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嚴公入朝十韻

奉送嚴公入朝十韻

《奉送嚴公入朝十韻》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五言排律。唐代宗召嚴武還朝,杜甫寫此詩送給自己的“忘年交”。詩中描述了朝廷君王更替、四海多難之際需要嚴武這樣文韜武略滿腹經綸舊臣,並囑咐嚴武,回朝擔任輔弼要職,一定要克盡職守,不要臨危惜身。

作品賞析


詩歌前四句寫朝廷君王更替、四海多難之際需要嚴武這樣的舊臣。嚴武在玄宗朝曾任侍御史,肅宗朝曾任京兆少尹、御史中丞。不說朝廷而說中原,是讚揚嚴武為眾望所歸,表明他這次還朝,是大家所盼望的。
“與時安反側,自昔有經綸。感激張天步,從容靜塞塵。”這四句讚揚嚴武文韜武略滿腹經綸,在平叛收京鎮守一方等各方面均有傑出貢獻。安祿山叛亂后,玄宗逃往成都,肅宗即位靈武(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北)。嚴武也到靈武輔佐肅宗,搞好安定團結。后兩句借用張天步,比喻國家的政治局勢。這是說嚴武過去在中央工作,曾經激於忠憤,協助打開當時的局面,收復兩京。塞上由於戰爭而揚起的沙塵,說嚴武鎮守四川,又從容不迫地將和少數民族之間的糾紛平息下去了。
“南圖回羽翮,北極捧星辰。漏鼓還思晝,宮鶯罷囀春”,首句用典《莊子·逍遙遊》上的寓言:大鵬飛到九萬里的高度,背負青天,然後圖謀遷移到南海去,用來比喻志向遠大。這是讚美嚴武抱有大志,要將四川地區治理好,有如大鵬展翅,而今奉召回朝,又好比它回翅由南方飛返北方。“北極”一句,古人認為:它位於天體最高處,其它的星都拱衛著它。這是讚美嚴武一向忠心耿耿地為皇帝工作,這次內調中央,更加接近,和其他大臣一道猶如眾星捧著北極星。“漏鼓”一句是設想嚴武上朝情景,待漏聽鼓,直到天亮。“宮鶯”一句,這是點明嚴武入朝已在夏天,宮鶯都不歌唱了。鳥叫得好聽叫囀。
“空留玉帳術,愁殺錦城人。閣道通丹地,江潭隱白蘋。”事實上,“玉帳術”一句是典用一種迷信說法。這是說嚴武還朝後,雖然留下了玉帳術,足以“靜塞塵”保護成都人民。突出嚴武在四川政績,令百姓思念,最後寫杜甫自己淹留四川心中惆悵,希望自己此生不要終老蜀地,爭取再回朝廷做官,從多角度寫贈別之意。
詩的最後二句是全詩核心,也是杜甫最鄭重的囑咐————如果嚴武回朝擔任輔弼要職,一定要克盡職守,不能臨危惜身。
全詩詩人也表達了自己滯留四川心中惆悵,希望自己此生不要終老蜀地,爭取再回朝廷效力。

創作背景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十二月,杜甫的忘年之交嚴武以兵部侍郎任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鎮守巴蜀,對杜甫生活大加資助照顧。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四月,玄宗肅宗相繼去世,代宗即位后召嚴武還朝,七月嚴武離開成都,杜甫臨別贈詩《奉送嚴公入朝十韻》。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