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江
中國海南島最大河
南渡江,又稱南渡河,古稱黎母水。是中國海南島最大河流。發源於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南部的南峰山,幹流斜貫海南島中北部,流經白沙、瓊中、儋州、澄邁、屯昌、定安、瓊山等市縣,最後在海口市美蘭區的三聯社區流入瓊州海峽。全長333.8千米,比降0.72‰,總落差703米,流域面積7033平方千米。幹流上游建有松濤水庫,是海南省最大的人工湖,也是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
南渡江是海南人民的母親河,一直以來,“南渡江”這個名字從何而來缺少站得住腳的說法。有人“望文生義”地認為,這是閩南人當年南渡而來、路過此江,故名南渡江,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
歷史上臨高先民居住在南渡江流域以及海南島的西北部,包括文昌、海口瓊山、澄邁、儋州和臨高一帶土地肥沃的沿海地區,以後逐步向全島沿海地區擴展。“南渡江”三字就是以臨高話命名的,因為“南渡江”的發音與臨高話中對河水的說法不謀而合。《讀史方輿紀要》是研究中國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記述了明代以前各代州郡的位置、形勢,與用兵進退之策,被譽為“古今之龜鑒、治平之藥石”。在《讀史方輿紀要》中,南渡江是“土人呼水為湳,故名”。在臨高話中,水就是湳,這是眾所周知的。書里記載的土人如果不是臨高人,海南島還有“呼水為湳”的其他人嗎?結合今人研究的成果“臨高先民歷史上居住在南渡江流域以及海南島的西北部”和《讀史方輿紀要》中“土人呼水為湳,故名”的記載,兩相結合可以認定,“南渡江”這個名字就是以當時居住在南渡江流域的臨高人先民(即古書中的“土人”)所說的方言(即臨高話)來命名的。
南渡江一角示意圖
南渡江水源豐富,流量大。流域氣候有明顯的乾濕兩季,又多暴雨,故河流流量和水位常出現暴漲暴落。每當暴雨後,山洪暴發,河水猛漲,立即可達最大洪峰。一年中河流水位出現兩次高峰,一為5月,一為9、10月。1961年南渡江上游建成松濤水庫,庫容量達31億立方米,有防洪、灌溉、發電等效益,對克服流量不穩定的狀況有重要作用。南渡江三角洲河床比降小,河道淤積快,夏秋颱風暴雨之時,潮水倒灌,時有洪潮災害。
南渡江幹流河道中下游段河砂資源豐富,南渡江河道采砂有著較長的歷史,20世紀90年代達到高峰。受利益驅使,南渡江曾一度出現無序、超量、甚至掠奪性開採河砂的現象。采砂大都集中於原瓊山市潭口電廠至南渡江大橋1.8公里的河堤上,最多的時候有近百個采砂點,有的業主無證長期在河道內亂采濫挖。這種無計劃、無序的開採活動使河道形成不規則斷面,河床坑窪不平,局部河段甚至出現坍塌,危及河道和大橋安全,甚至引起河口咸潮上溯,岸線後退等問題。有關資料表明,近20年,因采砂已造成約500畝農田被毀。近10年間,周邊公路河岸段發生了17起崩塌事件。
今後在南渡江采河砂要注意了—日前通過專家評審的《南渡江河道采砂規劃》明確限定了采砂範圍,劃定了三大禁採區。規劃主要可采河段3個,可採區34個。
專家認為,河道采砂應實行可持續開採,應嚴格控制年度開採額度,結合南渡江年采砂量,建議采砂量宜控制在100萬立方米~120萬立方米/年。
規劃以確保防洪安全、河勢穩定和滿足環保要求為前提,科學合理地規劃了禁採區、可採區。
三大禁采河段總長23.8公里據了解,南渡江河砂三大禁采河段總長23.8公里,分別為:
南渡江一是澄邁縣金江鎮自來水廠取水點上游1000米處至金江大橋下游1000米處。禁采河段約3.5公里,段內上游有金江鎮自來水廠取水點,中游有兩座跨江公路大橋,兩岸為金江鎮防洪堤,故劃為禁採區。
二是龍塘大壩上游4340米處至潭口電廠段。該禁采河段長約8.8公里,段內上游有龍塘大壩、海口市龍塘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國家級水文站—龍塘站。
三是南渡江大橋上游500米處至海口市麻余村。該河段長約11.5公里,段內建有多座大型橋樑,且由於上世紀90年代過量開採河砂,短期內砂量難以補充到初期的平衡狀態,故將其劃為禁採區。
南渡江為海南的母親河,她蘊有海南萬物的生長,作為本土生長的大家,要保護母親河,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海南經濟得到發展,但隨著發展帶來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母親河也難以倖免,對此,要重視污染帶來的問題。
為了尋找污染南渡江的來源,能夠讓社會各界人事了解污染問題的嚴重性,提醒社會各界人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策略。
1.號召人們要保護好南渡江及周邊環境,同時也更大範圍的告知人們要保護好水資源,保護好環境。
2.培養及測試同學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3.使各位同學們能更好的展現自己的特長及增加同學們各方面的知識面。
4.培養團結合作精神。
1.南渡江的歷史。
2.南渡江被污染前的環境狀況。
3.南渡江被污染及現周圍邊環境狀況。
4.造成南渡江及周邊環境受到污染的原因。
5.南渡江於人們的關係及對人們的影響。
1.查閱相關書籍和報刊。
2.搜索網上相關資料。
3.對老輩人的詢問調查。
4.實踐調查。
5.對有關人員進行課題訪問。
5.對群眾進行訪問調查及群眾對此事的感想態度。
7.討論調查成果展出言論並總結
場所:南渡江邊、電腦房、書店。
設備:電腦、印表機、照相機、化學儀器等。
1.策劃:王鋒、王佳。
2.調查:林中梓、王修傑、王佳。
