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白牽牛的結果 展開

白牽牛

葡萄科白粉藤屬植物

白牽牛,一年生攀援草本。莖纏繞,長2米,被倒向的短柔毛及雜有倒向或開展的長硬毛。葉互生,葉片寬卵形中近圓形,深或淺3裂,偶有5裂,長4~15厘米,寬5~14厘米,基部心形。花腋生,單一或2~3朵著生於花序梗頂端,花序梗長短不一,被毛。蒴果近球形,直徑0.8~1.3厘米,3瓣裂。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物種簡介


出處:出自《雷公炮炙論》
白牽牛
白牽牛
拼音名:BaiQiānNiú
英文名:PharbitisSeed
別名:草金鈴、金鈴、黑牽牛、牽牛子、黑丑、白丑、丑牛子、二丑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harbitis(L.)Choisy.2.Pharbitispurpurea(L.)Voigt
採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未開裂時將藤割下,曬乾,種子自然脫落,除去果殼雜質。

形態特徵


1.白牽牛,一年生攀援草本。莖纏繞,長2m能上能下,被倒向的短柔毛及雜有倒向或開展的長硬毛。葉互生;葉柄長2~15cm;葉片寬卵形中近圓形,深或淺3裂,偶有5裂,長4~15cm,寬.5~14cm,基部心形,中裂片長圓形或卵圓形,漸尖或驟尖,側裂片較短,三角形,裂口銳或圓,葉裂片長圓形或卵圓形,漸尖或柔尖,側裂片較短,三角形,裂口銳或圓,葉面被微硬的柔毛。花腋生,單一或2~3朵著生於花序梗頂端,花序梗長短不一,被毛;苞片2,線形或葉狀;萼片5,近等長,狹披針形,外面有毛;花冠漏斗狀,長5~10cm,藍紫色或紫紅色,花冠管色淡;雄蕊5,不伸出花冠外,花絲不等長,基部稍闊,有毛;雌蕊1,子房無毛,3室,柱頭頭狀。蒴果近球形,直徑0.8~1.3cm,3瓣裂。種子5~6顆,卵狀三棱形,黑褐色或米黃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白牽牛
白牽牛
2.形態與牽牛相似,主要區別點是:葉片圓心形或寬卵狀心形,長4~18cm,寬3.5cm,通常全緣。花腋生,單一或2~5朵成傘形聚傘花序,萼片卵狀披針形。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200(-1600)米的山坡灌叢、乾燥河谷路邊、園邊宅旁、山地路邊,或為栽培。本種原產熱帶美洲,現已廣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分佈範圍


我國除西北和東北的一些省外,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

主要變種


白粉藤

白粉藤CissusrepensLamk.
形態特徵:
草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常被白粉,無毛。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心狀卵圓形,長5-13厘米,寬4-9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每側有9-12個細銳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基出脈3-5,中脈有側脈3-4對,網脈不明顯;葉柄長2.5-7厘米,無毛;托葉褐色,膜質,腎形,長5-6厘米,寬2-3厘米,無毛。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二級分枝4-5集生成傘形;花序梗長1-3厘米,無毛;花梗長2-4毫米,幾無毛;花蕾卵圓形,高約4毫米,頂端圓鈍;萼杯形,邊緣全緣或呈波狀,無毛;花瓣4,卵狀三角形,高約3毫米,無毛;雄蕊4,花藥卵橢圓形,長略甚於寬或長寬近相等;花盤明顯,微4裂;子房下部與花盤合生,花柱近鑽形,柱頭不明顯擴大。果實倒卵圓形,長0.8-1.2厘米,寬0.4-0.8厘米,有種子1顆,種子倒卵圓形,頂端圓形,基部有短喙,表面有稀疏突出棱紋,種臍在種子背面下面1/4處與種脊無異,種脊突出,腹部中棱脊突出,向上達種子上部1/3處,側窪穴呈溝狀,達種子上部。花期7-10月,果期11月至翌年5月。
產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生山谷疏林或山坡灌叢,海拔100-1800米。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也有分佈。

矮牽牛

矮牽牛Petunia hybrida Vilm.
矮牽牛屬茄科矮牽牛屬或碧冬茄屬,別名番薯花、碧冬茄、靈芝牡丹、洋牡丹、雜種撞羽朝顏。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體生腺毛。葉有短柄或近無柄,卵形,頂端急尖,基部闊楔形或楔形,全緣,長3-8厘米,寬1.5-4.5厘米,側脈不顯著,每邊5-7條。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3-5厘米。花萼5深裂,裂片條形,長1-1.5厘米,寬約3.5毫米,頂端鈍,果時宿存;花冠白色或紫堇色,有各式條紋,漏斗狀,長5-7厘米,筒部向上漸擴大,檐部開展,有折襞,5淺裂;雄蕊4長1短;花柱稍超過雄蕊。蒴果圓錐狀,長約1厘米,2瓣裂,各裂瓣頂端又2淺裂。種子極小,近球形,直徑約0.5毫米,褐色。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

