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華寺

位於雲南昆明市的寺廟

曇華寺又名曇華庵,始建於明崇禎年間,因園內有一株優曇樹(實為雲南山玉蘭,樹齡至今已300多年)而得名。曇華寺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東郊金馬山山麓,佔地面積8公頃。公園內"朱德贈映空和尚詩文碑"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10月1日起,曇華寺公園免收門票費。

地理位置


曇華寺風光(1)
曇華寺風光(1)
曇華寺位於昆明市東門約3公里的金馬山麓,金汁河畔,原為明代光祿大夫施石橋的別墅,崇禎年間(1628──1644)其曾孫施泰維捐贈建寺,清道光年間(1821──1850)地震后重修。寺內有一棵優曇樹(實為雲南山玉蘭,樹齡至今已300多年)而得名。相傳來自印度,寺因之得名,古樹依然聳立在寺內藏經樓偏院內,牆上有石刻題用“優曇獻瑞”四個大字,該寺歷來以花木繁艷著稱,民國初住持和尚映空“以善藝花名於滇中”,使寺內“花木亭亭,四時不謝”,當年培植的牡丹、春蘭雪蘭虎頭蘭、緬桂花、垂絲海堂等花,曾名噪一時,現絢麗多姿的名花佳木,吸引著國內外的遊客。曇華寺面積約與圓通寺相等,但圓通寺的建築比較大方、壯觀,而曇華寺的建築則小巧玲瓏。

交通信息


可乘坐249路、254路、a12路在曇華寺站下。

主要景點


前院

曇華寺
曇華寺
前院是曇華寺老寺院位置,佔地1.2公頃,前臨金汁河。山門為四墩金汁河。山門為四墩 三門牌坊式 建築,琉璃戧角寶頂屋面,兩側為封閉景窗的紅牆。門前為1766平方米的廣場,金汁河邊築80米長長石欄桿。正對院門,原觀音殿、祖堂和藏經樓三重建築在一條中軸線上。殿前殿後形成4個庭院。原觀音殿為三開間琉璃大屋頂歇山式建築,正面懸"曇華寺"匾。庭院北面為"金苑",南面是"碧園",西園迴廊水榭,小橋蓮池,庭院深深,各具特色。原祖堂重建后闢為花鳥院。殿柱上懸掛清康熙年間書法家許宏勛的一副草書聯:"白日寒林絲管靜,青 霄野竹寺門低"。

蘭茂園

相傳明洪武年間著名學者蘭茂(1397年~1476年)曾在曇華寺一帶為百姓治 病,並在草堂種過枇杷樹,為此在原辦公室與溫室處辟蘭茂園。蘭茂是明初著名的音韻學家、醫藥學家,著作有《韻略易通》、《滇南本草》等。蘭茂園於1999年元旦竣工。園內有蘭茂先生半身塑像。迴廊牆壁上鑲嵌石刻蘭茂詩詞、音律及藥理著述。原藏經樓高踞平台之上,曾改稱"大義廳",現闢為羅漢堂。院中南北廂房對稱,闢為工藝美術服務部。

木蘭園

曇華寺
曇華寺
木蘭園原為樹木苗圃,佔地面積3.4公頃,1984年~1989年擴建為曇華寺中院,整個院落由幾個小庭園組成。由"瑞應洞天"開鑿隧道,避開公路,使兩院連通。隧道出口處是綠色琉璃瓦屋面歇山式閣廳。中院辟有古滇聯苑、木蘭園、花廊水池等獨成院落的景點。古滇聯苑薈萃雲南歷代名人佳聯巧對及小爨碑(為複製品,原碑在曲靖一中)。木蘭園內,流水淙淙,蓮池內放養著各種魚類,供遊人觀賞。辟有錢南園紀念碑廊。錢南園先生是清代乾隆時期監察御史,著名書畫家,相傳為考察大河水患,曾到過曇華寺。木蘭園北面有兩層四角亭、雙方亭、花廊、亭台、水榭,由曲廊相互聯通,與樹木、草坪、花卉融為一體,渾然天成,頗有江南園林風韻。雪松林中豎有大爨碑(為複製品,原碑在陸良縣城內)。