3.記錄:鄭小妹、徐花。
4.統計分析:王鋒、謝春滿。
5.探測水污染:謝春滿、王翔。
6.編寫總結:王鋒、王翔、鄭小妹。
1.問卷方式:問卷總發量200份,收回其有效問卷172份。
2.口頭方式:全組人員參加,輪流出動。
3.上網方式:由調查組負責。
《1》問卷調查總結:
經調查發現,由於南渡江的污染程度不斷上升,造成約有68.7%的人不滿意現狀南渡江的管理,並且約有35.4%的人反映南渡江的江水渾濁不清,污染越來越嚴重。有些個別的居民還反映離他家不遠處有一家化工廠,那裡的河水散發出難聞。刺鼻的臭氣,臭氣熏天的廢氣給居民帶來了環境方面的問題,經常看到有死魚漂浮載河面上,經調查結果表明,有72.1%的人認為南渡江的污染來源於不合法的化工廠。此外,還有24.8%的人認為一些大型的工廠的“三廢”處理不當,所排放出的“三廢”使南渡江的污染程度不斷上升,應如何防止污染的對策,有83.3%的人反映,要求政府要加大對各工廠的監督,並有21.7%的人反映,要求政府對各大型工廠限制工廠所排放的污染物。
《2》記錄總結:
南渡江的污染來源途徑主要是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生活污染主要來源於鄰近的各大縣城,以及各鄉鎮等地的居民或村民,特別是白沙、屯昌、定安、澄邁等縣城的生活垃圾,塑料袋。廢電池等直接或間接堆積在河岸上,污水。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入南渡江,據調查,每年約有3350對萬噸的污水。廢水排放入南渡江內,其中,澄邁縣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就約有26萬噸,嚴重的污染了南渡江的江水,使南渡江“面目全非”。南渡江工廠污染主要是工廠排放的“三廢”,據調查,南渡江沿岸工廠每年排放的工業廢水量就將近440多萬噸。如:定安縣龍塘鎮糖廠,該糖廠的排污口處生長窳惰浮蓮,並與排口處的廢渣和垃圾共同散發出熏臭。噁心的氣味,該處的魚群基本滅絕。據調查,許多工廠為了減少資金的開銷,降低商品的成本,將未經任何合法的處理,就直接象向南江排入污水,廢水。曾經,一家澱粉廠違規排放高濃度的有機廢水,南渡江有34公里長的江段被嚴重污染,江流迂徊處積有厚厚的油狀粘稠物,腥臭撲鼻,淺上游積著一層死魚苗,螺類特紛紛爬上岸邊,次日,江面發臭,大量死魚浮上江面,他們一天能從中撈取三千斤死魚,鄰近各村民因飲江水中毒,部分人因在江水游泳后出現皮膚髮癢,頭疼的病狀。據該省國土海洋環境資源廳負責人說:污染源是位於南渡江支流的一家澱粉廠,該項目建設時未執行有關制度,,生產產出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直接排入支流河中后,匯入南渡江導致污染。
海南立法保護南渡江
海南島母親河南渡江生態環境保護將有法可依。《海南省南渡江生態環境保護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近日獲海南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部分人大代表說,立法后要注意保證其實施到位。《規定》中明確指出,流域內市縣政府對所轄流域的生態環境質量負責。流域內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所在城鎮應當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廠,根據省政府批准的城鎮垃圾處理控制性規劃建設標準垃圾處理廠,禁止向流域內水體傾倒或者在河道管理範圍內及水庫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和岸坡堆放、填埋生活垃圾。《規定》要求,流域內新建、改建、擴建居住小區、賓館、飯店等建設項目,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建設配套的污水處理設施,經縣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驗收合格,項目方可投入使用。對未建成或未經驗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由環保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並處以3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規定》明確表示,政府應當逐年增加對南渡江生態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要加快流域內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等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的建設。同時規定,對流域內的主要水污染物實行排放總量控制,排放超出總量控制指標的市縣,經限期整改仍未達標的,不得新建、擴建向流域內排放同類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禁止在規定區域內建設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已建成的要限期搬遷或者關閉。《規定》禁止在南渡江的幹流、支流投放飼料從事漁業養殖,同時禁止炸魚、毒魚、電魚,以及在河床、河灘和江中洲建設建築物等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規定》還對違反規定的行為制定了明確的處罰標準。
