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漂

大漂

大漂,多年生漂浮型水生草本植物。鬚根生於植株基部,細長而懸於水中。葉無柄,聚生於縮短的、不明顯的莖上,生成蓮座狀,葉片倒卵形,長2~15cm,上部寬處3~5cm,先端常截平而有波折,有時渾圓,基部漸變狹,兩面都有較長的柔毛。

形態特徵


系多年生漂浮型水生草本植物。具須狀根,無直立莖,莖具匍匐橫交,鬚根生於植株基部,細長而懸於水中。葉無柄,聚生於極度縮短、不明顯的莖上,生成蓮座狀,葉片倒卵狀楔形,長2~15cm,上部寬處3~5cm,兩面均被短絨毛,先端常截平而有波折,有時渾圓,基部漸變狹,兩面都有較長的柔毛,全緣,基部輻射出6~12條脈,背面的脈有6~8條凸起絨縱褶,在腹面的脈稍隆起。內穗花序貼生於佛焰苞片,佛焰苞小,淡綠色,長8~10mm,中部收縊,形似剖開的葫蘆,密被長柔毛;柄長約5mm,密被長柔毛。花小,單生,無花被,花序上部有雄花2~8朵,每朵花由2個合生的雄蕊組成;雄花序下有一盤狀物,位於佛焰苞中部收縊處;雌花單生於苞的基部,由1圓錐形的雌蕊組成,子房1室,胚珠多數。果實漿果狀。花果期夏秋。
大漂
大漂

分佈


原產地:巴西;廣泛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
中國分佈現狀:福建、台灣、廣東、海南、香港、廣西、湖南、湖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察隅)。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高溫高濕,不耐寒,怕乾旱,稍耐陰,多生於河流、湖泊、池塘、水渠等水質肥沃的靜水或緩流的水面中。可在葉腋中生出多個匍匐枝,頂芽生出葉和根,隨之成為新株,還可用種子繁殖。生長適溫15~22℃,溫度超過35℃或低於10℃時植株停止生長,冬季能耐5℃的低溫。
栽培技術有性繁殖即種子繁殖。種子的採收比較難,因此,常不採用有性繁殖。無性繁殖即分株繁殖。由種株葉腋芽抽生出匍匐莖,每株約分生匍匐莖2~10條,並在先端生長出新的株芽,進行分栽。溫度在28℃左右時繁殖很快,約在2~3d內增加1倍的數量,依次類推在1月之內可繁殖近10萬株。露地靜水養殖,在水溫達18℃左右時,將種株投放到陽光充足的池塘或溝中,讓其漂浮生長。若在露地流動水面放養,要用竹竿等材料進行圍欄,使其植株在圍欄內生長繁殖。在生長期內,應清除靜水中的水綿、藻類等雜物,同時還要盡量提高水溫。生長旺盛時,植株分櫱生長迅速,分株量增大,易造成植株的擁擠,應及時轉移或清除弱苗,病苗,促進優株的生長發育。在植株進入開花結實期,應施追肥2~3次,促進優株的生長發育。當植株生長停止進入休眠期時,應將生長健壯的植株收回貯藏,進行越冬,留作翌年的種株。這時的水溫保持5~10℃,氣溫不能低於0℃。在生長期內,要進行病蟲害的防治,病害可用45%的代森鋅800倍或1:1:200倍液的波爾液噴灑於葉面。蟲害用40%的樂果滅掃利1000倍液噴殺均可起到防治效果。
引入和擴散原因《本草綱目》(1593)記載,明末引入我國。20世紀50年代作為豬飼料推廣栽培。該種繁殖速度快,易被水流沖離栽培場所,帶到下游湖泊、水庫和靜水河灣。大量生長會堵塞航道,影響水產養殖,導致沉水植物死亡,危害水生生態系統。
控制方法至今為止沒有合適的除草劑對此實施防除,最有效的方法是人工打撈,或是用暫時排水的方法使之脫離水源,無法生長,從而達到防除的目的。

