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志
東漢歷史學家班固所著的古籍
《五行志》記錄了大量怪異事物,這些記錄一般由"征"與"應"兩部分構成。征應的產生建立在二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上,可以分為"有徵必有應"和"有應才有徵"兩種。由於受到自身知識背景、政治立場的約束,古代史家有意無意間會採取"選擇性記憶"的方式,通過直解、轉釋、反說等方法來對征應進行解說。
一三一六頁:《五行志》有上,中上,中下,下上,下下五卷。蓋所謂天下萬物,不出陰陽五行耶?一笑。上古文字,彌足珍貴,故後人多神化之,以我注六經之法,使其豐富無匹。或亦有因“舉燭”而誤得真理者,而其文字本意,已不能知矣。
一三一七頁: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劉向治《穀梁春秋》,向子歆治《左氏傳》。而今世《左氏傳》最為濫觴。
一三一八頁: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不可不知。
一三二〇頁:“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奪民農時,及有奸謀,則木不曲直。”“棄法律,逐功臣,殺太子,以妾以妻,則火不炎上。”——蓋五行之學,此之類耶?若盡如此,則不免牽強附會。
一三二五頁:通篇盡以火災附衍弒君無道等事,不足一觀。唯“《左氏傳》曰,宋災,樂喜為司城,先使火所未至徹小屋,塗大屋,陳畚輂,具綆缶,備水器,畜水潦,積土塗,繕守備,表火道,儲正徒。郊保之民,使奔火所。又飭眾官,各慎其職。”——此一段,古時之防火法也,頗有可采。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東漢歷史學家班彪之子,字孟堅,扶風安陵人(今陝西咸陽)。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卒於東漢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歲。班固自幼聰敏,“九歲能屬文,誦詩賦”,成年後博覽群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著有《白虎通德論》六卷,《漢書》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班固。
由於《史記》只寫到漢武帝的太初年間,因此,當時有不少人為其編寫續篇。據《史通·正義》記載,寫過《史記》續篇的人就有劉向、劉歆、馮商、揚雄等十多人,書名仍稱《史記》。班固的父親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對這些續篇感到很不滿意,遂“采其舊事,旁貫異聞”為《史記》“作《後傳》六十五篇”。班彪死後,年僅22歲的班固,動手整理父親的遺稿,決心繼承父業,完成這部接續巨作。
不料,工作開始幾年,有人上書漢明帝,告發班固“私作國史”。班固被捕入獄,書稿也被全部查抄。他的弟弟班超上書漢明帝說明班固修《漢書》的目的是頌揚漢德,讓後人了解歷史,從中獲取教訓,並無毀謗朝廷之意。後來無罪開釋,漢明帝更給了班家一些錢財,幫助他們寫下去。
漢明帝頗賞識班固的才能,召為蘭台令史,秩俸為二千石,後轉遷為郎。當時蘭台令史傅毅是他的同事,二人皆以文聞名,班固與弟班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台令史,下筆不能自休。”此即“文人相輕”的典故。班固又奉詔完成其父所著書。
漢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竇憲率兵伐匈奴,班固隨其出征,任中護軍,行中郎將事,大破匈奴后,勒石燕然山的銘文,即出自班固手筆。
班固“不教學諸子,諸子多不遵法度”,洛陽令種競被班固的家奴醉罵,懷恨未忘。漢和帝永元四年竇憲失勢自殺,班固受牽連而被免官職,種競利用竇憲事敗之機,逮捕班固,日加笞辱。班固死在獄中,年六十一歲。此時所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均未完成。
此外,班固也是東漢時期最著名的辭賦家之一,著有《兩都賦》、《答賓戲》、《幽通賦》等。
科普教育科學醫藥工具書天文學
http://www.cqvip.com/qk/82118X/200602/21725631.html
揭秘世界天文之最 http://www.zhenpm.cn/content.asp?id=220&Pag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