據記者了解,南渡江流經白沙、儋州、海口等7個市(縣),全長333.8千米,人口225.6萬,約佔全省人口的30%。其流域內有11家糖廠、30家橡膠廠、1家造紙廠等排放工業企業生產廢水,另外還有10個主要城鎮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污染流域水體,每年排入南渡江的廢水有1526噸。部分人大代表建議,在控制現有的排污企業排污行為的同時,應禁止發放新的排污許可證,禁止新的排污企業將污水排入南渡江,這樣才能真正保護好南渡江的生態環境。
海南省人大委員馬道文說,制定《規定》很重要也很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保證省和流域內市、縣政府對環境保護骨幹工程的投入,而且應當提出硬性指標要求。這方面的建設如果沒有實質性進展,是很難保證《規定》實施的,南渡江生態環境也難以得到真正的保護。
南渡江幹流發源於白沙縣南峰山,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東北向流經白沙、瓊中、儋州、澄邁、屯昌、定安、瓊山至海口市三聯村匯入瓊州海峽。支流伸展到臨高、文昌等市縣。幹流全長333.8公里,南渡江流域位置跨北緯18°56′~20°05′,東經109°12′~110°35′。流域呈狹長形,中上游是中低山區,山脊陡峻,高程都在500米以上。流域面積7033平方公里,落差703米,幹流平均坡降0.716‰。
幹流在松濤水庫大壩以上為上游,河長137公里,流域面積1496平方公里;從松濤壩址至九龍灘為中游,河長83公里,流域面積1520平方公里,一般高程為200~500米;九龍灘以下為下游,河長114公里,流域面積4017平方公里,為丘陵台地及濱海三角洲,距入海口十幾公里的河段為感潮段,挾沙能力減弱,形成許多沙洲島。其中,河口有新埠島與海甸島,使河口段分三支注入瓊州海峽,北支幹流在三聯村入海,西北支橫溝河在網門港入海,西支海甸溪在海口港入海。
流域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5~10月為雨季,占年雨量的85%,颱風帶來暴雨,致使中下游兩岸平原地區洪水泛濫;11~4月為旱季,雨量僅占年雨量的15%,常發生春旱。流域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491毫米,其下游大於上游。
南渡江流域內共建有海口、龍塘、定安、金江、三灘、大路坡、加烈、松濤水庫大壩、南豐、福才、白沙、細水水文(位)站12處,雨量站49處。
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深1935毫米,自上游往下游遞減。多年平均徑流深985毫米。年平均流量219立方米/秒,龍塘水文站實測最大流量9300立方米/秒(2000.10松濤水庫未泄洪),歷史洪調最大洪峰流量9660立方米/秒(1928年)。實測最小流量2.2立方米/秒(1960.3),年均徑流量69.2億立方米,龍塘站實測最大年徑流量112億立方米(1978年),最小年徑流量28.7億立方米(1959年)。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21.98萬千瓦,可開發量為8.36萬千瓦,年發電量3.72億千瓦時。
下游龍塘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0762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48萬噸。
下游常發生洪水災害。據史記,自1500年至1950年,發生較大洪水70餘次,平均七年一次。解放后,平均五年發生一次較大洪水。1960、1970年代,海口市和瓊山市建設沿江防洪堤近35公里,設計標準低。1990年代末,按通過設計洪峰流量9480立方米/秒進行加固改造,使海口市中心區與瓊山府城的防洪標準基本達50年一遇。
沿岸平均潮差,海甸島以西至澄邁灣(含海口灣、秀英港)在1.0~1.5米左右,海甸島北部以東至鋪前灣在1.0米以下。最大潮差,海甸島以西在2.5~3.0米,海甸島北部以東在2.0~2.5米。平均漲潮歷時比落潮歷時長2小時左右。實測天文潮最高潮位1.46米,實測風暴潮最高潮位3.33米(1948年),實測最低潮位為-0.98米,實測風暴潮最高潮位的相應最大增水2.5米(1981年)。
流域內支流眾多,迂迴彎曲,交錯匯入幹流。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0條,。其中龍州河為最大支流,發源於屯昌縣黃竹嶺,在定安縣溪頭坡匯入幹流,流域面積1294平方公里,河流長度108公里,平均坡降1.11‰,落差476米。
腰子河,發源於黎母山和雞嘴嶺,流經瓊中縣黎母山鎮的腰子圩、國營陽江農場,國營大豐農場、至松濤鄉的親足口注入南渡江。沿途有加喜河、白花河、加凱河等20多條小支流匯入。縣境內主河長34公里,集雨面積415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寬度11.0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2.1秒立方米,主河道天然落差753米,河床比降0.0024,河床平均寬度45米,河道彎曲係數1.3。上遊河床很陡,中、下游是丘陵地,河床比較平緩。
龍州河,舊稱南白水,也叫祿運河,是南渡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屯昌縣的黃竹嶺,向東北流至定安縣龍塘鎮再向北流經屯昌、澄邁、瓊山等市縣以及流經定安縣西南部的龍塘、坡寨、龍門、富文、新竹和龍州等鄉鎮,在龍州的羅溫村附近與瓊山的溪頭村處匯入南渡江。幹流長107.60公里,流域面積1293.1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00111,年平均流量40立方米/秒,總落差163.50米,其中境內落差62.70米。
