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

英國知名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CH(又譯為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是奧地利出生的英國知名經濟學家、政治哲學家,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廣泛譽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及社會思想家之一。

哈耶克的學術生涯主要任教於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美國芝加哥大學以及德國弗賴堡大學,他被廣泛視為奧地利經濟學派最重要的成員之一,但與芝加哥經濟學派關係密切。他堅持自由市場資本主義、自由主義,主要代表作包括《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負》《自由秩序原理》等。

1947年,哈耶克主持創辦了朝聖山學社(Mont Pelerin Society)。1984年,他獲頒英國的榮譽勛爵,以表彰其對經濟學研究所做出的貢獻。1991年,他獲頒美國的總統自由勳章。1992年3月23日,哈耶克於德國弗賴堡逝世,享年92歲。

大事件

1899-05-08

出生

1899年5月8日生於奧地利維也納一個傑出知識份子家庭。

1931

赴英國任教並加入英國國籍

在1931年應邀前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任教。在奧地利被納粹德國侵吞后,哈耶克不願意再返回母國。他在1938年成為了英國公民,並終身使用這個公民籍。

赴英國任教並加入英國國籍
1947

創辦了朝聖山學會

1947年,哈耶克和其他人一同創辦了朝聖山學會(Mont Pelerin Society),由一群在各種學術領域反對社會主義的學者所組成。

創辦了朝聖山學會
1974

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4年和他理論的對手貢納爾·默達爾一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揚他們在貨幣政策和商業周期上的開創性研究,以及他們對於經濟、社會和制度互動影響的敏銳分析。

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84

伊麗莎白二世授與名譽勛位

1984年,在英國首相瑪格利特·撒切爾的推薦下,他獲得伊麗莎白二世授與名譽勛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以表揚他對於經濟學研究的貢獻。之後哈耶克又擔任了薩爾斯堡大學(University of Salzburg)的客座教授。

伊麗莎白二世授與名譽勛位
1991

獲頒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1991年,哈耶克獲頒美國總統自由勳章,以表揚他“終身的高瞻遠矚”。

獲頒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1992

去世

哈耶克在1992年於德國的弗萊堡去世,享年93歲。

人物生平


工作經歷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
哈耶克生於奧地利維也納一個傑出知識份子家庭。他的父親在政府的社會福利系統里擔任醫生,還發表過植物學論文。此外他還是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的表弟。他分別在1921年和1923年於維也納大學取得了法律和政治學的博士學位,同時也對學習心理學和經濟學有極大興趣。最初哈耶克相當同情社會主義,但在他參加了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的授課之後,經濟思想開始逐漸轉變。
哈耶克在1923年至1924年之間,擔任紐約大學教授耶利米·精其(Jeremiah Jenks)的研究助理。接著他回到奧地利,協助政府處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留下的,國際條約上有關法律和經濟的問題。接著哈耶克創辦了奧地利商業周期研究中心並擔任所長,並在1931年應邀前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任教。在奧地利被納粹德國侵吞后,哈耶克不願意再返回母國。他在1938年成為了英國公民,並終身使用這個公民籍。
在1930年代,哈耶克被廣泛認為是最主要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之一,但他的經濟理論卻和當時新崛起的凱恩斯學派格格不入。兩個經濟學派之間的爭論一直持續至今日。哈耶克的理論在1970年代後期,開始於美國和英國獲得重視,支持哈耶克的政治家們開始在這些國家浮上檯面(例如美國的羅納德·里根和英國的瑪格利特·撒切爾)。
在1950年哈耶克離開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前往美國的芝加哥大學擔任社會思想委員會(Committee on Social Thought)的教授(由於他的奧地利經濟學派觀點,他被當時經濟學系裡的某個人所阻撓而無法加入)。他在芝加哥也認識了其他突出的經濟學家,如米爾頓·佛利民。不過,從那時開始,哈耶克的興趣逐漸轉向政治哲學和心理學——雖然他也持續撰寫經濟學有關的著作,而且即使到這時,他的主要經濟學理論也尚未完全發表。
哈耶克在1962年前往德國擔任弗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的教授,直到他在1968年退休為止。
在1974年他取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成為了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理論開始獲得重視的主因之一。1984年,在英國首相瑪格利特·撒切爾的推薦下,他獲得伊麗莎白二世授與名譽勛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以表揚他對於經濟學研究的貢獻。之後哈耶克又擔任了薩爾斯堡大學(University of Salzburg)的客座教授。哈耶克在1992年於德國的弗萊堡去世,享年93歲。

