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危機

男孩危機

男孩危機,是指男生在各方面都落後於女生的現象。男孩危機是全線性的危機,從中小學到大學,男孩危機日趨嚴重。男孩落後乃至失敗對個體和社會都將產生重大影響,並且男孩危機並非中國獨有,它已成為一種國際性的現象。更糟糕的是,男孩危機並不僅僅限於學業,男生在心理素質、體育體魄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均落後於女生。因此,社會上出現了拯救男孩的口號。

關注歷史


男孩需要更多的冒險、運動、戶外娛樂
男孩需要更多的冒險、運動、戶外娛樂
自20世紀末以來,市面上出現了一系列討論男孩問題的書。199 8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書中說,當代男孩膽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遠不及女孩。1999年,記者蘇珊·法呂迪在著作《艱難人生》中認為,冷酷的全球經濟使美國男人失去雄性。
2000年,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哲學家克里斯蒂娜·霍夫·薩默斯批評女權主義正醞釀一場“反對男孩的戰爭”。2002年,作家伊麗莎白·吉爾伯特稱,最後的美國男人只生活在阿巴拉契亞山的帳篷里。這些書讓無時在關注令人失望的當代男孩,憂心忡忡地展望他們的未來,同時也勾起人們對往昔美好歲月的懷念。
這些書無奈地關注著令人失望的當代男孩,憂心忡忡地展望他們的未來,同時也勾起人們對往昔美好歲月的懷念。這種社會情緒,使一本名叫《男孩的冒險書》紅極一時,自去年春季以來一直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前列。這本書講述了許多昔日男孩們經常做的事情,如爬樹、捉魚、磨刀、造樹屋、做彈弓,教小讀者如何辨別各種昆蟲,了解恐龍、化石、密碼、海盜等知識,也介紹一些歷史上的英雄事件和人物。

問題表現


學業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女生的學業優勢不斷擴展和延伸,幾乎在所有學科領域、在各級教育水平上女生的學業表現都趕上和超過了男生。男生的學業落後2010年前後已經延伸到高等教育領域。
令人吃驚的現象遠不止這些。從2007年開始,普通高校的女生數量持續壓倒男生。2006~2007年,拿到國家獎學金的學生中超過65%是女生;2010年,考上大學的女生比男生多33萬人。從2001年到2008年,重慶16個高考狀元有13個是女生。最近9年,北京21個狀元15個是女生。2012年,江蘇、廣東、福建、雲南、遼寧、吉林、天津、新疆、廣西的文理科狀元,全部被女生奪得。女生超越男生不是1、2個年級的現象,而是一個全局性、趨勢性的問題。

體質

1985年開始的全國性兒童青少年體質監測工作表明,20多年來,男孩的體質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他們比以前更高了,更重了,但在肺活量、速度和力量,以及視力指標上連連下降。高中男生體質測試不及格率遠超女生,有這樣一份學生體質測試:高一年級男生不及格率31.8%,女生4.3%;高二年級男生不及格率29.6%,女生5.6%;高三年級男生不及格率37.0%,女生16.7%。
男孩的體質危機不僅給自己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給未來的國民素質埋下了隱患,而且直接危及到國家安全和未來競爭力。2010年來,徵兵工作面臨熱情高、體質差、合格率低的尷尬現狀就是男孩體質危機的具體表現。

心理

許多男孩身陷心理危機,在各種成長熱線、諮詢機構、網癮戒除機構中,需要幫助的男孩往往多於女孩。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2008年發布的數據表明,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於沉溺於網路。眾多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多動症、學習障礙、智力障礙、自閉症等兒童青少年階段常見的心理疾病上,男孩的發病率遠遠高於女孩。

適應性

男孩的社會適應能力也不容樂觀,毋庸諱言,男孩是一個更容易捲入暴力和犯罪的群體。在工讀學校、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男孩的數量要遠遠多於女孩。2007年,全國工讀學校在校生中,男生比例高達86.30%,是女生的六倍多。對此,著名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認為:“威脅社會秩序的不是暴力和犯罪,而是男人”。
男孩在學業成就、體質、心理以及社會適應等領域所面臨的重重危機都與現行應試教育模式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簡而言之,以升學率為指揮棒的應試教育,是男孩產生危機中最為兇猛的殺手,並由此加劇了所有危機對於男孩的傷害。

