,推出了“六駕馬車”的方案,即由四個戰勝國(蘇美英法)加兩德組成專門的談判機構,就德國統一問題進行談判,基本上得到了科爾的贊同。蘇聯的立場是:第一,不動用軍事力量阻撓德國統一。第二,不同意統一后的德國加入北約。第三,蘇聯努力避免同東德關係惡化,並繼續同西德接近以確定夥伴關係。而美國為首的西方明確不贊同德國中立,德國應該成為北約的成員國。
隨著形勢的發展,蘇聯的態度發生了轉變。第一,東德的社會政治危機迅速加深。第二,西德政府積極推進統一步伐,使統一形勢越發不可逆轉。第三,美國對德國迅速統一給予了充分的支持。第四,1989~1990年不顧社會基礎開始的政治改革,使蘇聯政治經濟形勢日益惡化,極大地限制了對外政策策略的多種可能性,戈爾巴喬夫處理國際事務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
1990年2月21日闡述了蘇聯關於德國問題的立場,標誌著戈爾巴喬夫已轉向了西方的“2+4”方案。
經過多次“六駕馬車”談判(“2+4”會議),蘇聯同意德國全面加入北約,統一后的德國擁有完全主權。西德保證,在東德領土上不容納北約的外國軍隊和核武器、不允許運載裝置。統一后的德國軍隊數量限制在37萬左右。同時西德答應,蘇軍從東德撤出后給予財政援助。蘇聯在德國統一問題上的許多讓步,使科爾同蘇聯簽署了睦鄰友好、夥伴和合作關係的條約,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多年夢想的結果。關於德國統一問題的最後文本條約(“2+4”條約)於1990年9月12日在莫斯科簽署,由此而誕生了統一的德國,德國問題劃上句號。
與波蘭關係
1987年4月波蘭統一工人黨第一書記、國務委員主席雅魯澤爾斯基出訪蘇聯,和戈爾巴喬夫會談,雙方簽署了《波蘇意識形態、科學和文化領域合作宣言》,決定解決兩國關係史上的“空白點”和“懸而未決的問題”。按照這個宣言精神而成立的兩國歷史學家聯合委員會決定對卡廷事件等進行全面的調查。7月11-14日訪問波蘭,兩國發表聯合聲明中對查清波蘇歷史遺留下來的“空白點”問題時強調指出“應該加快調查速度,更深入地引用可靠來源的材料,調查兩國關係史的各個方面”。
1990年4月波蘭總統雅魯澤爾斯基訪問蘇聯,在澄清卡廷事件真相問題上,戈爾巴喬夫向前邁了一步。他承認卡廷慘案是“斯大林主義的罪行”,並向雅魯澤爾斯基轉交了一部分有關卡廷事件的檔案材料。
與中國關係
戈爾巴喬夫夫婦與鄧小平
戈爾巴喬夫夫婦與鄧小平
1988年中蘇關係正常化步伐加快。12月1日至3日應時任原蘇聯外長的謝瓦爾德納澤邀請,時任中國外長錢其琛對蘇聯進行正式訪問,並與戈爾巴喬夫會見。這是中國外長31年來首次訪問蘇聯,可謂破冰之旅。僅僅兩個月後,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回訪北京,確定了戈爾巴喬夫訪華的具體日期,即1989年5月15日至18日。
1989年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楊尚昆的邀請,戈爾巴喬夫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次訪問是自1959年以來蘇聯最高領導人對中國的第一次訪問。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趙紫陽、國務院總理李鵬等與他進行了會談。5月16日鄧小平與戈爾巴喬夫宣布中蘇兩國關係實現正常化。兩位領導人就中蘇兩國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交換了意見。18日中國和蘇聯發表了一項聯合公報,共18條。

個人生活


情感生活

戈爾巴喬夫與夫人賴莎
戈爾巴喬夫與夫人賴莎
戈爾巴喬夫年輕時,在莫斯科大學學習法學並在那裡認識了他後來的妻子賴莎·戈爾巴喬娃(因患白血病於1999年9月去世),賴莎是哲學博士,莫斯科大學的教授。
1953年9月他們結婚,1955年戈爾巴喬夫畢業,兩人一同回到戈爾巴喬夫的故鄉。唯一的女兒伊琳娜和女婿都是醫生。

健康狀況

患有嚴重的糖尿病。
因健康原因,2012年未能參加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葬禮,2013年曾兩次住進醫院。
2014年夏天住院兩周,未能出席喬治亞前總統謝瓦爾德納澤的遺體告別儀式。10月9日因病住院。10月10日出院。

