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舍人鎮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轄鎮

王舍人鎮隋代前稱雜貨店,唐貞觀年間(629~652年),王璽(做過中書舍人)告老還鄉,在此開店。去世后,為紀念他,此庄改為王舍人庄。王舍人鎮因駐地設在此而得名。

1949年10月,成立了歷城縣城關區,辦公地址設在王舍人鎮;1956年12月改稱歷城縣王舍人鄉;1958年9月,易名為歷城縣東郊人民公社;1980年4月,更名為濟南市郊區東郊人民公社;1987年5月恢復歷城區王舍人鎮;2010年5月,王舍人鎮撤鎮划辦,原有22個村成立王舍人街道,16個村併入新成立的鮑山街道

王舍人鎮
王舍人鎮
歷史沿革
強鎮由來
王舍人鎮是歷史文化名鎮,毛澤東主席1959年兩次視察該地,境內殷商文化遺址、梁王城遺址等享譽國內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鎮黨委、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農重工興三產,兩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先後榮獲首屆中國鄉鎮投資環境100強、山東省綜合經濟實力200強、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單位、齊魯鄉鎮之星、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2000年該鎮綜合實力列濟南市第二,1997~2000年,連續4年被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評為省級文明鎮。
大事記
春秋時,齊桓公將今王舍人庄東南2公里處的一丘崗封為齊國大夫鮑叔牙的食邑,鮑叔牙死後葬於此地,此山因此得名鮑山。
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宋征北將軍檀道濟進駐歷城梁王莊,軍糧告急,敵軍乘機進攻,危急之時,檀道濟急中生智,連夜以土代糧,量土成山,敵軍因此未敢貿然進攻。這些土堆就是現在的糧冢,後人為紀念他又建檀公祠。
北宋年間,張揆、張?兄弟學有所成,張揆官至龍圖閣學士、翰林學士、知審院,曾為皇子師傅;張?官至戶部侍郎,影響很大。1076年12月,蘇東坡由密州知州調河中府,路過王舍人庄,在張氏二兄弟讀書的地方題留“讀書堂”三個大字,此讀書堂遺址在王舍人庄內。
1931年6月1日,民眾教育館在王舍人庄建立。
1937年8月,國民黨歷城縣政府由濟南遷至王舍人庄。
1943年11月,中共濟王工委成立(濟南、王舍人庄),尹天佑任書記。
12月,中共濟王工委書記尹天佑帶領特務大隊,夜襲曹家館敵據點,俘偽軍20餘人,繳獲步槍20餘支,子彈一批。
1944年2月2日,中共濟王工委書記尹天佑在侯家莊被敵人殺害。
1948年3月24日,境內王舍人庄以東地區全部解放。
10月上旬,歷城縣政府機關從仲宮遷至楊家屯、冷水溝。
1949年夏,縣政府機關由冷水溝遷至王舍人庄圩子里。
5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歷城縣工作委員會在王舍人庄成立。
10月,成立歷城縣城關區,辦公地點設在王舍人庄。
1950年,沙河鄉沙河村農民--勞動模範王朝佑聯合本村7戶農民成立了歷城縣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並任組長。
1951年9月,中共歷城縣委、縣政府機關遷至壩子、灘頭。
1952年10月20日,王朝佑辦起山東省第一個農業合作社
1955年3月,中共歷城縣委、縣政府機關遷至趙家莊東新址。
1956年2月5日,濟南市汽車公司在王舍人庄設立全縣第一個班次公共汽車站。
12月,撤銷歷城縣城關區,成立歷城縣王舍人鄉。
是年,濟南大華服裝廠建成投產,產品暢銷國內外,多次受到省、市外貿部門的表彰。
是年,王舍人鄉建成歷城縣生產規模最大的印刷廠--濟南市東郊印刷廠。
1958年9月,撤銷王舍人鄉,成立歷城縣東郊人民公社。
11月,大辛庄出土商代卜骨、骨簇各1件。
1959年1月,《東郊人民公社關於五定一獎生產管理責任制的規定》被中共歷城縣委批轉,在全縣推廣。
2月5日,毛澤東主席在濟南車站專列上召開了六級書記座談會,東郊公社黨委書記鄭松、大辛管區總支書記李蘭生、大辛庄生產大隊支部書記張印水參加會議。
2月15日,中共山東省委第一書記舒同來東郊公社當社員,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並在歷城召開全省小麥管理現場會。
4月13日,毛澤東主席來東郊公社視察,察看了大辛大隊的麥田。
9月21日,毛澤東主席第二次來東郊公社視察,在此接見了出席全縣五級幹部會議的管理區黨總支書記以上幹部。