個人作品


著作名稱發表時間
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1929
Prices and Production1931
Profits Interest and Investment: And other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fluctuations1939
The Road to Serfdom(《通往奴役之路》)1944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自由秩序原理》)1960
The Fatal Conceit(《致命的自負》)1989

獲得榮譽


他被廣泛視為是奧地利經濟學派最重要的成員之一,他對於法學和認知科學領域也有相當重要的貢獻。哈耶克在1974年和他理論的對手貢納爾·默達爾一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揚他們在貨幣政策和商業周期上的開創性研究,以及他們對於經濟、社會和制度互動影響的敏銳分析。”在1991年,哈耶克獲頒美國總統自由勳章,以表揚他“終身的高瞻遠矚”。

主要成就


經濟計算問題

哈耶克是20世紀學術界對於集體主義的主要批評者之一。哈耶克相信所有形式的集體主義(即使是那些在理論上根基於自願合作的集體主義形式亦然)最終都只有可能以中央集權的機構加以維持。在他的著名著作《通向奴役之路》(1944)和其他作品里,他主張社會主義必須要有一個中央的經濟計劃,而這種計劃經濟最終將會導致極權主義,因為被賦予了強大經濟控制權力的政府也必然會擁有控制個人社會生活的權力。
根基於早期米塞斯和其他人的著作,哈耶克主張道:在中央計劃經濟里,某個特定的個人或團體必須決定資源的分配,但這些計劃者永遠都不會獲取足夠的資訊以正確的分配資源,這種問題又被稱為經濟計算問題(economic calculation problem)。哈耶克認為有效的資源交換和使用只有可能經由自由市場上的價格機制加以維持。而在1945年的《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一書中哈耶克主張價格機制可以用以交流和協調個人的知識,使社會的成員能夠達成多樣化,藉由自發性的自我組織原則來解決複雜的難題。他創造了交易經濟學一詞來稱呼“自我組織的自願合作制度”。
在哈耶克的觀點來看,國家的主要角色應該是維持法治,並且應該儘可能的避免介入其他領域。在《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他主張極權主義獨裁者的崛起是由於政府對市場進行了太多干預和管制,造成政治和公民自由的喪失而導致的。哈耶克也對英國和美國因為受到凱恩斯學派影響而建立的經濟控制制度提出警告,認為那將會導致相同的極權主義政府產生—而這正是凱恩斯學派所極力避免的。哈耶克認為極權主義政權如法西斯、納粹、和共產主義都是同樣的極權主義流派;因為這些政權都試著抹滅經濟的自由。對哈耶克而言他認為抹滅經濟的自由即代表抹滅政治的自由,因此他相信納粹和共產主義間的差別僅僅是名稱上的不同罷了。
哈耶克主張經濟上的自由是公民和政治自由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哈耶克認為,只要政府試著以政策來控制個人的自由(如凱恩斯和羅斯福主張的新政),相同的極權主義後果也可能發生在英國(或任何其他地方)。

自願秩序

哈耶克認為自由價格機制並不是經過刻意介入產生的(亦即事先由人們刻意加以設計),而是由“自發社會秩序”—或者稱之為“由人類行為而非人類設計”產生的秩序所領導。也因此,哈耶克將價格機制的重要性提升至和語言同等重要。這樣的思考使他開始推測人類的腦袋如何容納這些行為。在1952年的《感覺的秩序》(The Sensory Order)中,他主張是聯結主義的假設形成了神經網路和許多現代神經生理學的基礎。
哈耶克在1988年的《致命的自負》(The Fatal Conceit)一書中主張人類文明的誕生是起源於私人財產的制度。依據他的說法,價格是唯一一種能使經濟決策者們透過隱性知識和分散知識互相溝通的方式,如此一來才能解決經濟計算問題。