用途


園林應用
大漂葉色翠綠、葉形奇特,圈養時不能滿塘,必須露出較大水面,才能突出大漂美的一面。植株的根系發達,能吸收有害物質及過剩營養物質、凈化水體,是園林水景中水面綠化、凈化的良好觀葉植物。
飼料
植株含有多種營養物質,是家畜、家禽的好飼料。
性味:味淡微辛,性平,無毒(根有微毒)。
功效:內服發汗散風利尿解毒;外用去濕止癢。
主治:風濕水腫、風疹、皮膚濕疹;外治皮膚濕癢、汗斑
用法用量
本品內服常用量全草生者30~60克,干品10~15克。外用適量。根有微毒,內服要去除根。孕婦忌服。單方驗方:
1.治皮膚濕疹瘙癢:水浮蓮15克,蒼耳子10克,水煎服。或水浮蓮15克,去須、根等雜質,水煎,沖紅糖服;同時水煎,洗患處。
2.治風疹:水浮蓮15克,去除須、根,水煎,沖紅糖服;同時水煎,洗患處。或水浮蓮15克,牛(口契)埔、金銀花葉、白花虱母頭根、烏豆各30克,水煎,沖紅糖服,每日分2次服。
3.治風濕水腫小便不利:水浮蓮(去除根)、紅心荊芥各15克,水煎服,每日l劑,分2次服。
4.治皮膚汗斑:水浮蓮適量,捶爛,取汁調硫黃末,抹患處,每日l劑。
5.治皮膚濕腫作癢:水浮蓮120克,生艾、牛(口契)埔各60克,水煎,洗患處,每日l劑。

危害情況


危害

雖說水葫蘆本身有很強的凈化污水能力,但大量的水葫蘆覆蓋河面,容易造成水質惡化,影響水底生物的生長。水葫蘆繁殖速度極快,生長時會消耗大量溶解氧,幾乎成了“污染”的代名詞。滇池、太湖、黃浦江及武漢東湖等著名水體,均出現過水葫蘆泛濫成災的情況,耗費巨資也無法根治。水葫蘆給滇池造成損失的案例是入侵物種危害的經典案例之一。20世紀80年代,昆明建成了大觀河—滇池—西山的理想水上旅遊路線,遊客可以從市內乘船遊覽滇池、西山。但90年代初,大觀河和滇池裡的水葫蘆瘋長成災,覆蓋了整個河面和部分滇池的水面,致使這條旅遊路線被迫取消,在大觀河兩岸興建的配套旅遊設施只好廢棄或改做其他用途,大觀河也改建成地下河。這些只是直接的經濟損失,由水葫蘆造成的生態損失卻很難估量。
福建媒體報道了2007年中國的第一次水葫蘆暴發,自閩江上游來襲的水葫蘆覆蓋水口大壩整個庫區,面積近2400畝。隨後,水葫蘆這個名字不斷出現在各地報紙上,成為今年上半年以來曝光率最高的植物。
4月中旬,水葫蘆現身三峽庫區周圍,其中宜昌黃柏河的水葫蘆已經封鎖河道;5月中旬,四川南充市滑灘河水葫蘆堵塞河道3公里;6月初,重慶花溪河水葫蘆封鎖4公里;同期,位於嘉陵江上的華能四川青居水電站遭到大量水葫蘆入侵;7月初,浙江省錢塘江上游暴發水葫蘆,富春江水庫亦未能倖免;同期,上海金山、松江兩地水葫蘆大規模暴發,僅金山區每天打撈至少550噸;8月中旬,安徽省安慶市蓮湖水葫蘆侵佔近千畝水面;9月初,湖南撈刀河水葫蘆暴發,厚達3米,打撈者可在其上行走,而之前瀏陽河水葫蘆已經封鎖河面綿延數公里……
2007年9月6日,浙江省錢塘江管理局直管的海塘物業管理公司在錢塘江面發現了水葫蘆,為及時清理水面,該公司已派出6隻打撈船,80多名保潔員日夜不停打撈。截至9日,已打撈350噸。據悉,水葫蘆生長速度很快,能在短期內把整個水面遮掩住,消耗大量溶解氧,逼得水生物無法生存,特別是在秋季,它的根葉會迅速腐爛,不僅堵塞水上交通,還會污染水源。

