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孝碩
潘孝碩
潘孝碩
1938年初,潘孝碩赴美留學。在美國著名磁學家F.畢特(Bit-ter)指導下攻讀學位。1939年2月獲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碩士學位,1943年2月獲理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前,曾先後任麻省理工學院工業合作部研究員,哈佛大學水下聲實驗所研究員,新倫敦美國海軍部水下聲實驗所研究員,從事探測潛艇的聲納裝置中有關磁致伸縮超聲器件的研究。
1946年回國,先後任南開大學物理系教授、系主任和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1950年夏調到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南京分部)任研究員,再次與施汝為一起從事並發展了磁學研究工作。1951年底到1952年夏,作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土改工作團成員之一,赴廣西參加“土改”。而後,隨著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合併,遷到北京。在以後的30多年裡,他一直從事磁學研究,並在大部分時間裡擔任磁學研究室的領導,對開展我國磁學和磁性材料的研究、指導大學的磁學教學和磁學人才的培養,以及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潘孝碩是我國近代磁學研究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1937年他和施汝為合作發表的《各向同性鐵磁體的磁性》,是潘孝碩在國內的第一篇磁學研究論文。在美國期間,他雖作了基礎性的鐵-貴金屬和鐵-稀土金屬合金的磁性、磁性合金的磁化機制、鐵-鎳合金的熱處理、有序化和磁性,以及與超聲換能器有關的磁致伸縮材料等研究,但他的大部分研究工作是和施汝為共同建設我國第一個從事基礎磁學和磁性材料研究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磁學室的過程中進行的,研究的內容遍及磁學各個領域。研究工作的深入,常常把基礎研究和發展材料結合起來,把材料的性能和技術應用、國家建設結合起來。長期的工作使物理研究所磁學室成為一個門類齊全、基礎雄厚、研究深入、設備完善、人才輩出的在國內外磁學界頗有影響的單位之一。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開始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百業待興,各研究機構的高級研究人員都很少,工礦企業技術力量尤為缺乏。物理研究所磁學組有較強的指導力量,有基本的研究設備,因此,義不容辭地肩負著進行磁學基礎研究和支援兄弟單位和工業建設的多重任務。1952年隆冬,施、潘二人帶領年輕人分別到國內唯一生產硅鋼片的太原鋼鐵廠和哈爾濱附近生產儀錶用永磁材料的阿城電錶廠,了解生產中提出的實際磁學問題。他們把樣品從廠裡帶回,在組裡成立了鋁鎳鑽永磁合金和熱軋硅鋼片的磁性兩個研究課題。同時還應國家急需,進行了硅鋼片國家檢驗標準方法的制定工作。他們親自動手,指導年輕人進行實驗研究,還接受工廠派人來所實習。這樣,一邊工作一邊購置和建立實驗用各種冶鍊、熱處理、測量、檢驗等儀器設備,為磁學研究奠定了基礎。在鋁鎳鑽研究中發表了多篇論文,解決了生產中的問題;在硅鋼的研究中,除論文之外,還制定出我國第一個硅鋼片檢驗標準用裝置和方法。他們在同兄弟單位的合作中毫無保留。北京鋼鐵研究總院的科研人員回憶當時的情景道:施先生親臨太原鋼鐵廠現場指導,大家很受鼓舞;潘先生建立了用磁轉矩儀測定取向度的實驗技術,為我院研製冷軋取向硅鋼和冷軋取向硅鋼薄帶起了很大的作用。 1955年後,潘孝碩同施汝為提出開展鐵氧體磁性材料及高頻磁性和鐵磁共振的研究。在1956年制定“十二年發展科學技術遠景規劃”期間,他參加了關於全國磁學規劃的討論。規劃涉及到微波、電子計算機等新技術中的磁性材料。他還主要執筆起草了物理研究所磁學研究發展的十二年遠景規劃。規劃中對磁學研究在國民經濟與學術上的意義和作用、國內外現狀、今後的研究方向和中心問題、發展規模和應採取的措施、重要的圖書資料設備經費,以及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等都作了詳細說明。這些規劃對我國磁學的迅速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956年後,施汝為擔任物理研究所所長后,磁學室的領導工作就主要落到潘孝碩身上。
1958年,潘孝碩再次帶領年輕人到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電子研究所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了解他們對磁學研究的要求,並陸續開展了電子計算機用的金屬磁膜和矩磁鐵氧體、雷達技術等需要的微波鐵氧體及其物理基礎鐵磁共振的研究。他還親自領導和參加了磁膜方面的研究。根據科學研究工作的需要,建立了電子學組和理論組,使磁學室從單一的金屬磁學研究單位發展成為一個包括金屬和鐵氧體在內、研究內容更廣泛、力量更雄厚的磁學研究基地。