1960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到東郊公社大辛大隊視察。
1963年7月,王舍人鎮冷水溝辦事處被中共歷城縣委確定為社會主義教育試點單位。
10月,省、市、縣三級社教工作隊到王舍人鎮開展社會主義教育,為期60天。
1974年4月13日,歷城縣革委組織廣大群眾和幹部在大辛大隊隆重集會,慶祝毛澤東主席視察東郊公社15周年。山東省革命委員會、濟南部隊、山東省軍區、濟南警備區的代表和駐地解放軍指戰員也參加了大會。
1975年,濟南市東郊第一建築安裝工程公司(始名“戰山河”)成立。
1976年,濟南東郊棉油脂肪酸廠建成投產,是江北最大的專業生產廠。
是年,濟南市東郊水泥廠建成投產,“歷山牌”礦渣硅酸鹽水泥1989年被評為市“優質產品”。
1977年,大辛庄殷商文化遺址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年,濟南東郊耐火材料廠建成投產,年創產值500多萬元,產品暢銷國內,主要產品硅質絕熱板獲山東省“優質產品”稱號。
1978年,濟南東郊養豬場建成並投入使用。該場是濟南市生豬生產的龍頭企業和良種繁育中心。
1979年4月13日,王舍人鎮舉行紀念毛澤東主席視察大辛庄20周年活動。
5月24日,由馬里全國解放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馬里人民民主聯盟副總書記、財貿部部長阿馬杜·巴巴·迪亞拉上校率領的馬里友好訪問團到王舍人鎮小蘇家村參觀訪問。
1985年3月5日,國家體委副主任袁偉民和省長李昌安到王舍人鎮體育中心視察。
3月22日,省、市領導姜春雲、何宗貴、翟永?等陪同中央新聞記者團一行60餘人,來王舍人鎮採訪體育中心開發建設情況。
4月28日,國家體委主任李夢華來王舍人鎮視察王舍人莊農民集資修建的文體中心。
10月,全國首屆農民田徑運動會在王舍人鎮王舍人莊農民自己集資興建的文體中心舉行。
1986年4月20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工業和農業代表團一行5人,在中共濟南市委副書記孟雲陪同下參觀了東郊養豬場。
6月10日,王舍人鎮召開“熱烈歡迎前線戰士凱旋歸來”大會,並向歸來的戰士及其家屬贈送了紀念品。
是年,濟南順發淡水養殖有限公司成立,是國內獨家人工養殖施氏鱘的企業。經中國水產科學院等有關部門專家學者評估,該公司現存養施氏鱘親魚的數量、質量及養成技術均居國內領先水平。
1987年4月16日,撤銷濟南市郊區和歷城縣建制,建立濟南市歷城區。原郊區洪樓、王舍人、華山三個鎮劃歸歷城區。歷城區於5月1日對外辦公。
6月4日,山東省第二屆殘疾人運動會在王舍人體育中心召開。
8月17日,王舍人地區從早5點到夜晚降雨143毫米,並夾有風暴,最大風力達11級,降冰雹20分鐘,冰雹大如核桃,18個村莊受災,重災村7個,通訊電話中斷3天,總計損失2518萬元。8月26日,再次遭受暴雨襲擊,降水量為25年來之最。
1988年4月13日,全省第一屆農民體育運動會在歷城區體育館和王舍人文體中心舉行。
9月7日下午4時,8級暴風雨襲擊該鎮,造成1333公頃玉米倒伏,300多株樹木倒折。
12月7日,中共濟南市委書記賀國強視察王舍人鎮宿家開關廠。
是月27日,濟南市環保局投資148萬元,打深機井2眼,建起灘頭水廠,解決了10個村1.5萬多群眾吃水難的問題,市長翟永?出席了供水剪綵儀式。
是年,濟南市文物管理處到王舍人鎮進行文物普查,在梁王地區發掘陶器3件,經考證為漢代陶器。
1989年3月13日,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振等來東郊養豬場視察。
5月13日,姬長慎榮獲全國水利系統勞動模範稱號。
6月,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姜春雲來王舍人鎮參加麥收勞動。
1990年10月,山東省副省長高昌禮到王舍人鎮慰問抗美援朝老同志郭傳才。
1991年5月,王舍人鎮團委被評為“山東省爭做山東未來建設者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9月,鎮廣播電視管理站成立,1993年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視。
11月1日,全省首家種子市場--濟南市種子市場在王舍人鎮落成開業。
1993年2月22日,舉行鎮科技辦公大樓奠基儀式,翌年5月23日舉行落成典禮。
5月8日,濟南市種子市場首屆全國種子現場交易會在王舍人鎮召開。
8月,王舍人鎮梁二村磚瓦廠在施工時挖出漢代陶磨盤1套、陶罐2件、陶壺1件、陶匾1件、五銖錢數枚;唐代陶罐2件;元代瓷罐1件、黑釉罐1件,對梁王城的考古研究具有重大價值。
11月16日,王舍人鎮被評為省、市義務教育示範鄉鎮。
