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石
台灣省對觀賞的別稱
台灣省習慣將觀賞石稱為雅石。雅石是尤物是雅物,是大自然經過上萬上億年的熔煉、鑄造、淘洗、打磨而成的傑作,是完全可登大雅之堂的自然美的賞玩品。
目錄
觀賞石也稱奇石,雅石,大致可分7類:造形石、紋理石、礦物晶體石、生物化石、事件石、紀念石、文房石。觀賞石的特點,要具有形態美、色彩美、神韻美。一塊佳石,是無言的詩、不朽的畫,是無聲的歌、不歇的舞。的確,那一枚枚靈秀神奇的觀賞石,無不是大自然的神來之筆,這些天然藝術品,散逸著天地的神秘和靈氣,贏得人們的無限愛戀。愛石藏石不僅是人們崇尚自然、崇尚美的自然體現,而且還能養性怡情、美化居室、裝點環境。欣賞雅石,能使人產生無數美好的情思與遐想,達到“人石交融”、通靈境界,堪稱一石在手,樂也融融。
我國玩石藏石之風可謂自古有之,它始於漢代,盛於唐宋。唐代宰相牛僧儒對欣賞石“待之如賓友、視之如寶玉、愛之如兒孫”。宋人黃庭堅、歐陽修、陸遊等人都有石癖。歐陽修鍾情菱溪石,著有文章?菱溪石記?。蘇東坡寫有詠石詩《壺中九華》:“前溪電轉失雲峰,夢裡猶驚翠掃空。五嶺莫愁千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天池水落層層見,玉女窗虛處處通。念我仙池太孤絕,百金歸買碧玲瓏。”更有甚者,沈括呼石為兄,米拜石為師。清人鄭板橋素愛奇石,稱奇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現代人更愛觀賞石,沈均儒為收藏奇石專辟一室,名為“與石居”。如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玩石藏石之風遍及全國,異彩紛呈的雨花石、蠟石、墨石、鐘乳石、彩陶石、大理石、河卵石、古陶石等觀賞石,紛紛進入尋常百姓家,石玩市場前景廣闊。
鑒賞家們普遍認為,觀賞石的收藏價值關鍵在於奇字。品評雅石,人們在長期玩石中積累了“廋、漏、透、奇、皺、丑”六字訣,其意謂:石峭清奇、紋理華麗、透漏靈動、自然仆真、丑而不陋,這類石子就有觀賞和收藏價值。在1997年6月8日於北京舉辦“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一尊外形酷似香港地圖且被命名為“回歸”的齊彩石,以42.9萬元成交,轟動一時。觀賞石還往往以丑為美,劉熙載在《藝概》書中說:“怪石以丑為美,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當代作家賈平凹寫的有名散文《丑石》,反映的是這樣的審美觀。在人們藏品中,最常見的人物形象石、飛禽走獸石、花鳥蟲魚石等都屬於造型石,它的上品應是形象完整逼真,線條明皙流暢,石質純凈。而像雨花石、大理石、三峽石、菊花石等,表面呈現出山水、人物、花鳥、文字等圖像,則屬於紋理石。其圖案清晰、色澤天成、蘊意深刻、對比度強的即為上品。
俗話說:“圓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賞石文化是一種發現的藝術,也是一種心鏡藝術。閑時常到郊外溪澗去採石,或到市場上選購幾塊奇石,經過一番清理于思索,再配製紫檀或黃楊木、、紅木座架,或置於藝盤中,就成為一件件素雅別緻又富有創意的藝術品。但見魚花石清悠淡雅、鐘乳石晶瑩多姿、菊花石五彩斑斕、礦晶石玲瓏剔透,那絢麗的色彩、流暢的花紋,或似人若馬、栩栩如生;或小橋流水,天然成畫,真可謂一石一世界,一石一恆古。它是掌中山河,案上乾坤,令人百看不厭,愛愛不釋手。飯後茶餘,細細品味,可領略到無窮情趣。
這是由台灣賞石家林岳宗提出的。他認為,賞石,不僅是觀賞其外表的奇、怪、色彩,更應該共賞詩情畫意般優雅的意境,才能體會賞石的奧妙,所以提出“雅石"之稱(見台灣樹石藝術學會出版的〈樹石藝術〉1970年第2期)。現在,這一名稱在台灣使用很廣泛,台灣出版的書籍有稱為〈雅石銘品〉者,出版的刊物也有稱為〈閑談雅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