“文化大革命”期間進行科研工作雖很困難,潘孝碩仍堅持閱讀美國應用物理雜誌(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志磁學卷(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等,密切關注著世界磁學發展的動向。在他的倡議下,開展了非晶態磁性材料的研究。他親自指導研究工作,使“非晶”工作進展很快。他還支持磁泡工作,關心新技術,如穆斯堡爾效應、中子衍射和核磁共振等在磁學研究上的應用。“改革開放”以後,在潘孝碩領導下,逐步建立起多種基本磁測量儀器以及快淬、蒸發、濺射等大型設備,磁學室的研究工作和實驗條件取得了新的更大的發展。與此同時,一大批新人成長起來。
與研究工作起步同時,潘孝碩會同組內其他高級研究人員共同開了“現代磁學”課,為進研究所不久的年輕學生全面了解磁學學科的內容打好基礎。並組織每周一次的磁學討論會,全組人員輪流在會上作學術報告,內容或是自己的科研工作彙報,或是某一磁學專題。專題內容可以由報告人自己選定,也可以是指定文獻的讀書報告。通過交流心得體會,活躍了學術氣氛,培養了科研人員的鑽研進取精神和獨立工作能力。
1952年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后,各大學物理系紛紛建立磁學專業,如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和東北人民大學(現在的吉林大學)等,都先後派青年教師到物理研究所磁學組進修,從事科研工作,聽課和參加學術報告會。經過一二年回校后,成了第一批創辦磁學專業的骨幹。他為擴大我國磁學研究和培養專門人才做出了很大貢獻,當時與北京大學的合作尤為密切,幾位專家都曾去北京大學為高年級學生講授“鐵磁學”課,並指導研究生。在潘孝碩建議下,南京大學把重點放在鐵氧體、微波鐵氧體及鐵磁共振上。後來,南京大學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1958年,中國科學院創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設磁學專業。潘孝碩親自編寫鐵磁學講義,還為磁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專業實驗室的籌建、教師的培養、講課教師的選聘和畢業論文的指導等項工作,逐一安排落實。
1959年前後,一些省建立了科學院分院。由於磁學在計算機、無線電電子學、自動化、微波等新技術中都有較重要的應用,一些省選派了年輕科研人員來物理研究所磁學室進修。30年後一位研究員回憶道:我們這批剛出校門踏入社會便走進物理學研究權威機構的年輕人的一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施先生和潘先生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深入群眾,問長問短,沒有任何架子,很關心我們這些年輕人的成長。因為我們絕大部分都不是磁學專業畢業的學生,所以他們除了經常給予指導外,還專門安排了指導老師,用專業理論武裝我們,除在研究室里開設一些專業課程外,還允許我們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聽課(就在物理所內)。潘先生雖是研究室主任,但在1959年前,他沒有專門的辦公室,和我們在同一個實驗室里辦公,每天早來晚走,工作非常認真負責。記得有一次為了證實一篇文章中的一些數據,叫我額外做了實驗。實驗前非常仔細具體地進行了指導和耐心的講解,實驗后又認真地進行了核對,絕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潘先生平時對任何報告、文章的要求都是一絲不苟,那怕是一個錯別字甚至標點符號錯誤也不放過。這種嚴謹作風,對我們教育很深,在其後的30多年科研工作中,我一直牢記在心,實踐於行動中。
60年代初期,潘孝碩開始在物理研究所招收研究生。在招考時,對考生仔細考察、認真選取;學生入所后,他從選擇研究課題、準備實驗條件到要求學生獨立思考、掌握實驗技術,一步步把他們引上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途徑。他審閱論文異常仔細,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經思考決不作答。這種作風給跟他工作過的幾代人留下了極為深刻難忘的印象。
潘孝碩很重視與有關單位的協作和磁學的學術活動。他和國內很多單位如鋼鐵研究總院、北京科學技術大學(前北京鋼鐵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瀋陽金屬研究所、西南應用磁學研究所、蘭州大學等都有過長期良好的合作共事關係。他積極參與學會工作和全國性及國際性的磁學會議,推動我國磁學的學術交流,重視學術水平的提高。他和施汝為高瞻遠矚,積極爭取選派留學生到國外留學,加快培養人才,支持和推薦研究人員到國外訪問和做一段研究工作,學習國外經驗;不斷邀請外國著名科學家來所訪問,請他們講學或工作,以便更多的人在接觸中學到新東西。50年代中,他曾去印度參加學術會議。“改革開放”后,他很想看看國外30多年來科研發展狀況,1985年日本邀請他參加快淬會議,因病未能成行。去世前夕,在赴德國探親之際,還順便訪問了有關磁學的研究所。
