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埠鄉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轄鄉

河埠鄉,隸屬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地處臨川區南端,東與東館鎮相連,南與榮山鎮相依,西與龍溪鎮接壤,北與崇崗鎮徠、連城鄉秋溪鎮毗鄰。轄區面積82.2平方千米,下轄9個行政村,89個村小組。2018年末,河埠鄉轄區有戶籍人口1.34萬人。

河埠鄉主要以種植水稻、無籽西瓜、燈芯草、黃梔子南豐蜜桔和特種中藥材等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為主。2018年末,河埠鄉境內有工業企業1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家。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河埠一地,在明清時期是水陸貨運的重要碼頭。時周紹五、周東山等人闖福建、下廣東,做絲綢、大米等販運生意,富庶之後,深感文化淺薄之恥辱。決心在家鄉倡導尊師重教、崇文尚理之風氣。遂斥巨資建起“愛蓮第”等府第,假託是宋代理學名家周敦頤之後,以此激勵後生孺子奮發讀書,光宗耀祖。受先人熏陶,河埠鄉周家子孫讀書之風日漸濃厚。周家村的周邦傑、周邦國等人成為了上海市的高級工程師,他們先後捐贈萬餘元支援家鄉的教育事業。周家村已有20多名大學生、碩士研究生。
1949年,境域分屬第五區河埠鄉、油頓鄉;1953年,境域屬龍骨渡區,設有河埠鄉、油頓鄉、翻身鄉3個鄉;1958年,河埠鄉、油頓鄉、翻身鄉合併,成立河埠公社;1984年,河埠公社改為河埠鄉。
1958年設河埠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1.2萬,轄河埠、鄭家、田南、塔溪、熊堯、油頓、尚源、曾陸、斯和、嚴嶺10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大明律》
《大明律》
位置境域
徠河埠鄉塔溪村櫻花基地
河埠鄉地處臨川區南端,東與東館鎮相連,南與榮山鎮相依,西與龍溪鎮接壤,北與崇崗鎮、連城鄉、秋溪鎮毗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1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52千米,總面積82.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河埠鄉境內丘陵崗地廣布,地勢南高北低,東部接雲山、馬鞍山、七里坳均在海拔百米以上。
氣候
河埠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多雨,多年平均氣溫17.7℃,1月平均氣溫5.1℃,極端低溫-5℃(2008年1月22日);7月平均氣溫29.3℃。
水文
河埠鄉主要河流有撫河,境內總長度6.2千米,流域面積18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宜黃河南北貫穿河埠境內,河床中的沙石資源豐富,而且沙石中富含沙金;宜黃河東的龍崗山上有燒制耐火磚的原材料,宜黃河西的懸壁峰周圍有優質石資源,有黃金、白銀、銅、鐵、重晶石、黏土、瓷土、煤炭、腐植酸、石灰石、耐火泥等十餘種,山礦達2491座;還有原始生態無數,山腳下,極目一眺,滿山的竹、木鬱鬱蔥蔥,似畫中的美景,更似夢中的仙境。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河埠鄉下轄9個行政村:河埠村、鄭家村、田南村、熊堯村、塔溪村、斯和村、油頓村、尚源村、曾陸村。鄉人民政府駐河埠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河埠鄉轄區總人口1.2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68人。總人口中,男性6854人,佔55%;女性5608人,佔45%。2011年,河埠鄉人口出生率12.49‰,人口死亡率5.65‰,人口自然增長率6.84‰。
2017年末,河埠鄉轄區有常住人口1.26萬人。
2018年末,河埠鄉轄區有戶籍人口1.34萬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末,河埠鄉境內有企業15家,企業從業人員230人。
農業
2011年,河埠鄉稻穀產量2600萬斤;燈芯草4.63萬公斤;油菜產量12.9萬公斤。生豬出欄0.88萬頭,家禽存籠30萬羽,水產品總產量達30萬千克。
工業
2017年末,河埠鄉境內有工業企業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
2018年末,河埠鄉境內有工業企業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
商貿
2011年末,河埠鄉境內有商業網點90個,職工204人。2011年,河埠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50萬元,比2010年增長8.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3億元,比2010年增長11%。
2018年末,河埠鄉境內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1家。

工業

從2002年到2006年,河埠鄉利用鄉外資金近億元,擁有工業、加工業和農業產業化企業16家,其中投資規模在500萬元以上企業有5家,1000萬元以上企業有3家,入園區企業1家,江南紙業、榮裕葯業、金埠米業和溫撫絛棉成為工業型骨幹企業,是鄉財政收入的主要支柱,2006年工業稅收實現49.4萬元。

