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污染
膜污染
膜污染是指在膜過濾過程中,水中的微粒、膠體粒子或溶質大分子由於與膜存在物理化學相互作用或機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內吸附、沉積造成膜孔徑變小或堵塞,使膜產生透過流量與分離特性的不可逆變化現象。包括沉澱污染、吸附污染、生物污染。研究表明,一氯化胺是一種優於氯消毒的生物膜消毒劑,廢水中連續投入3~5mg/L一氯化胺可抑制生物膜生長,延長運行周期。
GE標準膜的可靠性是目前阻礙膜技術推廣應用的關鍵之一,而污染問題又是影響其可靠性的決定性因素。據調查,就超濾而言,污染仍是其主要問題,污染的消除將使超濾過程效率提高30%以上,使投資減少15%,而且能提高分離效果,使超濾範圍拓寬。對膜污染種類及其成因的具體分析,將有助於採取合適的措施減弱或消除它的不良影響。
設在溶液中有化學反應:x A y- +y B x+ =A x B y
當不考慮鹽類之間的相互作用時,溶度積K sp = γ x A [A y-] x γ y B [B x+ ] y 為常數。其中,γ A 、γ B 為自由離子A和B的平均活度係數;[A],[B]為溶液中的摩爾濃度;x,y為化學配比係數。平均活度係數可用離子強度的函數來估測:
logγ A =-0.509 Z A I 1/2 ,
logγ B =0.509 Z B I 1/2 ;
ZA 、Z B 為自由離子的化合價。對稀溶液,如大多數天然水體,其活度係數γ A 、γ B 近似等於1。
由阻截率知:
R=1-C p /C f ?(1)
設系統回收率為r,由物料平衡,知:
Cf -(1-r)C r =rC p ?(2)
由式(1),(2)可得:
Cr =C f [1-r(1-R)]/(1-r)?(3)
由(3)式可以看出,濃縮液中截留鹽濃度C r ,隨進水濃度C f ,回收率r和截留率R的增加而增加。此時,被截留的濃縮液溶度積K spr =γ A x [A y- ] x r γ B y [B x+ ] r y 。當濃縮液溶度積K spr 與溶液溶度積K sp 的比值大於1時,就存在著鹽析出的可能性。
實際上,方程(3)低估了促進沉澱生成和結垢的鹽濃度,因為其推導中未考慮濃度極化。鑒於這個原因,引入濃度極化因子PF(邊界層與溶液中濃度之比值,大於1),PF值通常可用回收率r的指數函數的形式來估計,
PF=exp(K×r)?(4)
其中K為半經驗常數,對於商業應用的RO膜組件,取值為0.6~0.9,結垢在RO裝置的最後幾個單元中(即在濃度最高的地方)最先形成。
避免沉澱污染的方法主要是減少離子積中陽離子或陰離子的濃度。例如,添加酸可減少氫氧化物和碳酸鹽的濃度,使金屬離子沉澱難以生成。原水可通過石灰軟化沉澱或離子交換等預處理方法去除易結垢的金屬離子(如Ca 2+ 、Mg 2+等)。還可以加入阻垢劑,例如磷酸六甲基,以阻礙沉澱生成。
膜污染
與膜污染相關的有機物特徵包括它們對膜的親和性,分子量,功能團和構型。帶負電荷功能團的有機聚合電解質(如腐殖酸和富里酸)會與帶有負電荷的膜表面之間存在靜電斥力。用在水和廢水處理中的聚碸、醋酸纖維樹脂、陶瓷和薄表層複合膜表面都帶有一定程度的負電荷。一般來講,膜表面電荷密度越大,膜的親水性就越強。而疏水作用可增加NOM在膜上的積累,導致更嚴重的吸附污染。
根據化學組成,可識別造成膜污染的NOM中的特定組分。利用熱解氣相色譜(GC)/質譜(MS) 分餾技術,識別出多糖和多羥基芳香族化合物是地表水和岩溶地下水中的兩種主要組分。試驗證明,多羥基芳香族化合物比多糖吸附污染嚴重得多。
NOM除對膜的直接吸附污染外,對膠體在膜上的粘附沉積也起著重要作用。對沉積層中天然水體出現的有機污染物種類和它們的相對濃度分析表明,聚酚醛化合物,蛋白質和多糖與膠體粘附在一起沉積到膜上,並且在膜表面形成凝膠層。因此,吸附污染和水中有機物形成凝膠層的穩定性影響了純水力清洗的效率。純水力清洗的方法有反衝洗,快速脈衝或橫向流反向沖洗。用作膜化學清洗的試劑必須能有效溶解凝膠層中的有機化合物。因此,用作膜的化學清洗的溶液通常由苛性物質和酶劑組成。
