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軍

晚清時甘肅地方軍隊

甘軍是晚清時期起源於甘肅的一支地方部隊。前身為甘肅回亂時保境安民且反清的義軍,其首領董福祥被欽差大臣左宗棠招安后成為清廷的武裝力量,參與了清收復新疆之戰並長期駐紮在新疆;之後調防京師,榮祿將北洋四大軍(甘軍、武毅軍、新建陸軍、毅軍)合編為武衛軍,分路駐防,以甘軍駐薊州(今天津薊縣)為後軍。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聯合義和團民阻擊八國聯軍,戰爭結束后董福祥被革職,甘軍也隨之瓦解。

簡要介紹


1867年(同治六年)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收買甘肅起義首領之一董福祥,將所部民軍改編為甘軍。後來將招降的馬占鰲馬福祥回民編入甘軍。后添募四營,增足二十營,駐山陝一帶。又再募十營,以厚兵力,兼為策應之師。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德國侵佔膠州灣時,清政府命董福祥率甘軍入衛京師。次年“百日維新”期間,榮祿調聶士成的武毅軍駐天津,董福祥的甘軍駐長辛店,與駐天津小站的袁世凱新建陸軍相呼應,密謀政變。
1900年義和團運動中,董福祥率甘軍圍東交民巷,攻月余未下。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被擊潰。
清政府與八國聯軍議和后,董福祥被“即行革職”,所部甘軍二十二營,因“庫款支絀”被裁併為八營,五營駐甘,由陝甘總督崧蕃統領;三營駐陝,由西寧鎮總兵張行志節制。在鎮壓西北回民起義中興起的甘軍,至此瓦解。

甘軍戰績


光緒三年(1877年)四月:左宗棠令諸軍三路並進,直取南疆,董福祥率甘軍翻越天山,急行軍1200多里,攻克南疆門戶達坂城,殺敵甚眾。接著步馬兼程,收復托克遜城,俘敵2萬餘眾。五月,敵酋阿古柏被部下所殺,白彥虎向俄境逃竄。八月,清軍開始追殲南疆殘敵,董軍任先鋒,接連攻克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烏什等城,接著又馬不停蹄,穿越人跡罕至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收復了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以及和闐四城。至此,南北疆全部收復。阿古柏政權滅亡后,英俄對此並不甘心,仍然扶持殘部不斷竄擾我國西部邊境,董福祥率軍駐守喀什噶爾,屢殲入侵之敵。
光緒五年(1879年):董福祥在兩日一夜之內,率甘軍急馳300餘里,在木吉擊潰敵軍,殲敵2000餘人。董福祥因功被接連擢升,直至擔任烏魯木齊提督,晉陞尚書銜。
董福祥在新疆率甘軍駐守19年,禦敵戍邊,興修水利,開墾屯田,整修道路,政績卓著,贏得朝野讚譽。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董福祥奉旨率甘軍入衛京師。次年,又率軍進剿河湟地區爆發的回族和撒拉族的農民起義,因功晉陞太子少保,調任甘肅提督,節制陝甘軍馬。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董福祥奉命率甘軍進京。戊戌政變后,甘軍被編入武衛軍,成為北洋三軍之一。董福祥任武衛軍統領,駐防直隸、山西。當時京津一帶爆發了規模很大的義和團運動,清軍中一些將領和義和團的關係很密切,董福祥就是其中之一。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十三日,董福祥部奉命率甘軍進入北京,駐紮永安門。圍攻東交民巷的外國使館區。七月十九日,聯軍自通州逼近京師,董福祥率甘軍於廣渠門抵抗,後撤至東便門、朝陽門、正陽門一帶與敵血戰,擊斃沙俄軍團長安寧科夫,擊傷其將軍。七月二十日,北京陷落,慈禧太后西逃,董福祥充當隨扈大臣。清政府與八國聯軍議和后,董福祥被清政府革職。

評價


甘軍是清末西北社會特定矛盾下的產物。它繼湘軍之餘緒,並逐步取代湘軍在西北的地位,適應了西北政治形勢變化的需要。它被調離西北后,失去了原來的存在條件和依據,並捲入到中國傳統力量與外國勢力的這場世紀之交的較量中,走向了破滅。甘軍固有的職能則被河州馬家軍所代替。甘軍瓦解了,而馬家軍卻跨入了它的成長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