龍州河主要支流有流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南淀河和卜南河兩條。另外,還有1條流域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同仁溪。解放以來,定安縣屬流域內已建成中小型水庫44宗,控制集雨面積117平方公里,總庫容13144萬立方米;並在龍州河的幹流上建有攔河引水工程1宗,總灌溉面積6.32萬畝。已建水力發電站7宗,裝機15台,容量4105千瓦。
南淀河,是南渡江二級支流,發源於屯昌縣的南閭嶺,向東北流經白銀坡、黎村,在南閭匯合南強溪轉向西北流經托盤嶺、加總嶺、排坡等地,在屯昌縣的灣頭仔村附近匯入龍州河。幹流長27.30公里,境內9.25公里;流域面積134平方公里,境內26平方公里。年均流量5.49立方米/秒,河道平均坡降0.00314,總落差57米。流域內居民點有國營中建農場,人口1.3萬人,耕地面積628公頃,建有南宮、香寮水電站,裝機容量725千瓦。
卜南溪,又名卜南河,是南渡江二級支流,發源於屯昌縣的長旦嶺,向北流經屯昌縣的新村、老村、加訓,澄邁縣的加炳,至九嶺轉向東北流經定安縣新竹的軍橋農場、卜優村等地,在卜南村附近匯入龍州河。流程30.20公里,流域面積147.89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41立方米/秒,河道平均坡降0.00389,總落差126.30米。流域內建有加樂潭、新海水庫,總庫容1560萬立方米,灌溉農田面積740公頃。
巡崖河,俗稱正統溪,又名居丁溪、嶺腳溪、鴨程溪,是南渡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定安縣黃竹鎮北面的烏蓋嶺,向西流經大河橋,至溪邊村轉向北流經文舉、正統、居丁、坡村,至岩嶺村流入瓊山區境,又從卜曾村起沿著定安、瓊山兩地界流經龍井、巡崖橋等地,在巡崖村北邊匯入南渡江。幹流長42.30公里,流經定安縣30.30公里;流域面積445.12平方公里,縣境內為184.94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2.70立方米/秒,河道平均坡降0.00127。總落差99.80米,縣境內落差95.49米,可利用落差19.40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474千瓦。其主要支流有永豐水和昌頭水。
永豐水,南渡江二級支流,發源於文昌市蓬萊鎮西面,向西北流經文昌的門閂村入定安縣境內,流經東埇、里變、永豐墟、珠寶嶺和黃梅溝后入瓊山區境,從瓊山區的木兌村起,沿兩市縣邊界流經居丁鎮桐樹、坡村兩村,在瓊山區的水口村匯入巡崖河。幹流長28.40公里,流經境內15.15公里;流域107.86平方公里,境內61.15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3.24立方米/秒,河道平均坡降0.00185,水能理論蘊藏量864千瓦。解放后,在上游建有保山、三旬、高林、黃威東等小型水庫10宗,控制集雨面積17.30平方公里,總庫容1449萬立方米。
深坑溪,南渡江二級支流,發源於文昌縣蓬萊圩以西,流經甲子鎮、新民鄉,在多歷村與巡崖河幹流匯合,集雨面積157平方公里,河流長度37公里,河床平均比降0.00128,總落差72.2米,耕地地面標高20~65米。
溫村水,俗稱潭欖溪、仙屯溪、仙屯河,是南渡江一級支流,發源於雷鳴的北斗嶺,向北流經南曲、南九、新安和仙溝的排坡、桐卷坡,以及定城的春內、田洋、後山、莫村、仙屯等地,在仙屯北部匯入南渡江。幹流長28.80公里,流域面積123.85平方公里,年均流量為3.56立方米/秒,河道平均坡降0.00182。下游地面較為平坦,耕地海拔10—14.50米,常因南渡江洪水頂托倒灌,泛濫成災。解放以後,上游建有縱公塘、半箕灣等小型水庫12宗,控制集雨面積13.89平方公里,總庫容706.40萬立方米。
南坤河,發源於雞咀嶺,流經屯昌縣南坤鎮的草坡村、太安村、山柚坡村、紅藤坡村、大坡村、上甘嶺村,在南坤鎮的合水村入南渡江,全長26公里,流域集雨面積132.66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006。兩岸地勢複雜,山嶺多,人口稀,耕地少,流域內有南坤鎮48個村和中坤農場,人口1.5萬多人(佔全縣人口的6.6%),有耕地986.7公頃(佔全縣耕地面積6.7%)。在流域內已興建4宗小型水庫,灌溉466.7公頃,興建小水電站3座,裝機容量520千瓦。
西昌河,發源於深坡嶺和雨水嶺,流經屯昌縣西昌鄉合格堆村、晨星農場南田村、土龍村,然後在書芳園村西北部流入澄邁縣的嶺腳村人南渡江,全長25.7公里,流域集雨面積143.89平方公里,其中在縣境內有68.5平方公里。流域內居民點有西昌鄉31個村和國營晨星農場,共1.2萬多人(佔全縣總人口的5.37%),耕地面積257.7公頃(佔全縣總耕地面積的1.93%)。河床落差不大,兩岸地勢起伏不平。在流域內已建小型水庫7宗,總庫容534萬立方米,灌溉水旱田419.3公頃,建水電站2座,裝機容量55千瓦。
昌旺溪,又名南面溪,發源於永興鎮楊南村至永興牧場歸槽,經昌旺、卜茂、儒全至美仁坡鄉蛟龍村與南渡江匯合。流域面積121.6平方公里,全長35.5公里,河床平均比降0.00169,總落差104.7米,耕地地面標高一般10~50米。流域內建有小(二)型橋亭水庫,控制幹流面積34.2平方公里;流域下游新坡鎮已建電力提灌工程37站1103千瓦,在譚食肚出口處已建一座滾水壩。流域內大部分是火山岩地區,屬岩類裂隙孔水,降雨後滲入地下,地表水源缺乏。