入侵狀況

水葫蘆原產於南美,在原產地巴西由於受生物天敵的控制,僅以一種觀賞性種群零散分佈於水體,1844年在美國的博覽會上曾被喻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自此以後,水葫蘆被作為觀賞植物引種栽培,現已在亞、非、歐、北美洲等數十個國家造成危害,在北緯40(葡萄牙)至南緯(紐西蘭)之間的大部分熱帶、亞熱帶地區均在分佈,並形成患害。19世紀期間引入東南亞,1901年作為花卉引入中國,30年代作為畜禽飼料引入中國內地各省,並作為觀賞和凈化水質的植物推廣種植,后逃逸為野生。由於其無性繁殖速度極快,現已廣泛分佈於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的19個省市,尤以雲南(昆明)、江蘇、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入侵嚴重,並已擴散到溫帶地區,如錦州、營口一帶均有分佈。
由於繁殖迅速,又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和天敵(雖然有多種野生、家養動物以其莖葉為食,但取食量較小,與其龐大的生長量相比毫無影響),在我國南方江河湖泊中發展迅速,成為我國淡水水體中主要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鳳眼蓮主要在中國南方分佈;由於北方河流有凍結期,鳳眼蓮無法在自然狀態下生存。但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和它的自然選擇進化,其危害區有向北拓展的趨勢。
目前,我國有這種水葫蘆184萬噸,其中,為了防止水葫蘆的危害加強,政府投資數億元捕捉水葫蘆,捕捉出了60多萬噸。
入侵最嚴重的地區,最早被報道的有滇池,其它還有太湖流域等。 2009年6月央視報道了水浮蓮對福建閩江流域水口電站和沙溪口水電站的巨大壓力,在庫區已經形成數萬畝的水浮蓮聚集帶,壯觀之極,猶如茫茫草原,人工打撈需要2個月以上,對發電航運和生態環保構成極大壓力。水浮蓮的瘋長和水電發展飽和、大壩過多、水體流動緩慢、水體富營養化、COD含量嚴重超標有關。

治理措施總述


可以引進儒艮,用儒艮來治理繁殖力強的鳳眼蓮,相比除草劑有污染,費用高,且不穩定(有可能增強鳳眼蓮的抗藥性),用儒艮治理無污染,又很便宜,控制效果好。
有一個例子,二十世紀50年代,有人將水葫蘆帶到非洲的剛果盆地。三年後水葫蘆戰勝了所有的水生植物對手,反客為主,在剛果河上游1500km的河道上蔓延,阻礙了航道。為了消滅水葫蘆,當地政府花費巨資,沿河噴灑除草劑,但不到半個月,水葫蘆又迅速生長起來。後來請來海牛(儒艮),一條每天能吃掉40多萬平方米的水葫蘆,於是河道暢通了,剛果河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1901年,鳳眼蓮被作為觀賞植物引入中國,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被作為豬飼料推廣,之後,鳳眼蓮在中國一發不可收拾。
鳳眼蓮主要在中國南方分佈,由於北方河流有凍結期,鳳眼蓮無法在自然狀態下生存。
在南方鳳眼蓮已經泛濫成災,比如現在的珠江水系已經遍布鳳眼蓮(據統計,珠江水系鳳眼蓮每十年數目增長十倍!)。

化學防除

科學工作者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已經在化學防除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比較四種除草劑(克蕪蹤草甘磷苄嘧磺隆和惡草靈)對水葫蘆的控制效果研究,表明克蕪蹤效果最顯著,其次為草甘磷,苄嘧磺隆和惡草靈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並不能起到致死作用。另外,克蕪蹤對專食水葫蘆的天敵——水葫蘆象甲成蟲具有一定的致死作用,草甘磷對其成蟲、卵和幼蟲均無直接影響。41% BIOPORCE水劑防除水葫蘆藥效迅速,效果較好,持效期也較長,未見對水生動物有不良影響。

