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閣

江蘇省揚州市文昌閣

文昌閣,俗稱文昌樓,位於江蘇揚州汶河路、三元路交叉處。建於明代萬曆十三年(1585年),因是揚州府學的魁星樓,名為:"文昌閣"。舊日閣上懸有"邗上文樞"匾額。揚州府學文廟建築,已陸續圮毀,現在僅余文昌閣,閣高24.25米,矗立於廣場中心,現為揚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概況


文昌閣夜景
文昌閣夜景
揚州文昌閣,也稱文昌樓,位於江蘇省揚州市的汶河路、文昌路交叉處。是古代揚州府學的一處建築。有一種說法認為,文昌閣的正名為文匯閣;也有人認為其正名為魁星樓。究竟哪一個正確,有待考證。
古代府學有多種含義,這裡專指府級行政區劃的官辦教育機構,比縣學(縣級行政區劃的官辦教育機構)高一級。
古代官辦教育機構的體制是學校與祭祀機構一體,將學習儒家經典的學校與祭祀孔子的機構結合在一起。祭祀孔子的機構通常稱作孔廟、文廟、夫子廟、先師廟和先聖廟等。在明清時期,每一州、府和縣治所所在都有孔廟。
因此,官辦教育機構也叫做文廟或孔廟,有時也稱作廟學,或者學廟,將官辦教育機構稱為文廟的情況更為普遍。
但是,曲阜孔廟北京孔廟、曲阜孔府家廟和衢州孔府家廟等四座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專門機構,具有國家專門祭祀機構性質。
中國其他孔廟或文廟的性質都是學廟,重在“學”字,是各級政府教育部門直接管理的教育場所和祭孔場所。揚州府學就是古代揚州府的學廟。

歷史沿革


揚州文昌閣全景
揚州文昌閣全景
揚州府學橫跨汶河,是一個比較龐大的建築群。明代萬曆十三年(1585年),兩淮巡鹽御史蔡時鼎於學廟中興建文昌閣,建造在跨越汶河的文津橋上,取名“文昌”,有昌明儒學之意。
斯閣后遭火焚毀,火后次年,江都知事張寧復建,即為今日所見之文昌閣,但焚毀及復建之年不詳,有待考證。張寧復建之文昌閣懸“邗上文樞”匾額,因揚州的歷史淵源來自邗國和邗城。
邗國為春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也作干國,為吳王夫差所滅,成為吳邑,其地在今江蘇省揚州市東北。
公元前486年,吳國築邗城,故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
現代揚州市已不見汶河,抑或還有蹤跡可尋,待考。現揚州的汶河北路和汶河南路所在,即是汶河的河道。河名汶河,亦有緣由。
唐代時,這條河穿城橫貫而過,連接南北兩個水關,是城區漕運的主通道,坊間稱官河。“揚州郭里暮潮生”,江潮之水能夠經城內官河進入揚州城內。南宋時,這條十里官河逐漸狹窄起來,最終演變為城內的一條小河。到明朝,官河恢復了生機,河兩岸建有揚州府學、甘泉縣學和江都縣學,故被定名為“汶河”,取“文”之諧音而寓意焉。
明代以後,汶河附近就是宋朝以來形成的揚州古城,是魚骨式的周正街道。1900多米的汶河上,自南而北,建有星橋、太平橋、通泗橋、文津橋(文昌閣就建造在文津橋上)和開明橋等,周邊還有四柏亭、太守府和巡鹽御史衙門等等。
據《揚州城老街巷》記載:1916年,由於拆除新舊城間的城牆,大量磚塊泥土進入汶河,河道逐漸淤塞。1952年至1959年,揚州清理整頓市容,全線填平汶河,建起了汶河北路和汶河南路,汶河自此消失,汶河路成為揚州市的一條南北走向的重要街道。
文津橋被埋於地下,文昌閣則立於地面。舊日揚州文廟的龐大建築群,因戰亂兵燹以及歷史滄桑,已陸續圮毀,僅余文昌閣存世(有一種說法,稱揚州文廟在1958年被拆除,待考)。因此,文昌閣被列為揚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7月17日起,文昌閣從開始大修,預計國慶前完工。

建築風格


文昌閣為磚木結構,三層重檐,攢尖頂,筒瓦屋面
文昌閣為磚木結構,三層重檐,攢尖頂,筒瓦屋面
揚州文昌閣矗立於將汶河路文昌路交叉處,道路中央,位於市中心,為揚州市地標建築。
文昌閣為磚木結構,三層重檐,攢尖頂,筒瓦屋面,通高24.25米。閣身呈八角形,底層以青磚砌築,四面辟拱門,東西門嵌“文昌閣”額。門外各有10級台階。
現存文昌閣為三級磚木結構,攢尖頂樓閣式建築,與北京天壇的祈年殿有些相似。上部是寰宇穹頂結構,為樓閣式的文廟建築中罕見。三層重檐向上逐層收縮作傘狀,攢尖后以寶瓶收頂,頂部為橢球。文昌閣底層為八角形,四面辟有拱門,與街道相通。
原來文昌閣底層應該沒有牆垣,因為它是建在橋上的。閣的第二三兩層為圓錐台形,環周皆窗。若登樓岑目眺望,則四面街景盡收眼底。當節慶之夜,閣上彩燈齊放時,利用射燈和其它光源,文昌閣必定輝耀街衢,實為佳景。
修繕一新的文昌閣四周布滿鮮花,留出小徑,方便市民及遊客合影留念。

地理位置


位於江蘇省揚州市的汶河路、文昌路交叉處。

文昌閣之疑


揚州文昌閣夜景
揚州文昌閣夜景
揚州文昌閣是獨特的。因為歷史變遷的緣故,有一些疑問有待考證。

名稱之疑

揚州文昌閣有以下名稱:
(1)文昌閣
(2)文昌樓
(3)文匯閣
(4)魁星樓
揚州文昌閣夜景
揚州文昌閣夜景
以上四個名稱中,只有文昌閣這個名稱有文獻記載。
其餘名稱和文昌閣這個名稱有何聯繫?何者為正式名稱?有待考證。

時間之疑

蔡時鼎所建文昌閣遭火焚毀,今日文昌閣為江都知事張寧復建,但焚毀及復建之年不詳,有待考證。

邗字之疑

因張寧復建之文昌閣,上懸“邗上文樞”匾額。因此,“邗”字的解釋也有意義。
(1)“邗”字從干,從邑(右耳偏旁,即阝有邑之意),干亦表聲。“干”表河岸之意,故“邗”表示江邊之城。
(2)“干”本指“盾”,引申為“防禦”。“干”與“邑”聯合起來表示邊塞之城。
“邗”的確切含義需要訓詁學的考證。

汶河之疑

汶河填平建成了汶河路,但汶河是否還有局部存在?待考。

圮毀之疑

舊日揚州文廟是一個龐大建築群,因戰亂兵燹以及歷史滄桑,陸續圮毀,僅文昌閣存世。舊日揚州文廟規模如何?歷史演變軌跡如何?無從得曉。有一種說法稱揚州文廟在1958年被拆除,待考。

結構之疑

原來文昌閣建在文津橋上。文津橋寬度幾許?文昌閣底層有無牆垣?整體結構如何?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