三十六曲溪,發源於三門坡鎮美銀橋一帶,流經三門坡、紅旗、舊州、雲龍等鎮,於舊州鎮昌目肚流入南渡江。流域面積101平方公里,幹流長度32公里,河床平均比降0.00176,總落差為64.03米,耕地地面標高為5~70米。流域內已建有小型水庫16座,控制面積25.8平方公里,總庫容1980萬立方米,其中幹流已建有龍惠、龍逢、石屈、日富等小(一)型水庫。流域內有3000畝以上的七水洋、北林洋、福地洋因地形低洼,河道彎曲阻水,洪水排泄不暢,加上南渡江洪水頂托,常受內洪淹浸而造成糧食減產。
鐵爐溪,發源於三門坡鎮文嶺圩,流經三門坡、譚文、舊州等鎮,於舊州鎮美穎村入南渡江。流域面積105平方公里,幹流長度28.7公里,河床平均比降0.000203,總落差102米,耕地地面標高20~60米。流域內多為風化玄武岩紅土區,植被覆蓋較好。流域內建有中小型水庫20座,控制面積66.1平方公里,庫容量3289萬立方米(其中控制幹流40.77平方公里)。中型水庫有鐵爐,小(一)型骨幹水庫有荔枝山良、長坡、龍滾塘等。在幹流經文多洋時,田洋低洼,特別是無益肚(文多洋下端),田洋麵積近萬畝,常受內洪災害。
大塘河,系南渡江支流。發源於儋州市和澄邁縣交界的大王嶺,流經臨高縣,從官田流入澄邁縣,到金江鎮大塘村匯入南渡江。集雨面積601平方公里,河流長56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00183米,縣內流程長14.2公里,流域集雨面積278平方公里。
海仔河又名東排洋溪。屬南渡江支流,發源於文儒鄉山豬嶺,流經北雁峒,加朗峒和長安鎮,從新村仔村匯入南渡江,流域面積176平方公里,流程長30公里。平均比降0.00253米。
汶安河,系南渡江支流,發源於白蓮鎮群番村黑林嶺,流經美亭鄉、瑞溪鎮和金安農場,從永發鎮汶安村匯入南渡江,流域面積165平方公里,河流長25公里。平均比降0.00134米。
綠現河,又名犁沙河,屬南渡江支流,發源於崑崙農場加東鋪,流經仁興、中興兩地,從六芹山谷玖嶺的北解溪匯入南渡江,縣內集雨面積174平方公里,流程長34公里,流域面積144平方公里,平均比降0.00296米。
嶺肚嶺河,又名加蟹澗,發源於屯昌縣雨水嶺,從澄邁縣嶺肚嶺流入南渡江。集雨面積144平方公里,流程長26公里,澄邁境內流程長14公里,流域集雨面積70平方公里,平均比降0.0048米。
下嶺河,系大塘河支流。發源於中興鎮福來西北側,流經敦風、福安、大雲、下嶺等地匯入大塘河,流域面積43平方公里,流程長17公里。河床平均比降0.00182米。
仁格河,屬海仔河支流。發源於石浮鄉平頭村北,流經長村、合福、仁格、宋嶺、村內、新村仔上村匯入海仔河。流域面積21平方公里,流程長11公里。河床平均比降0.00198米。
九樂山溪,屬南渡江支流。發源於仁興鄉掛燈嶺,由15個源頭匯流而成,流過蜿蜒起伏的山谷匯入南渡江,集雨面積31平方公里,流程12公里。河床平均比降0.00232米。
石古嶺溪,屬南渡江支流。發源於崑崙農場轄區的炳田村東,流經荔枝頭、美玉、道殿、加類、紅泉、石古嶺等地匯入南渡江,流域面積66平方公里,流程長13公里。河床平均比降0.00231米。
南渡江主要支流基本情況表
河流名稱 | 發源地 | 出口地 | 集雨面積 (平方公里) | 河長 (公里) | 坡降 (‰) | 年均徑流 (億立方米) |
---|---|---|---|---|---|---|
南美河 | 白沙縣斧頭嶺 | 白沙縣同嶺 | 124 | 32.4 | 11.30 | 1.30 |
南灣河 | 白沙縣頭尖嶺 | 白沙縣南萬嶺 | 184 | 38.7 | 5.52 | 2.02 |
南春河 | 白沙縣鸚哥嶺 | 白沙縣羅親園 | 105 | 27.1 | 10.60 | 1.21 |
腰子河 | 瓊中縣雞嘴嶺 | 儋州親足口下 | 356 | 42.3 | 2.47 | 4.27 |
南利河 | 瓊中三星林 | 瓊中縣陽江農場 | 108 | 23.6 | 12.70 | 1.35 |
南坤河 | 屯昌縣黃竹嶺 | 屯昌縣合水村 | 133 | 26.0 | 5.87 | 1.61 |
海仔河 | 澄邁縣山豬嶺 | 澄邁縣新村仔 | 176 | 30.0 | 2.53 | 1.62 |
汶安河 | 澄邁縣群番嶺 | 澄邁縣文安村 | 165 | 24.7 | 1.34 | 1.38 |
龍州河 | 屯昌縣黃竹嶺 | 定安縣溪頭坡 | 1294 | 107.6 | 1.11 | 14.22 |
西昌水 | 屯昌縣雨水嶺 | 澄邁縣嶺腳嶺 | 144 | 25.7 | 7.27 | 1.45 |
綠現水 | 澄邁加東鋪村 | 澄邁縣谷蚊嶺 | 174 | 34.0 | 2.96 | 1.64 |
大塘河 | 儋州大王嶺 | 澄邁縣大塘村 | 601 | 55.7 | 1.83 | 5.03 |
南淀河 | 屯昌縣南呂嶺 | 屯昌縣灣頭仔 | 134 | 27.3 | 3.14 | 1.75 |
卜南河 | 屯昌縣長旦嶺 | 定安縣卜南村 | 148 | 29.0 | 3.89 | 1.43 |
溫村水 | 定安縣北斗嶺 | 定安仙屯村北 | 124 | 24.9 | 1.82 | 1.18 |
巡崖河 | 定安縣黃竹市 | 定安縣巡崖村 | 445 | 42.3 | 1.27 | 4.15 |
永豐水 | 文昌市蓬來 | 瓊山區水口村 | 110 | 28.4 | 1.85 | 1.05 |
昌頭水 | 文昌市蓬來 | 瓊山區多歷村 | 157 | 37.4 | 1.28 | 1.46 |
鐵爐溪 | 瓊山區文嶺 | 瓊山區舊州 | 105 | 28.7 | 2.0 | 0.95 |
南面溪 | 瓊山區揚南村 | 瓊山區蚊龍村 | 120 | 33.9 | 1.91 | 0.96 |
三十六溪 | 瓊山區三門坡 | 瓊山區昌目肚 | 99 | 32.0 | 1.76 | 0.88 |
