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琴
《紅樓夢》中人物
薛寶琴,《紅樓夢》中四大家族薛家之女,父親是受皇室委任,為皇家搜羅海外奇珍異寶的皇商,在天下各省皆有生意買賣,家世根基不錯,且現今大富。她是薛姨媽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蟠、薛寶釵的堂妹。她長得十分美貌,猶在金陵十二釵之上,且知書達禮,得到了賈府上下的一致喜愛。
賈母甚是喜愛她,誇她比畫上的還好看,第一次見她,就欲把她說給賈寶玉為妻,王熙鳳猜中了賈母的心思,也欲說她為弟媳婦,後來得知寶琴已有婚約,才只得作罷。王夫人也認她為乾女兒。
她自幼讀書識字,本性聰敏,在大觀園里曾作《懷古絕句十首》。后嫁入翰林學士梅家。她是一位近乎完美的人。她的美艷與純真和邢岫煙的內斂與清高、李紋、李綺的超脫與淡然截然不同,十分耀眼。主要成就為作懷古詩10首。
才情:本性聰敏,自幼讀書識字”,書中竭力表現她的才華橫溢,蘆雪庵爭聯即景詩,她與寶釵、黛玉共戰湘雲,妙句迭出,從容自如;後來吟紅梅花詩,技壓李紋、岫煙;第七十回眾人填柳絮詞,惟獨她那首《西江月》聲調壯美;尤其是第51回,她一人獨作懷古詩十首,以跟著父親所經過各省內的古迹為題,每首還各隱一件物品,雖然歷代“紅學”家對這十件物品的謎底始終未能達成共識,但大多數研究者都認為這十首“新編懷古詩”又暗示著書中十位女子的命運,只是它們分別是在暗示誰的命運?倘是暗示“金陵十二釵正冊”諸釵的命運,那怎麼又僅有十首?……不管怎麼說,這十首詩的出現使這一人物在全書中的份量大增,是顯而易見的。更值得注意的是,書中借薛姨媽的話介紹她說:“他從小兒見的世面倒多,跟他的父母四山五嶽都走遍了。他父親是好樂的,各處因有買賣,帶著家眷,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所以她的見多識廣,其實遠在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正冊”中任何一釵之上!她八歲時跟父親到西海沿子上買洋貨,還接觸過真真國地披著黃頭髮、打著聯垂的洋女子,甚至還藏得有那女子的墨寶,書中並寫到她向寶玉及黛、釵、湘等憑記憶念出了一首那真真國美人所寫的五律詩。(“西海沿子”可能指裏海邊上,“真真國”可能指現譯為車臣的地區,將另撰文探討。)
性格:開朗熱情、活潑愛動
《紅樓夢》中說在某個冬日,賈母在雪中賞梅,遠遠看到薛寶琴站在白雪皚皚的山坡上,穿著鳧裘,後面一個丫鬟抱著一瓶紅梅。賈母誇她比畫上的還好看,還要王夫人認她做乾女兒。《紅樓夢》小說廣泛流傳后,薛寶琴踏雪尋梅成了許多畫家和詩人熱衷的題材。賈母本來想將寶琴許配給賈寶玉,可惜她早已許配給梅翰林之子。
生日:【與賈寶玉一天】

頤和園長廊繪畫:薛寶琴踏雪尋梅,
《西江月》柳絮詞:
漢苑零星有限,隋堤點綴無窮。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幾處落紅庭院,誰家香雪簾櫳?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離人恨重。
《詠紅梅花得“花”字》
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競奢華。
閑庭曲檻無餘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遊仙香泛絳河槎。
前身定是瑤台種,無復相疑色相差。
十首燈謎詩:
赤壁懷古
赤壁塵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交趾懷古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鐘山懷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無端被詔出凡塵。
牽連大抵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
淮陰懷古
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廣陵懷古
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
只緣佔得風流號,惹得紛紛口舌多。
桃葉渡懷古
衰草閑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青冢懷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
漢家制度誠堪嘆,樗櫟應慚萬古羞。
馬嵬懷古
寂寞脂痕漬汗光,溫柔一旦付東洋。
只因遺得風流跡,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東寺懷古
小紅骨賤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