春(3~4月份)、秋(8~10月份)均可播種繁殖。矮牽牛常進行春繁,其方法是一般在早春3月份,在室內進行盆栽。播種可採用泥炭:蛭石(8:2)混合基質,其中泥炭用1%~2%多菌靈消毒。播種前,應先將以上基質用水拌勻,裝入鋪有紗網的盆內,厚度為3~5cm,然後給基質噴水,再進行播種。矮牽牛種 子細小,可撒播於盆內基質上,不必覆蓋,盆上可蓋上玻璃或塑料薄膜,然後將播種盆放於微光處,避免陽光直射,陽光直射不易出苗。在溫室20℃的條件下,播后7~10d即可出苗,出苗后即可將盆上覆蓋物撤除。出苗后保持溫度9~13℃,並開始逐漸接受光照。等幼苗長出1對真葉時,便可向葉面噴施2‰尿素或5‰的葉綠精,促進莖葉生長,7d噴施1次。經常補水,以保持盆內基質濕潤。當苗高5cm時即應帶基質移植,避免傷根。

扦插繁殖

矮牽牛由於重瓣或大花優良品種常不易結實,或實生苗不易保持母本優良性狀,可進行扦插繁殖。扦插除夏季炎熱天氣外,隨時都可進行,但以早春及秋涼時進行成活率較高。於早春或秋季剪去枝葉,促其重發嫩枝,剪取其再萌發出來的嫩枝,長3~4cm作插穗,將插穗基部的切斷面削成馬蹄形,再插入以蛭石為基質的盆中,扦插深度2~3cm。插后噴透水,覆蓋塑料薄膜,置於微光處,在室溫15℃左右,盆內溫度20℃左右的條件下,經15~20d即可生根。當插穗的根長到3~4cm時,即可分栽上小盆。

主要價值


1、抗炎鎮痛作用
黃立中等用安痛藤口服液不同劑量灌胃給葯,對小鼠熱板法痛閾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60~90min時作用最強,作用持續2h以上。高劑量組鎮痛作用與阿司匹林相似。其口服液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不呈現一定的量效關係,抗炎作用與阿司匹林組相似,提示安痛藤口服液有顯著的抗炎消腫作用。
2、拮抗內皮素
在整體動物的急性毒性保護作用中,紅背絲綢的水提物與醇提物具有拮抗ET-1的作用,且醇提物的拮抗活性強於水提物。紅背絲綢、通城虎徐長卿等醇提物對蛇毒S6b具有與拮抗ET-1相同的作用。紅背絲綢、通城虎和徐長卿的醇提物能舒張ET-1對大鼠離體主動脈肌條的縮血管作用,該作用呈現劑量依賴性。
王峰等建立了中草藥拮抗內皮素生物效應的藥理學模型,通過對ET-1引起動物的急性死亡,升壓及縮血管作用的拮抗,達到評價中草藥拮抗ET-1生物效能的目的,並用紅背絲綢醇提物在該模型上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其能較好地反映出拮抗ET-1的生物效應,對於ET-1引起的小鼠急性死亡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使得其死亡數及死亡時間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體外實驗中發現紅背絲綢醇提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拮抗ET-1的升壓作用,且均呈現明顯的劑量依賴性。
3、抑制胃潰瘍的作用
溶於一定劑量的CQE能顯著增加粘膜的防禦因素如粘蛋白分泌物,粘膜細胞的增生,糖蛋白及壽命細胞。因此CQE不但具有增強粘膜抵抗潰瘍的作用,也有治療潰瘍的作用。
4、抗骨質疏鬆症的作用
通過對Cissusqua-drangularis的乙醇提取物在卵巢切除且患有骨質疏鬆症的老鼠模型上進行研究,並且以生物力學、生物學、組織病理學為基礎,表明其具有抗骨質疏鬆症的作用。
5、抗氧化作用
乙酸乙酯提取物進行研究,分別呈顯64.8%和61.6%的抗氧化作用。
6、抗菌活性
Cissusquadrangularvs的新鮮乾燥莖的醋酸乙酯與甲醇的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尤其對革蘭氏陽性菌,如枯草桿菌,仙影拳菌、金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具明顯的作用。
7、抗過敏作用
通過對Cissussicyoides的甲醇提取物進行體外抗過敏性的研究表明:其化學成分白藜蘆醇能抑制組胺從腹膜肥大細胞的釋放,因此具有抗過敏作用。
8、治糖尿病的作用
Cissussicyoides在巴西被稱為“植物胰島素”,用於治療糖尿病.Cissussicyoides的葉煎劑投藥給鏈佐星。糖尿病的老鼠,發現它能減少食物、液體的攝取,也能降低血糖、尿糖,尿素的水平。
9、細胞毒的作用
Saenz等發現在抗有絲分裂的實驗中,Cissussicyoides具有拮抗HEp-2細胞的作用,從而表現出抗細胞毒的活性。
10、抗腫瘤作用
Opoku等通過整體實驗發現Cissusquadranularis的水提物比甲醇提取物更具有拮抗 HepG2細胞的增生作用,從而為其作為一種傳統治療腫瘤病提供科學依據。
11、抗微生物的作用
Otshudi等通過體外實驗,表明Cissusrubigvnosa的水提物與甲醇取物具有明顯的抗微生物的作用。
12、心血管作用
Garcia等對Cissussicyoides的水提物進行研究,發現其能拮抗由去甲腎上腺素(NE)所致的豚鼠主動脈條 的收縮。