產生原因


特點被忽略

現行教育模式忽視了男孩與女孩不同的學習方式。與女孩不同,男孩更傾向於以運動、實驗操作、使用計算機、參與體驗和實踐等方式學習。
性別教育專家邁克爾·古里安認為,男孩的大腦與女孩大腦相比,更多地依賴動作,更多地依賴空間物理的機械刺激。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圖表、圖像乃至空間、運動物體的刺激,而不易接受語言刺激。同樣面對教師滔滔不絕的講授,男孩的大腦就要比女孩更有可能感到厭煩、分心乃至抗拒,他們也更容易表現出瞌睡或坐立不安的行為。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丁鋼等人認為,以政治學意義的平等觀念取代了教育學意義上的平等觀念,從而導致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男女生之間的界限變得比較模糊,加之其它因素,最終造成了對男生髮展權利的部分剝奪和發展機會方面的不平等。
正是由於人為忽視了自然的性別差異,所以,我們往往關注女孩的平等受教育權,而無意之中忽視了男孩,男孩成為一個被人遺忘的群體,其危機不斷惡化而不為人所關注。
男孩危機相關圖書
男孩危機相關圖書
《男孩的腦子想什麼》曾通過大量的案例和相關研究指出,並非真的是這些男孩出了問題,而是我們的教育模式出了問題。該書在回顧了現代學校制度產生的背景后一針見血地指出:被大自然賦予力量、勇氣和活力的男孩,本應通過狩獵、保護家人、耕作、大量的實踐等身體力行的方式進行學習,而工業革命后產生的工業化教 育模式——學校,卻開始通過印刷品、書面文字和講授等方式教育男孩。那些過去通過和親屬打獵、管理農場、修理機器等方式來學習和掌握必要生活技能的男孩,現在被裝進了盒子似 的房間里,需要通過他們最不擅長的閱讀、寫作、坐在位子上的方式來學習。
杜克大學的瑪格麗特·蓋爾與教育顧問休·奧斯本曾在《讓我們消除學習工廠》一書中指出:最初的工業化教育模式是由工業家們設計的,其目的是讓孩子們為工廠生活作好準備。孩子們伴著鈴聲穿梭在學校中,好似生活在傳送帶上一樣,特別是他們要學習遵循指令,以便能夠在迅速擴張的工廠中工作。
邁克爾·古里安認為,學校對工業化的盲目崇拜導致其教育與學習模式從一開始就註定缺乏人性因素,然而時至今日我們才開始認識到其中可能存在瑕疵。這種瑕疵對男孩和女孩的教育都不好,但是相比之下,對男孩的殺傷力更大。
男孩天生的學習方式和學校給予他們的教育方式可以說是嚴重不搭配的。
以前教育男孩的方式有多種,如學徒、輔導、行動和手工實踐,而現在只有一種主要的學習方式——通過語言來學習,而沒有其他肢體運動(只能做在椅子上)。
在農場、集市和旅途中進行日常學習的方式幾乎絕跡,手中的書本卻在逐漸加厚。
過去人們認為坐立不安和肢體運動表示精力旺盛、充滿活力,願意隨時起身跑到需要學習的地點,而現在這些都成了缺點和不足。

性格原因

不同的大腦與興趣愛好
不同的大腦與興趣愛好
男孩活潑好動的特性受到壓抑。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男孩一天至 少需要4次較為充足的課外活動,但事實上能得到一次就算不錯了,因為有些學校出於安全和安靜的考慮,常常禁止學生課間奔跑,體育活動較少,社會實踐不足。這使得男孩們認為學校是一個和他們作對的場所,他們擅長的方面——運動技能、視覺和空間技能,以及他們的勃勃生機,在學校中未能得到很好的承認。學習不佔優勢,特長得不到發揮,性格發展得不到引導。男孩長期在學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饋,最終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發育落後

經研究者的研究證實,男孩在生理和心理發育上都遠遠地落在女孩後面,直到青少年中晚期,男孩才能在真正意義上追趕上女孩。在動作發展上,女孩的精細動作技能是走在男孩前面的。在身體發育上,女孩達到成年身高的一半、進入青春期及停止發育的時間都比男孩早。在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上,男孩的大腦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夠走向成熟。在心理發育方面,英國學者GeoffHarman的量化研究指出,在11歲時,男生口語能力、讀寫能力和計算能力的發育水平分別比女生晚11、12和6個月。研究還表明,在自制力和言語發展上,男孩的落後尤為突出。