獲得榮譽


戈爾巴喬夫與梅德韋傑夫(左)
戈爾巴喬夫與梅德韋傑夫(左)
曾獲三枚列寧勳章,及十月革命勳章和勞動紅旗勳章。
1990年10月15日在挪威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92年5月4日被美國前總統里根授予首枚里根自由勳章。
2005年6月因為在德國統一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接受德國統一委員會頒發的“阿爾法檢查站”德國統一獎。
2008年9月18日在美國接受由憲法中心主席、美國前總統老布希頒發的自由勳章。
2012年5月3日被俄羅斯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授予聖徒安德烈·佩爾沃茲萬內勳章。

個人作品


書目
書名日期封面
《改革與新思維:戈爾巴喬夫著作集》1987年
《戈爾巴喬夫著作集》封面
《戈爾巴喬夫著作集》封面
《戈爾巴喬夫回憶錄》2003年
《對過去和未來的思考》1998年
《八月政變》1992年
《未來的社會主義》1994年
《我與東西德統一》2006年
《20世紀的精神教訓》2005年
《尚未結束的歷史:戈爾巴喬夫訪談錄》2003年
《我們滿懷信心地展望未來》1986年
《孤獨相伴》2012年11月
《離開克里姆林》2014年11月

人物評價


正面評價

戈爾巴喬夫發表辭職演講
戈爾巴喬夫發表辭職演講
普京評:戈爾巴喬夫是影響當代世界歷史進程的國務活動家之一,國際關係領域開始向開放政策過渡是與他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他使俄羅斯在民主改革方面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多年間戈爾巴喬夫一直從事具有重要意義的社會研究活動,參與關於世界發展和加強國際合作等問題的專家討論。在這項嚴肅的工作中戈爾巴喬夫表現出了其淵博的學識、專業性和豐富的生活經驗。
梅德韋傑夫評:戈爾巴喬夫在特別複雜、特別艱難的時刻領導了俄羅斯,授予他聖安德烈勳章也是對他領導的那個國家,我們大家的共同祖國——蘇維埃聯盟表示尊重的標誌。
老布希評:戈爾巴喬夫作為一個偉大的領導人,為使世界不再分裂,並走到一起,提供了一種可能。當東歐的人們生活在黑暗之中的時候,他像一座燈塔一樣,引導了尋求自由的人們。在柏林牆倒塌近20年後,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他當初的努力以及這種努力為世界帶來的積極影響。
謝爾蓋·米特羅欣評:戈爾巴喬夫主要的歷史作用在於,他給了人民自由。他不怕承擔責任,在這方面他不同於當代許多要求現代化者。
卡西亞諾夫評:戈爾巴喬夫盡一切可能使20世紀的極權主義帝國實際上是在沒有犧牲的情況下崩潰的,他已經確保自己在俄羅斯和全世界歷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弗拉基米爾·雷日科夫評:戈爾巴喬夫將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世界政治家載入史冊,他主要的功績就是結束了“冷戰”,讓俄羅斯獲得了成為現代化的、開放的和自由國家的歷史性機會。
中國網評:戈爾巴喬夫當選為蘇共總書記后,在安德羅波夫的基礎上,提出著名的“新思維”,以“加速”戰略開始了他近七年的“改革時代”。但他的經濟“加速”戰略無異於赫魯曉夫的“趕、超”美國戰略,必然受阻和失敗。之後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不僅使改革脫離了社會主義軌道,也在瓦解蘇聯執政黨方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在冷戰尚未結束,國內外情況無比複雜的情況下,任何改革都需格外謹慎、如履薄冰。而戈爾巴喬夫未能準確預料到改革所遭遇的困難和阻力。在僵化模式下存在太久,蘇聯這架龐大而複雜的機器已經很難駕馭。
里根(左)為戈爾巴喬夫頒發首枚里根自由勳章
里根(左)為戈爾巴喬夫頒發首枚里根自由勳章
中國日報評:世人對於戈爾巴喬夫的評價呈兩極分化的趨勢。有人對其敬仰讚美,有人則對其口誅筆伐。實際上在歷史的迷霧尚未散盡之時,試圖“蓋棺定論”為時過早。對於戈爾巴喬夫和蘇聯解體,或許至少還要再過很多年才可能有個比較客觀或比較一致的看法。
新浪網評:西方一般對戈爾巴喬夫有很高的評價,戈氏在199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一極具政治意義的獎項。2006年7月,在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五國的的民意調查表明,歐洲大部分居民認為戈爾巴喬夫是比普京優秀的國家領導人,其中支持前者的有59%,支持後者的只有12%。

