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然巴格西
措然巴格西
這一宗教學銜在藏語中總稱為“格西”(漢文意譯為“善知識”)。“格西”中又有不同級別的具體稱謂,諸如“拉然巴”、“措然巴”、“林賽巴”、“多然巴”、“阿然巴”、“曼然巴”、“噶然巴”等。除了拉然巴格西、措然巴格西、林賽格西、多然巴格西四種不同級別的格西學位之外,還有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格西學位,比如,阿然巴、曼然巴等。
15世紀,宗喀巴在廣泛吸收各派特點的同時,兼顧大小乘佛教思想,創立了格魯派。由於其戒律嚴明,講究修習次第,注重理論修養,加之宗喀巴本人及其徒眾受到明清兩朝皇帝的冊封,逐漸雄踞於其他教派之上,成為西藏地方政治與宗教方面的首領。而其寺院教育體制,也逐漸成為藏傳佛教乃至整個藏族寺院教育的代表。
宗喀巴規定,《現觀莊嚴論》、《中觀論》、《俱舍論》、《釋量論》和《律經本論》五部經典(通稱五部大論或五部經論)為該派學僧必修之課,以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為代表的拉薩三大寺,從創立之日起,就加強了對這五部大論的修習。格魯派的學程嚴格,教材固定,學制嚴謹,機構齊備,組織健全,方法獨特,從初級到高級都有一整套嚴格的考試製度和學位晉陞制度。
格魯派顯宗扎倉(學校)對五部大論的學習,規定了嚴格的學制,要求學僧按部就班、一級一級地苦讀。各大寺院的學制和課程在確定以後,長期不變。
藏傳佛教的學僧學修到一定階段,通過考試后,可以得到“格西”稱號。“格西”為藏語“噶讓絳格外喜念”的簡稱,意為“善知識”。格西學位只有通過考試才能取得,大活佛也不能例外。青海已故喜饒嘉措大師就曾考取了拉然巴格西學位。
要想獲得“格西”稱號,學僧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廣通經義者然江巴 三大寺學僧在顯宗扎倉經過10年左右的學習,掌握了因明、般若等經典,並通過辯經,可以獲得“然江巴”(或翻譯為饒柬巴、然堅巴、然建巴、繞江巴、讓堅巴等,迄今沒有統一稱號)。然江巴為“廣通經義者”之意,只是初級稱號,還不算格西。哲蚌寺的然江巴簡稱哲然巴。其他格西稱號都是上了等級的然江巴,簡稱為“某然巴”。“某”字為等級,“然巴”即然江巴的簡稱。
待考學僧噶然巴 學僧們苦讀15年以上,讀完五部大論,稱為“噶然巴”。噶然巴也不是正式的格西學位,而是給予待考學僧的榮譽稱號。“噶”指佛經,噶然巴之稱表示此人通曉多種佛教經典,能夠講辯其要義。獲得噶然巴者仍然要繼續研習5至6年乃至10餘年,之後由上師推薦,並經本扎倉堪布審查、認可后,方能考格西。
“善知識”格西 藏傳佛教把善知識者稱為“格西”。三大寺將格西分為四等,由低向高依次為“多然巴格西”、“林塞格西”、“措然巴格西”、“拉然巴格西”。在稱呼中,“格西”二字往往略去。
四等格西多然巴,繫於本扎倉內經過學僧們質疑、考僧答辯以後而獲取的學位。“多”是石階的意思,表示辯經考試在本寺大殿外的石階前舉行。
三等格西林塞,系在本寺僧眾面前,經過立宗、質疑、答辯合格之後而取得的學位。“林塞”是“全寺”或“混同全寺”的意思,表示辯經考試在全寺大殿中,混同各扎倉的僧眾舉行。此稱來源於桑普寺。
二等格西措然巴,每年於藏曆二月傳小召(也稱小祈願法會)期間,經三大寺僧眾提問、質疑,答辯合格后,方可獲取這一學位。“措”是“會供法會”,也就是傳小召的意思,表示辯經考試在此法會上舉行。
一等格西拉然巴,每年藏曆正月祈願大法會(傳大召)期間,在大昭寺講經院由甘丹寺法台主持,在三大寺全體僧眾及來自甘、青、川、康與會的信眾面前,通過質疑答辯后,可得到此學位。“拉”是“拉薩”的意思,表示辯經考試在拉薩祈願大法會上舉行。
需要說明的是,格魯派其他寺院格西的等級和名稱與三大寺不同。其他各派學僧學成后獲得的稱號與格魯派也不同。
格西稱號與現代學位(學士、碩士、博士)的內涵並不完全相對應。在西藏民主改革之前,它主要與僧職資格聯繫。西藏過去的僧職制不僅包括寺職制,還包括僧官制。以三大寺為例,過去學僧們考取一、二等格西后,即登入宗教上層的行列。一、二等格西將被選任三大寺扎倉的堪布,或被派往中、小屬寺充任堪布(相當於漢地寺院的方丈或住持)。拉薩三大寺的扎倉堪布是全寺最高機構——喇吉的當然成員,從中產生喇吉的主持人堪布赤巴(法台)。拉薩三大寺的堪布直接參與西藏地方的政治事務,扎倉堪布由噶廈政府直接任命。此外,扎倉中的格貴、翁則等職,一般也需要由獲得格西稱號的僧人擔任。
考取格西學位的僧人可以升入上下密院繼續學修密宗,稱作“左然巴”。沒有格西學位的僧人也可以參加修習密宗,但只能算是附讀生,稱作“吉然巴”。上下密院的左然巴學修年滿時,通過考試可以獲取“歐然巴格西”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