男教師的缺失

《國家教育督導報告2008》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狀況進行了分析,報告稱,中小學教師性別比不均衡問題仍然非常嚴重,報告顯示女教師比例高於男教師,尤其是東部女教師比例高於中部、中部高於西部地區,城市女教師比例高於農村,特別是城市小學女教師的比例高達79%。北京市2006年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報告顯示,在參與調查的9個區縣180所學校中,女教師比例高達81.3%,男教師比例僅為18.7%。
2014年6月進行的首次高等院校師範生培養狀況調查顯示,中國27所師範院校中,女生達65.3%,男生僅佔34.7%。師範大學的生源,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未來教師的比例。這就意味著,由來已久的男教師危機,將進一步加劇。可見,高中優秀的男生就讀師範專業的意願不強,幼兒師範專業男生更是基本無人問津,導致師資隊伍性別結構失衡,男教師稀缺,陽剛教育缺位。許多人認為,教師性別比例失衡已從多方面影響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學校、老師、家長也憂心忡忡。
教師隊伍性別結構矛盾突出、男教師稀缺的問題與諸多因素有關,比如“不當孩子王”的固有觀念,再比如教師“待遇偏低、社會地位不高、職業發展受限”的職業。我國應該提升教師的待遇薪資,吸引更多優秀的男生加入教育行業、報考師範大學。江蘇省政協委員、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吳曉茅認為男女教師比例嚴重失衡的原因在於教育本身和教師招聘方式雙重疊加的因素。
如今的中小學教師隊伍中,男女比例嚴重失調,要想根本解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提升教師地位和待遇。強國之策,教育為本,國家應該提升教師地位,並提高教師待遇,吸引更多男性步入教育行業。
第二,增加教師職業的前途性,並給予高層次教師應有的社會地位。
第三,改革中高考體制,讓教師能夠運用自己的教育理論,在教書的同時,更加重視育人,從而在學生心中提高教師的地位,也讓教師們提升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認同感,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
第四,為教師提供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會,完善和保障教師的終身學習機制。

流行文化

選秀文化盛行,陰盛陽衰,導致性別混亂:
--童話大王鄭淵潔:“‘超女’男性化,‘超男’女性化,我們距離無性繁殖不遠了。愚預言,由清一*性組成的評審團評選出的‘好男兒’,無需做變性手術,即可直接跨界。”
--80後作家韓寒:超女選出來一個“男”的,好男兒選出來一個“女”的。”
男孩需要積極的流行文化引導
男孩需要積極的流行文化引導
--一位重點中學的校長發出這樣無奈的感嘆:“男生說話細生細氣,動作扭扭捏捏;女生裝扮男性化,言行粗獷潑辣……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男生不像男生,女生不像女生的。這樣的情況在中學校園裡已經不是少數現象。”
--網路上有人這樣調侃:“我們發現街上分不清楚性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長頭髮的男孩子若不是有喉結真以為他是女的,平頭的姑娘若不是胸前駝峰還不知道她是女的。”
心理諮詢人員觀察到:走進諮詢室里諮詢性困惑的男孩多了。
選秀文化,可謂是商業社會和媒體製造出來的怪胎,此風長行,後果將很嚴重。
選秀文化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某種形式的性別混亂:男孩越來越娘娘腔,男孩越來越缺乏陽剛,排骨男越來越多,肌肉男越來越少。在性別形成過程中,模仿是一個重要途徑,在缺乏正確榜樣的情況下,許多男孩直接把這些所謂“好男兒”作為模仿的榜樣,直接複製他們的外部特徵,因而性格陽剛不再,陰柔有餘。
我們現行的性別哲學背後隱藏著這樣一種認識,即性別是可以人為塑造的。實踐表明,這種認識是有問題的,這違背了性別形成的規律。性別形成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環境對性別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要以尊重遺傳為前提。實際上,性別是人類的第一類別。性別作為一種客觀存在,我們無法消滅它,我們只能接受它,正視它的影響。
專家們警醒家長:對男孩來講,所謂的中性化,更多的是男孩女性化,其危害甚深甚廣。

情感因素

男孩也會有各種情緒,父母不能忽略了他們的心情變化。兒童心理學家說,孩提時代,男孩比女孩更容易精神抑鬱
很多研究告訴我們:男孩在情感上面顯得更加脆弱;只要是輕微的、小小地的壓力就會讓男嬰感到更不安;父母離婚對男孩的情感傷害更大。
為什麼男孩比女孩感情更脆弱?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男孩負責自我控制的大腦區域(尤其是大腦額葉)的發育速度較女孩更為緩慢,男孩的自制力較差,因此,他們對正面或負面的事件反應更為強烈。
缺乏情感表達的技巧也是男孩情感脆弱的重要原因。男孩不擅長用語言來表達情緒,而是善於用運動、打鬥等劇烈的身體活動來發泄情緒。當這些情感長期受到壓抑時就很可能造成男孩心裡狀態的異常。