農業

燈芯草種植
燈芯草種植
累計開發荒山3.2萬畝,實際栽種黃梔子1.2萬畝,風景苗木6000畝,經濟林1.5萬畝,中藥材3000畝,擁有曾陸、鄭家、油頓、尚源等生豬繁育基地4個,鄭家菜牛養殖基地1個。河埠鄉農業產業化企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到2006年底,擁有省級企業1家,市級企業6家。黃梔子、西瓜、特種藥材、瘦肉型豬、風景苗木、南豐蜜桔、燈芯草等特色農產品種養規模不斷擴大,初步形成了“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隨著一系列的建設工程的展開,河埠鄉河埠自來水工程建設、農貿市場建設、中心小學學生公寓建設、中學食堂改造、街道綠化和下水道建設、福利院建設、河埠—七里坳段公路硬質化建設、所有鄉村公路硬質化建設、街道路面提質改造、街道延伸段建設、河埠橋新橋建設、河埠停車場建設、中小企業創業園規劃征地、上游水庫乾渠河埠段水利設施建設也逐步進行著。

文化


地名由來
元末明初該地是木竹集散碼頭,商業繁盛,故名河埠。
文物古迹
河埠周家民居群
河埠周家民居群位於河埠鄉田南葉家,主要建築有愛蓮第、川岳呈祥、平園世澤、理學名家、雙溪匯秀等。

交通


河埠鄉境內有通往撫州市區幹線一條。

社會


全鄉各項社會事業迅猛發展,農貿市場、街道路面改造等工程正在加緊施工,敬老院建設即將竣工,上——七線河埠至七里坳公路硬質化和新河埠橋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已得到批准,即將實施,城鄉面貌在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征程中將發生巨大變化。
公路硬化率居全區前列。本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發展理念,通過引農建鎮,拉大城鎮筐架,2007-2008年全鄉籌措資金500多萬元用於公益事業建設。興建自來水廠,改善了城鎮居民用水條件;為全鄉五保老人新建一幢2000多平米的高標準福利院;對街道路面進行了改造並在兩旁鋪設彩色人行道板;佔地4000多平米的農貿市場即將竣工,將徹底解決以路為市的混亂局面。
教育
2011年末,河埠鄉境內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130人,專任教師15人;小學8所,在校生1000人,專任教師7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90人,專任教師5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
2011年末,河埠鄉有各類科技人才42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01人,經營管理人才120人,技能人才89人,農村實用人才175人。
體育
2011年末,河埠鄉境內有體育場地1處,40%的行政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河埠鄉境內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其中村衛生所12所,鄉衛生院1所;病床8張,專業衛生人員16人。
社會保障
2011年,河埠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戶,人數20人,支出0.4萬元,比2010年增長10%,月人均180元,比2010年增長2%;城市醫療救助2人次,共支出3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8戶,人數477人,支出53萬元,比2010年增長10%,月人均90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0人,支出6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9人,支出4.6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醫療救助4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5人次,共支出20萬元,比2010年增長30%。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河埠鄉境內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2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征訂報紙268份、期刊113冊,業務收入17萬元。
2011年末,河埠鄉境內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行動電話用戶142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89%。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65萬元。

旅遊


周家村民居

周家村民居
周家村民居
位於河埠鄉河埠街的東側1公里處的節雲山下、夢港河邊,是一個風光旖旎的小村莊。村中保存著完好的明清贛派建築群。村西南,四幢連接在一起的古屋雄偉氣派。牌樓式的門楣上“愛蓮第”、“川岳呈祥”、“雙溪匯秀”石匾,顯示出當年周家名門望族的氣勢。村中老人介紹,這是清乾隆年間的古屋,這些古建築雖歷經近300年滄桑,依舊風采照人。古村中屋與屋之間有很多幽深的小巷,穿越拱形的巷門,走在青石板路上,彷彿穿越在歷史的時空隧道,分明是踏進了古建築民居展覽館,讓人的思維和情感定格在古雅馨香的民居建築上。

雷峰古寺

距臨川城東南約20公里的河埠鄉境內,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古剎,這就是雷峰古寺。雷峰古寺始建於南唐時(937-957),開山祖師仍法顯和尚,因其佛學造詣精深,民間尊稱為“明眼和尚”。當年他雲遊到此,見雷峰山古木參天,溪水環繞,山勢“魁大秀偉,雄視一方”,似人間仙境,即萌生在此結廬修行之法心。此後他收納弟子,廣揚佛法,四處募化,先後在山上修建了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堂、齋堂、僧舍等,雷峰古寺法脈由此開創。

代表人物


舒化(1539-1589),字汝德,號繼峰。漢族江右民系。臨川河埠油頓舒家村人。明後期詩人、刑法專家,補充完善了《大明律》。官至刑部尚書。
舒化有文學造詣。著有《陰符經注》和詩文集《舒庄僖公集》10餘卷。其詩重格律,寫景言情清新自然,但缺乏深刻的社會內容。詩集未見。《江西詩征》錄其詩作。事見《臨川縣誌》、《明史》、《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