商業周期

哈耶克對於資本、貨幣、和商業周期的著作被廣泛視為是他對經濟學最重要的貢獻。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在更早時的《貨幣與信用理論》(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1912)一書里已解釋了貨幣和銀行業務的理論,將邊際效益的貨幣價值原則套用至新的產業波動理論上。哈耶克以這本書為基礎進一步的解釋商業周期,這個理論在後來被稱為“奧地利學派商業周期理論”。在他的《價格與生產》(Prices and Production,1931)和《資本的純理論》(The Pure Theory of Capital,1941)中,他解釋商業周期的起源是政府中央銀行在信用擴張的過程中刻意壓低利率導致資本被錯誤分配而造成的。
“奧地利學派商業周期理論”被許多理性預期理論的支持者和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所批評。哈耶克在1939年的《利潤、利息和投資》(Profits, Interest and Investment)一書中將他的理論與其他奧地利學派的理論家如米塞斯和羅斯巴德等人作出區隔,首先他避免以貨幣理論作為商業周期的全盤解釋,並提出一個根基於利潤而非利息上的特殊解釋方式。哈耶克明確指出大多數正確的商業周期解釋方式都是注重於現實上,而非數據上的波動。他也注意到這種特殊的商業周期解釋方式無法和其他奧地利學派的理論完全吻合。

社會哲學和政治哲學

雖然哈耶克最知名的是他對經濟學的貢獻,但在哈耶克的職業生涯後期他也對社會哲學和政治哲學領域作出許多貢獻,大多是從他認為人類知識有限的理論上衍生而來,以及在他理論中自發性秩序社會制度所扮演的角色。他主張一個以市場秩序為軸心組織的社會(之中國家所扮演的角色僅只限於保護必要的市場和個人運作安全),這便是從他對於人類知識有限的道德哲學理論所衍生的。在他的科學哲學理論中,哈耶克大力地批評所謂的科學萬能主義—錯誤的將科學研究方式強加於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上,導致在實踐上產生相反的結果。通常這牽涉到在哲學上強行要求明確驗證,錯誤的認為所有科學解釋都可以簡單地用二維的線形圖表進行。哈耶克指出大多數科學都牽涉到複雜的多線性和多變數,而經濟學和非設計秩序的複雜性則有如達爾文的生物學理論一般,強加一般的科學研究方式只會造成錯誤的結果(《科學的反革命——理性濫用之研究》,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 Studies in the Abuse of Reason,1952)。在(《感覺的秩序》,The Sensory Order: An Inquiry into the Foundations of Theoretical Psychology,1952)一書中他則發展出一套“赫比學習法”(Hebbian learning)的學習和記憶方式,哈耶克在1920年便已經構思出這個概念,甚至還早在他學習經濟學之前。哈耶克延伸的“赫比突觸”(Hebbian synapse)則對全球的人腦研究有相當大的貢獻,並且持續在神經科學、認知科學、計算機科學、行為科學和心理學界發揮影響力直到今日。

學術譜系

周德偉(1902-1986),是哈耶克的第一個中國學生,在哈耶克指導下完成了研究貨幣理論的論文。曾任湖南大學經濟系主任、台灣大學教授,國民政府財政部關務署長。

人物影響

在1947年,哈耶克和其他人一同創辦了朝聖山學會(Mont Pelerin Society),由一群在各種學術領域反對社會主義的學者所組成。在他於1974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演講上,哈耶克指出人類知識在經濟和社會制度上的出錯性之高,並稱他對於經濟學經常被誤導為是和物理學、化學、和醫學一般的精密科學感到憂慮,因為強加精密科學的研究方式在經濟學上將會導致不可收拾的災難性結果。
儘管對於這段關係至今仍存在許多爭議,哈耶克一生中與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保持了長期的友誼關係,兩人也都是來自維也納。在一封寫給哈耶克的信中,波普爾寫道:“我想我從你身上學到的東西可能超過所有其他在世的思想家。”(Hacohen,2000)波普爾將他的《猜想與反駁》(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獻給哈耶克,而哈耶克也將他的論文集《哲學、政治學與經濟學研究》(Studies in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獻給波普爾,並在1982年說道:“…自從他的Logik der Forschung在1934年出版以來,我徹底成為他的方法論理論的支持者。”(Weimer and Palermo,1982)波普爾也參加了培勒林山學會的開幕集會。儘管他們之間的友誼和互相賞識,但並沒有改變他們兩人在理論上的重大差異(Birner,2001)。
除了深刻影響撒切爾的經濟政策、以及羅納德·里根的經濟顧問之外,哈耶克在1990年代於東歐成為最受敬重的經濟學家之一。哈耶克對於社會主義和非社會主義的預測在蘇聯解體的過程中完全獲得證實,他也因此在前共產政權的東歐國家大為出名。
哈耶克的著作影響相當廣泛,包含了經濟學、政治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和人類學。舉例而言,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對於極權主義制度的真相和謬誤的討論也影響了後來對後現代主義的批評者(Wolin,2004)。
即使是在他死後,哈耶克的理論依然持續發揮影響力,尤其是在那些他曾經任教的大學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芝加哥大學、以及弗萊堡大學。許多在他去世后才發表的著作也進一步發揮影響力。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一個由學生組織的團體哈耶克社會便以他為名。在牛津大學也有哈耶克社會組織。而美國華盛頓特區影響力最大的智囊團之一的卡托研究所則將所內的一個演講廳以哈耶克為名。