嬌生慣養

不少老師認為:男孩缺乏男子氣,很大原因在於父母長輩對其嬌生慣養,導致自理、自立能力的缺失。
有研究發現,幼兒園男女生的智力差異並不大,但女生在學習習慣、努力程度和社交能力上領先於男生,這個觀點跟日常生活經驗吻合。一般情況下,女孩往往比較乖、靜得下心來學習。相對而言,男孩花在作業上的時間更少,而花在網路娛樂上的時間更多。男孩在學業上的落後很可能是受到文化環境的影響,換句話說,是社會文化對男孩的縱容,導致男孩在學業和體能方面均落後於女生。
對這一點,教育專家孫雲曉也表示,獨生子女問題確實是重要原因,嬌生慣養使男孩運動量嚴重不足,肥胖或瘦弱,缺少男孩陽剛氣質。

沒有因性施教

然而有趣的是,在家長方面,卻有完全不同的說法。不少家長指出,男孩女孩心理和生理髮育不同步,差別很大,學校無視這種客觀規律,沒有因性施教,那些千篇一律的聽話、守紀律的要求嚴重壓抑了男孩個性。孫雲曉指出:男孩愛冒險、愛挑戰、愛爭吵、愛跑動,這些行為傾向都與男孩體內更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分泌有關。一味地限制只能讓他們感到不滿和受挫,最終被嚴重傷害。

男孩特點


天賦

男生班
男生班
男孩充滿著自信、生機勃勃。他們喜歡集體生活,並善於根據自己的實力和能力來估計自己在所處集體中的地位,更喜歡主宰、控制環境和其他因素。男孩喜歡競爭和超越,在競爭環境中他會覺得興奮,男孩也願意接受挑戰,甚至有不為任何理由就去冒險的傾向。
男孩體內的睾丸素使男孩更具攻擊性,心理學家稱之為“有攻擊性的小機器”,但同時,睾丸素也是男孩好動、好競爭、敢冒險,渴望成為最強壯、最勇敢、最堅強的男子漢的重要原因。在運動能力方面,男孩的爆發力和猛烈程度擁有天生的優勢。
男孩擅長抽象思維,具有很強的立體空間認知能力,4歲的時候就已經擅長三維空間的遊戲了,這正是將來學習工程學所必備的技能。
男孩的目的性很強,他們會注重結果而不是過程。在複雜的情況下,男孩比較善於單刀直入地解決問題,而忽視感情或其他充滿著對人類的愛的因素。
男孩富有個性,他們喜歡張揚與眾不同的做事方法,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很有自豪感。男孩擅長實踐,所以他們總是把家裡的東西搞壞,又突然間修好了許久不用的鬧鐘。

弱點

感官
男孩的所有感覺器官(包括直覺)天生要比女孩遲鈍。觸覺最敏感的男孩也比不上觸覺最不敏感的女孩。在視覺方面,男孩對移動物體更感興趣。在聽力上,男孩的敏感度也大大低於女孩,所以有的家長會抱怨“為什麼我的話你聽不見?!”而事實上男孩可能真的沒有聽見。
耐心
由於體內的睾丸素的作用,男孩對於某種需求或願望,比女孩需要更快更及時的滿足。因此,男孩的耐久力較女孩差,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要比女孩短,做事也更毛躁,他們經常沒聽清指令就行動,因而錯過很多重要步驟。如果家長希望男孩做什麼,就要盡量用簡單的語言,直截了當對男孩更有效果,不要期待他們對暗示有什麼反映。
表達能力
男孩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滯后,可能會比同齡女孩晚一年,在閱讀方面,男孩會3倍困難於女孩。男孩在事發的時候不能立即體會並表達自己的感受,在事情結束很長一段時間以後(有時甚至滯后一周),他才能體會到自己當時的情感是什麼。也就是說,男孩比女孩更容易產生學習和行為問題,所以補課班裡,往往有2/3的男生。男孩不善於察言觀色。家長可以通過給男孩講故事、唱童謠的手段,幫助他彌補語言和閱讀方面的不足。
動作協調
男孩的發育比較緩慢,學會爬行、站立和走路都比較晚,他們身體發育的速度通常要到高中時才能追上女孩。
男孩的細微動作協調能力差,手工可能是男孩的弱項。扣紐扣、系鞋帶、拿剪刀這樣的動作,他們總是顯得笨拙。男孩經常會因為書寫差而失去信心,家長要多鼓勵他們,讓他們多拿鉛筆或彩色筆塗塗畫畫,以提高他們的興趣和信心。