瑞應塔景區

瑞應塔景區在中院後院,佔地3.4公頃,地勢高踞中院、前院之上。辟有蓮池、草坪園、瑞應塔、亭台、九龍茶碗等景點。在後院與中院的連接處,立有"瑞應勝境"巨石照壁,背面刻有朱德贈映空和尚詩文。越過照壁即是草坪園,四圍植有貼梗海棠酸木瓜)、山玉蘭火把果等植物。每當春回大地,滿山貼梗海棠爭相怒放,燦若紅霞,蔚為壯觀。"圓通人道櫻花艷,曇華我著海棠紅"。數百隻鴿子散集在草坪上,與人同樂,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後院的北端,瑞應塔矗立在一池碧水旁。瑞應塔於1995年動工興建,1996年5月竣工,塔高48.8米,為七層八角疊旋式觀覽塔。塔門口擺放著石雕九龍大茶碗,茶碗直徑約2.2米,高約1.1米。登上瑞應塔頂層,東觀金殿鐘樓,西眺滇池西山,南瞰昆明城全景,北望虹山蜿蜒,春城風貌盡收眼底。
曇華寺 3張
曇華寺

歷史沿革


曇華寺
曇華寺
明代光祿大夫,著名學者施巨橋曾在這裡建草堂別墅,讀書治學。明崇禎年間,施巨橋曾孫施泰將祖業別墅捐贈建寺,由無窮禪師鳩工興建。原草堂內有株優曇樹(雲南山玉蘭)。優曇被譽為"佛花"就是就是樹創寺,寺名曇華。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昆明地震,寺廟大部分建築倒塌,住持心容、心正和尚,費17年心力,募化修葺。清咸豐七年(1857年),寺又毀於兵燹,僅存正殿。光緒年間,喻芝、廣法、續亮和尚先後再次倡建庵殿。辛亥革命前後,方丈映空苦心經營,曇華寺"名花羅列,落英颭空",成為昆明禪院名藍。50年代曇華寺以花木繁茂、環境清幽吸引了城東眾多遊客至此賞花、品茗。1966年,文化大革命"掃四舊",曇華寺佛像被毀,寺院殿宇失修。1971年改為昆明市綠化隊苗圃,1979年獨立建製成為昆明市曇華寺苗圃。
1981年,曇華寺被擴建成一座訪江南古典園林的公園,分為前園、中園、後園三部分。前園基本以原寺廟的三進院宇為主,亭台樓閣,假山水榭,花木竹林,迴廊曲橋,錯落有致。中園比前園稍大,建有一鑒軒、牡丹園、杜鵑園、山茶園、海棠櫻花園和兒童娛樂園。在前園大義廳右側小園中,存有反映朱德早期進步思想的"朱德贈映空和尚詩文碑"。前、中兩園新增的錢南園紀念碑廊、十八羅漢五百羅漢石刻、全國名聯碑園等,內有趙藩、朱德、錢南園,竹禪等名聯碑,值得一覽。1996年4月,後院的瑞應山上,又新建成一座高48米、七層八角的"瑞應塔"。這是一座可供遊人登樓遠眺的跌旋式觀覽塔。登臨塔樓,可觀賞到昆明市區林立的高樓大廈以及四周的湖光山色。它的四周山地上,遍布貼梗海棠、火把果、杜鵑花、雪松等花草,還有新建的長廊、小亭和垂釣池。
曇華寺
曇華寺

免收門票


2018年10月1日起,文山丘北普者黑景區(4A)、昆明市郊野公園、曇華寺公園、西山玉蘭園、保山北廟景區(2A)、雞飛溫泉景區(2A)免收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