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程工的結果 展開

程工

浙江大學教授、博導

程工(1963-) ,安徽六安人,博士,教授,博導,浙江大學文科領軍學者。主要研究專長是語言結構比較研究,包括句法學和形態學兩個領域。是國內培養的第一個以生成語法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博士,第一個向國內介紹生成語法最新理論模型“最簡方案”的學者,也是國內最早在最簡方案理論中進行漢語研究的學者之一。1999年出版的《語言共性論》是國內最早的以最簡方案理論為框架研究漢語的專著,2016年被評為“外國語言文學高被引學術著作”之一。近年來的研究主要依託分散式形態學進行。2018年遴選為浙江省“萬人計劃”人文社科領軍人才。

教育背景


1992-1995 博士階段 復旦大學外文系 師從徐烈炯教授
1986-1988 碩士階段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1981-1985 本科階段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1.
1992-1995 博士階段 復旦大學外文系 師從徐烈炯教授
2.
1986-1988 碩士階段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3.
1981-1985 本科階段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近年主要論文


程工. 2018.詞庫應該是什麼樣的?——基於生物語言學的思考. 《外國語》第1期: 23-30.《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載,2018年(3).
程工. 2018. 層級結構和線性順序之新探. 《外語教學》第1期:1-7.《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 載,2018年(6).
程工、邢富坤.2018. 生成語法的目標與體系——與人工智慧途徑的對比.《現代外語》第3期:293-305.
程工、池楊琴、易朝暉. 2018. 論反響型量詞與通用量詞的不對稱性. 《語言科學》第2期:133-146.
周光磊、程工. 2018. 漢語VN型複合詞的句法生成機制探究. 《當代語言學》第1期:61-84.
張智義、程工. 2018. 基於分佈形態的英漢非賓、非施結構研究. 《外語學刊》第4期:18-23.
程工、池楊琴. 2017.“得”=變得+使得? 《外語教學與研究》第4期:514-525.
Cheng, Gong. 2017. The postverbal ACQ and its alethic modality. In Si Fuzhen (ed.)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yntacticcartography 2015, 162-195.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Company.
安豐存、程工.2017. 構式形態學及其對漢語辭彙研究的啟示.《外國語》第4期:44-54.
程工.2017.現代漢語動結式複合詞的語序.《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八)》(邵敬敏、彭力貞主 編),178-191.上海教育出版社.
程工、楊大然. 2016. 現代漢語動結式複合詞的語序及相關問題. 《中國語文》第5期: 526-540.
程工、李海. 2016. 分散式形態學的最新進展. 《當代語言學》第1期: 94-114.《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語 言文字學)》全文轉載,2016(5).
程工.2016. 生成語法對實詞的研究:動向與啟示.《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 期:416-19.
Cheng, Gong, Yi Zhaohui, and Xiong Jianguo. 2016. Raising or Lowering: A case study of alethic ACQ in Chinese and Southeast AsianLanguages.Studie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37(2):1-34.
程工、周光磊. 2015.分散式形態學框架下的漢語動賓複合詞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第2期: 163-175.
程工、熊建國、周光磊. 2015. 分散式形態學框架下的漢語準定語句研究. 《語言科學》第3期: 225- 236.
程工、楊大然、安豐存. 2015. 量詞結構與假部分結構的統一分析. 《當代語言學》第1期: 56-70.
程工、楊大然.2015. 語言官能研究的核心問題及其對自然語言處理的啟示.《外語研究》第1期:1-4.
安豐存,程工,2014. 生成語法視角下的漢語量詞句法功能研究.《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3期: 51-58.
程工,2014. 周邊語言與國家安全.《中國語言資源動態》第1期:5-6.

近年主要著作


程工,等(著).2017. 世界主要國家文化安全政策研究.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近年教研項目


程工、黃華新. 2018.現代語言學學科群建設。浙江大學學科交叉預研項目,40萬,2018-2019.
程工.2017. 基於漢語語料的詞結構生成機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7BYY001),25萬, 2017年-2019年.
程工.2017.英漢結構比較。浙江大學首批“研究生素養與能力培養型課程建設”項目,5萬。
程工.2014. 形態和句法關係視域下的漢語複合詞生成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4BYY170), 25萬, 2014年-2016年.

