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藍蛋白測定

專業術語

銅藍蛋白測定,專業術語,拼音為tóng lán dàn bái cè dìng,銅藍蛋白又稱銅氧化酶,是一種含銅的α2-糖蛋白,電泳位置在α1和α2-球蛋白之間。一分子銅藍蛋白與8個銅原子結合,血清中約90%的銅原子與銅藍蛋白結合。一般認為銅藍蛋白由肝臟合成,一部分由膽道排泄,尿中含量甚微。

臨床意義


● 1.升高
● (1)重症感染:炎症、肝炎、骨膜炎、腎盂腎炎、結核病、塵肺等。
● (2)惡性腫瘤: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各種癌。
● (3)膽汁瘀滯:原發性膽汁瘀滯型肝硬化、肝外阻塞性黃疸、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
● (4)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再生障礙性貧血、心肌梗死、手術后等。
● (5)其他:急性精神分裂症、震顫性譫妄、高胱氨酸尿症。
● (6)在生理情況下妊娠,口服避孕藥,CER亦可升高。
● (7)有助於鑒別肝硬化和肝癌,原發性肝癌時血清銅藍蛋白高於正常的幾率為>8.3%,肝硬化時高於正常的幾率為12.6%.
● 2.降低
● (1)Wilson病即肝豆狀核變性(為最有價值的診斷指標)。
● (2)營養不良:腎病綜合征、吸收不良綜合征、蛋白漏出性胃腸症、低蛋白血症等。
● (3)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膽道閉鎖症等。
● (4)新生兒、未成熟兒。
● (5)見於嚴重的低蛋白血症,腎病綜合征等。
● (6)診斷肝豆狀核變性:該病時銅藍蛋白顯著降低,可能由於銅過高地沉積於肝及基底核或是銅藍蛋白合成障礙所致。

正常值參考範圍

● 0.21~0.52g/L,新生兒較高,至14歲時降至正常水平。

影響因素


● 雌激素與含此類激素的避孕藥物,醯胺咪嗪、美沙酮、苯巴比妥、苯妥英、三苯氧胺等約物可使血清銅藍蛋白水平升高;而天冬醯胺酶可使其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