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年
世博年
2010的大幕已將拉開,對於中國而言這將是一個充滿憧憬的“世博年”。24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7000萬人次參觀、2萬場次文化演藝活動上演及一系列論壇的舉行等,將構成一屆“經濟、文化、科技的奧林匹克”——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簡稱上海世博會)。2010年,綜合類世博會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又恰逢新中國新甲子的第一年。從某種意義上說,“世博年”實質將是“奧運年”后,又一個引世界關注的“中國年”。
資源緊缺、經濟復甦、貿易摩擦、環境污染、地區性衝突、反恐2010年,全球仍有諸多共同的命題和懸念等待破解。2009年末,當大範圍的冰雪霜凍襲擊北半球各國時,“何時才能徹底告別金融危機”“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下一步是什麼”等一連串問題,促使西方世界持續觀察“中國模式”,其中不乏一些人士對中國,進而對上海世博會寄予期望。西方學者在看待中國舉辦大型國際盛會時,往往習慣與經濟掛鉤,將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與一些西方大國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盛會相提並論。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歷史學教授傑弗里·瓦瑟施特倫曾通過對照分析提出:“中國作為世界事務中一個新的重要參與者已經登場。” “世博經濟”的馬力究竟有多強勁?來自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預測分析,上海世博會所帶來的消費潮,明年有望大幅拉動這座中國“指標性”城市的經濟成長。“世博會有望促使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00到400億元人民幣,即可帶動當地消費增長7-9個百分點。”該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國平說。對東道主而言,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或將成為中國擺脫“唯GDP論”,走上真正可持續發展之路的一個試驗場。從“綠色能源”的大範圍使用,到在網際網路上建3D展館,創意與實踐可見一斑。在中國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看來,上海世博會將成為繼北京奧運會之後,又一個引領中國綠色經濟的“風向標”。他說,上海世博會正在朝著減碳及“碳中和”的方向努力。 “世博年”里,值得關注的還不止於此。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曾不止一次提醒:除了經濟效益,更應注重世博會的文化內涵。他認為,上海世博會將成為中國與外部世界的又一次近距離交流。上海將作為中國的一面鏡子,向世界展示這個古老國度的驚人成就,同時也將開啟長達半年的文明對話。歲末年初的黃浦江畔,一曲多元文化“交響詩”已經奏響,繼澳大利亞、阿聯酋等國的自建館后,日本館“紫蠶島”宣告建築竣工並亮燈,“古堡”巴基斯坦館、“海貝殼”以色列館等也初具雛形。中國館呈現瑰麗“畫軸”和優雅“綠色”,美國館暢想“2030年”,非洲聯合館展露神秘氣息,海峽兩岸合作創意“世博主題秀”,少林、武當展示真功夫……這一切都等待著參觀者一一揭開面紗。 “在我的家鄉,還有很多人沒有到過中國,他們對中國的印象,還處在較低的層次,很多信息都不是真實的,我希望他們都來這裡親眼看看。”上海廣播電視台外語頻道“樂學中文”欄目主持人、20歲的英國女孩麗貝卡對“世博年”充滿期待。中國人深知,在這個“地球村”里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誠如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闡述世博會理念時所言:世博會超越了信仰、地域和種族的界限,衝破了動蕩、衝突和戰爭的陰影,把各國人民匯聚在和平、進步、友愛、合作的世博大家庭里。站在“世博年”的門檻上,世博門票已熱銷近1600萬張,姚明、成龍、郎朗等3位形象大使正為世博會“預熱”奔波,上海全城沉浸在迎世博倒計時的歡樂氛圍中…… 夜幕下,黃浦江畔世博園區永久性場館逐一亮燈的剎那,人們不僅能感到燈光傳遞的溫情與信心,更將看到一個主張和平、開放、合作的中國。
中國館呈現瑰麗“畫軸”和優雅“綠色”。為迎接即將到來的2010年,上海東方廣播有限公司精心策劃了一系列特別節目,與聽眾一起迎接新一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