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吟
張正吟
張正吟(1912-1995)原名鎮瀛,名志熙,江蘇南京人。1937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藝術系。受教於呂鳳子、徐悲鴻、張大千、張書岩等名家的指點,專攻小寫意花鳥。常與蕭朗合作,亦師亦友,與著名花鳥畫家蕭朗合稱“小寫意張朗”。他的人物畫是師法於徐燕蓀的,在人物的開像和線條的組織上,也是一變徐的典雅為豪放。長期在南京多所中學任美術老師。1962年和南京畫家王金山聯合舉辦畫展,1980年在鼓樓公園舉辦畫展。出版有《張正吟花鳥畫集》。先生對花鳥蟲魚莫不精心領會,色彩淡雅,清秀俊逸,作品被故宮博物院收藏,日本《當代中國書畫篆刻名人鑒》對先生評語"風格秀麗,雅俗共賞",曾繪製《百花圖卷》有金陵各家題詩百首於其上,美煥絕倫。《松雀圖》、《孔雀櫻花》、《松鶴延年》、《秋色秋聲》、《花王圖》、《迎春》等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及在報刊上發表。生前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成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南京書畫院特約畫師。
張正吟作品
張正吟(1912-1995年)
張正吟作品
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江蘇以傅抱石為代表的“新金陵山水畫派”是為很多人所熟悉的。和“新金陵派”同處於一個時期的,南京還有一個“新金陵花鳥派”,知道的人就很少了。李味青、趙良翰、韓少嬰、張正吟四位已逝的老畫家,就是這個畫派的代表。他們長期生活在南京民間,自甘淡泊、埋首學問,貧困的生活造就了他們在藝術上的輝煌。他們在藝術上有著許多共同的理想,都強調筆墨在中國畫中的重要性。從藝術流變的風格上看,他們的繪畫繼承了清代揚州八怪和海派的優秀傳統,建立了一種不同於古人和同時代其他畫家的獨特的風格。他們還帶出了很多學生,為江蘇當代畫壇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南京博物院組織這批老畫家,臨摹太平天國王府壁畫,在兩年時間內他們用自己精湛的技藝, 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文革結束后,這四位老畫家在南京舉辦過畫展,產生了一些地方性的影響。但隨著他們的辭別人世,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他們卓越的藝術成就,美術史是不應該忘卻每一個優秀畫家的。為了將這些鄉賢們的畫作為更多的人所認識。南京博物院於今年元月二十五日,在現代藝術館為這四位已故的畫家舉辦了大型的遺作展。希望能夠引起全國美術界的重視。
張正吟先生的花鳥草蟲無不精妙。他筆下的花、鳥、外型準確生動,沒有絲毫隨意誇張的成分,體現出他對自然物象觀察得細膩入微。其技巧之嫻熟和題材之廣泛,在同時代的畫家中是極為罕見的。他的作品筆墨蒼潤華滋,設色典雅大方,在墨與色的搭配上彼此融合一體相互補益。晚年的作品則由繁入簡,筆下的花、鳥簡括生動,以少少許勝許許多,設色也由淡入濃,漸入化境。看他的畫如同和一位儒雅的君子相對,沒有絲毫的火氣和浮燥之感。他還精通古琴,是江蘇廣陵派的名家。由於長期撫琴的原因,在他的畫中有一種安靜平和的成分在其間,有人說中國古琴的特點是平和中正,虛靈雅緻。我們想用這二句話來形容張先生的花鳥作品也是非常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