生物污染是指微生物在膜-水界面上積累,從而影響系統性能的現象。膜組件內部潮濕陰暗,是一個微生物生長的理想環境,所以一旦原水的生物活性水平較高,則極易發生膜的生物污染。膜的生物污染分兩個階段:粘附和生長。在溶液中沒有投入生物殺蟲劑或投入量不足時,粘附細胞會在進水營養物質的供養下成長繁殖,形成生物膜。在一級生物膜上的二次粘附或卷吸進一步發展了生物膜。老化的生物膜細菌主要分解成蛋白質、核酸、多糖酯和其它大分子物質,這些物質強烈吸附在膜面上引起膜表面改性。被改性的膜表面更容易吸引其它種類的微生物。微生物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它們具有對變化營養、水動力或其它條件作出迅速生化和基因調節的能力。因此,生物污染問題比非活性的膠體污染或礦物質結垢更為嚴重。
細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組成的生物膜,可直接(通過酶作用)或間接(通過局部pH或還原電勢作用)降解膜聚合物或其它RO單元組件,結果造成膜壽命縮短,膜結構完整性被破壞,甚至造成重大系統故障罰。
可同化性有機碳(AOC)被認為是生物膜的生長潛勢。因此,AOC指標可以表徵生物膜形成的可能性及其程度。
研究證實,細菌對不同聚合物粘附速率大不相同。如聚醯胺膜比醋酸纖維素膜更易受細菌污染。所以,生物親和性被降低和易清洗的聚合物為材質的分離膜,會阻礙生物膜的生長。為了發展膜的生物污染防治技術,研究者必須首先理解分離膜聚合物的表面分子結構和粘附生物細胞與膜作用的機理。
膜污染
(1)了解生物膜中的微生物菌落,以識別出合適的有機體用於試驗模擬和粘附生物測定。非生長基的分子基因測定是值得推薦的方法,例如核蛋白體RNA基因片段分析,基因試樣生物檢定,熒光現場雜化作用等。
(2)粘附過程必須在分子和原子一級的水平上研究,以更好地理解細胞粘附時物化作用力的影響。
(3)被改性的膜對細菌粘附和初期生物膜形成的影響需進一步研究。總衰減反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ATR-FTIR)測定有助於分析問題。
(4)在生物污染過程中,細菌外聚合物(如藻朊酸鹽)與膜材料之間的作用尚未被充分認識到。理論上,分子模擬可以快速和低成本地預測膜生物污染。同時,可用模擬技術識別干擾細胞粘附的新的化學物質。
(5)生物膜本身的結構完整性依靠細胞之間的分子力,該種作用力和細胞與相鄰的胞外聚合物(EPS)之間的相互作用有關。到目前為止,生物膜中細胞之間作用力的大小和本質還不清楚。分子模擬技術與適當的試驗方法(如X光衍射)結合有助於分析問題
(6)尚缺乏對生物膜生理生態性的了解。有研究指出溴化呋喃(來自海底藻類)可阻礙細菌的粘附,削弱生物膜母體溶液的污染影響。生物污染可通過對進水進行連續或間歇的消毒來控制。但必須考慮該消毒劑對膜的降解性。
研究表明,一氯化胺是一種優於氯消毒的生物膜消毒劑,可大大減少微量有機氧化物,抑制細菌生長。廢水中連續投入3~5mg/L一氯化胺可抑制生物膜生長(對膜無氧化損害),延長運行周期。
在膜的脫鹽系統中,低濃度(0.5~1.0mg/L)硫酸銅的添加可抑制藻類生長。一些表面活性劑和其它化學試劑可干擾細菌在膜聚合物上的粘附。另外,可通過物理手段:如加強橫向流速,增加氣體反衝,來阻止微生物的粘附。
三種污染即沉澱污染、吸附污染、生物污染,有時會同時發生,而且發生一種污染又可能加速另一種污染。進行膜處理時,應對原水組分進行分析,識別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原因,以便更好地消除影響,延長膜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