人物名言

1、法治的意思就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動中都受到事前規章的約束。這些規章使得個人可以十分肯定地預見到當局在某種情況下,會如何使用它的強制能力,再根據這種預見計劃他的個人事務。
———哈耶克《哈耶克談論法治》
2、社會主義者肯定會證實,至少在其開始時,不是通往自由的道路,而是通往獨裁和反獨裁、通往最慘烈的內戰的道路。以民主手段實現並維持的社會主義,看來確實屬於烏托邦世界。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3、在我們竭盡全力自覺地根據一些崇高的理想締造我們的未來時,我們卻在實際上不知不覺地創造出與我們一直為之奮鬥的東西截然相反的結果,人們還想象得出比這更大的悲劇嗎?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4、自由,服從共同的抽象規則;奴役,服從共同的具體目標。
———哈耶克《致命的自負》
5、如果一個人不需要服從任何人,只服從法律,那麼,他就是自由的。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6、計劃與競爭只有在為競爭而計劃而不是運用計劃反對競爭的時候,才能夠結合起來。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7、競爭和集中管理二者如果是不完全的,都將成為拙劣的和無效率的工具,它們是用來解決同一問題的只能任擇其一的原則,把兩者混合起來就意味著哪一個也不能真正地起作用,其結果反而比始終只憑藉二者之一的情況還要糟些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8、回顧以往,私人資本主義連同其自由市場的發展成了我們一切民主自由的發展的先決條件。
———哈耶克
9、私有財產制度是給人得以有限的自由與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馬克思則希望通過消除這個制度來給與人們以無限的自由與平等。奇怪得很,馬克思是第一個看到這一點的。
———哈耶克
10、一個富人得勢的世界仍比一個只有得勢的人才能致富的世界要好些。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11、現代的計劃者和他們的反對者之間的爭論,不是關於我們是否應當在各種可能的社會組織之間明智地選擇的爭論,也不是關於我們是否應當運用預見和系統思考來計劃我們共同事務的爭論。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12、無論何處,只要除去自由運用人類天才的阻礙,人很快就能滿足不斷擴大的慾望。雖然標準的提高不久便導致發現社會的最陰暗的污點,而人們不再願意容忍這些污點,但是或許沒有一個階級沒有從普遍進步中獲得顯著的好處。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13、經濟活動的完全集中管理這一觀念,仍然使大多數人感到膽寒,這不僅是由於這項任務存在著極大的困難,而更多地是由於每一件事都要由一個獨一無二的中心來加以指導的觀念所引起的恐懼。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14、當代種種事件不同於歷史之處,在於我們不知道它們會產生什麼後果。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15、我們已經見到了,各種經濟現象之間密切的相互依存使我們不容易使計劃恰好停止在我們所希望的限度內,並且市場的自由活動所受的阻礙一旦超過了一定的程度,計劃者就被迫將管制範圍加以擴展,直到它變得無所不包為止。
16、人類的大腦對外部刺激進行分類,主要是根據它們與來自人類身體各部位的反射行為的刺激物的聯繫,而這種行為是由同一外部刺激物在未經大腦幹涉的情況下引起的。
———哈耶克《科學的反革命》
17、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對外部刺激物的分類,很可能是高度“實用主義的”,也就是說,它不是根據外部事物之間的一切可觀察的關係,而是強調外部世界與我們身體之間的那些在進化進程中對物種生存有意義的關係。
———哈耶克《科學的反革命》
18、最能清楚地將一個自由國家的狀態和一個在專制政府統治下的國家的狀況區分開的,莫過於前者遵循著被稱為法治的這一偉大原則。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19、競爭經濟的最後手段是訴諸法警,而計劃經濟的最後制裁則訴諸絞刑官,這句話說得很好。
20、金錢是人類發明最偉大的自由工具,只有金錢會向窮人開放,而權力則將永遠不會。
21、我們有可能關心的一切社會現象都具有自然屬性,然而這不意味著對於我們的目的來說只能是自然事實。
———哈耶克《科學的反革命》
