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樹

薔薇科枇杷屬植物

枇杷樹屬於薔薇科蘋果亞科枇杷屬,喬木常綠小喬木,高達12米,小枝粗壯,密生鏽色或灰棕色絨毛。葉革質,披針形、葉面褶皺,葉下面密生鏽色或灰棕色絨毛,基部楔形,先端漸尖,葉緣有疏鋸齒。花期10-12月,頂生圓錐花絮,翌年5-6月成熟,梨果球形或長圓形,橙黃或橙紅色。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一般樹高3至4米;樹冠呈圓狀,向內收斂,樹干頗短。小枝粗壯,黃褐色,密生鏽色或灰棕色絨毛。葉片革質,披針形、倒披針形、倒卵形或橢圓長圓形,長12-30厘米,寬3-9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上部邊緣有疏鋸齒,基部全緣,上面光亮,多皺,下面密生灰棕色絨毛,側脈11-21對;葉柄短或幾無柄,長6-10毫米,有灰棕色絨毛;托葉鑽形,長1-1.5厘米,先端急尖,有毛。圓錐花序頂生,長10-19厘米,具多花;總花梗和花梗密生鏽色絨毛;花梗長2-8毫米;苞片鑽形,長2-5毫米,密生鏽色絨毛;花直徑12-20毫米;萼筒淺杯狀,長4-5毫米,萼片三角卵形,長2-3毫米,先端急尖,萼筒及萼片外面有銹色絨毛;花瓣白色,長圓形或卵形,長5-9毫米,寬4-6毫米,基部具爪,有銹色絨毛;雄蕊20,遠短於花瓣,花絲基部擴展;花柱5,離生,柱頭頭狀,無毛,子房頂端有銹色柔毛,5室,每室有2胚珠。果實球形或長圓形,直徑2-5厘米,黃色或桔黃色,外有銹色柔毛,不久脫落;種子1-5,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1.5厘米,褐色,光亮,種皮紙質。花期10-12月,果期5-6月。

分佈範圍


產甘肅、陝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台灣。各地廣行栽培,四川、湖北有野生者。日本、印度、越南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也有栽培。

生長繁殖


種子的採集

為保持原品種的優良性狀,在枇杷苗繁殖中,採種時應採集品種純正、無病蟲害並充分成熟的種子。在豐產、穩產、品種優良的母株中選擇優良母本樹採種。一般生長健壯的成年母株種子充實飽滿,其苗木對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強,生長健壯,發育良好。在生產上,以果實由綠色變為該品種固有的色澤、果肉由硬變軟、種子充實飽滿、種皮色澤加深而有光澤等特徵來鑒定種子是否成熟,在合適時機採收。選擇果實時期,應該選擇果形端正、品質好、不易裂果、不易日灼和凍害的肥大果實。等待這些果實充分成熟后採下取種。採種可以與枇杷果肉的加工相結合,以免浪費。

種子處理和播種

每年5-6月枇杷果實陸續成熟,分批採摘成熟的果實取出種子,隨采隨播於田地疏鬆土壤或播種盆內,盆播時,其種子較大,可用點播法,用500倍多菌靈液處理種子並噴灑苗床,株距3-5厘米,遮陰或置於散射光處,每日淋水1-2次,保持土壤濕潤。田地播種一般畦寬1-1.5m,將畦面做成龜背形,以利於排水。畦面每隔20~30cm開1條播種溝,溝深2cm,溝內每隔3-5cm播1粒種子。播后不要覆土。播后蓋草並澆透水,每日淋水1-2次,保持土壤濕潤。注意保濕,減少陽光直射,以利於提高出苗率。8-9月份種子陸續發芽繼續保持土壤濕潤,加強水分管理,發芽期子葉變綠,起著葉片的作用,需要逐步增加光照。
通過幾年來的實踐,播種時,由於枇杷種子子葉較大,而且屬於子葉出土形,所以覆土不宜厚。覆土厚度對發芽率有特別大的影響,出苗率較低,一直困擾著育苗工作。試驗中仔細觀察發現,枇杷種子發芽時胚軸較細而且短,後來,採用將種子播於疏鬆的土壤表面,不覆土,光照、水分管理如前,出苗率竟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枇杷幼苗忌積水和通氣性不良的土壤,苗圃地要選擇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土質較疏鬆、沒有育過枇杷苗的平地或緩坡地。播種前15天,宜施用大量腐熟的廄肥或土雜肥,深翻作畦。
因枇杷苗期喜半陰、怕直射陽光,故苗圃地可選在半陰的果樹行間、樹林旁。

分栽苗木

在10月下旬11月中旬,小枇杷苗長到10-15厘米高時,小苗擁擠在一起光照不足,需要進行第一次分栽苗,株距20-30厘米,也可種植於直徑15-20厘米的營養缽內(方便第二年定植省去了起苗環節)。第二年末,第三年初進行第二次分栽,株行距1-2米。分栽時注意將主根過長根短剪,以促發側根,經過兩次剪根分栽,側根發達,利於以後提高栽植成活率

枇杷育苗主幹培養

枇杷樹做行道樹應用,必須要有一定的高度,才能滿足園林綠化的要求,這就要對小苗進行主幹的培養,使其達到一定的高度。一般小苗三年後開始側枝生長,此時小苗主幹直徑有2-3厘米,要及時抹去側芽,保持頂端生長優勢,抹芽時面對苗木,一隻手握主幹,另一隻手捏住側芽基部輕輕晃動,即可去除側芽,操作中注意不要將主幹樹皮扯掉,否則主幹會留下疤痕,影響美觀而且主幹抗風能力降低。3-4年後主幹高度可達到2.5-3米,根據要求確定苗木高度,培養樹冠,也可以繼續增高主幹的培養。