海南島地處亞熱帶,雨量充足,由於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勢,內河水運“有航行之便卻並不發達”。解放以前,由於海南陸上交通困難,內河水運比較活躍。據唐胄《瓊州府志》載:“南渡江納諸水之支流注入白沙河口,瓊郡柴米、百貨多由此運。”
解放后,政府對內河進行航道疏浚、整治,內河運輸條件大大改善。20世紀50~70年代,是海南內河運輸業興盛時期。從1950年代末起,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上游建起了水庫、閘壩和滾水壩,南渡江、萬泉河只能分段通航,內河水運開始衰落。1970年代後期,海南陸上交通發達,公路運輸逐漸取代內河。
解放初期,海南島陸路交通不便,南渡江內河運輸繁忙。瓊山、文昌、定安、澄邁等縣區的土特產,大部分都從內河運至海口港出島。沿江兩岸群眾所需的水泥、布匹、食鹽、日用品,也是從海口假道南渡江裝載運進。此外,金江至海口也有客運來往。1951年,南渡江上擁有各類大小帆船10345艘,總噸位為7830噸。全年貨物運輸量達15898噸,運送旅客20613人次。1952年,南渡江內河運輸僅進出海口港的貨物吞吐量達26087.44噸,占海口港當年總量的20%,比1951年增加近一倍。1954—1955年通過南渡江運往海口港出境貨物就有磚瓦、紅藤、白藤、木柴、牲畜、赤糖,由內河運往島內各地的貨物有水泥、糧食、杉木以及日雜百貨等。1955年內河貨物出口量達67412噸,旅客量5035人次。1956年初,內河運輸仍然繁忙,為集散腹地貨物起很大作用,4月份后,瓊山龍塘壩和澄邁永發大橋先後建成,南渡江內河運輸僅能進行段與段之間的短程運輸。
1954年,廣東省海南航運管理處開始著手南渡江航道治理,1955年初成立航道情況調查小組,調查內河航道情況。
1956年,海南航管處基建股在南渡江中游澄邁縣橫灘村九龍成立南渡江整治工區,在南渡江九龍灘段航道實施炸礁。當年航道治理投資7.6萬元,炸礁625立方米,改善攔河堤壩5個,清理河底沉積物等。並派人員往南渡江中游澄邁縣橫灘村、九龍至澄邁金江河段、九龍至仁興河段、金江至海口河段進行測量。1959年在瓊山縣鐵橋嚮導村成立南渡江整治工區,在南渡江淺灘建左壩,同年成立南渡江整治委員會,瓊山縣、定安縣、澄邁縣分別設有分區,分級領導南渡江航道治理工程。此間,海南航務局工程科在定安縣航運公司造一艘吃水深度1.2米、載重4噸的木質船,護養南渡江至海口55公里長的航道。這次共治理南渡江五大淺灘,維護水深達0.6米。
1958年,開始整治南渡江澄邁縣金江至瑞溪段16公里,挖沙12318立方米,打樁建壩599個,投資5525元;定安縣瑞溪至巡崖段28公里,挖沙21039立方米,打樁建壩568個,投資6827元;瓊山巡崖至海口42公里,挖沙9535立方米,打樁建壩596個,投資5506元,整治后航道水深0.60米,可通行12噸機帆船。
1969年至1971年,又對南渡江航道進行整治。1969年扒沙23000立方米,輕便疏導17000米;1970年炸礁350立方米,輕便疏導22000米,扒沙17000立方米,築石壩4500立方米;1971年炸礁350立方米,輕便疏導27000米,扒沙16000立方米,築石壩8000立方米,經過整治,南渡江枯水位的0.60米提高到0.8—1.0米。
1974年至1978年,又建南渡江導流壩,投資總額68639多元。20世紀70年代後期因上游修建了水庫、攔河壩,河道淤塞,灘多水淺,已難以通航。
1990年,南渡江通航河段由海口市沙上港至定安縣城,通航里程為56.8公里。在該航道上航行的船隻主要為漁船、渡船、運沙船和抽沙船。由於歷史的原因,南渡江航道現狀與定級標準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設不夠完善,航道上未設導航標誌,無法確定航道軸線,給船舶的安全航行帶來較大的困難。
南渡江河口漢道航道通航里程為13.8公里。其中一號燈浮至海口新港碼頭段航道,通航里程3.8公里,共設8座航標,通航1000噸級的沿海輪船,在該航道上航行的船舶主要為沿海貨輪、汽車輪渡和客運船舶;海口新港碼頭至人民橋段航道,通航里程1.3公里,通航100噸級沿海輪船,乘潮可進入300噸級船舶,在該航道上航行的船舶主要為沿海貨輪和漁船;人民橋至新埠橋段航道,通航里程2.2公里,通航20噸級沿海輪船,在該航道上航行的船舶主要為漁船;新埠橋至橫溝河出海口段航道,通航里程6.5公里,通航50噸級沿海輪船,在該航道上航行的船舶主要為漁船和中小型遊艇。
南渡江一角示意圖
瓊山縣在1963年8月開始沿右岸修建防潮堤8千米。1964年開始興建靈山至東營防洪堤,長19千米,堤頂高程3.14~9.84米,其中漿砌堤2.8千米,其餘為土堤。1975年又沿左岸修建防洪堤5.5千米,堤頂高程7.24~9.34米,其中有5段漿砌石堤,總長2千米;有3.5千米因采沙已被破壞。
海口市1974年修建大濱村至山內村南渡江幹流沿岸堤防,長5.2千米,堤頂高程5.54~7.24米,其中流水坡段為漿砌石,長175米,其餘均為土堤或沙質堤。
以上南渡江幹流兩岸防洪堤全長約30千米,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防洪保護區面積約60平方千米,保護耕地約4萬畝,人口約25萬人。
新埠島堤圍到1976年底,已修建起長12千米的環島防洪擋潮堤及丁壩4條,堤頂標高3.04~5.04米,由新埠圍和外坪圍組成,均為無護坡土堤,防洪標準僅為5年一遇。由於防洪標準低,抗洪能力差,工程簡陋,質量差,經過多次洪水和風暴潮的破壞,已決口42處,長2.7千米,衝垮拋石丁壩4條,毀壞擋潮閘2座。
海甸島在1970年開始修建海甸圍防洪擋潮堤12.8千米。1980年遭受7號強颱風襲擊,衝垮圍堤,決口9處,損失嚴重。從1981年起,經過4年的施工,對擋土坪工程進行加固。海甸圍全長10.5千米,西起海甸六廟,順向環島至新埠大橋附近,堤頂高程3.54米,海甸溪北岸石堤高程1.4米。海甸圍防潮標準為10年一遇,潮水位加九級風浪高。
