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翠玲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於翠玲,女,曾用筆名余翎,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編輯學會理事。主要研究中國古典文獻學、文獻信息學、編輯出版與文化傳播史等。

主要經歷


1982年西北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77級)。
1985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導師楊敏如教授。
1985年起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文學院)工作。
1995年於翠玲負責在中文系創辦編輯出版學專業。
2004年北京師範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導師啟功先生。

學術著作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史》(與郭英德等人合著,中華書局1995年出版,中華社科基金資助項目,1996年獲第十屆中國圖書獎,1999年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中華歷史通鑒》第三部《文學史卷》魏晉至唐宋詩歌史部分(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出版)
《朱彝尊<詞綜>研究》(中華書局2005年出版,2006年獲第九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7年獲第三屆“余志明《四庫全書》電子版學術成果獎”)
《傳統媒介與典籍文化》(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
出版古籍整理類著述
《晉書故事選》、《花間集.尊前集注》、《明代散文選注》、《清代散文選注》、《寓言故事選》《分調絕代好詞.浪淘沙卷》等。
編寫教材
現代出版信息檢索》(蘇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2010年獲首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優秀教材一等獎)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清代康熙年間文人閱讀史研究》。項目批准號:09YJA870003
編寫教材
編著《現代出版信息檢索》(蘇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
主編《大學生媒介素養概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指導2009年“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中國傳統戲曲創意傳播方式的調查與研究》。

學術論文


一、媒介傳播史方面
《論中國古代傳播史料的整理與利用》(《鄭州大學學報》2003,2)
《媒介演變與文化傳播的獨特景觀——中國編輯出版史的認識價值》(《河南大學學報》,2006,1。人大複印資料《出版工作》2006年第5期全文轉載)
《中國編輯學與西方媒介論的比較》(《中國編輯》,2007,6,韓國出版學會主編《韓國出版學研究》2008年12月)
《論中國近代傳播史料的價值》(《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3)
《從媒介史看書籍的文化價值——兼論媒介環境學對中國書籍史的啟示》(《濟南大學學報》,2010,1,人大複印資料《出版業》2010年第4期全文轉載)
《“出版”溯源與中國出版活動的演變》(《延安大學學報》,2008,1,人大複印資料《出版工作》2008,5全文轉載)
《從“采詩”說到辦報說--論古代“上下相通”之傳播觀念的演變》(《中國編輯》2002,2)
《日記風波與<申報>糾紛——論郭嵩燾毀譽的西方媒介因素》(《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6,2)
《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特殊環境和基本思路》(《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4)
二、典籍文獻與出版文化方面
《論官修類書的編輯傳統及其終結》(《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2,6)
《從“博物”觀念到“博物”學科》(《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3)
《從“多識之學”到“博物學”——論中日博物圖書的雙向出版交流》(《歷史上的中國出版與東亞文化交流》,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年版)
《工具書與中國文化》(《編輯學刊》,2005,3)
《中國古代動植物工具書的文化特徵》(《圖書與情報》2004,1)
《從類書論狐文化與狐文學》(《西北大學學報》2003,2)
《工具書“在線”模式與開發思路》(《科技與出版》,2009,1)
《工具書數字化出版的優勢與價值》(《中國編輯》,2010,2)
《三種“大眾化”言說方式——近年典籍解讀類暢銷書掃描》(《中國出版》,2005,8)
《鏈接:圖書結構的新方式》(《編輯之友》,2006,1)
《中國元素網的編輯創意及其啟示》(《中國編輯》,2008,6)
《北京文化展覽的現狀及發展思路》(《北京文化發展報告》,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
《啟功先生的書法“載體”說》(《啟功書法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2003年)
《啟功先生論書法文獻的複製與傳播》(《第二屆啟功書法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啟功先生論書法與經學及字書的關係》(《第三屆啟功書法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2009)
三、古典文學方面
《從北宋時代特徵論秦觀的生活道路》(《京師論衡》,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古代摘句現象綜論》(《河南社會科學》2003,3,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10全文轉載)
《論朱彝尊<詞綜>的文獻學價值》(《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5)
《康熙“文治”與詞學走向》(《民族文學研究》2004,2)
《從<瀛奎律髓>論詠梅詩的發展》(《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3,4)
春景、艷情與寄託——從秦觀<滿庭芳>看以寄託解詞的思路》(《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2)
《在喧鬧中獨處——讀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文史知識》,2006,4)
《讀<論語>:“不求甚解”、“欣然忘食”——從陶淵明<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說起》(《文史知識》,2007,10)
《儒家的“不忍人之心”——解讀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深層文化結構》(《文史知識》,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