藥理作用

白牽牛
白牽牛
牽牛子甙的化學性質與瀉根素(Jalapin)相似,有強烈的瀉下作用。牽牛子甙在腸內遇膽汁及腸液分解出牽牛子素,刺激腸道,增進蠕動,導致瀉下。據動物試驗,黑丑與白丑瀉下作用並無區別。關於牽牛子的瀉下作用原理,研究很少,它與硫酸鎂大黃不同,在瀉下時,不引起血糖的劇烈變化,但能加速菊糖(Inulin)在腎臟中之排出,可能有利尿作用。牽牛子的水、醇浸劑對小鼠皆有瀉下作用,但經煎煮后,即失去作用。除去牽牛子甙后的水溶液,似仍有瀉下作用,故除已知的牽牛子甙外,可能還含有其他瀉下成分。在體外試驗,黑丑、白丑對豬蛔尚有某些驅蟲效果。牽牛子甙似能興奮離體兔腸及離體大鼠子宮;靜脈注射1mg/kg對麻醉犬、兔的血壓、呼吸無明顯影響。對小鼠皮下注射之半數致死量為37;5mg/kg。對人有毒性,但不大,大量除對胃腸的直接刺激引起嘔吐、腹痛、腹瀉與粘液血便外,還可能刺激腎臟,引起血尿,重者尚可損及神經系統,發生語言障礙、昏迷等。三色牽牛(Ipomoeatricolor)含異麥角醯胺(Isolyserga-nide)、麥角醯胺(Lysergamide)及裸麥角鹼,有致幻作用。致瀉:種子乙醇或水浸出液1.5~3g/kg灌胃,對小鼠有瀉下作用,但煎劑則失去致瀉能力。興奮平滑肌:所含樹脂0.2%濃度,對家兔離體腸管及子宮均有興奮作用;皮下注射小鼠的半數致死量為37.5mg/kg。牽牛子甙水解產物的鹽,可使豚鼠小腸、盲腸、大腸收縮,而牽牛子甙本身無此作用。
附方
白牽牛
白牽牛
①治水腫:白牽牛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一,以小便利為度。(《千金方》)
②治停飲腫滿:黑牽牛頭末四兩,茴香一兩(炒),或加木香一兩。上為細末,以生薑自然汁調一、二錢,臨卧服。(《儒門事親》禹功散)
③治水氣蠱脹滿:白牽牛、黑牽牛各二錢。上為末,和大麥面四兩,為燒餅,臨卧用茶湯一杯下,降氣為驗。(《宣明論方》一氣散)
④治小兒腹脹,水氣流腫,膀胱實熱,小便赤澀:牽牛生研一錢,青皮湯空心下。一加木香減半,丸服。(《鄭氏小兒方》)
⑤治四肢腫滿:厚朴(去皮,薑汁制炒)半兩,白牽牛五兩(炒取末二兩)。上細末。每服二錢,煎姜、棗湯調下。(《本事方》)
⑥治小兒肺脹喘滿,胸高氣急,兩肋扇動,陷下作坑,兩鼻竅張,悶亂嗽渴,聲嘎不鳴,痰涎潮塞,俗雲馬脾風:白牽牛一兩(半生半熟),黑牽牛一兩(半生半熟),川大黃檳榔各一兩。上為細末。三歲兒每服二錢,冷漿水調下,涎多加膩粉少許,無時,加蜜少許。(田氏《保嬰集》牛黃奪命散)
⑦治腳氣脛已滿,捏之沒指者:白牽牛,搗,蜜丸,如小豆大五丸,吞之。(《補缺肘後方》)
⑧治一切蟲積:白牽牛二兩(炒,研為末),檳榔一兩,使君子肉五十個(微炒)。俱為末。每服二錢,沙糖調下,小兒減半。(《永類鈐方》)
⑨治大腸風秘壅熱結澀:白牽牛(黑色,微炒,搗取其中粉)一兩,桃仁(末)半兩,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溫水服三、二十丸。(《本草衍義》)
⑩治冷氣流注,腰疼不能俯仰:延胡索二兩,破故紙(炒)二兩,黑白牽牛三兩(炒)。上為細末,煨大蒜研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蔥須鹽湯送下,食前服。(《楊氏家藏方》牽牛丸)
11.治腎氣作痛:黑、白牽牛等分。炒為末,每服三錢,用豬腰子切,入茴香百粒,川椒五十粒,摻牽牛末入內扎定,紙包煨熟,空心食之,酒下,取出惡物效。(《仁齋直指方》)
12.治腸癰有膿,脹閉不出:白牽牛頭末三錢,大黃二錢,穿山甲(煅)二錢,乳香、沒藥各一錢。俱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張三丰仙傳方》)
13.治梅毒,橫痃:白牽牛仁,每次五、六錢,煎湯內服。(《泉州本草》)
14.治風熱赤眼:黑丑仁為末,調蔥白湯敷患處。(《泉州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