培養教育


競爭表現

男孩子喜愛在競爭中體現自己的價值,由於體內睾丸酮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憤怒,更需要發泄,因而他們更需要也更喜愛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家長應該適當鼓勵他們參與積極競爭的活動。同時,家長可以設計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讓他在有挑戰感興趣的氛圍學到能力、技巧和責任感。

同情心

善良性格主要靠後天培養,男孩同樣有同情心,他們也會想自己能夠為對方做些什麼、給予對方切實的幫助。當你情緒不好或者身體欠佳的時候,兒子也會表達他對你的關愛。也許他會笨手笨腳地給你倒一杯水,也許他會積極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媽媽操心。了解男孩的這一特點,也有助於如何培養男孩,家長應該用心引導男孩如何坦誠心聲和學會傾聽。

社會化

男孩比女孩更善於在大集體中進行社會交往,而女孩子相對比較喜歡小集體。男孩更具集體性,女孩更具個人性。

獨立性

到了一定年齡后,男孩需要一個身心都獨立的空間,需要更多的自由可支配的感覺。作為男孩的家長,在給予他自由的同時必須給他更多的責任感。

榜樣性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男孩總是要在身邊尋找一位男性作為榜樣來效仿。在過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員往往充當這個角色。如今獨生子女家庭,多數男孩缺少叔叔、舅舅這樣的男性親屬。男性榜樣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師,甚至娛樂明星。當男孩說“我喜歡XX(一位男性)”“XX很不錯”等話語時,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否可以認同。因為男孩子已經把他作為了榜樣。

體育性

體育活動對男孩子至關重要。在體育運動中他們的靈與肉結合完美。

他山之石


其實19世紀末以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就一度籠罩著“男性危機”的陰影。這一危機感促使法國的皮埃爾·德·顧拜旦發起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英國的羅伯特·巴登·鮑威爾創建童子軍,美國則催生了一種崇尚力量的新式運動——美式足球,並將騎兵團出身的西奧多·羅斯福奉為英雄。
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了一項調查報告,其結論強調:“21世紀的基本國民教育,更要關注的是男生(男孩)的受教育問題”。與此同時,歐美很多國家已提出“拯救男孩計劃”。

英國

在英國,男孩危機已受到高度重視,不管是英國政府還是教育部門都已認識到男孩危機的嚴重性。近些年的考試結果表明,女生幾乎在所有科目上都比男生表現優異。2004年,英國大學中男生比例僅佔41%,但此後英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措施,例如增加男孩實踐和運動的機會,著重培養男孩閱讀習慣,提高男教師比例等。果然取到了不錯的效果,到2009年,英國大學中男生比例已經上升到46%。

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男孩不僅在讀寫能力、學校投入和喜歡學校、教育成就等方面與女孩存在差距,並且其差距呈逐漸增加趨勢。在出現紀律問題和被學校開除的學生中,男孩幾乎佔了絕大多數,中小學已呈現男孩學業成績明顯落後於女孩。2002年,澳大利亞聯邦議會發布了一份題為《男孩:正確地成長》的報告。報告證實,大量男孩的學業成就和更為廣泛的社會指標上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該報告認為,人們對男孩教育的諸多關注是合理的。該報告還特別指出:提升男孩的成就並不會危及女孩過去十幾年裡所取得的成果,兩者並非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此後,澳大利亞社會實施了“為男孩爭取成功”行動,開辦“男孩教育示範學校”,以期幫助男孩獲得成功和發展。