負面評價

戈爾巴喬夫與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左)
戈爾巴喬夫與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左)
包括絕大多數的俄羅斯人及原加盟共和國人民,特別左派和俄羅斯民族主義者以及現代俄羅斯一些高層領導甚至一些前蘇聯異議人士認為:戈爾巴喬夫是俄羅斯民族罪人和共產主義的叛徒。他們認為戈爾巴喬夫的過於草率、脫離實際的對內對外改革政策,以及他對西方特別是美國的近乎幼稚的過分信賴,戈爾巴喬夫虛榮心強,為了博取西方國家的讚美,而依照西方希望的去做,常常沉醉在西方的讚美中不能自拔,導致了蘇共亡黨,蘇聯亡國的嚴重後果,違背了他建設“民主的社會主義蘇聯”的初衷,也背叛了共產主義事業。使得俄羅斯淪為了原料附庸,並導致了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濟大滑坡,通脹暴漲等問題。
弗拉基米爾·日里諾夫斯基評:戈爾巴喬夫是蘇聯文明的主要摧毀者。戈爾巴喬夫使世界第二強國被消滅了。而且是在沒有發生任何軍事行動的情況下發生的,內部有第五縱隊和特洛伊木馬。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蘇聯解體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發生在戈爾巴喬夫執政後期,是戈爾巴喬夫錯誤的改革路線的直接結果。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蘇共和蘇聯領導集團對此負有直接的責任,而這一時期蘇聯政治領域改革方面的錯誤又是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迅即提出了改革的任務。此前蘇聯已進行幾次“改革”,均屬改良性質,喪失了改革的時機,進入80年代蘇聯的確面臨進行深刻改革的迫切需要。此次蘇共如能認真總結過去的歷史經驗、教訓,採取正確的改革戰略和策略,經過努力,不是沒有可能逐步解決歷史遺留的問題,克服體制上的種種弊端,緩解各種矛盾,使形勢好轉起來。然而,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蘇共領導集團卻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了一系列重大錯誤,在國內外反共、反社會主義勢力的壓力下,不斷退卻,最終背離了社會主義道路,激化了蘇聯社會的各種矛盾,觸發了全面的混亂和危機,導致共產黨喪失對國家的領導權,造成社會主義聯盟國家的解體。
俄羅斯自由民主黨:俄羅斯自由民主黨在2016年3月向國家杜馬遞交的議案中提出,基於歷史公正性原則,俄羅斯須在國家層面上對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的政治活動後果給予評價。議案說,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作為國家領導人期間作出的決定、採取的行動讓蘇聯解體,導致民族衝突,令民眾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升高,並讓國家經歷歷史上最嚴重的危機:工業生產總值下降一半,農業生產總值減少1/3,幾乎半數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此外,民眾科學、文化、教育水平下降,國防體系被摧毀,大量國家財產通過私有化轉到寡頭手中,大筆資金外逃。議案還呼籲俄羅斯應牢記歷史教訓,須實施深思熟慮的政策,以避免再犯過去的錯誤。

人物事件


戈葉關係

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左)
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左)
戈爾巴喬夫在1985年出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以後,為了推行改革的政策,在全國範圍物色人才。於是時任蘇聯共產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第一書記的葉利欽被選中並調往莫斯科,擔任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然而,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在蘇聯改革速度和方式等方面產生了很深的矛盾。當葉利欽在1987年的蘇共中央全會上公開抨擊戈爾巴喬夫及其滯后的改革之後,戈爾巴喬夫接受了葉利欽的辭呈,但沒有把他送回原籍。在過去的政治環境中,這幾乎就意味著葉利欽政治生命的結束。
可是,葉利欽在戈爾巴喬夫用來對付黨內保守派而重提“一切權力歸蘇維埃”的口號聲中捲土重來,1989年他在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和最高蘇維埃獲得了席位。因為與戈爾巴喬夫所謂的中派立場有重大分歧,1990年他退出了蘇聯共產黨,並憑藉當時民眾對他的支持,於1991年6月贏得了俄羅斯第一次直接、普遍的總統選舉。
蘇聯領導層中的強硬派曾試圖阻止去蘇聯化趨勢的進一步強化,於8月份發動了一次失敗的政變。葉利欽藉機把戈爾巴喬夫及莫斯科的局勢和資源完全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戈普恩怨

