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才

張九才

清徠末,環慶一帶群眾圍壇成風,先後設壇36處。翌日,九才聚眾數千人於縣城,自任總司令,舉旗起義。九才駐防涇陽期間,軍紀嚴明,不擾百姓。

人物簡介


張九徠才(1862-1927),字玉山,環縣環城鎮文旗寨人,生於1862年夏曆五月十五日。祖輩以農為業。

參加抗稅


清同治初,關、隴爆發回民起義,戰亂波及環縣,九才父元義攜家外逃,於寧夏固原從軍,官至都司。后流落陝西,從事農業,光緒三年(1877年)歸故里定居。時,九才年方弱冠,身體魁梧,性情豪爽,善於交遊,勇力過人。清末,環慶一帶群眾圍壇成風,先後設壇36處。其中木缽忠義壇勢力最重,九才為該壇壇主。民國初,國民黨政府橫徵暴斂,百姓疲於奔命,九才常用圍壇機會鼓動壇民抗租抗稅。

嶄露頭腳


民國三年(1914年)四月,河南白朗義軍入隴,甘肅都軍張廣建令各縣創辦民團以自衛。九才即藉機組織南鄉民團,同官府抗爭。是年,青紅幫頭子吳登雲擾環,縣知事調九才率民團抵禦獲勝,遂名及全縣。四年(1915年),隴東大旱,夏田歉收,秋禾無望,民情十分惶恐。時,袁世凱又下令“甘肅協餉取消,歸省自籌”。張廣建接令后,急命增加驗契、公債、屠宰、印花、煙酒5種新稅,並加收地丁銀兩;各級地方官吏趁機遍設關卡,巧取豪奪。天災人禍使百業凋零,民不聊生,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寧縣涇川等縣首先爆發了農民抗捐稅鬥爭。九才亦於環縣聚眾響應。新稅開徵后,九才一面發動團民轟趕官府收稅的衙役、稅官,一面鼓動壇民帶頭抗繳捐稅,並率壇民包圍縣衙,同知事徐宗鐸辯理。眾怒難犯,徐一籌莫展,只好辭職。

遭遇陷害


徐離環時,陰向上司張廣建密呈九才圖謀不軌之罪狀,聲言“九才不除,不但環縣新稅無法徵收,還將危及其它各縣之安定”。張廣建根據徐的呈詞,指令繼任知事李禕到環后務必先除九才。李禕以此作為煊耀和恫嚇的工具,一到任便將張廣建密令公之於眾。九才等不但未被嚇倒,反而更堅定了抗捐稅的決心。他們原打算強迫李禕放棄捕殺九才之計劃,停徵新稅。然李禕卻迫不及待,上任后即召集地方紳士,再次宣示九才之“罪狀”,並同衙役密商捕殺之計。九才探知后,即集其民團骨幹,憤然曰:“我之所以充任團總,是為防禦外來鼠輩侵害百姓。然而,有人勾結豪門,惡言誹謗,欲置我於死地而後快,誠系逼人太甚!今國難當頭,大丈夫應挺身而出,為民除害,報國立功。與其坐而待斃,莫若先發制人”。眾聽后,齊聲響應。九才見群情激昂,民心所向,遂當機立斷,命張士彪、蘇大可(外號蘇木匠)等去縣衙捉拿李禕。張、蘇奉命,於夏曆七月十七日夜,潛入縣衙,首先殺死縣府科員任永厘,家丁鐘鳴、劉升、龍升及收發員趙貴等。李禕聞訊鑽入廁所,企圖越牆逃跑,被張士彪趕至砍殺。后,張、蘇等又破獄釋放了在押犯人。

起義


翌日,九才聚眾數千人於縣城,自任總司令,舉旗起義。並用雞毛傳帖,同相鄰省、縣民團取得聯繫。三日後,與合水、慶陽、鎮原及陝西保安、鄜縣等縣義軍匯合,南下直取慶陽。起義隊伍於慶陽慘遭國民軍鎮壓,其首領除張九才、蘇大可外,余皆先後被擒就義。攻慶陽失敗后,九才率殘部退至北子午嶺一帶。旋又輾轉陝西定邊。民國五年(1916年)四月,入綏遠護國軍盧占魁部。五月隨盧再攻慶陽,不克。

犧牲


六年(1917年)十二月,與盧在虎洞圓寂台擁達爾六吉(真名吳生彥)為“皇上”,沿環江南下,三攻慶陽,不克,退至河套一帶。后至關中,投陝軍田玉潔部,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先後駐防咸陽、涇陽。十六年(1927年)九月,為收留甘軍黃得貴、韓有錄殘部,與國民革命軍一軍發生衝突,指揮作戰時負傷。十月初卒,終年65歲。依其遺囑,靈柩由家人運回故里安葬。後裔落籍於今陝西涇陽縣中長鄉石塔庄村穆南庄。九才駐防涇陽期間,軍紀嚴明,不擾百姓。死後涇陽人民特為其立碑鐫文,以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