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佴旻
南京藝術學院校董
楊佴旻,當代中國畫的重要畫家,藝術家、詩人。祖籍中國曲陽,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文學博士。現為南京藝術學院校董,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員,北京文藝網總裁,河北省中國畫研究會顧問,南京藝術學院新水墨畫研究所所長,河北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美國聖賽德藝術中心客座研究員,西班牙康普頓斯大學講座教授等;2014胡潤藝術榜少壯派國寶藝術家,2016年中國詩歌榜十大藝術家詩人;楊佴旻在世界多地舉辦個展,著有學術專著,畫冊,詩集等。
曾任日本東洋美術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名古屋藝術潮國際企劃委員長等。
楊佴旻
曾任日本名古屋藝術潮實施委員會國際企畫委員長,美國聖賽德當代藝術展——通往東方的路藝術主持等。
現為北京文藝網總裁,美國聖賽德藝術中心客座研究員等。南京藝術學院新水墨畫研究所所長,美國聖賽德藝術中心客座研究員等。曾任第一至五屆名古屋藝術潮國際企劃委員長,美國聖賽德當代藝術展藝術主持等。
楊佴旻是當代中國畫的重要畫家,他長期致力於中國畫的革新與開拓,對中國繪畫的傳統與未來發展具有充分的思考,具有豐富的國際學術背景。長期以來,他堅韌不拔地探索東西方繪畫語言的不同美學觀念,致力於水墨畫的現代化發展、進行了不懈地多層次的深刻實踐,發現並成熟了具有獨特楊氏特色的新技法,影響廣泛,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
楊佴旻以敏銳的觀察力和非凡的表達力,成功地融匯了東西方繪畫,創作出了獨樹一幟的筆墨色新規範,把水墨畫從傳統型推進到了現代型,開創了水墨畫的“筆墨與色彩”的新境界。他經過長期不懈的試驗探索,創造出了一套特別的繪畫新技法,一套在繪畫傳統里所沒有的新技法。他的發現是劃時代的,他的發現激活了繪畫藝術的潛能,必將使繪畫進入到一個更為嶄新的境界。他的藝術實踐在文化藝術的自我反省與東西方文化融合中贏得了世界繪畫領域的高度讚譽。他根植於中國,融匯西方,大膽進取,銳意革新,成功地跨越了東西方文化的鴻溝,拓展了繪畫更為廣闊的藝術天地。他的藝術獨樹一幟,堪稱楷模”。
楊佴旻說:“文化藝術,科學技術是人類所共有的;當“火藥”已經把太空梭送入了太空,當愛迪生的電燈已經照亮了千家萬戶的時候——我們萬不能把穿“西裝”認作是忘祖;如果說東西方之分的話,以建築做例子,故宮可以代表傳統的東方,盧浮宮代表的是西方,而到了現在——“鳥巢”就是世界的了”。
其作品曾在中國、日本、美國、法國、義大利、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重要美術機構舉辦個展;曾獲都靈國際美術展特別獎、哥倫比亞首屆世界繪畫貢獻獎、現代金陵水墨畫傳媒展評委大獎等國內外重要獎項;作品曾被中國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黃胄藝術基金會、美國聖賽德藝術中心、日本本田藝術博物館、法國拉勞美術館、荷蘭聖安納美術館等藝術機構和個人收藏;楊佴旻著有畫集,詩集,美術專著等多種。
楊佴旻曾在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中國),拉勞美術館(法國),帕斯高藝術中心(美國),中川畫廊(日本),聖藝術畫廊(日本),納德畫廊(美國),可創藝苑(中國),白川畫廊(日本),庸畫廊(日本),格林特畫廊(荷蘭),炎黃藝術館(中國),枕石畫坊(中國台灣)等舉辦個人畫展,
2007年“現在的中國:楊佴旻水墨畫展”,奧利特畫廊(義大利),
“通向東方——楊佴旻繪畫展”,肯特藝術中心(美國);
創辦北京文藝網,任總裁;
2011年“繼往開來——新水墨畫家楊佴旻作品展”,庸畫廊(東京);
“通向東方的路——新水墨畫家楊佴旻作品展”,肯特畫廊(美國);
南京藝術學院新水墨畫研究所成立,任研究所所長;
2012年“他的史詩——楊佴旻新水墨畫中國巡迴展”新聞發布會在國務院新 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舉行,“他的史詩——楊佴旻新水墨畫巡迴展”拉開序幕(北京);
“他的史詩——楊佴旻新水墨畫中國巡迴展”,山西美術館舉行(太原);
2013年“他的史詩——楊佴旻新水墨畫中國巡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
