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癬
耳廓癬
耳廓癬 開始為紅色丘疹、水皰。繼而脫屑並逐步向四周蔓延擴大成大片紅斑,上覆鱗屑。邊緣清楚,有丘疹或水皰。可延及外耳道、全耳、頸面部。患者多有局部外用皮質激素史。自覺瘙癢明顯,常為一側。可伴手足癬、體股癬、頭癬等。刮取鱗屑加10%KOH液直接鏡檢可見分枝分隔的菌絲。培養有皮膚癬菌生長。
(一)發病原因
來源於頭面部癬的直接蔓延或手足癬、體股癬、甲癬等的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這類感染又稱耳癬。
![耳廓癬](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b/m6b9a31ee22ea227b2124a7e26f1d7b57.jpg)
耳廓癬
局部原有皮損如外耳道濕疹、銀屑病、脂溢性皮炎等以及局部潮濕、外耳道損害如挖耳及長期局部使用抗生素和皮質激素等都是重要的誘發因素。
(二)發病機制
引起耳廓感染的真菌主要是皮膚癬菌如紅色毛癬菌、石青樣毛癬菌及羊毛狀小孢子菌等。來源於頭面部癬的直接蔓延或手足癬、體股癬、甲癬等的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這類感染又稱耳癬。引起外耳道感染的病原菌絕大多數為煙麴黴和黑麴黴。其中黑麴黴佔90%以上。耳道濕疹、銀屑病、脂溢性皮炎等以及局部潮濕、外耳道損害如挖耳及長期局部使用抗生素和皮質激素等都是重要的誘發因素。
耳道中有少量積膿,可直接檢查和培養,有細菌生長。有助診斷。
取耵聹或痂片加10%KOH液檢查可見菌絲和孢子。有時可見分生孢子頭。培養有真菌生長。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避免用手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