22、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這不單是對有產者,而且對無產者也是一樣。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23、"骯髒的金錢",也就是我們在經濟上是否拮据一些或是否寬裕一些的問題,似乎沒有多大重要性。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24、經濟變化往往只能影響我們的需求的邊緣或"邊際"。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25、我們認為我們個人排列各種價值的順序不僅是個人的排列順序,而是在有理性的人們的自由討論中,我們會使別人相信我們的順序是正確的。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26、在一個有計劃的社會中,當局所掌握的對所有消費的控制權的根源,就是它對於生產的控制。
27、民主本質上是一種手段,一種保障國內安定和個人自由的實用手段。它本身絕不是一貫正確和可靠無疑的。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28、是由於在現在的社會中,必須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經濟問題的,乃是我們自已。
29、經濟價值對於我們之所以沒有許多東西那麼重要,正是由於在經濟事務上,我們能夠自由決定什麼對我們比較重要,什麼對我們比較次要的緣故。
30、獨裁是強制推行各種理想的最有效工具,而且,集中計劃要在很大程度成為可能的話,獨裁本身是必不可少的。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31、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信念將把我們引向何處,並不是某一黨派的問題,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問題,是一個有著最重大意義的問題。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32、對財富生產的控制,就是對人類生活本身的控制。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33、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34、錢是人們所發明的最偉大的自由工具之一。在現存社會中,只有錢才向窮人開放一個驚人的選擇範圍――這個範圍比在以前向富人開放的範圍還要大。
35、假如我對自己數月不加修整的花園裡的一塊地,觀察並記錄它被雜草逐漸覆蓋的過程,我就是在描述這樣的一個過程,它在細節上的獨特性不亞於人類歷史的任何時間.......
這一切工作的結果,就是對一種特殊現象的解釋,然而它並不是一門花園內的地塊如何被雜草覆蓋的理論科學
———哈耶克《科學的反革命》
36、盡最大的可能保護私有財產,肯定是人類社會延續最為重要的必要條件。
———哈耶克《致命的自負》
37、一個特定的社會有可能認為它的各種制度是由神發明的,我們在解釋這個社會的政治時必須接受這個事實;然而這未必能阻止我們證明,這種觀點很可能是錯誤的。
———哈耶克《科學的反革命》
38、可以設想這樣一種“政治科學”,它說明了對社會性質持有某種觀點的人會產生哪一類政治行為,就這些行為而言,必須把這些觀點作為素材。
———哈耶克《科學的反革命》
39、在某些背景下,被另一門社會科學僅僅作為有待修正和改進的理論的觀念,也可以被當做素材看待。
———哈耶克《科學的反革命》
40、自由主義者對社會的態度,像一個照顧植物的園丁,為了創造最適宜於它成長的條件,必須儘可能了解它們的結構以及這些結構是如何起作用的。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41、雖然失望的專家的激憤強有力地推動了對計劃的要求,但如果讓世界上每一方面最著名的專家毫無阻礙地去實現他們的理想的話,那將再沒有比這個更難忍受和更不合理的世界了。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42、從純粹的並且真心真意的理想家到狂熱者往往只不過一步之遙。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43、試圖指導私人以何種方式運用其資本的政治家,不僅是其本人在瞎勞神,也是在僭取一種無論如何也不能安心地授權給樞密院和參議院的權力;
由一個愚蠢和專斷到幻想自己是適於行使這種權力的人掌握它,是再危險不過的了。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44、我們這一代人的巨大不幸是,自然科學令人稱奇的進步所導致的對支配的興趣,並沒有幫助我們理解這個我們只是其中一部分的更大過程,或使我們認識到在不支配這個過程也不服從別人命令的情況下,我們如何不斷地為共同的努力做著貢獻。
———哈耶克《科學的反革命》