1994年1月25日,鎮黨委、政府首次對在發展經濟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進行大規模獎勵表彰。
2月23日,舉辦首屆焰火晚會。
2月24日,舉辦民間藝術匯演。
4月,由農民集資40萬元興建的沙河大橋建成通車。
6月13日,王舍人鎮順利通過濟南市“小康鎮”驗收。
8月12日,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在王舍人鎮召開“全市爭創經濟強鄉(鎮)工作會議”,副市長劉克昌到會講話。
9月,王舍人鎮被評為“山東省尊師重教先進單位”。
1995年5月23日,壩王路南端拓寬改造工程正式開工,投資1100萬元,總長3700米。
7月25日,濟南市農村工作會議在王舍人鎮召開,副市長劉克昌出席會議並講話。
10月13日,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副省長宋法棠在市長謝玉堂的陪同下到王舍人鎮視察工作,併到東郊養豬廠指導工作。
是月,王舍人鎮榮獲“山東省鄉鎮經濟綜合實力200強”榮譽稱號,名列第47位。
11月12日,王舍人鎮通過省級“兩基”教育驗收。
是月,王舍人鎮榮獲“首屆中國鄉鎮投資環境100強”榮譽稱號。
12月,工業北路東段拓寬改造工程竣工。
是年,張馬屯小學職工小家獲“全國總工會模範職工小家”稱號。
1996年4月13日,中共山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孫淑義到王舍人鎮指導工作。
5月,中共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謝玉堂來王舍人鎮指導工作。
是月,鎮團委榮獲“山東省希望工程攻堅獎”。
9月21日,鎮黨委、政府、鎮經濟發展促進會聯合舉辦紀念毛澤東視察東郊37周年慶祝活動,同時舉行壩王路通車、閑置設備調劑中心開業、“幸福門”落成典禮。
是月26日,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振來鎮視察指導工作。
10月18日,王舍人鎮梁王三村團支部書記潘淑榮榮獲省婦聯、省團委授予的“孝敬老人好青年”稱號。區團委號召全區青年向她學習。
11月29日,小清河治理工程王舍人段全面開工。
是月,王舍人鎮被評為“山東省‘二五’普法先進集體”。
12月25日,小清河治理工程拆遷涉及全鎮9個村、842戶,拆遷量占濟南市的四分之一。
1997年1月,沙三村農民郭洪星被評為“濟南市科技致富能手”,他研究開發的西紅柿換頭技術在全省推廣。
12月,王舍人鎮被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省級文明鎮”。
是年,王舍人鎮被評為“全國體育工作先進鎮”。
1998年1月2日,區文化局與市文化局在王舍人鎮聯合舉辦了濟南市第九屆暨歷城區第四屆春聯比賽。全市各縣(市)區參展作品共300餘件。有11位書畫家在現場揮毫為農民群眾贈春聯、書畫300餘件。
9月8日,王舍人鎮實驗小學舉行落成典禮。該校投資500餘萬元,按省級規範化學校標準興建。
11月27日,歷城區推廣楊南村“群防群治,聯戶聯防”工作經驗。
1999年12月20日,王舍人鎮長達40千米的有線電視光纜鋪設完畢,全部入村。
是年,東郊第一建築安裝公司、寶勝魯能電纜廠通過ISO9002質量認證。
2000年5月,濟南市高科技農業示範園在王舍人鎮開工建設。
6月,王舍人鎮榮獲“山東省科普先進鄉鎮”稱號。
7月3日,工業北路施工隊伍進駐施工現場,此路拓寬改造工程正式開工。
是月23日,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100餘名會員到王舍人鎮幸福柳廣場考察並舉行紀念活動。
是月25日,原中宣部副部長、文化部代部長賀敬之來該鎮視察,並欣然題詞。
是月,鎮教委榮獲山東省航模比賽第一名。
10月,鎮教委被評為“山東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是月,王舍人鎮被評為“山東省綜合治理先進鄉鎮”。
是月,王舍人村被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評為“濟南市明星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王舍人鎮地處濟南市歷城區,距市政府15公里。東與郭店鎮相鄰,西與全福辦事處相連,南與歷下區姚家鎮接壤,北隔小清河與華山鎮相望,是濟南市東大門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王舍人鎮
王舍人鎮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王舍人鎮南北長9.5公里,東西寬8.5公里,總面積5962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451公頃。

