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行轅

前身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北平行營

北平行轅全稱國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轅,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北平行營改稱。

簡介


下設保定張垣綏靖公署,負責華北五省及三個特別市(河北、山東、察哈爾綏遠熱河、北平、天津、青島)的黨、政、軍一切要務。辦公地址設在中南海居仁堂,國民政府委任桂系首領李宗仁為北平行轅主任,作為國民政府最高行政長官駐北平的代表。1948年5月裁撤,其職權歸入華北“剿總”(華北剿匪總司令部)。
時任北平行轅主任的李宗仁
時任北平行轅主任的李宗仁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漢中行營改組成立北平行營,以李宗仁為主任,不久調吳奇偉任副主任,王鴻韶為參謀長。該行營轄第十一、第十二戰區,1946年10月改北平行營為北平行轅。主任、副主任仍為李宗仁、吳奇偉。
1947年3月第十—、第十二戰區分別改組為保定、張垣綏靖公署,仍隸屬北平行轅。是年12月孫連仲、傅作義、馮欽哉、羅卓英分別升任北平行轅副主任。北平、保定、天津等警備司令部亦隸屬該行轅管轄。

編製待遇


北平行轅設在中南海內,李宗仁及參謀長副參謀長秘書長及主要處都設在居仁堂,也有幾個處設在中南海,政工處設在瀛台。行轅的編製,主任之下有參謀長、副參謀長、秘書長,有總務處,第一、二、三、四等外,政務處,政工處,經理處,軍法處。直屬部隊有警衛團(即原來的特務團)、通訊連、無線電台等。
參謀長及副參謀長為王鴻韶、甘沛澤,秘書長由曾任西北某大學教授享有一定學術地位的蕭一山擔任。總務處長是張壽令,李宇清任副處長。第一處處長為方克猷。第二處處長張某,副處長郭讓光。第三處處長由原參謀處長梁述哉擔任。第四處處長賴和平,副處長為周仲宣。李揚當機要室主任。黃雪村為秘書主任。劉仲華任參議。孫蔭坤任軍醫院院長。警衛團團長由第三處科長蕭若夫擔任。通訊連長為金裕生。經理處處長何福榮,副處長關仲方。軍法處長為黃敬修,副處長梁某。政務處長王捷三,陝西韓城人,留美學生,曾任大學教授。
這個機構規模龐大、範圍大、駐地分散、人員多,高級人員及高參、參議之類的人很多。所有副處長以上的高級人員,一般配有汽車一部,出入都坐汽車,所住的公館都是接收的房屋一幢甚至幾幢,一般都比較好,設備齊全、相當漂亮。辦公地點也很好,有皮沙發、地毯,還有玻璃辦公檯,比較高級的辦公廳還有暖氣設備,電風扇則更普遍。

設置背景


蔣介石抗戰勝利后匆匆忙忙要建立北平行轅,固然是想在政治上向華北顯示自己的“正統”地位,用於否定當地已經建立的解放區政權,同時也是架空自己在國民黨內的對手李宗仁的一種手段。
蔣介石在抗戰期間對李宗仁有所倚重,表面上很客氣,關鍵在於有戰鬥力較強的20多萬桂系軍隊,因此先後委任李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漢中行營主任。李宗仁曾指揮台兒庄之戰、徐州會戰和武漢保衛戰等戰役。通過抗戰八年,桂系軍隊雖然沒有被蔣介石的中央系吃掉,其指揮權卻也逐漸與其首領李宗仁、白崇禧相分離。抗戰勝利之際,蔣介石除了急於消滅共產黨,也想一併清除國民黨內的異己勢力,除了對雲南的龍雲以武力解決,對李宗仁等人便採取架空的方式,授給一個表面級別很高卻又沒有實權的頭銜。
從名義上講,北平行轅是一個兼管軍事、政治的機構,建制上設有秘書長一職,李宗仁權衡再三,選定了西北大學教授蕭一山來擔任。在軍事行動為主時期採用這種文人構架,也說明李宗仁知道行轅沒有指揮權。北平行轅名義上雖為華北軍政最高官署,蔣先生也曾電令中央在華北接收的各級機關要聽行轅主任的命令行事,事實上這道命令只是敷衍和面子的虛文。派到北平的國民黨各黨政軍機關,都是直接聽命於他們中央主管官署的命令,與行轅風馬牛不相及,行轅也根本管不著他們。北平行轅實際上成了一個只接受公文副本的空架子。
坐在中南海居仁堂內的北平行轅主任李宗仁後來回憶:“我任北平行轅主任三年,實在是吊在空中,上不沾天,下不著地呢!”(《李宗仁回憶錄》廣西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裁撤


被架空在北平中南海的李宗仁不甘心當這種無權傀儡,他一手培植起來的桂系軍隊畢竟還有20多萬人,此時又多歸於華中“剿總”白崇禧指揮下作戰(在解放軍挺進中原后,蔣介石不得已放白崇禧離開中央政府率舊部進攻大別山),還有一大批廣西系統的官員在南方,勢力不小。正好蔣介石於1948年初宣布實行“憲政”,正、副總統都可競選。實際上總統只是蔣介石的個人的囊中物,拉出來與之“競選”的居正只是個擺設,毫無意義。李宗仁便於3月11日正式宣布:參加副總統競選。
李宗仁以1,438票的多數戰勝了孫科,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並於1948年5月20日就職。
李宗仁就任“副總統”后,便向蔣介石請辭北平行轅主任一職。蔣介石接受辭職之時,索性也把因人設事而安排的北平行轅這一空頭機構一併裁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