45、只有競爭普遍發生時,也就是說只有在個別生產者必得調整自己的活動以適應價格的變化但不能控制價格的變化時,價格體系才能完成這種職能。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46、在社會演進中,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可避免的,使其成為不可避免的是思想。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47、只有在自由主義時代,法治才被有意識地加以發展,並且是自由主義時代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它不僅是自由的保障,而且也是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48、一個秩序之所以可取,不是因為它讓其中的要素各就其位,而是在這個秩序上能夠生長出其他情況下不能生長出的新力量。
49、願意放棄自由來換取保障的人,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
50、所有通往地獄之路,原先都是準備到天堂去的。
51、通過賦予政府以無限制的權力,可以把最專斷的統治合法化;並且一個民主制度就可以以這樣一種方式建立起一種可以想象得到的最完全的專制政治來。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52、如果從長遠考慮,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那麼,從短期著眼,我們就是我們所創造的觀念的俘虜。我們只有及時認識到這種危險,才能指望去避免它。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53、在共同目標對人們並非一種終極目標而是一種能夠用於多種多樣意圖的手段的地方,人們才最可能對共同行動達成共識。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54、在一個政府是唯一的僱主的國家裡,反抗就等於慢慢地餓死。
55、在競爭中,在決定不同的人的命運方面,機會與幸運常常是和技能與先見同樣重要的。
56、只要佔主導地位的觀點被認為對所有人有約束力,即大多數人關於是非曲直的信念能夠阻礙個別發明家的道路,少數企圖把機械發明更廣泛地應用干工業的嘗試,儘管其中有些非常先進,仍很快地被壓制了,尋求知識的慾望也被窒息了。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57、與精確的自然科學研究相比,精神的社會科學理論具有一個巨大優勢。‘知識的局限’以及由此產生的對自然現象進行理論解釋的困難,實際上不存在於社會科學研究之中。
———哈耶克《科學的反革命》
58、我們根本無法把‘原子’和‘自然力’想像成一幅統一的圖景,並且實際上我們總是把那些引起實際運動的、我們並不清楚的原因當成最終原因。
———哈耶克《科學的反革命》
59、對自然現象的任何一種精確的理論說明,都必須以‘原子’和‘力’為最基本的要素,而這種東西是無法靠經驗觀察到的。
60、自生自發秩序在處理正義問題時完全滿足‘純粹程序正義’的主要特徵:‘不存在判定正當結果的獨立標準,而是存在一種正確的或公平的程序,這種程序若被人們恰當地遵守,其結果也會是正確的或公平的,而無論它們可能會是一些什麼樣的結果。
哈耶克與保守主義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美國(里根)和英國(撒切爾夫人)的保守派政府崛起后,哈耶克的理論獲得了更多注意力。在1979年至1990年間擔任英國保守派首相的撒切爾夫人便是哈耶克理論的著名支持者。在撒切爾夫人得知自己成為保守黨領袖后不久,她“從她的公事包里取出一本書。那是弗里德里克·哈耶克所著的《自由秩序原理》(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她打斷了台上演講者的演講,高舉這本書讓大家看見。‘這本書’,她堅定的說道,‘就是我們所相信的。’並且重重的將書敲擊講桌上。”在贏得1979年的大選后,撒切爾夫人指派了哈耶克派的基思·約瑟夫(Keith Joseph)擔任貿易及工業大臣,以矯正長期以來低迷不振的英國經濟政策。同樣的,許多羅納德·里根的經濟顧問也都是哈耶克的朋友。
不過,哈耶克寫下了一篇名為《為什麼我不是保守派》(Why I Am Not a Conservative)的論文,在文中他批評保守主義無能面對人類不斷改變的現實、而且無法提出積極性的政策計劃。他的批評首先是針對歐洲風格的保守主義,也就是長期以來基於社會穩定和傳統價值理由而反對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哈耶克自認為是古典自由主義者,但他也注意到他在美國幾乎不可能以“自由派”一詞自稱,因為這一詞在美國早已因羅斯福的新政而被大眾與社會自由主義混淆。因此,在美國哈耶克通常被描述為“自由意志主義者”,不過他自己則傾向於自稱為“老輝格”(Old Whig)。