水資源

該鎮地下水資源豐富,名列濟南72名泉的白泉、花泉居其中,東郊、李家、宿家等3處水廠處其所,向市區日供水30萬噸。鮑山(因鮑叔牙葬于山下而得名)、大王山立於內,其中鮑山海拔118米,面積30.6萬平方米,為鎮內勝景;梁王河、龍脊河、分洪河、張馬溝、大辛河等5條河呈南北走向,河水北流入小清河。奶牛存欄量達3000多頭。

行政區劃


名稱電話區號名稱電話區號
王舍人村0531蘇家莊村0531
裴家營村0531趙家莊村0531
靳家村0531趙仙庄村0531
曲家村0531大辛村0531
孫家衛村0531張馬屯村0531
南灘頭村0531宿家張馬屯村0531
劉家村0531陳東村0531
簡家屯村0531陳家張馬西村0531
北灘頭村0531小張馬村0531
水坡村0531梁二村0531
冷水溝村0531梁一村0531
楊南村0531梁三村0531
楊家屯北村0531梁四村0531
沙五村0531路家村0531
沙四村0531紙坊村0531
沙三村0531李家村0531
沙二村0531川流村0531
沙一村0531殷陳村0531
東周村0531郭家村0531

人口民族


全鎮轄5個辦事處,38個行政村,戶籍管理人口106889人,自有人口5284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2‰。全鎮有回、維吾爾等12個少數民族,有李、趙、王等70多個姓氏,其中李姓最多。
人口數據
總人口112601
58351
54250
家庭戶戶數32604
家庭戶總人口(總)103228
家庭戶男51600
家庭戶女51628
0-14歲(總)19225
0-14歲男10054
0-14歲女9171
15-64歲(總)85690
15-64歲男44894
15-64歲女40796
65歲及以上(總)7686
65歲及以上男3403
65歲及以上女428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99271

經濟


綜述

王舍人鎮
王舍人鎮
王舍人鎮是濟南市的老工業基地,境內有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濟南輕騎集團、濟南小鴨集團、濟南化肥廠有限責任公司等大中型國有及省市區企事業單位40餘家。上述大中型企業的發展帶動和促進了全鎮一、二、三產業的大發展。2000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785億元,地域性財政收入528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24元,全鎮一、二、三產業之比為13∶43∶44。
1996年,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8330萬元、2.29億元、2.15億元,財政收入24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88元。2001年,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41億元、3.81億元、4.15億元,財政收入完成7781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0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85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7億元;出口創匯118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00萬美元、利用內資3.65億元。
1996年3月,被市政府評為村鎮建設先進單位;11月,被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評為“二五”普法工作先進集體。1997~2001年,連續5年保持省級文明鎮稱號。
1997年1月,被市委、市政府評為1996年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被市政府評為九年義務教育先進鄉鎮;2月、6月,分別被市委、市政府評為1996年度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小清河幹流治理工程拆遷安置先進單位。
1998年5月,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集體;9月,被市政府評為教書育人先進單位。1999年3月、2000年4月,分別被市委、市政府、濟南軍分區評為擁軍優屬模範單位、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先進單位。
1999~2001年,連續3年被市政府評為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1999年10月,被省農業委員會、省體育運動委員會、省農民體協評為全省“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
2000年2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1999年度計劃生育工作集體三等功;10月,被省教育廳評為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11月,被省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全省科普先進鄉鎮;12月,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綜合治理先進鄉鎮。2001年2月,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信訪工作先進單位。
2002年2月,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濟南市2001年度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同年10月26日,被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農業部、建設部、國家環保總局評為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同月29日,被中宣部、國家計生委評為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鄉鎮。
2002年12月5日,被國家農業部、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農民體育協會評為第六批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 