生物防除

生物防除水葫蘆從60年代初期,在水葫蘆原產地南美烏拉圭進行天敵調查開始(Silveira-Guido,1971)。1967年英聯邦生防所在南美北部和西印度地區開始調查研究,1968年美國農業部在阿根廷實驗室也開始了水葫蘆的生防研究工作。1978年澳大利亞在巴西及其鄰近國家進行該項研究。在烏拉圭、特立尼達、阿根廷、美國佛羅里達以及南美其它國家和印度共發現70多種取食水葫蘆的節肢動物,在巴西還發現3種取食水葫蘆的節肢動物,以及3種蟎類 Amblyseius glorius,A.pederosus (EL- Banhawy,1979)和Flechtmanniaei chhorniae。另外,也有取食、危害水葫蘆的兩種無脊椎動物和海牛、草魚及真菌的報道。在天敵的選擇過程中,昆蟲及蟎類由於體型小、易於培養和研究而被特別重視。目前,生物防治中用得最多的生物是水葫蘆象甲。在自然界長期進化過程中,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協調,將各自的種群限制在一定的搗割地,維持一定的數量,形成穩定的生態平衡系統。在“大養特養”的口號下,水葫蘆曾一度被作為一種高產的水生飼料在我國南方的許多地方推廣。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水葫蘆開始在我國南方許多河道泛濫成災。在脫離原產地天敵控制的狀況下,水萌蘆瘋狂繁殖,破壞了當地物種之間的平衡關係,造成大量水生動、植物的死亡。但是水葫蘆的引進給我們的教訓讓我們不得不謹慎的對待外來物種的引進。因此,迄今為止,象甲還仍然在我國科學家的實驗室里。水葫蘆象甲安全性實驗和對水葫蘆控制實驗表明對水葫蘆有很強的專一性,對水葫蘆的生長也有明顯的控制效果。

象甲農達綜合治理

在綜合治理的策略上,可在河道的一側留存水葫蘆,以使象甲種群保存,而另一側噴施除草劑可達到綜合治理的效果。直接在有象甲的水葫蘆上噴施除草劑農達既可有效控制水葫蘆的生長,又可保留一定種群數量的象甲,但農達用量要適宜。選擇既可有效抑制水葫蘆植株生長和種群繁殖,又在短期內難以殺滅植株的藥量,是維繫象甲種群存在的關鍵。利用這種方法只要使用正常用量的l/10農達製劑,就可獲得十分顯著的控制效果。這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過量應用農達而帶來的環境及成本問題。

利用河蟹控制

當4月~5月份水溫達到15 ℃時,水葫蘆將開始繁殖。這時利用河蟹對水葫蘆新根、新莖的喜食性,在水葫蘆較多的池塘投放一定量的扣蟹或大眼幼體,能有效控制水葫蘆的生長,又可提高蟹的產量和成活率。

人工打撈

人工打撈是一種原始的方法,但很奏效。關鍵是打撈時間的確定,在水葫蘆開始繁殖前,或在施用農藥見效后打撈,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人工打撈與化學防除結合起來,當用除草劑使水葫蘆枯萎時,再對其進行打撈,效果十分明顯。

綜合利用

目前採用的一些防除水葫蘆的方法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化學防除雖然效果比較確實,但大範圍的使用費用也比較昂貴,而且最重要是在產生一系列的環境和安全方面的問題。在環境和安全問題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的當今,實行這一方案更應謹慎。生物防除已經在一些地區(尤其在國外)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那只是國外的情況。正如紫莖澤蘭在中美州的墨西哥能跟其他物種和諧的生存,不會瘋狂的生長,但是它一到了別的生態環境(如zh 國的雲南)中便表現出強烈的生態入侵,很快成為當地的優勢種群給當地的其他物種造成毀滅性的破壞作用。前車之鑒,正如水葫蘆被引進到我國一樣,我們必須謹慎的對待水葫蘆象甲。因此,這一方案在我國實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還要做大量的實驗證明其安全性,只有保證其安全性,最好在投放水葫蘆象甲的同時我們也同時掌握了一種能控制其生長的方法。無可否認,水葫蘆在凈化水質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由此可劃分一定的區段,把水葫蘆趕入這區段(水葫蘆在河道的兩旁)既發揮了凈化水質的功用,對維持河道生態、消除或減少水的污染都有積極的意義,又可為河道增添一條亮麗的風景線。當然,如果是這樣,必須配備專門維護河道的工作人員,專職的維護河道水葫蘆的生長態勢,經常對超出界限生長的水葫蘆給予打撈。雖然由於水葫蘆的干物質較少而近年來被淘汰繼續用作畜禽飼料,但是在那些水葫蘆已成為災難的地區,把水葫蘆用做飼料不失為一種明智的方法。此外,由於水葫蘆發酵后可產生沼氣,還可利用水葫蘆來產沼氣以緩解我國目前能源的短缺。