人物評價


凱恩斯曾嚴厲批評哈耶克的《價格與生產》一書:“這本書是我讀過的最為混亂不堪的東西,從第45頁后,幾乎沒有一句健全的命題。這是一個最恰當不過的例子,證明了無情的邏輯學家如果從一個錯誤的命題出發,最後如何會以進瘋人院而終結。然而,哈耶克博士看到了一個夢境,儘管當他醒來的時候,他給夢中發生的東西安了一個錯誤的名字,讓他的故事變得十分荒唐,他的忽必烈汗卻沒有任何魔力,一定能夠使讀者去思考他腦中那點還在萌芽狀態的想法。”
這段話直到現在也經常有人引用,但是事實上稱哈耶克邏輯體系混亂的很多指責是站不住腳的。如凱恩斯本人事實上就還被更多經濟學家認為存在經濟邏輯的混亂,“對通論的不同章節強調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即便是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中也有不少人認為,通論晦澀難懂,因此用凱恩斯的說辭作為哈耶克沒有經濟學水準的證據是無力的。哈耶克的周期理論在當時不被接受是個很複雜的問題,比較可能的主要原因有兩條,一是其理論與當時國家干預、經濟學計量化的潮流不符合,二是歐洲大陸的奧地利資本理論與後來成為主流的美英傳統的資本理論差異太大。
而在現代很多人尤其是主流的經濟學家對哈耶克持嗤之以鼻的態度則更多地處於一種數理偏見,不少有頭有臉的經濟學家甚至連哈耶克的著作、基本思想都不稍加了解,而是直接認定哈耶克是不懂數學、支持自由市場的極端分子。這種偏見完全是來自於主流經濟學範式的一種優勝姿態,即已經認定了數理化、計量化是經濟學唯一正確的範式和發展道路,因此主流經濟學並不會關注經濟學的過去和歷史,對於像哈耶克這樣的以及其他無法融入主流範式內的思想,一般的主流經濟學家根本不會去了解,而與之完全相反的態度則是大量研究經濟思想史的經濟學家對哈耶克級奧地利學派往往有比較正面的評價。
主流經濟學家對於不用數學的思想的態度是不屑一顧或者直接無視,而哈耶克本人對於數學的運用一直持消極態度,還一直批評這種盲目崇拜自然科學中的簡單現象的“唯科學主義”。事實上,哈耶克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作品中就批評了新古典經濟學範式下完全競爭模型、不完全競爭模型對於均衡的追求以及數學模型對於競爭過程本質的抹殺,這些洞見即使是現在也沒有被主流的經濟學超越,當然也沒有引起任何的重視。此外,哈耶克和米塞斯、羅賓斯等人由於一道堅持計劃經濟不可行性並且事實上被當時的主流經濟學視為“異類”,要知道當初支持計劃的經濟的經濟學家占絕大多數,即使是熊彼特、薩繆爾森這些被認為是經濟學界的一流人物同樣站在奧地利學派的對立面,但最後時間證明了米塞斯、哈耶克等當初占極少數的末流文人才是真正的勝利者,可見哈耶克並無愧於一流的經濟學家的稱號,指責他經濟學邏輯體系混亂純粹是無知和傲慢。
馬克思主義者、左翼社會民主主義和社會自由主義者也批判哈耶克的絕對的個人主義體系,這同樣也是不深入了解就亂扣大帽子的行為。實際上,哈耶克所持的“個人主義”是個人主義的一個變種,它被用來與經濟分析時如德國歷史學派、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採用的集體主義相對應,而與通常飽受爭議的如主流經濟學的“方法論個人主義”完全是兩碼事,將二者混為一談並加以攻擊、甚至說哈耶克的體系是“絕對的”完全是錯置了對象。
反對哈耶克的經濟學家指責他忽視民主對社會生活的重要性和為獨裁作辯護。哈耶克在他的《通往奴役之路》中說:“民主本質上只是一種手段,一種保障國內安定和個人自由的實用手段。它本身絕不是一貫正確和可靠無疑的。我們絕不能忘記,在一個專制統治下往往比在某些民主制度下有更多的文化和精神的自由。”反對者指責這是哈耶克的極右主義。同樣地這種指責也很片面,哈耶克不止一次強調過民主和自由的區別,簡單來說就是,民主本義是多數人擁有絕對權力,它只保證了權力的來源卻沒有完成對權力的約束,這個絕對權力是有可能為惡的,如蘇格拉底就是被多數人投票裁決而死;而自由的含義是抽象平等的權利,這意味著對權力的限制。將哈耶克的觀點與為獨裁做辯護掛鉤簡直是不知所云,哈耶克畢生都在維護個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