第一產業

1949年糧食畝產僅100多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400多公斤,總產2375萬公斤。
1978年後,該鎮注重調整農業內部結構,擴大蔬菜種植面積800公頃,引進種植蘆筍89公頃,開挖魚塘33公頃,荷塘133公頃,發展成為濟南市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1990年,全鎮農業產值達2050萬元。
王舍人鎮
王舍人鎮
自1990年始,該鎮發揮市高科技農業示範園的優勢,繼續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附加值農業,2000年,擁有各類大棚4600多個,保護地面積達2148公頃,主要種植品種有以色列、荷蘭系列甜椒、濟雜一號長茄、櫻桃、西紅柿、西瓜等瓜、果、菜品種80多個,產品銷往全省各地。奶牛存欄量達3000多頭。
該鎮重視農業生產的保護,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大搞農田基本建設,2000年有各種樹木38萬株,高標準排灌渠道50公里,微灌節水面積達333公頃,形成田成方,樹成行,溝溝相連,路路相通的新型農業格局。
王舍人鎮全鎮有耕地2630公頃。鎮黨委、政府在農業生產上提出了“以市場為導向,以擴大蔬菜保護面積為突破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現增量與增效並舉,市場建設與基地建設同步發展”的路子。自1993年以來,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用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1995年,投資450萬元,以治理“三湖”為中心,對農田排灌系統進行綜合治理,投工16萬個,搬運土石41.8萬立方米,治理面積966.6公頃,受益面積66.6公頃。修建砂石路30公里,橋涵17座,路涵、管閘44處,開挖溝渠9條、4430米,新建農田林網480公頃,完善900公頃,有林地面積達232公頃,林木覆蓋率達18%;有效灌溉面積為2400公頃。1995年全鎮糧食總產20415噸,畝產802公斤,分別比1986年增加2777噸、214公斤,實現了農業病蟲害防治和耕、耙、播、種、收等工序的機械化。大力培植農業主導產業。鎮黨委、政府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農民發展蔬菜大棚。1995年,播種面積1947公頃,產菜101549噸,畝產值3300元。番茄高接換頭技術推廣后,畝產達到12605公斤,畝收入2萬多元。把奶牛業作為主導產業來優先發展。1995年,全鎮有奶牛2500頭,畜牧產值達2949萬元,湧現出了水坡等養牛專業村。全鎮養殖水面達到10公頃,年產魚58噸。 
2000年底,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2億元,其中種植業1.413億元,養殖業7792萬元。

第二產業

工業
王舍人鎮
王舍人鎮
新中國成立前,僅有少數紅爐、白鐵、石灰窯、手工作坊等零星手工業。1958年,大力發展社隊工業,先後建起農機具廠、印刷廠、服裝廠等企業,從業人員65人。1970年後,建起東郊磚廠、五金廠、棉油脂肪酸廠、新華皮鞋廠等,從業人員達到382人,固定資產達322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539萬元。1978年以來,經過兩次開展鄉鎮企業年活動,先後又建起了電力開關廠、魯能電纜廠、東郊耐火材料廠、第三毛紡廠、白水泥廠、合線廠、洗煤廠、軋鋼廠、斯達乳品廠等100餘家企業,從業人員達1萬多人,產品達到138種,銷往世界各地,限額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2233億元,利稅2745萬元,創出了平壁控制電纜、無線電力電纜等國優、省優名牌產品,18個產品獲國家專利產品稱號。
建築業
建築業是該鎮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有濟南東郊第一建築安裝工程公司、古建公司2個企業。其中,濟南東郊一建公司成立於1975年,是省二級施工企業,1999年通過ISO9002質量認證。2000年有職工2000餘人,專業技術人員200餘人,固定資產1900萬元,年產值7162萬元,利稅500萬元。區古建藝術公司是以承建古建築為主的綜合建築企業,大明湖千佛山等景區內古建築均有該公司設計和施工的項目。