“他的史詩——楊佴旻新水墨畫中國巡迴展”,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南京);
“水墨檔案”系列展第一回——中韓當代水墨邀請展(南京和韓國);
“寫意中國——中國當代水墨名家提名展”
北京保利拍賣公司舉行專場拍賣,“他的史詩——楊佴旻專場”,其中拍品《太行的早晨》創當代新水墨畫拍賣紀錄。
1987年,獲建軍60周年全國美展佳作獎(北京)。
楊佴旻
1990年,參加全國青年版畫大展(上海)。
1991年,參加東京第二十九屆國際書法展(東京)、參加中國版畫版種大展·全國第五屆三版展(西安)。
1992年,參加現代中國美術作品展(都靈)。
1994年,參加中國油畫靜物展(北京),參加北京首屆國際美術教育研討會(北京)。
1997年,獲都靈國際美術展特別獎(都靈)。
2001年,參加西雅圖當代藝術邀請展(西雅圖)、參加第二屆名古屋藝術潮(名古屋)
2003年,獲哥倫比亞首屆世界繪畫貢獻獎(哥倫比亞)。
2005年,獲“傅抱石獎”南京水墨畫傳媒三年展組委會提名獎(南京)。
2006年,獲現代金陵水墨畫傳媒展提名獎, 現代金陵水墨畫傳媒展評委大獎(中國·南京) 2007年 獲聖賽德當代藝術獎(美國·南科羅拉多)等。
2007年,獲聖賽德當代藝術獎(美國·南科羅拉多)。
2020年,《2020胡潤中國藝術榜》第82名。
2021年11月27日,榮獲首屆“第一坊金逸獎”提名獎。
楊佴旻名列胡潤藝術榜國寶藝術家
2014胡潤藝術榜名單發布,著名畫家楊佴旻成為唯一躋身榜單的年輕藝術家,並成功入圍“少壯派國寶藝術家”。
胡潤藝術榜為中國藝術品權威藝術榜,2014胡潤藝術榜榜單入圍藝術家按照2013年度公開拍賣總成交額的排名排列,入圍藝術家平均年齡為64歲,有100位藝術家榜上有名。楊佴旻以2415萬元成交額排在榜單第53位。
獲首屆哥倫比亞世界繪畫貢獻獎
中國美術家楊佴旻日前榮獲首屆哥倫比亞世界繪畫貢獻獎。本屆藝術獎的
主席宣布楊佴旻獲獎
楊佴旻的作品,可以包括在廣義的水墨畫範疇之內。但就其以色彩為主這一
楊佴旻
——郎紹君
楊佴旻:回歸傳統是一種倒退
“西方人不知道二胡嗎,他們不知道的是現在的中國”
“2006年世博會是在日本舉行的,我去參觀過。那麼多展館,就
湖濱小景
“中國畫這10年,我看是倒退了。”採訪一開始,楊佴旻就直言不諱,“上世紀90年代,國畫還能接受現代和西方的東西,這幾年又變成了回歸傳統。這是一種倒退。”
改變水墨畫以墨色為主的傳統,在宣紙上畫出斑斕的色彩——這些年,國畫家楊佴旻一再顛覆傳統,開創了一種新型的水墨畫。就是這樣一個顛覆傳統的人,自稱“依舊保持著傳統的‘根’”。
中國青年報:回歸傳統怎麼成了倒退呢?
楊佴旻:很多人說:“越是傳統的越是現代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很懷疑這句話的正確性。傳統的東西雖然珍貴,但當下中國藝術還沒真正實現現代化,一味強調傳統就會抑制中國畫的發展,一味強調融合就是對傳統的破壞。中國畫現 在需要的是創新,非要說融合,那也應該是傳統材質與新技法、新思想的融合。而對於傳統,就好比倒掉一段的古城牆,維持現狀也許就是對它最好的保護,你硬要重建,沒準兒會不倫不類。因此,分清楚現代和傳統之間的界限,把傳統的東西圈起來不隨意觸碰,才是對它的最大保護。
中國青年報:但如果把傳統和現實分開,會不會就像標本盒裡的蝴蝶那樣,失去了生命力?
紅葉
中國青年報:你的意思是,傳統的東方繪畫技巧應被西方技法所取代嗎?
楊佴旻:如果說故宮可以代表傳統的東方,盧浮宮代表傳統的西方,到了現 在,“鳥巢”就是 世界的了。我們現 在坐著的咖啡廳,這些桌子、椅子既不是傳統的也不是西方的,他就是“現在的中國”。北京、上海、東京、紐約、巴黎等大都市,它們的建築、交通,以及大街上人們的穿著,已經沒有太大區別了。文化發展到今天,東西方文化之間的柵欄已經很大程度上消失了,只保留了一小部分,就是傳統的“根”。這就是現在的世界。
中國青年報:這樣說,東方文化也應該很容易被西方人接受啊,事實是這樣嗎?
楊佴旻:是!我在西方舉辦過多次水墨畫展,我覺得西方觀眾能理解東方的東西。
中國青年報:你怎麼知道他們對中國藝術是真正的欣賞,而不僅僅是獵奇?
楊佴旻:中國畫在西方舉辦的展覽不少,但多數還是“傳統樣式”的中國畫,在這些畫展上,西方觀眾確實是在獵奇。中國畫是一門藝術而非手藝,但今天的人還畫“四王”、“八大”,或者黃賓虹、齊白石那樣的水墨畫,那就是“舊的”。這裡我想說:不要淪落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海
中國青年報:那是你有意為之的嗎?