美國

《時代周刊》關注男孩危機
《時代周刊》關注男孩危機
在美國,男生比女生更早脫離正式的教育制度離開學校,人數比女生多,年齡也比女生小。年輕女性要比年輕男性更願意上大學,更可能讀到畢業,而且更有可能去攻讀一個碩士學位,2000年拿到碩士學位的女性是男性的1.38倍。美國的《商業周刊》曾這樣斷言:“在美國各地,女生在學習方面似乎建立了一個羅馬帝國,而男生則像古希臘一樣日趨衰敗。”於是美國政府開展了“拯救男孩”計劃。
分析指出“男孩落後”的原因很多,除了包括沒有父母關愛、缺少男性教師和脂肪含量過高(能導致孩子過度活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之外,男孩落後的原因還在於女孩男孩不同的發育速度和身體、大腦結構的不同等。
美國教育專家指出,教育者應該重點幫助男孩們減輕在班級中格格不入的感覺,重視男孩的感情世界,使男孩獲得認可。有專家正在研究更符合不同性別孩子發育特點的學習新方法,這種方法將把重點放在解決問題而不是考試上。例如,男孩們可以通過數松果來學習數學,可以在池塘附近邊閑逛邊學習生物。他們將用《哈利·波特》作為閱讀讀物,寫外星人襲擊醫院的故事,而不是寫如何在醫院照顧病人。

提案及建議


父母建議

中國教育專家孫雲曉與兒童心理學博士李文道、趙霞歷時一年半,以眾多研究為基礎,對當代中國男孩的狀況作了科學翔實的描述,設計出四項具體對策幫助男孩走出危機:一是改變對男孩的態度——接受男孩更脆弱的事實、耐心等待暫時落後的男孩、學會欣賞與女孩不一樣的男孩;二是父親要成為男孩的榜樣和引路人;三是母親要勇於“放養”男孩;四是學校和家庭要因性施教。研究表明,5歲男孩的大腦語言區發育水平只能達到3歲半女孩的水平,男孩的生理髮展和心理發展總體落後於女孩。為此,孫雲曉還建議:父母們千萬不要讓男孩在6歲前入學。
給男孩父母的十六條建議:
1、男孩比女孩發育晚,但男孩並不比女孩差,父母要發現男孩的優勢。
2、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男孩發育比女孩晚,要耐心等待暫時落後的男孩。
3、教育男孩不只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好父母比老師更重要。
4、父親是男孩的第一個男子漢榜樣,請多花時間跟兒子在一起,但是請注意,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5、多陪孩子聊聊天,多傾聽,少訓斥。
6、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爬山、釣魚等都是男孩喜歡的好項目。
7、運動是男孩的天性,請幫助男孩養成至少一個運動習慣。
8、母愛是男孩的“安全基地”,但要記得適時“放飛”,男孩需要“放養”。
9、再好的母親也不能代替父親的作用。
10、了解並尊重男孩的學習方式,多給男孩創造動手的機會,男孩更喜歡用動作來學習。
11、給男孩選擇課外書的自由,讓他先從讀自己喜歡的書開始,養成閱讀的習慣。
12、無論在家裡還是學校,男孩身邊不能都是女性,男孩需要有足夠多的成年男性作為榜樣。
13、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增加男孩承擔責任的機會。可以從自我管理做起,逐漸讓他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
14、男孩更需要學習如何表達情緒,當男孩恐懼或憤怒時,不要教訓他,要鼓勵和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感受。
15、要告訴男孩,與別人發生矛盾的時候,除了動手打架之外,還有更好的解決手段。
16、酸甜苦辣都是營養,別剝奪孩子品嘗苦和辣的機會,男孩需要磨練。父母要敢於對孩子說不,培養男孩的抗挫折能力。

兩會提案

人大代表建議
2012年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榮華在上海代表團開放日發言。提出建議:
首先,不僅“因材施教”,還應確立“因性施教”的教育平等觀,使男生和女生都能發揮各自的性別優勢,克服現代教育無性別差異的單一平等觀;
其次,教育部門要利用智庫力量,積極探索建立新的評價機制和教育模式,以綜合評價代替單一的學業成績評價,將能力評價與成績評價結合起來,讓男生的特點與優勢得到展現和認可;
第三,要逐步改善教師性別比例,鼓勵更多的優秀男性從事教育事業,改變中小學師資隊伍性別結構上偏女性化的現狀;
政協委員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邵一鳴指出,以幼兒園和中小學教育機構中,男性教師的匱乏引起孩子成長中出現諸多問題,他建議,增加男性教師比例。
他在提案中介紹,我國現階段男女教師比例呈“倒金字塔”結構,幼兒園幾乎沒有男性教師,小學的比例也較少,我國的“陽剛教育”太少了。北京兒童醫院7年間大約19196病例中,男生心理疾病患兒佔69%,其中6~11歲男孩心理疾病發病率是女孩的兩倍。
為此,他建議,革新社會傳統觀念,鼓勵更多男性投入到中小學及幼兒園等教育行業中;師範院校調整辦學機制,增加男性學生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