87版《紅樓夢》薛寶琴劇照
梅花觀懷古
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嬋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寶琴作過一首《紅梅花》詩:
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競奢華。
閑庭曲檻無餘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薛寶琴各個版本
前身定是瑤台種,無復相疑色相差。
燈謎詩答案:
在《紅樓夢》中共出現過十三則沒有謎底的燈謎,不知是曹雪芹一時疏忽,還是故意留給後人去猜測。其中薛寶琴所作的這十首懷古詩是最吸引人的了。二百多年來,人們一直在曉諭謎底,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儘管我們都想問個究竟,但遺憾的是我們無法喚出薛寶琴來一對謎底,只能猜度而已。
現將謎底資料整理成表格以供參考。

薛寶琴

薛寶琴
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時,“當下隨了仙姑進入二層門內,只見兩邊配殿皆有匾額對聯,一時看不盡許多,惟見有處寫的是痴情司,結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旁有脂批曰:“虛陪六個”,原來太虛幻境中並不是僅僅有一個薄命司。由此可以明白,像薛寶琴、邢岫煙,李紋、李綺都不入薄命司,而屬於“虛陪”的人物。所以她們遲到第四十九回才出場,因為她們本來只是“虛陪”,不是書中主角。有人根據賈母曾露出意思為寶玉求配寶琴,就說雪芹原作中也有賈母變心、否定寶黛婚姻的構思,實為皮相之見。寶琴是虛陪的人物,所以作者不妨借她“間色”(與“潤色”的意思差不多)。如果說賈母為寶玉求配寶琴時不考慮黛玉,那麼她不是同樣沒有考慮寶釵嗎?讀《石頭記》如果看得太板,常要“被作者瞞過”,上大當的。
薛寶琴早已許配給梅翰林之子,因而書中有“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一迴文字,寫寶琴“披著鳧靨裘站在山坡上遙等,身後一個丫環抱著一瓶紅梅”“就象老太太屋裡掛的仇十洲畫的雙艷圖”,可是“那畫的哪裡有這件衣裳,人也不能這樣好”。這裡用諧音暗示之意是很明顯的。薛寶琴之“薛”正是白雪之“雪”,梅翰林之“梅”正是紅梅之“梅”,(“流離世界白薛紅梅”)。“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也正是一種“引文”,暗伏薛寶琴命運獨好,將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之後,獨有“白雪紅梅”仍在也。
因此可以明白第七十回放風箏時為什麼寶琴的風箏是“大紅蝙蝠”,“蝙蝠”是吉祥的象徵,乃“偏福”之意,正喻寶琴嫁梅翰林之子,命運獨好。寶琴作十首懷古詩暗喻十二釵的命運卻不涉及自己(參見《暖香塢春燈謎與薛小妹懷古詩》),她述真真國少女五言律詩關係著探春的結局也不涉及自己(參見《探春的結局——海外王妃》),這都由於寶琴是“陪客”,她在《石頭記》中只起一個旁觀者的作用。大約在80回后寶琴的地位並無變化,她可能在四大家族敗落後充當一個“見證”歷史盛衰的角色。
寶琴很有可能沒有嫁梅翰林之子,梅翰林家的走馬上任去了,怎麼不提前通知薛家而讓薛家急急忙忙去嫁女兒、女方如此主動?
薛寶琴是小說《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她是薛姨媽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寶釵的堂妹
人物名片:薛寶琴
身份:是薛姨媽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蟠,薛寶釵的堂妹。
同母哥哥:薛蝌
堂姐:薛寶釵
堂兄:薛蟠
容貌:具有絕世姿色【賈母誇她比畫上的還好看】
服飾:鳧靨裘
綜合素質
寶琴的綜合素質是賈府、甚至金陵省第一,但單項才華卻不及釵黛湘。
不及湘雲

