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條詞條名為馬慶的結果 展開
馬慶
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教師
馬慶,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教師。
馬慶,1977年11月28日出生,湖北沙市人,講師,1997—2001本科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貿英語專業;2001—2004年碩士研究生就讀於湖北大學新聞系,師從曾憲明教授;2011年起,在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攻讀博士研究生,師從強月新教授。
主要致力於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報刊史研究,注重從新文化史和微觀生活史的角度審視民國時期報刊在建構社會,凝聚民眾方面的獨特作用。近些年來,開始涉足時尚文化傳播與媒介再現社會的研究,並在國內傳播學界較早提出了“時尚傳播”的研究方向。
曾訪問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安徽大學等知名新聞傳播學院,並曾應邀在中國新聞史學會年會(南京,2009)、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年會(北京,2010)、“全國紀念中國報業泰斗史量才先生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杭州,2009)、“中國報刊與社會歷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合肥,2010)、“首屆范長江研究高峰論壇”(蘭州,2011)等國內知名學術會議上做大會發言。2009年8月,被遴選為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恢復成立后的全國首屆學員。
1、湖北省教育廳人文項目“新聞傳播中的民生關懷研究”(2008y222),主持人,自籌經費,已結題。
2、湖北省教育廳人文項目“區域危機傳播與和諧湖北建構研究”,主持人,0.3萬,已結題。
3、湖北省教育廳人文項目“時尚文化傳播與城市形象建構研究”,主持人,2012-2013,0.3萬,在研。
5、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重大項目“傳媒生態變革與新聞傳媒發展體制和機制研究”(11JJD860003,主持人強月新教授),子課題負責人,在研。
6、湖北省委宣傳部2011年委託項目“湖北省網路輿情研究”——子課題“湖北省網路輿情形象分析與塑造研究”負責人,已結題。
7、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社會誠信問題研究”(08JA710030,主持人藍壽榮教授),子課題負責人,已結題。
1、馬慶。台灣《自由中國》半月刊停刊原因分析——以《自由中國》編輯委員的分歧為視角,《國際新聞界》,2009年第7期,120-124頁。(CSSCI)
3、馬慶。論史量才的“史家辦報”思想,《當代傳播》,2011年第4期,35-38頁。(CSSCI)
4、馬慶,尹應芬。公共危機事件中的情感報道框架及效果,《當代傳播》,2009年第1期,100-102頁。(CSSCI)
5、馬慶。論公共危機傳播研究的區域傳播視角,《當代傳播》,2009年第6期,66-68頁。(CSSCI)
6、馬慶.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時尚的建構與傳播——以《今代婦女》為例,《編輯之友》,2011年第11期,114-117頁。(CSSCI)
7、馬慶。論中國近現代報人的地理分佈,《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第11期,173-176頁。(CSSCI擴展版)
8、馬慶。日常生活中的時尚傳播研究——兼論武漢紡織大學創設“時尚傳播”的學科基礎,《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1-4頁。
10、馬慶,譚艷麗。論范長江新聞思想的兩次轉變,《青年記者》,2011年第11期,73-74頁。
11、馬慶。民生新聞內涵與外延的新拓展,《新聞前哨》,2010年第12期,32-34頁。
12、馬慶。再論史量才的“史家辦報”思想,《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13-17頁。
13、馬慶。繪製都市男女情感生活“地圖”——評《楚天金報》“真情傾述”的傳播策略與價值,《新聞前哨》,2011年第11期,26-27頁。
15、馬慶,張韋。論主流媒體對災區社會的建構——以汶川地震后《南方周末》的報道為例,《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65-69頁。
16、馬慶,王傑。媒體如何再現公共事件——以“南勇案”為例,《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43-47頁。
17、馬慶。口述實錄欄目的困境與選擇,《新聞前哨》,2007年第10期,68-69頁。
18、馬慶。新聞傳播學科實施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98-100頁。
21、鄧紹根,馬慶。創新-新聞業的生命線:美國斯坦福大學第四屆創新新聞學大會的啟示,《新聞與寫作》,2008年第1期,29-30頁。
22、馬慶。武漢都市類報紙公信力調查,藍壽榮主編《社會誠信的倫理與法律分析》,233-244頁,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