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攸
書法家
司馬攸(248年-283年),字大猷(yóu),小字桃符。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人。西晉宗室、書法家,晉文帝司馬昭次子,晉武帝司馬炎同母弟,母為文明皇后王元姬。
生性溫和聰慧,有治理才能,因伯父司馬師無子而被過繼給他,襲封舞陽侯。西晉建立后封齊王,歷任驃騎將軍、司空、開府儀同三司等要職,所任頗有建樹。武帝晚年,朝廷內外要求司馬攸繼位的呼聲高漲,大臣荀勖、馮紞趁機進讒將其排擠出朝,致使司馬攸氣恨發病,嘔血而死,時年三十六歲,謚號“獻”。
人物關係
三國志11的司馬攸
因伯父司馬師無子,司馬攸就過繼給司馬師入作繼嗣。
嘉平二年(251年),太尉王凌圖謀叛變被告發,司馬懿領兵討伐,司馬攸也隨同出征,戰後獲封長樂亭侯。
正元二年(255年),司馬師病逝,當時司馬攸年僅十歲,在葬禮上非常悲傷,感動左右的人,受到稱讚。之後襲封舞陽侯。司馬師逝世后,司馬攸在另外的宅第侍奉羊徽瑜,以孝順聞名。
後來司馬攸又歷任散騎常侍、步兵校尉,治軍有威嚴與恩惠。
咸熙元年(264年),建立五等爵制度,司馬攸被改封為安昌縣侯,遷任為衛將軍。
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逝世,司馬攸在居喪期間過度悲傷,超過了禮節的規定。數天水米未進,左右進食都不接受。王元姬親自前往勸慰,又常常強逼司馬攸吃喝。再加上他的司馬嵇喜進諫,無奈之下只得重新進食。同年司馬炎建立西晉,司馬攸受封為齊王。他在當時總統軍事,安撫國內外,很得人心。
后遷任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雖任高位但仍然很謙虛和以誠信待人事。因司馬攸得人心,當時驃騎將軍按例應罷營兵,但手下數千人都不肯離去,司馬炎最終都准許他們繼續在司馬攸麾下。每次朝會時,司馬攸都悉心陳說,認真進諫。
又轉任為鎮軍大將軍,加任侍中,代理太子少傅,數年後改任太子太傅。
咸寧二年(276年),接替賈充擔任司空,仍然兼領侍中、太子太傅之職。
司馬攸書法
但當司馬炎滅吳後身體健康惡化,而太子及各皇子都軟弱,朝中人人都希望由司馬攸繼位。但當時司馬攸極為厭惡司馬炎寵臣荀勖和馮紞等人阿諛奉承的行為,二人亦恐怕一旦司馬攸真的繼位,自己都會被貶謫,於是借故以正太子名位為由要將齊王調回封國。
太康三年(282年),司馬炎下詔任命司馬攸為大司馬、假節、都督青州諸軍事,並回到齊國。司馬攸知道后很不高興,又知道要他回封國是荀勖等人的主意。因而憤恨發病,司馬攸於是要求留守生母文明皇后王元姬的陵墓,但不被允許。司馬炎又派御醫為司馬攸看症,御醫們都稱司馬攸沒病,以致不久司馬攸病情惡化之下仍然被催促儘快起程。司馬攸唯有抱病辭行,雖然病重仍然整飾衣冠容貌,舉止如常,更令司馬炎以為他並沒患病,但不久司馬攸就吐血而死,享年三十六歲。
司馬攸《望近帖》
《全晉文》收錄有其作品:《下齊國相令》《下教諸吏慎刑》《藩王自選長史議》《王昌前母服議》《節省議》《與山濤書》《書》《太子箴》。
關係 | 人物 | 備註 |
父親 | 司馬昭 | 晉文帝 |
司馬師 | 晉景帝(過繼后) | |
母親 | 王元姬 | 文明皇后 |
羊徽瑜 | 景獻皇后(過繼后) | |
兄長 | 司馬炎 | 晉武帝,同母兄 |
弟弟 | 司馬兆 | 城陽哀王,同母弟 |
司馬定國 | 遼東悼惠王,同母弟 | |
司馬廣德 | 廣漢殤王,同母弟 | |
司馬鑒 | 樂安平王 | |
司馬機 | 燕王 | |
司馬永祚 | 早亡 | |
司馬延祚 | 樂平王 | |
姐妹 | 京兆公主 | 同母姐妹 |
妻子 | 賈褒,一名荃 | 賈充與原配李婉之女 |
兒子 | 司馬蕤 | 東萊王 |
司馬贊 | 廣漢沖王 | |
司馬寔 | 北海王 | |
司馬冏 | 齊武閔王 |
《晉書·卷三十八·列傳第八》房玄齡
張華:明德至親,莫如齊王攸。
王渾:攸至親盛德,侔於周公。
向雄:陛下子弟雖多,然有名望者少。齊王卧在京邑,所益實深,不可不思。
司馬炎:侍中、司空、齊王攸,明德清暢,忠允篤誠。
馮紞:齊王名過其實,而天下歸之。
王僧虔:晉齊王攸書,京洛以為楷法。
房玄齡:①齊王以兩獻之親,弘二南之化,道光雅俗,望重台衡,百辟具瞻,萬方屬意。既而地疑致逼,文雅見疵,紞勖陳蔓草之邪謀,武皇深翼子之滯愛。遂乃褫龍章於袞職,徙侯服於下藩,未及戒塗,終於憤恚,惜哉!若使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奉綴衣之命,膺負圖之託,光輔嗣君,允厘邦政,求諸冥兆,或廢興之有期,徵之人事,庶勝殘之可及,何八王之敢力爭,五胡之能競逐哉!《詩》雲“人之雲亡,邦國殄瘁”,攸實有之;“讒人罔極,交亂四國”,其荀馮之謂也。②文宣孫子,或賢或鄙。扶風遺愛,琅邪克己。澹諂凶魁,肜參釁始。干雖靜退,性乖恆理。彼美齊獻,卓爾不群。自家刑國,緯武經文。木摧於秀,蘭燒以薰。
竇臮:偉哉齊王,手跡目晴。翰墨之外,任賢是優。重則突兀嵩、華,輕則參差鬥牛。
司馬光:攸性孝友,多材藝,清和平允,名聞過於炎。
陳普:咫尺含章路不通,桃符渾不記臨終。青州政似恆三代,何用依依紞勗。
王夫之:西晉之亡,亡於齊王攸之見疑而廢以死也。攸而存,楊氏不得以擅國,賈氏不得以逞奸,八王不得以生亂。故舉朝爭之,爭晉存亡之介也。……攸之不安於國,武帝初無猜忌之心,荀勗、馮紞閑之耳。……攸之賢,固足以托國,然豈果有周公之德哉?……苟有圖存晉室者,小不惜官爵,大不惜軀命,揚於王廷,揭勗、紞之奸,迸之裔夷,則不待交章訟攸,而攸固以安,抑不待措攸於磐石之安,而晉固以存。今乃舉尊卑疏戚之口合訟攸,而強帝持天下以任攸。荀勗固曰:“陛下試詔齊王之國,必舉朝以為不可。”墮其術中而猶競以爭,尚口乃窮,攸之困,晉社之危,諸臣致之矣。
蔡東藩:①齊王攸憂死而晉無賢王。②若夫梁王肜之挾怨陷人,自壞長城,誤處之罪尚小,誤晉之罪實大,晉室諸王,除琅琊扶風及齊王攸外,類多失德,此所以相與淪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