新紅樓薛寶琴戲裝
不如寶釵
在大觀園中,除去守寡的李紈,寶釵是最年長的,她處處愛護弟妹、處事老練、觀察入微。她時刻留意著身邊周圍的一事一物,關心著弱勢者,如湘雲、黛玉、岫煙,都受過寶釵的照顧和資助。寶琴自小雖隨父母四處“逛”,但回到家仍會與寶釵相伴,賈府人亦看得她有寶釵的風範,但畢竟年小,又加之天真活潑,難免有時不能顧到大體,如73回,姐妹正在迎春房中,探春正在審問僕婦,平兒進來,寶琴便拍手笑道:“三姐姐敢是有驅神召將的符術?”當時氣氛相當嚴肅,她卻來了個“取笑”,黛玉亦再深入闡述一番“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謂‘守如處女,脫如狡兔’,出其不備之策也。”“二人取笑。寶釵便使眼色與二人,令其不可”,從這幾十個字中,既可以看出寶琴活潑機智,又可看出她看人看事不及黛玉深入,再,審時度勢總不及寶釵。
不及黛玉
曹先生善於在細節處點出人物性格區別,在桃花詩處,我原以為《桃花詩》是寶琴所作,差點被寶琴騙過,直至眾人推黛玉為社主方恍然大悟。而後寶琴填的桃花詞竟類同黛玉的語調,但畢竟感受未及黛玉“比不得林妹妹,曾經離喪,作此哀音”(70回),所以其詞《西江月》不及黛玉之《唐多令》,但也是好詞。這首《西江月》詞條頗多,在紅樓詩詞中算是相當受歡迎的了。其中“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離人恨重”更是被許多網友當作網名或簽名。
所以寶琴只能說是頂尖的地方稍不及三美,而十二釵中,每一個的特點性格都極為突出,甚至偏為一極。寶黛不用說,元春是家族中位權最高者,探春的才幹及野心只怕舉世無二,湘雲的急才不必多說,妙玉“過潔世同嫌”,迎春懦弱之極,惜春孤僻之極、鳳姐聰明之極,巧姐命運之巧之幸運之極,李紈貞之極,可卿“淫”之極。
綜合來說,寶琴確實很美很有才華,看上去沒有缺點,但沒有缺點在曹先生眼中或許就成為了缺點,也就有了不美之處,所以不備選入十二釵。
綜上三點,但凡有一點都足以將寶琴擋在十二釵正冊之外,寶琴後來的遭遇會是如何,八十回後面的內容我們無從所知。而關於寶琴的一切預告,竟無有一處暗示明示,群芳夜宴沒有她的花簽,第五回更無她的影跡。但她的出現對於賈母就像神仙下凡,降臨在她家裡,使得對與之同來的岫煙及寶黛等人有所忽略。對於她不在“十二釵”之列,許多讀者“憤憤不平”,在此,本人亦有一番不同的理解,寶琴與岫煙、李氏姐妹或許在後面二三十回會扮演著不同、甚至兩極分化的角色。
嫁與梅翰林之子
書中從薛寶琴一出場,就交代了她許了梅翰林之子。在高鄂續本中只有由王夫人交待幾句:“那琴姑娘,梅家娶了去,聽見說豐衣足食,很好。”
單就薛寶琴個人性格方面說吧。與寶釵相比,世俗的禮教觀念對她約束較少,思想自由,天真純凈。有她做的詩《蒲東寺懷古》、《梅花觀懷古》為證。這兩首詩借懷古之名,歌頌了主人公愛情故事,反映了寶琴的自由愛情的追求。雖然嫁給了梅翰林之子不符合曹雪芹原意,也不符合《紅樓夢》整體結局,也不符合薛寶琴個人性格。而從小許於梅翰林之子,應是父母之命吧。如果嫁與梅家,怎麼能體現出愛情的悲劇?當然,事事不能全料。儘管薛家敗落,或許梅翰林之子並非是王仁之流,依舊按婚約娶了寶琴也是大有可能。
根據已經目前已公布的《癸酉本石頭記》后28回的記載,薛寶琴最終是嫁給了梅翰林之子梅問鶴,後來梅家敗落時,她帶著兒子逃到山莊居住。這與上述交代的內容一致。
薛寶琴為何被排除在“金陵十二釵正冊”之外?
在《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在太虛幻境的“薄命司”里,偷看了暗示書中諸女子命運的簿冊,首先翻開的是“金陵十二釵又副冊”,只看了關於晴雯和襲人的兩頁便擲下了,從中讀者可以領悟,“又副冊”里大概收的都是與晴、襲相類似的大丫頭,估計紫鵑、鶯兒等都在其中;後來又寫到揭看“金陵十二釵副冊”,卻只看了一頁,是關於香菱的,因“仍不解”,竟又擲下,不過讀者可以猜出,“副冊”里收的,可能還有平兒,也就是雖然開頭是丫頭,可是后能“扶正”,那樣的身份以上的女子。寶玉完全翻閱一遍的,是“金陵十二釵正冊”,按順序,是林黛玉、薛寶釵並列,然後是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巧姐、李紈、秦可卿。後來警幻仙姑讓他聆聽“新制《紅樓夢》十二支”詞曲(實際上是十四支),對金陵十二釵命運暗示的順序也是這樣。