主要學術兼職


2017年:商務印書館《語言學名著譯叢》“句法與詞法”分冊主編
2016年: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s (IACL)(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理事
2016年:中國形式語言學專業委員會會長
2016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報》編委
2016年:南京師範大學青年領軍人才合作導師
2016年:浙江省外文學會副會長
2016年五月,Distinguised Visitor,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5年:《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語言文字學科“世界諸語言分支”副主編
2013-2017年: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09年起: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會議評審專家
2009-2015年: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外國語言文學組) 第五屆、第六屆成員

主要社會服務


2015-2018年:連續擔任中國語言學書院(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主辦)核心課程進修班“句法學”課程主講教師;
2017-2018年:連續擔任第22屆、第23屆“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決賽評委;
2016、2018年: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會評專家;
2014-2018年:連續擔任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通信評審專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通信評審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通信評審專家;
2017起:擔任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通信評審專家;
2014-2018年:為Linguis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s, Studies in Chinese Linguistics,《外語教學與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當代語言學》,《世界漢語教學》,《現代外語》等10餘種國際、國內著名期刊擔任匿名評審人;
承辦數次學術會議,包括: “第五屆中國句法語義論壇” (2016年), “探尋語言的架構”(2017年)和“第七屆當代語言學國際圓桌會議”(2017年);
2017年起:組織“杭州市理論語言學讀書班” 。

近年學術交流


2018年7月:"句法構詞:理論與實踐",北京市漢語教師隊伍建設項目培訓班。
2018年6月:Adjectival Participles in Chinese. Invited Speech at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yntactic Analyticity and GrammaticalParameter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2018年5月:Two Types of Adjectival Participles in Chinese. Invited Speech at the 26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Chinese Linguistics (IACL-26).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
2017年11月:“語言與認知研究的一些新進展”(特邀報告),中南大學外語學科發展高層論壇。
2017年10月:“漢語中的‘好/難’結構”.第七屆當代語言學國際圓桌會議,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當代語言學》編輯部.
2017年10月:“生成語法的目標與體系——與人工智慧途徑的對比”(主旨報告).中國理論語言學前沿及 其協作應用高層論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2017年7月:“現代漢語程度短語統一分析”(特邀報告).第三屆語言類型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7年6月:A unified account of extent phrases in Sinitic languages: A Distributed Morphology approach. Presented at the 26Annual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s (IACL-25).Budapest, Hungary.
2017年6月:A Distributed Morphology approach to extent phrases in Chinese.廿九屆北美漢語語言學會議(NACCL-29),美國·新澤西州·新布倫斯維克市,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
2016年6月:Merge and locality in Chinese Compounds. the 24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s (IACL-24),北京語言大學.
2016年12月:“再探得字句:結果還是程度?”. 第七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ICFL-7),南開大學.
2016年11月:“詞庫應該是什麼樣的?”(主旨報告).第13屆華東地區外語論壇,南京大學.
Merge, locality conditions, and Chinese Compounds. Invited Speech at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5年7月:The Postverbal ACQ and its Alethic Modality. Invited Speech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yntactic Cartography. Beijing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2015年11月:“現代漢語動結式複合詞的底層結構”(主旨報告).第四屆中國句法語義論壇,西安外國語大 學.
2015年11月: “現代漢語動結式複合詞的語序”(大會報告).第六屆當代語言學國際圓桌會議,蘇州大學.
2015年9月:Toward a Root-and-Pattern Analysis of Word-formation in Chinese(大會報告).形式與功 能:2015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蘇州大學.
2014年12月: “分散式形態學的最新進展”(大會發言).當代語言學前沿學術報告,中國社科院語言所、商務印書館.
2014年10月: “解釋語言差異需要依靠句法操作嗎?”(主旨報告). 第三屆中國句法語義論壇,湘潭大學.
2014年3月:“中國和東南亞地區能性‘得’字句的結構”(大會發言),Chinese Linguistics Workshop,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
2014年1月: “周邊語言與國家安全”(主旨報告).“2014年中國中青年語言學者學術沙龍”,中國社科院語言所、北京語言大學、商務印書館.

主要教學工作


句法學/生成語法(普通高校碩士研究生課程)
語言形態學(普通高校博士研究生課程)
英漢結構比較(普通高校碩士研究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