1986年,定安縣政府對城北局部危險地段建起0.8千米漿砌石防洪堤(北堤),堤頂高程17.54米,防洪標準不到10年一遇。
1987年,在澄邁縣金江鎮南渡江南岸修建漿砌石防洪堤(江南長堤),長2480米,堤頂高程29.94~31.04米,防洪標準不到10年一遇。
瑞溪(1944年12月~1945年3月),受益面積100公頃。在瑞溪市東南方的南渡江支流,吸取地表水及伏流水加以利用。設置地下式石礫暗渠長89米,寬1米,高2~3米,再由此設引水渠2.05公里。
龍州(1945年2~7月),受益面積50公頃。位於龍州市東北方的耕地,常患積水停滯,降雨時每至汛濫,故一開挖250米的排水渠(底寬1米,深1米),為防止大雨時水浸,並在南渡江口設防水閘。
龍州河引水工程,位於定安縣龍州鄉境內的龍州河(南渡江一級支流)下游,上游集雨面積1211.4平方公里。1956年建成漿砌石滾水壩,兩岸為漿砌石斜護坡,最大壩高4.5米,壩頂長138米。設計引水流量2.9立方米/秒,1986年右岸堰頂斜護坡被沖毀,當年修復。設計灌溉面積1813公頃。現有灌區乾渠長47.8公里,支渠長24.7公里,有效灌溉面積達1407公頃。
龍塘水壩,建於1970年,在南渡江瓊山區,漿砌石重力壩,設計引用流量12.0立方米/秒,實用引用流量7.00立方米/秒,設計灌溉面積3860公頃,現達灌溉面積3772公頃旱澇保收灌溉面積2000公頃。
水庫工程
幹流上游建有南偉、松濤水庫,下游建有九龍灘與龍塘水壩引水灌溉和發電。全流域已建有大中型水庫15座,小(1)型水庫54座,總庫容38.81億立方米,控制集水面積2181.1平方公里。其中,松濤水庫總庫容33.4億立方米,正常庫容25.95億立方米,已形成以松濤水庫為骨幹,大中小相結合的長藤結瓜的灌溉系統。灌區包括儋州、臨高、澄邁、瓊山、海口。
松濤水庫
松濤水庫,位於儋州市(原儋縣)南部,庫區回水至白沙縣城牙叉鎮。大壩位於南渡江上游的儋州市(原儋縣)親足口峽谷,集水面積1496平方公里,總庫容33.45億立方米。是一個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防洪,滿足工業和居民生活用水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1958年7月動工興建,1970年12月竣工。輸水洞在主壩左岸上游約22公里的南豐分水嶺。設計最大流量為103立方米/秒。下接南豐電站,利用發電后尾水灌溉。到1983年灌溉面積已達7.31萬公頃。1987年統計,有效灌溉面積為6.85萬公頃。有效灌溉面積為8.24萬公頃。
躍進水庫,位於南渡江支流大塘河的臨高縣和舍鎮境內,於1972年9月開工建設。壩型為均質土壩,主壩頂長度1018米,副壩2座,總長度1089米,土壩護坡為干砌石厚度30厘米。1974年7月庫區工程完成。1985年進行主壩加固,放水涵管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管徑2米。水庫為松濤東干補水水庫,補水渠道長6.2公里聯結松濤東乾渠的渠道。該渠道全面混凝土防滲,渠堤頂均能通車。
瓊山區鐵爐水庫,位於該市南渡江一級支流鐵爐溪譚文鎮境內,1958年4月開始興建。主壩為均質土壩,壩頂長733米。1975年完工。設計灌溉面積1400公頃。1963年開始建設灌區,現有乾渠12公里(混凝土防滲7公里),支渠30公里(混凝土防滲18公里),渠道堤頂通車里程17公里。實有效灌溉933公頃。
瓊山區風圯水庫,位於該市南渡江一級支流鴨程溪的深坑支流甲子鎮境內,有主副壩各一座,均為均質土壩,主壩頂長500米,副壩頂長1800米。1958年4月開始興建,至1978年土壩才填至設計高程58米並建成溢洪道、高低放水涵。設計灌溉面積1053公頃,現有乾渠30公里(混凝土防滲18公里),支渠23.2公里(混凝土防滲15公里),渠道堤頂通車里程達27公里。現有效灌溉707公頃。
瓊山區嶺北水庫,位於該市南渡江支流土歷嶺溝東山鎮境內。1957年12月興建。初期設計為小(1)型水庫,1964年改為中型水庫,為均質土壩,壩頂長661米。設計灌溉面積1833公頃,有乾渠13.6公里(混凝土防滲11公里),支渠20.1公里(混凝土防滲14公里)。渠堤通車里程24公里。實有效灌溉1534公頃。
澄邁縣加潭水庫,位於該縣南渡江一級支流海仔河的太平鄉境內,於1957年1月開工建設。由海南水利處負責工程勘測設計和技術施工。壩型為均質土壩,最大壩高32.7米,壩頂長249米,土壩上游護坡為干砌大塊石。庫區工程於1959年3月竣工。建壩后水電站,裝機2台容量400千瓦。設計灌溉面積3200公頃,灌區工程於1959年開始配套。現有乾渠長31公里(混凝土防滲長17公里),支渠長度41公里(混凝土防滲長24公里)。渠堤通車里程27公里。實灌溉面積2000公頃。
澄邁縣美亭水庫,位於南渡江支流文安河的該縣美亭鄉境內,於1958年3月開工建設。壩型為均質土壩,主壩頂長600米,副壩1座,壩頂長330米。土壩上游護坡原為干砌塊石。設計灌溉面積1100公頃。有乾渠長12.7公里(混凝土防滲長10公里),支渠長29公里(混凝土防滲長18公里),渠堤通車里程9公里。實灌溉面積1100公頃。
澄邁縣南方水庫,位於南渡江支流西昌河的該縣文儒鄉境內。於1959年8月開工建設,中途下馬,1964年復工建成。壩型為均質土壩,壩頂長275米,土壩上游護坡為干砌塊石。樞紐工程於1966年竣工。設計灌溉面積1100公頃,於1973年開始配套。現有乾渠長16.6公里(混凝土防滲長4公里),支渠長21公里(混凝土防滲長8公里),渠堤通車里程7公里。實灌溉面積400公頃。
澄邁縣促進水庫,位於南渡江一級支流大塘河的該縣山口鄉境內。於1970年1月開工建設。土壩壩頂長452米,填壩土料為沙壤土,含粒多,透水性強,護坡原為施工土料石渣。1973年建成。設計灌溉面積1100公頃。現有乾渠長14公里(混凝土防滲長9公里),支渠是長度18公里(混凝土防滲長12公里)。實灌溉面積434公頃。
