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大黃魚

岱山大黃魚

岱山大黃魚,俗稱黃魚、黃花魚,分黃鱗和白鱗,秋季捕獲的稱桂花黃魚。是中國海鮮之最。中國海洋漁業史上,大黃魚、小黃魚都是最古老、最重要的經濟魚類,舟山漁場大黃魚與小黃魚、帶魚、墨魚烏賊)同稱“四大魚產”,為中緯度近海罕見的長壽命魚種,“舟山大黃魚”是國內最有名的海水魚類。

特產簡介


岱山大黃魚
岱山大黃魚
大黃魚分佈在黃海南部至雷州半島以東海域,有岱衢族、閩――粵東族和硇洲族三個地理種群,因其體色金黃、肉嫩味美、經濟價值高而聞名海內外。大黃魚是我國海洋捕撈主要經濟魚類。但由於長期的酷魚濫捕,導致資源嚴重衰退,大黃魚養殖因緣興起。1986年福建開始從事大黃魚的人工繁育和養殖研究。浙江省於1996年率先在象山普陀玉環開展大黃魚養殖試驗,1997年寧波、舟山開展了人工育苗和養殖試驗,獲得成功並迅速向全省推廣。大黃魚加工後有長膠、片膠,口味極佳,健腸胃,為“滋補珍品”,清時列為貢品。

產地介紹


舟山群島海域是大黃魚的主要產地之一,每年立夏前後,大黃魚會發出哧哧的叫聲,漁民都把耳朵貼在船板上聆聽,判斷魚群大小深淺,然後進行捕撈。

主要分佈


大黃魚分佈於黃海中部以南至瓊州海峽以東的中國大陸近海及朝鮮西海岸。雷州半島以西也偶有發現。中國沿海的大黃魚可分為3個種群:
①東海北部、中部群。分佈於黃海南部至東海中部,包括呂泗洋、岱衢洋、貓頭洋、洞頭洋至福建嵛山島附近。
②閩、粵東群。主要分佈在東海南部、台灣海峽和南海北部(嵛山島以南至珠江口)。這一種群又分為北部和南部兩大群體。
③粵西群。主要分佈於珠江口以西至瓊州海峽的南海區。

產品特點


大黃魚肉質鮮嫩,營養豐富,鮮食可紅燒、清燉、生炒、鹽漬等,烹調幾十種風味各異的菜肴。鹹菜大黃魚是舟山人待客的家常菜。

產品價值


食用價值

大黃魚是名貴海產魚類,渾身是寶。既可鮮食,也可製成魚鯗、魚鬆和罐頭食用。用黃魚剖晒成的“舟山白鯗”,加工歷史可上溯至吳王闔閭十年(公元前505),白鯗烤豬肉和鹹菜大黃魚是舟山的地方當家名菜,名聲遠播海內外。卵巢製成名貴的黃魚子干。魚肉可提取水解蛋白,具有17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
大黃魚肉質較好且味美,“松鼠黃魚”為筵席佳肴。大部分鮮銷,其他鹽漬成“瓜鯗”,去內臟鹽漬后洗清曬乾製成“黃魚鯗”或製成罐頭。魚鰾可干製成名貴食品“魚肚”,又可制“黃魚膠”。大黃魚肝臟含維生素A,為制魚肝油的好原料。

藥用價值

大黃魚是上佳的滋補品,過去,舟山漁區老百姓強身壯體最大補和最實惠的是“酒淘大黃魚”。大黃魚的耳石、鰾、膽、肝等都有藥用價值。岱山大黃魚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其耳石有清熱去瘀、通淋利尿的作用,膘有潤肺健脾、補氣止血作用,膽有清熱解毒功能。

營養價值

岱山大黃魚肉質鮮嫩,味甘性平,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鈣、鐵等多種營養成分。

產品典故


有一次乾隆南巡,天近傍晚見一片茂密竹林,聽其間傳出悅耳叮聲,片刻即逝,便入林見石高可逾丈,厚約數尺,色白如雪,形似龍蟠。皇帝一看,倍加喜愛,傳旨馬上運回宮中。將其放在”清漪園”內,可院門太小,無法運進,又拆門運石,安置妥后,乾隆並親自提筆寫”青藝岫”三個大字,太后聽說十分生氣,把乾隆痛斥一番,乾隆為了消除母親心頭之氣,特意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宴席,還親自設計了一個”脯雪黃魚”的菜孝敬太后,取意”卧冰求鯉”的典故,以盡母子之情。

歷史記載


據《吳地記》載:闔廬十年(公元前505),中國東海已有捕撈大黃魚活動。明《閩中海錯疏》記載了四明(今寧波)沿海大黃魚的漁期。長期來捕撈大黃魚的漁具在浙江主要為囊網類(大對、小對、圍繒網),其次為流網、張網和釣鉤;福建以大圍繒和流刺網為主;廣東過去以“敲?”作業最為著名,還使用拖網、手釣、罟(圍)網和地拉網捕撈。“敲?”作業因對資源破壞甚大,已被禁止。大黃魚的主要生產國是中國和朝鮮。

相關雕塑


2004年,浙江省舟山市落成的大黃魚雕塑,是舟山市政府重點形象工程之一。雕塑總高11.1米,其中基礎平台高2.5米,設計抗風能力為12級,採用鋼骨架、進口不鏽鋼雙層製作,不鏽鋼面層為純金箔貼制,四周配有1千瓦射燈4盞。雕塑以大黃魚自然形體為依據,並以體塊機械組合的方式,突破了傳統雕塑造型手法,看起來氣勢磅礴。雕塑總造價80萬元,矗立在舟山岱山縣高亭對港山上,為岱山增添了一道新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