潘孝碩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很受父母鍾愛,自幼生活無虞,又有良好的家教條件,自然養成一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他青年時代正處在國家貧窮落後、民不聊生的境地,內憂外患迭起,個人前途渺茫,在彷徨中走上了一條從事學術研究的道路。只是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才得以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和專長貢獻給國家的科研事業。在以後幾十年的日子裡,他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為人誠懇,作風正派,嚴於律己,寡於責人,以平等態度待人,受到大家的擁戴。他謙虛謹慎,實事求是,治學嚴謹,深入實際,處處以身作則。在與人合作中坦誠相見,沒有保留,受到大家的尊敬。在創建和發展我國磁學和磁性材料研究事業中,留下了可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為國家培養了幾代科研和教學人才。他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值得尊敬和學習的科學家的形象,潘孝碩不愧為我國磁學界的一代宗師。
1910年10月31日 生於浙江省吳興縣(今湖州市)。
1928—1933年 在中央大學物理系學習,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1933—1938年 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助理員。
1938—1943年 在美國留學。1939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1943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哲學博士學位。
1943—1946年 在麻省理工學院工業合作部、哈佛大學水下聲實驗室等處任研究員。
1946—1948年 任南開大學物理系教授、系主任。
1949—1950年 任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
1950—1988年 任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改名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磁學研究組組長(1954—1958)、磁學研究室主任(1958—1982)。
1970—1983年 任中國電子學會理事、應用磁學學會主任委員。
1988年12月28日 在北京病逝。
1 J.W.Shi(施汝為)and S.T.Pan(潘孝碩).各向同性鐵磁體的磁性.Chinese J.Phys.,1937,3:27.
2 S .T.Pan.Magnetic test for superstructure in pcrmalloy.Phys.Rev.1939,56:933.
3 F.Bitter,S.T.Panetal.Magnetice s tudies o f solid solution Ⅱcoppe-rivon alloy.Phys.Rev.,1941,60:134.
4 S.T.Pan et al.Ferromagnetic go1d-iron alloy.J.Chem.Phys.1942,10:318.
5 J.R.Clark,S.T.Panetal.Magnetic proprties of Ce-Fea11oy.Phys.Rev.,1943,63:134.
6 A.R.Kaufmann,S.T.Pan et al.Paramagnetic gold-nickel and gold-iron alloys.Rev.Mod.Phys.,1945,17:87.
7 S.T.Pan.鐵磁性多晶體的旋轉磁化.ChineseJ.Phys.,1951,6:322.
8 施汝為,潘孝碩.永磁鐵合金熱處理的初步報告.科學通報,1951,2:750.
9 施汝為,潘孝碩等.中國科學院1954年金屬研究工作報告會會刊,第五冊,24頁.
10 潘孝碩,陳慧男.一個鈷晶體的各向異磁性.物理學報,1955,11:499.
11 王煥元,潘孝碩等.用磁分析法觀察某些Fe-Ni-Al合金的脫溶進程.物理學報,1960,16:214.
12 潘孝碩.磁學十年來的中國科學.物理學(1949—1959),(1962)50.
14 潘孝碩等.叵姆合金薄膜的各向異性.“第一次全國磁學及磁性材料專業學術會議論文選集”,國防工業出版社,(內部)1964.
15 潘孝碩.叵姆合金薄膜:交換各向異性.1964年磁學討論會文集,中國物理學會主編,1966,176:226.
18 郭慧群,潘孝碩等.非晶態(Fe1-xCOx)78Si9.5B12.5合金的磁性和M"oss-bauer譜研究.金屬學報,1984,20:B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