戈爾巴喬夫與普京(右)
戈爾巴喬夫與普京(右)
2014年11月6日戈爾巴喬夫說,在捍衛俄羅斯國家利益上,普京“比其他任何人做得都好”。同月發行的書中讚揚了普京這位前克格勃特工,認為他在穩定俄羅斯局勢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而且維護了“大多數人的利益”。
2015年3月2日是戈爾巴喬夫的83歲生日,普京向他表示生日祝賀,將他稱為知名國家和社會活動家,高度讚揚他積極的生活態度以及仍舊高效的工作。
2016年12月戈爾巴喬夫表示,普京是稱職的總統,並且稱普京是位“強力人物”。
2017年3月2日戈爾巴喬夫86歲生日當天,普京讚揚戈爾巴喬夫學識淵博、專業能力強以及生活經驗豐富。
雖然兩人經常互誇,但互批的情況也不少見。普京就曾批評戈爾巴喬夫是俄羅斯史上最大的罪犯,指責他是把權力扔在地上,讓一些歇斯底里的瘋子撿起來的懦怯者。而戈爾巴喬夫也經常在公開場合批評普京個人及某些政策。
2004年9月和俄羅斯第一位總統葉利欽都出面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的選舉制度改革方案表示批評,指責其意味著民主的倒退,希望阻止它成為法律生效,保護好來之不易的民主自由。
2009年3月5日強烈批評了普京領導的統一俄羅斯黨是蘇聯共產黨最糟糕的版本,並稱俄羅斯已經成為一個立法和司法不自由的國家。
2011年2月16日批評梅德韋傑夫和普京,認為只有他們兩人決定俄羅斯的一切,他以這兩人為恥,兩人和所謂“俄羅斯的拯救者”差得很遠。
2013年4月在俄羅斯新聞社發表演說。他在講話稿中指出,普京通過“剝奪”人民的自由和嚴厲管制民間社團和新聞媒體,走上了“一條毀滅性和令人絕望的道路”。
2014年11月抱怨普京從不徵求他的意見,認為這位克里姆林宮的領導人認為自己“僅次於上帝”,除了6月份的一次短暫會面之外,普京的助手多次拒絕了他提出的見面要求。

個人演說

戈爾巴喬夫與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副總統拜登(2009年)
戈爾巴喬夫與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副總統拜登(2009年)
戈爾巴喬夫2012年前在美國休斯敦發表演講。期間,不僅提及了俄美關係,還對羅姆尼“蘇聯是美國對外政策的最主要問題”以及“俄羅斯是美國的頭號敵人”的仇俄言論進行了評論,並建議其在特定場合最好“避免失言”。
戈爾巴喬夫在演講中指出,冷戰的結束帶來了巨大的希望:各國都有可能重建世界秩序,保障和平。然而,一些西方大國卻利用蘇聯解體將冷戰的結束看成是自己的勝利。與此同時,戈爾巴喬還就即將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發表了看法,特別針對美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關於的言論進行了評價。

推銷新書

戈爾巴喬夫傳記
戈爾巴喬夫傳記
作為閱歷豐富的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晚年出版了大量書籍,尤以傳記居多,藉此回憶了他的生活以及工作經歷。
2012年11月13號在莫斯科為自己的新書《孤獨相伴》舉行讀者簽售會,吸引了大批讀者參加,尤以中老年人為主,戈爾巴喬夫還不忘邀請讀者參加自己的九十大壽。關於自己的新書,戈爾巴喬夫表示,他自己非常思念去世的妻子,這本新書就是獻給她的,是一份遲到的禮物。在新書中他會更多地介紹自己的妻子以及蘇聯解體后自己的家庭生活。同時,書中還公開了一些蘇聯解體台前幕後的故事,而戈爾巴喬夫也在書中對蘇聯解體的原因以及俄羅斯的現狀進行了分析評價。
2014年11月20日在莫斯科市中心的書店推出其新書《離開克里姆林》。在這本書中,戈爾巴喬夫描寫了自己卸下權力之後的時日,還對現任總統普京在俄羅斯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了點評。戈爾巴喬夫指出普京在葉利欽之後穩定俄羅斯局勢發揮了重要作用,致力於避免了俄羅斯分裂。同時又指出了普京自大的毛病。

捲入政變

戈爾巴喬夫攜家人在八一九政變后回國(1991年)
戈爾巴喬夫攜家人在八一九政變后回國(1991年)
1991年8月18日在克里米亞半島的鄉間別墅辦公兼度假,正在對一項給予蘇聯共和國甚至更大獨立性的新聯邦條約做最後的考慮,但卻於當天被八名蘇聯高層官員軟禁在休假別墅里。8月19日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發布命令宣布,戈爾巴喬夫由於健康原因已不能履行總統職務,自即日起由他本人代行總統職務。同時宣布成立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行使國家全部權力,在蘇聯部分地區實施為期6個月的緊急狀態。該委員會稱戈爾巴喬夫倡導的改革政策已經走入死胡同,國家處於極其危險的嚴重時刻。委員會連續發布兩道命令,要求各級政權和管理機關無條件地實施緊急狀態,並暫時只允許《真理報》等9家報紙發行。
8月19日上午坦克和裝甲車開入了莫斯科市中心。但是國家緊急委員會卻遭到了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葉利欽為首的強烈抵制,成千上萬的蘇聯人也加入了抗議的行列。8月21日被解救並發表聲明,強調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勢,繼續履行總統職務。8月22日午夜2點及其隨行人員的專機降落在莫斯科伏努科沃2號機場,標誌著持續三天的政變以失敗告終。