白沙縣坡生水庫,位於南渡江支流南彎河的該縣細水鄉境內,於1977年開工建設。主壩為均質土壩,主壩頂長度400米,壩頂漿砌石防浪牆高度1米,副壩1座,壩頂長480米。樞紐工程於1979年7月建成。設計灌溉面積667公頃,現有乾渠道長12公里(混凝土防滲長7公里),支渠道長度14公里(混凝土防滲長4公里),渠堤通車里程7公里。實有灌溉面積100公頃。
南偉水庫,位於白沙縣東南部白沙鎮的南妹村邊,取名南妹水庫(后按諧音改為南偉水庫),攔截南渡江主流,距縣城18公里。主要灌溉白沙、元門、牙叉3個鄉鎮和國營白沙、牙叉2個農場1.2萬畝農田。大壩為河床式漿砌石硬殼溢流壩,溢流壩頂長80米,壩頂高程229.5米,大壩高19.5米,設計正常蓄水位229.5米,相應庫容350萬立方米。墊底水位227米,相應庫容22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庫容125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2萬畝,實際灌溉面積8600畝。1964年11月動工,1966年8月竣工。
南扶水庫
南扶水庫,於1959年4月動工興建,1965年建成。庫區位於定安縣雷鳴鎮與龍門鎮之間的龍州河支流同仁河上,屬丘陵區。1958年勘測設計,1959年4月正式動工興建,1965年庫區主體工程基本完成。總庫容原來為8200萬立方米,經1978年擴建后,總庫容9162萬立方米。原來正常水位70.71米,相應庫容7050萬立方米。擴建后正常水位71.89米,相應庫容8720萬立方米。因移民問題尚未徹底解決及其他原因,至1996年仍限制蓄水位為70.71米。水庫集雨面積64.50平方公里。它是一宗以灌溉為主,結合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國家中型水利工程。正常水面面積18000畝,養魚水面面積13000畝,水面寬廣,水質清澈,氣候溫和,已開發旅遊,名南麗湖。
松濤灌區渠道跌水電站群。松濤灌區,除在輸水口上建設南豐水電站外,遵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的原則,根據灌區渠首(水位145.5米)至灌區主渠道末端有近百米落差,設計有許多渠道跌水,可建設渠道電站群。1971年開始,由海南軍區生產基地與澄邁縣水電局在東乾渠107公里處建設大拉電站(裝機250千瓦×4),爾後,松濤管理局先後在東乾渠上建設了和慶、和舍、洋通、躍進、加來電站,在那大分乾渠上建設加悅電站(其特性見單機500千瓦以上電站主要特性表),蘭馬進庫電站(水頭20.5米,流量2.8立方米/秒,裝機320千瓦×2)、蘭馬出庫電站(水頭16.8米,流量2.8立方米/秒,裝機320千瓦×2),在福山分幹上建設土神電站(水頭16.8米,流量3.5立方米/秒,裝機200千瓦×2),以及福山水庫壩后電站(水頭11米,流量3.5立方米/秒,裝機200千瓦×1),躍進水庫壩后電站(水頭10米,流量2.4立方米/秒,裝機200千瓦×2)和南茶渠首電站(水頭2.8米,流量16.4立方米/秒,裝機320千瓦×4)。松濤管理局建管的以上電站,除南茶在1988年~1990年間建設外,其它電站均在70年代期間建設。1993年,南豐電站擴機一台(裝機5000千瓦)。這樣,松濤管理局在其灌區上共建管水電站13座,裝機31台,裝機容量40630千瓦,年發電量達14000千瓦時左右。
在松濤灌區干分渠上,除松濤管理局建有13座電站外,儋州市(原儋縣)等有關單位還建有一批水電站。如前面提到的大拉電站;儋州市(原儋縣)水電局在松林嶺分干建有洛南電站、檳榔電站(水頭3.5米,流量13.4立方米/秒,裝機125千瓦×2)、江目的電站(水頭8米,流量12.8立方米/秒,裝機320千瓦×2)、洛基電站(水頭10米,流量11立方米/秒,裝機320千瓦×2)、小加悅電站(水頭5.3米,流量8.5立方米/秒,裝機325千瓦),在大成分幹上建有梅花嶺電站(水頭20米,流量1立方米/秒,裝機160千瓦),在西華支渠上建有山雞嶺電站(水頭8米,流量1.7立方米/秒,裝機125千瓦);西聯農場在那大分干建有西聯電站,裝機100千瓦×4,以上9座渠道電站總裝機4800千瓦。
直接利用其灌區渠道流量與跌水落差,已建成水電站22座,裝機容量達45430千瓦。另一方面在灌區內,松濤水庫水量對當地水源有補充、有聯繫的長藤結瓜水庫及河道引水工程上還建成一批小水電站,目前還保留的有30座,裝機10550千瓦。其中,牙拉河梯級開發與文瀾江流域水能資源開發是較科學的。以上兩項合計松濤灌區現有小水電站52座,裝機容量55980千瓦。
水庫配套電站有:躍進水庫壩后水電站,裝機2台容量200千瓦。瓊山區風圯水庫壩后電站,裝機2台,容量200千瓦。瓊山區嶺北水庫,1981年建壩后電站裝機2台200千瓦。白沙縣坡生水庫壩后水電站,裝機2台容量150千瓦。
九龍東電站,屬澄邁水電局,引南渡江,水頭12米,流量37.6方米/秒,裝機容量800×4千瓦,2000年發電1532萬千瓦時,投產日期1976年1月。
九龍西電站,引南渡江,屬澄邁水電局,引南渡江,水頭121米,流量37.6方米/秒,裝機容量800×2千瓦,2000年發電526萬千瓦時,投產日期1985年4月。
紅坎電站,引南渡江,屬白沙水電局,引南渡江,水頭1851米,流量1.2方米/秒,裝機容量800×2千瓦,2000年發電509萬千瓦時,投產日期1982年11月。
南豐電站,松濤水庫水庫輸水洞出口引南渡江水,屬松濤工管局,引南渡江,水頭35.51米,流量72方米/秒,裝機容量10000×2千瓦,4900×1千瓦,2000年發電8553萬千瓦時,投產日期1970年8月。
2021年7月,海南省政府公布的河湖長為:毛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