2006年世博會是在日本舉行的,我去參觀過。那麼多展館,就屬中國的最大。你以為西方人真的不知道琵琶和二胡嗎?他們不知道的,是現 在的中國!
中國青年報:那該如何展示“現在的中國”?
楊佴旻:我們國畫界一直在說“筆墨當隨時代”,可有幾個人真正做到了?現 在一些國畫家,穿洋裝,開汽車,生活比誰都現代,可一下筆,又“古”回去了。依我看,這不是尊重傳統,而是偷懶。不能表現當下的社會生活,不能讓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國,藝術家的價值何在?
這麼說吧,西方油畫發展了這麼多年,有幾個畫家會一輩子去模仿梵高的畫?模仿得再像,也只會被人認為你有門手藝,不會被承認是藝術家。而我們的水墨畫,到現 在還在津津樂道於重複前人畫風,甚至畫的內容也雷同。其實水墨畫什麼都能表達,齊白石畫那時候的山水草木,我們可以畫現 在的生活情境。時代、技法不同,但水墨畫的氣韻和精神一脈相承。這才是對傳統的傳承。
中國青年報:在當下中國,我們還會出國畫大師嗎?
楊佴旻:當然。所謂大師,就是他能夠開創一樣東西並能傳承下去。我們現 在的時代,正是最容易出大師的時代。因為社會的劇烈變化會呼喚藝術的改變。
可是這麼多年來,中國經濟已經取得了驚人的發展,水墨畫卻幾乎一點變化都沒有。你 10 年前看到的中國水墨畫壇,跟現 在看到的幾乎沒兩樣。問題就在於,現 在整個社會風向,包括主流媒體的輿論導向,仍然是崇尚傳統。在一個還沒有真正實現現代化的中國,過份張揚所謂的傳統,會影響我們向前發展。
向日葵
我至今還記得很多年前聽到的一句話。一位賣菜的老大爺知道我畫國畫時,搖搖頭說:“我喜歡油畫,鮮艷,好看。”當時,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為什麼國畫不能突破傳統的墨色?不能讓中國普通老百姓喜歡?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傳承了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但現代的水墨畫應該走出“曲高和寡”的境地,讓更廣大的普通民眾欣賞。
記者 黃沖
楊佴旻作品:
楊佴旻 《月到中秋》 1995
楊佴旻 《有器皿的景物》 中國美術館藏
楊佴旻 《太行秋色》 2006
楊佴旻 《有荔枝的靜物》 1998 私人藏
楊佴旻 《小芳》 2002
男人的涵蘊與柔情——楊佴旻其人其畫 作者:翟墨
現代水墨現代中國——訪問楊佴旻 訪問人:邊巍
窗外有風——看楊佴旻的畫 作者:李小山
溫馨寧靜的世界——看楊佴旻的畫 作者:劉曉路
心靜如水 斑斕似錦 作者:郎紹君
說佴旻 作者:田莊
東方與西方的融合——中國藝術家楊佴旻的藝術 作者:高瑪吉
翻譯:餘光夫
中國美術館(中國)、關山月美術館(中國)、聖賽德藝術中心(美國)、帕斯高藝術中心(美國)、本田藝術博物館(日本)、春日美術館(日本)、拉勞美術館(法國)、聖安納美術館(荷蘭)、黃胄藝術基金會、比阿諾美術館等。
郎紹君(中國)、水天中(中國)、劉曉純(中國)、陶詠白(中國)、翟墨(中國)、賈方舟(中國)、劉曉路(中國)、馬欽忠(中國)、高城昌史(日本)、有吉由美(日本)、高橋英二(日本)、史迪威·卡雷特(法國)、高瑪吉(美國)、勞里艾魯(美國)、巴巴拉.布萊克思(美國)、路易·瓦薩萊爾(荷蘭)、李小山(中國)、邵大箴(中國)、浜本昌宏(日本)、阿瑟F約翰遜(美國)等。
《1992-1999 楊佴旻》(北京、中國美術館出版)、《東方與西方的融合——楊佴旻的藝術》(美國、英文版)、《楊佴旻水墨畫作品集》(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中國藝苑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名家——楊佴旻的水墨畫世界》(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新水墨畫的拓荒者·楊佴旻》(日本、日文版)、《大家風範·當代國畫名家圖卷——楊佴旻·現在的中國畫》(四川美術出版社)等。
《文藝研究》(中國)、《江蘇畫刊》(中國)、《中國藝術》(中國)、《美術觀察》(中國)、《美術研究》(中國)、《美術界》(中國)、《美術嚮導》(中國)、《畫刊》(中國)、《版畫藝術》(中國)、《藝術家》、《藝術報》(中國台灣)、《新藝術》(美國)、《文化與傳播》(美國)、《新藝術新聞》(美國)、《拉勞藝術》(法國)、《藝術鑒賞》(法國)、《畫廊》(日本)、《展覽與評論》(日本)《藝術新聞》(日本)、《藝術空間》(日本)、《藝術世界》(荷蘭)、《收藏》(中國)、《中國收藏》(中國)、《美術內參》(中國)、《藝術界》(中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