央視版《紅樓夢》薛寶琴
當然,倘若在我們所看見的,大體是曹雪芹原著的《紅樓夢》前80回的文本里,屬於四大家族的“主子”身份的女性,再沒有什麼太醒目的,“釵”數不夠,那麼,以妙玉補充,也就不奇怪了。可是,卻明明有一個施以了重彩的薛寶琴赫然存在。
在前80回里,寫到妙玉的筆墨其實非常有限,“正傳”性質的,也就第41回櫳翠庵品茶一場戲罷了,只佔半回書,僅一千多個字。後來第76回凹晶館黛玉、湘雲聯詩,人家二位是主角,她最後出來了一下,只能算是陪襯。其餘幾次提到她都不過是暗場處理。

薛寶琴

薛寶琴 殷葉子pk王羊

薛寶琴
人見人愛的薛寶琴“年輕心熱,且本性聰敏,自幼讀書識字”,書中竭力表現她的才華橫溢,蘆雪庵爭聯即景詩,她與寶釵、黛玉共戰湘雲,妙句迭出,從容自如;後來吟紅梅花詩,技壓李紋、岫煙;第70回眾人填柳絮詞,惟獨她那首《西江月》聲調壯美;尤其是第51回,她一人獨作懷古詩十首,以素習跟著父親所經過各省內的古迹為題,每首還各隱一件物品;雖然歷代“紅學”家對這十件物品的謎底始終未能達成共識,但大多數研究者都認為這十首“新編懷古詩”又暗示著書中十位女子的命運,只是它們分別是在暗示誰的命運?倘是暗示“金陵十二釵正冊”諸釵的命運,那怎麼又僅有十首?……不管怎麼說,這十首詩的出現使這一人物在全書中的分量大增,是顯而易見的。更值得注意的是,書中借薛姨媽的話介紹她說:“他從小兒見的世面倒多,跟他的父母四山五嶽都走遍了。他父親是好樂的,。”所以她的見多識廣,其實遠在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正冊”中任何一釵之上!她八歲時跟父親到西海沿子上買洋貨,還接觸過真真國的披著黃頭髮、打著聯垂的洋女子,甚至還藏得有那女子的墨寶,書中並寫到她向寶玉及黛、釵、湘等憑記憶念出了一首那真真國美人所寫的五律詩。(“西海沿子”可能指裏海邊上,“真真國”可能指現譯為車臣的地區。)
第53回寫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按說薛寶琴是外姓女子,又沒有嫁到賈家為媳,她是不該在場的;倘若她可以在場,那麼為什麼薛寶釵、邢岫煙等不去參觀?但書中卻寫到偏只有她一個外姓女子隨著賈氏諸人進入了祠堂,從容旁觀。早在清代就有評家指出這樣的描寫不合當時的風俗禮儀。曹雪芹為什麼要這樣處理?是不是至少在他早期的構思里,薛寶琴是一個貫穿到底的賈府由盛到衰的旁觀者?
從脂硯齋的批語里我們得知,曹雪芹在書末設計了一個情榜,對賈寶玉的考語是“情不情”,對林黛玉的考語是“情情”,可惜這樣的透露性批語傳下來的太少,我們還只能是猜測。據周汝昌先生考證,書末的情榜應是仿《水滸傳》的好漢排座次,除寶玉外,也是108位“脂粉英雄”,按每一組十二人編排,共分九組,也就是從“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四副”……一直到“八副”。有不少證據,說明曹雪芹在寫作過程中,對每一冊的名單都一再地斟酌調整,比如香菱,他可能有過將其列入“正冊”的考慮,後來調整為“副冊”頭一名;“正冊”呢,我以為,本來應該是有薛寶琴的,這樣也恰好與“護官符”的四大家族完全契合,但到頭來,由於他對妙玉的看重,特別是,80回后妙玉對寶玉的命運起著非同小可的作用,其意義超過了薛寶琴與柳湘蓮遇合的故事,所以他終於還是割愛,讓薛寶琴從“正冊”中落榜。不過,可以斷定的是,薛寶琴會在“副冊”中出現,而且很可能在香菱之後居第二位。