擴大樹冠

4-5年後,保留側芽即可擴大樹冠,但是枇杷苗在進行過主幹培養后,側芽會集中生長,任其自然側枝會有扎堆輪生的樣子,既側枝間距過小,不利於以後樹木的生長,因此擴冠時,要注意側枝的疏密,抹去多餘的側芽。第一輪留3-4個側芽,芽距10-20厘米,間隔50-80厘米留第二輪,傘形樹冠基本成型。

育苗注意事項

播種時用500倍多菌靈液處理種子並噴灑苗床,後期淋水時可用500-600倍多菌靈液噴灑幾次;小苗期注意澆水,缺水會導致葉片干黃,輕則影響苗木生長速度,嚴重的會致苗木死亡。小苗出土前,苗床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不要過干過濕,待出苗后揭去覆草。由於枇杷幼苗喜陰,遇強烈日光葉片易灼傷。因此,播后出苗前,就要用遮陽網搭好蔭棚,蔭棚高50-60厘米。齊苗后,及時疏去弱苗、過密苗、病苗,按株距大小留一壯苗。待苗長出3-4片真葉時,可用稀薄人糞尿或複合肥每隔半月澆施一次,並及時清除雜草。同時做好病蟲害的防治。

栽培技術


施采果肥

枇杷成熟后,樹體營養水平相對較低,采果后必須及時施足肥料,要求有機肥和複合肥施用,施肥量應佔全年的50%左右。特別是豐產園更要加大施肥量,每畝可施農家廄肥1000—1500公斤,速效複合肥50公斤、餅肥(油枯)100—150公斤。
施肥以樹冠滴水為界環狀溝施,必須在采果后一周施完,並及時灌水,以利根系吸收營養,早促夏梢的萌發。

夏季修剪

夏季修剪必須以通風透光,增強樹勢為前提條件。修剪疏密生枝交叉枝、重疊枝、病蟲枝、枯枝。對結果枝則要短截:對衰弱結果枝要進行更新,對已萌芽的春梢側枝,保留1—2個枝梢,疏除過多的弱枝:對徒長枝,則視樹冠的空間大小酌情間疏,短截或拉枝保留:對傷口過大的主枝要及時用石硫合劑塗抹傷口、以防傷口被病菌侵染影響樹勢的生長。

病蟲害

1腐爛病的防治
腐爛病是枇杷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患,通常會發生在枇杷樹的主幹根頸上,出現在側枝的情況較少,當枇杷樹的樹榦皮開裂、起翹、剝落或者流膠現象時,主幹根頸就會產生軟腐現象。此種現象經常會出現在鬱閉潮濕的枇杷園子中。主要的應對措施,將枇杷樹身上的病斑刮掉,消除掉樹皮上的病菌后立即將樹皮燒毀,並且用病必清、2%農抗10~20倍液或5%菌毒清水劑30~50倍液等塗抹病斑傷口,輔助樹榦傷口的癒合。同時要增強樹勢,加大肥料和水源的供應,加大培育力度,讓枇杷樹茁壯成長,增強對病菌和病毒抵抗力
2葉斑病的防治
在侵染性病害中葉斑病是防治的重點之一,其中包含了斑點病角斑病灰斑病。該病害對枇杷樹的危害較大,病情較輕的病害會影響到枇杷樹的生長態勢,嚴重的病害將直接對枇杷樹造成損傷,導致枇杷樹出現落葉、枯枝、葉片僵化和減產等嚴重問題。針對該病症的防治主要是要提高枇杷樹本身的生長和抗病能力,增強樹木生長態勢,提高果園的管理水平和質量。孕蕾前,為了防止果樹患病,適當地為其補充一些銅元素和鈣元素等,例如可以選擇採用0.3~0.5的石硫合劑,也可以利用甲基托布津600倍液進行藥物噴射,除了採用上述方式外,還有一種較為簡便的方式就是採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噴射,有效的消除枇杷樹的葉斑病。

主要價值


1食用價值
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營養頗豐。參考相關文獻及權威部門的檢測認定結果,枇杷不論是葉、果和核都含有扁桃苷,枇杷中有各種果糖葡萄糖、鉀、磷、鐵、鈣以及VA、VBVC等,並且其胡蘿蔔素含量在各水果中居第3位。除了鮮食外,還可以將枇杷果肉製成糖水罐頭或釀成枇杷酒
2綠化價值
枇杷樹冠整齊美觀,可作為庭院綠化和風景區綠化樹種,同時由於枇杷樹生命力強、生長迅速、遮蔭效果良好、耐修剪、花粉無刺激、落葉時間一致、掛果時間長,是一種優良的道路綠化樹種。
3生態價值
枇杷作為降高溫、固碳型植物,在眾多園林植物中,生態功能表現突出,尤其是滯塵能力最強。對保持水土、美化環境、改善生態條件有很好的作用。根據一些城市的應用情況,枇杷樹在滯塵能力、固碳能力、水分利用率、降溫能力等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現。
4文化價值
枇杷果實中含有堅核,民間常將其作為健康長壽、子嗣昌盛的象徵,常將枇杷樹與石榴樹搭配栽植,寄託“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枇杷的果實黃色如金,被譽為“黃金丸”,象徵財富殷實,因此枇杷樹也常與柑橘樹配植,表達“招財進寶”的願望;在園林配景中,還將枇杷樹與銀杏白果)搭配,寓意“金玉良緣”的讚美與祝福之情。在綠化造景中,將現代景觀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對提升地區的文化內涵有很大的幫助。杜甫詩“楊柳枝枝弱,枇杷對對香”,生動地勾勒出枇杷的形、色、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