理應正名


1,水葫蘆被不明事理的人們誤認為重要的外來入侵污染物,實際上水葫蘆是人類的良朋益友,以科學的方法趨利避害,可以達到清除污染,發展牧業,有機肥料業,有機果蔬業,綠色天然氣業,等等行業,解決當今世界高企的油糧價格難題,解決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
2,因為水系裡增加了生活污水和農田排出的大量化肥,水質營養豐富,適合水葫蘆生長,所以水葫蘆的面積不斷發展擴大。這本來是大好事,可以清除水系裡的營養物質。可是由於人們沒有全面了解這個問題,而是簡單地採取打撈清除的辦法。這樣把能夠吸收水中營養物質的水葫蘆排除了,但是生活污水和化肥仍然源源不斷地進入水系,經過一段時間,營養物大量積累的結果,必然是水葫蘆更大規模的復活!
3,為了合理利用水葫蘆的優點,應該趨利避害科學地進行綜合治理:根據各地水體中營養物質經常補充的情況,確定各該地區利用水葫蘆事業的規模,按每天打撈十分之一到八分之一的速度,把水葫蘆加工用於發展牧業,可以節約大量飼料糧,解決與人爭糧和與糧爭地的問題;
4,水葫蘆和人畜禽的糞便進入沼氣發生裝置,加壓用水除去沼氣中的二氧化碳,就成了綠色天然氣。按各省各國各大洲的產氣量計算,將是一個巨大的綠色天然氣產業,則人類無憂,生物圈無慮,地球可持續發展!
水葫蘆,近年來被視作是一種“毒草”,被視為一種污染環境的有害生物,困擾著我國絕大多數的南方城市。人們為如何消除它的危害而傷透了腦筋。
水葫蘆,學名“鳳眼蓮”,俗稱水葫蘆等。它是一種水生漂浮植物,高約0·3米,在深綠色的葉下,有一個直立的橢圓形中空的葫蘆狀莖,因而得名。每年夏秋之間,江河裡的水葫蘆大肆泛濫,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重性,有弊必有其利,水葫蘆也不例外。
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水葫蘆是一種可供食用的植物。武漢專家提出“吃論”:水葫蘆的味道像小白菜,是一味正宗的“綠色蔬菜”。爆炒水葫蘆、湯煮水葫蘆,味道都很不錯,除了它的根部並無害處。用它製成的飲料,曾在武漢上市10萬餘瓶,一銷而空。水葫蘆還可以加工提煉一種食品添加劑,可以治感冒。水葫蘆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包括人類生存所需又不能自身製造的8種氨基酸。水葫蘆真是個好東西。因此,應為水葫蘆正名。
這個消息是可信的。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處,我曾親眼看見農民把水葫蘆從河裡撈起來,切碎了用來餵豬,豬很愛吃。後來隨著人們經濟條件的改善,豬也不吃這種青飼料了。不料時過境遷,豐富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向江河排放,水富營養化了,導致水葫蘆瘋長,成了“綠魔”,也是始料所不及的。
現在,科學家的上述發現,為水葫蘆的“解困”提供了一條可行之路。水葫蘆可以成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再生資源。對它作綜合利用,可以開發出許多新產品。有識見的廠家不妨一試。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美食家們也不妨試吃一下。上海市民日後的餐桌上如能出現這道家常菜,飯店裡也推出這款新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