險遭起訴

老年時期的戈爾巴喬夫
老年時期的戈爾巴喬夫
1991年11月4日蘇聯檢察院就曾對戈爾巴喬夫進行過起訴,但迫於壓力,很快就取消了對他的起訴。
2013年5月俄羅斯REX通訊社與一些網友在網上傳發了一份有幾千人簽名的請願書,要求剝奪戈爾巴喬夫的聖安德烈勳章。他們認為,把俄羅斯的最高勳章獎給一個親手毀掉蘇聯的罪人,這是對那些建成並用鮮血和生命捍衛蘇維埃國家的人的有意的侮辱。
2014年4月10日俄羅斯國家杜馬中三個黨派的一些議員致函俄羅斯總檢察院,要求俄羅斯總檢察長尤里·柴卡對蘇聯解體事件進行調查。戈爾巴喬夫被指控建立了他所領導的蘇聯國家委員會,建立這個機構和對這個機構的授權違反蘇聯憲法,正是蘇聯國家委員會通過了波羅的海三國獨立的決議。依照蘇聯憲法規定,就連最合法的機構都無權通過類似的決定。他們還指出,在當年舉行的全民公決中,絕大多數蘇聯公民贊成保持國家統一,但幾個黨政高官的非法活動導致了蘇聯解體。為此,他們要求追究戈爾巴喬夫解體蘇聯國家的刑事責任。議員們還強調指出,起訴這種罪行不受時間的限制,任何事情都不會妨礙對前蘇聯總統進行刑事偵查,戈爾巴喬夫也不會得到任何豁免。

再遇彈劾

戈爾巴喬夫與時任美國總統里根、副總統老布希
戈爾巴喬夫與時任美國總統里根、副總統老布希
2016年3月15日俄羅斯自由民主黨向俄羅斯國家杜馬提交議案,要求在國家層面認定蘇聯最後一位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和俄羅斯首位總統葉利欽在位期間的政策是犯罪。公正俄羅斯黨黨團副主席葉梅利亞科夫表示,應當由俄羅斯社會對前國家領導人做政治評價,目前要對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做客觀評價為時尚早。而俄羅斯共產黨對自由民主黨的提案表示支持。俄國家杜馬文化委員會副主席、俄共議員博爾特科表示,戈爾巴喬夫的政策造成國家解體,失去了1/3的國土和近半數居民,他支持自由民主黨的倡議。執政的統一俄羅斯黨黨團副主席伊薩耶夫則表示,該黨暫未決定是否支持該議案。他呼籲謹慎對待歷史,過去的國家政策既有缺點也有優點,一起譴責前國家領導人不是有建設性的做法。
對於自由民主黨的提案,戈爾巴喬夫批評這是該黨想在社會中製造緊張情緒,但他不打算就此事走法律程序。“葉利欽總統中心”第一副主任傑列尼則回應說,自由民主黨一貫行事激進,此前該黨還曾建議俄羅斯禁用美元。

言論爭議

戈爾巴喬夫(右二)與家人在一起
戈爾巴喬夫(右二)與家人在一起
2015年9月俄羅斯自由民主黨領導人日里諾夫斯基將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告上法庭,要求戈爾巴喬夫就他在《克里姆林宮之後》一書中的某些內容賠償100萬盧布,原告對戈爾巴喬夫的書提出指控的句子包括,在1993年的國家杜馬選舉中“大部分選民投票給提出極埠號的日里諾夫斯基的自由民主黨”,以及1996年戈爾巴喬夫在鄂木斯克與選民見面時遭到襲擊,“日里諾夫斯基的自由民主黨插手了這一挑撥行為”。
2015年12月2日莫斯科季米里亞澤夫斯基法院針對此案件作出判決,部分滿足了日里諾夫斯基關於保護名譽、尊嚴和信譽的訴訟要求,處罰戈爾巴喬夫支付6300盧布的訴訟費用並登報澄清有關自民黨參與策劃在鄂木斯克對其進行襲擊的信息,但駁回了原告對全球出版社的所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