美圖·薛寶琴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一個香菱學詩品詩也要回想舊年上京時岸上的景色,才能深入體會“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的個中味道。諸釵之中,在書中明明白白寫著有過出遠門經歷的,只有釵黛二人,寶釵跟香菱一道隨同母兄乘船從南京來到長安都中,黛玉小時從蘇州來至長安,后因父病重回蘇州,再送父回蘇州,再回長安,在船上可以飽覽沿岸各地風士人情。探春姐妹等,出門不是坐車就是坐轎,即使好奇經常掀開車簾,能看到的也只能是街景和各色看熱鬧的市井人物。
她們都不能與走遍大江南北的寶琴相比,她們的命運被四大家族牽拌著,而且掌握她們人生命運的都是一干置她們性命不顧的封建家長們,他們為各自的利益犧牲子女的前途。十二釵的婚姻,在現存的80回(實是79回,當代紅學家按所述內容將第79回分割為兩回)中已知的如元春迎春,一個是依例不得已進宮,一個被父親抵債賣給孫紹祖,據判詞等暗示兩人都不得好死。元探之父賈政是典型的“好官”,唯皇帝是從,若上頭要他奉獻小女兒,他斷不敢不從,更不用說賈赦賈珍賈璉之類,惜春巧姐等若非年紀尚小恐怕也要步元迎的後塵。黛玉的前途只在賈母的手中,一旦賈母去逝,也只能任人擺布;湘雲的判詞及曲子都暗示了夫婿將早逝,到時她孤身一人若遇上大風暴,無人可依託,也只能任憑賊人處置。

新版《紅樓夢》薛寶琴扮演者殷葉子照片
在當時,既能出閨門走天下,又能得到至親全方位關心的女子,幾乎沒有,而寶琴擁有這兩樣,不能不說是她的幸運,也是當時社會的幸運。
寶琴的父親是普通商人還是皇商?她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
第五十回,在薛姨媽,即寶琴大娘的口中,透露出寶琴一家人的情況:“他父親且好樂的,各處因有買賣,帶著家眷,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第四回,介紹薛蟠一家時,並沒有提到他還有一個叔叔,而且薛家的皇商地位是從他父親的手裡直接由他繼承的:“雖是皇商,一應經紀世事全然不知,不過賴祖父之舊情分,戶部掛虛名支領錢糧,其餘事體,自有夥計、老家人等措辦。”又有:“自薛蟠父親死後,各省中所有的買賣承局、總管、夥計人等,見薛蟠年輕不諳世事,便趁時拐騙起來,京都中幾處生意,亦見消耗。”可見薛家早在薛蟠父親時便已經分家各過,在京的一切店鋪買賣與皇商地位已經由薛蟠父親繼承,而薛蝌寶琴的父親則繼承了商人本分——雲遊四海,各處買賣,可見並沒有固定的店鋪,與一般商人差不多。
當然,蝌琴之父又不同於一般商人,從第52回中所透露的“西海沿子上”“通事官”等,是專門四處搜奇貨珍貨異貨的商人。同時由於祖輩積下的財產豐厚且見識不同一般,薛蝌寶琴便有機會隨同父母廣游天下,其父把買賣當作樂趣,同時把海外珍奇帶回中國。
自從薛蝌之父死後,大概他們母子三人便回至金陵,而薛蝌作為長子需要照顧病中的母親和年幼的妹妹也不便四處買賣了,直到他送寶琴來京發嫁。薛蝌來到賈府後,便協理薛家在京事務,並準備遷出賈府事宜;而他的大娘薛姨媽也開始準備他與邢岫煙的婚事。如果他們已在上一輩分家而過,那麼作為另一家的大娘為什麼還給侄兒張羅婚事、堂姐寶釵也對未來堂弟媳說勤儉持家的事(第57回)?
這一點,本人始終無法得到統一的答案。
但,如果如前段所述,薛蝌一家已從皇商薛家分出獨過,寶琴便是商人之女,一同平民女子。如果她算得上是薄命人,那麼她與尤三姐一樣應是小家碧玉,應該排在副市長。
薛寶琴是《紅樓夢》里一位特殊的“局外人”,很多時候,她明明在場,卻又彷彿不在場。而有些不應該在場的地方,卻偏偏又在場。
首先,若論才華,足與釵、黛、湘旗鼓相當;若論相貌,尤在其姐薛寶釵之上;若論受寵程度,僅寶玉可與其媲美;若論情節多少,似乎也比妙玉、巧姐、惜春要多,且又是四大家族中薛家的成員,明明應該是“金陵十二釵”中的一員,卻偏偏不是。若說她只是個親戚,可黛玉、寶釵、湘雲哪個又不是親戚?何況妙玉更是連親戚都算不上的。
其次,她一進入賈府,就明顯對黛玉造成了威脅,賈母和鳳姐都想給寶玉求配寶琴,可黛玉對此卻無動於衷。即使說黛玉知道寶琴已許配給了梅翰林之子,沒必要吃她的醋,可對於賈母和鳳姐起的這種念頭,以黛玉的個性,她決不可能一點想法都沒有,然而,書中對此卻隻字未提,似乎黛玉並沒有當她在場一樣。

薛寶琴
第63回,寶玉過生日,晚上開夜宴,書上明明寫道:探春命翠墨同了小燕再三的請了李紈和寶琴二人,會齊,先後都到了怡紅院中。此時,她明明在場,可大家一起占花名兒的時候,連麝月都佔了,卻獨獨沒有她。
那麼,寶琴這個角色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她出現時已是第四十九回,其全部情節僅僅發展到第五十二回,然後,在第六十二回里跟著寶玉過了一個生日,第七十回里跟著大夥寫了一首《西江月》,之後便只剩下名字,最後在第七十五回之後,乾脆不知去向,再無任何交代。為什麼寶琴會被作者描寫得如此出色,如此特殊,卻又並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呢?仔細一瞧,原來她出現的幾回,都與詩詞有關,包括:蘆雪庭聯詩、一首《詠梅花》、十首《懷古詩》、一首真真國女孩的五言律詩、一首《西江月》,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然後,讓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看作者給她起的名字:薛寶琴,“薛”者“雪”也,“琴”者“芹”也,薛寶琴即是用來暗指作者曹雪芹,看來作者創造出這個人物,不過是自己在書中的一個替身而已。脂硯齋曾說,作者寫此書,亦有“傳詩”之意。那麼,“局外人”薛寶琴便是為了“傳詩”而來。可能作者覺得單是借寶、黛、釵、湘等人來“傳詩”還不過癮,因為這些人寫詩必須要符合各自的性格和故事情節的發展需要,所以,作者便在書中創造了一個替身,以便能更好的向世人展現他的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