第三產業

新中國成立前,境內只有王舍人、沙河兩個集市,小規模商業、飲食業、服務業、錢莊等各類店號較多,大都集中於王舍人周圍。新中國成立后,發動群眾入股辦起了互助合作組織,集體商業網點增加。1953年對私營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私營商業大多數納入合作化軌道。1990年在全鎮形成了每個辦事處有一處集市的格局。1993年5月8日王舍人鎮全國種子市場成立並舉行交易會。從1995年開始,該鎮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吸引各方投資,建設綜合及專業貿易市場、大型購物中心等。2000年,全鎮建成了永君鋼材批發市場、齊魯建材博覽中心、鴻騰酒水批發市場、蘇家綜合貿易市場、朝山街、壩王路、萬隆超市、供銷商城等10大綜合及專業貿易市場、4條商業街、3處開放型購物中心,個體工商戶達1500戶;私營企業達75家,從業人員達1.2萬多人,第三產業增加值4.7億元。

特色產業

境內有國營及省市大中型企業單位40餘家,全鎮一、二、三產業都圍繞大中型企業展開,搞好服務,致富農民,構成了王舍人鎮的經濟特色。奶牛養殖業已成為農民致富的主要途徑,並成為濟南佳寶乳業公司的奶源供應基地,還帶動發展優質牧草133公頃。楊北村養殖的虹鱒魚銷往省內外,培育繁殖的施氏鱘技術國際領先。

社會


教育

解放初,境內有完小1處,初小6處,11處分校,適齡兒童入學率55%,在校學生1000餘人,1處中學--現濟南十八中。解放后,教育事業迅猛發展,幼兒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開展。1980年,全鎮建起了3處中學,並實現了村村有小學的目標。是年,村村建起了幼兒園、農民夜校,鎮成立了成人教育中心,並對各村小學校舍進行改造,設施進行更新,該鎮教育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1995年通過“兩基”教育驗收。1998年9月8日投資500多萬元建起的省內一流規範化學校--實驗小學竣工,2000年通過了市級規範化驗收。2000年,全鎮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達6991人。該鎮義務教育、基礎教育、德育教育、小學教育管理等14個方面在全省領先。學生的入學率、鞏固率均達省級標準,先後為國家輸送大中專生2300多人,其中專科356人,本科78人,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人口佔全鎮總人口的67%。
所屬學校
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東梁庄小學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殷陳小學
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東梁王小學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殷陳小學
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中心小學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水坡小學
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中心小學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沙河小學
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冷水中學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灘頭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冷水溝小學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灘小學孫家衛分校
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北濰頭小學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簡家屯村學校
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南灘頭小學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裴家營小學
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南灘頭小學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西梁王莊四小學
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大辛小學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西梁王莊小學
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實驗小學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趙家村小學
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宿家張馬小學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路家工農小學
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宿家張馬村小學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路家工農小學
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張馬屯小學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陳家張馬小學
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曲家小學王舍人鎮梁王工農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鎮楊家屯北小學

科技

該鎮積極開展科技、文化、衛生、法律“四下鄉”活動。1997年以來,向群眾發放各類材料20多萬份,贈送字畫1000餘幅,送電影160多場,義務為群眾查體1萬多人次,建起50餘處科普陣地,積極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有8000餘名農民取得綠色證書;2000年,全鎮共有專業科技人員103人;1997~2000年,獲得科技成果30多項,1997年,沙三村農民郭洪星研究的西紅柿換頭技術在全省推廣,並榮獲市級科技致富能手稱號。2000年6月,王舍人鎮獲山東省科普工作先進鄉鎮稱號。
王舍人鎮歷史悠久。數千年來,勞動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如舞蹈、曲藝、書法、繪畫、雕刻、陶器、剪紙等民間藝術代代相傳。新中國成立后群眾文化生活日趨活躍。1951年7月建文化館,1968年12月建鎮廣播站,1974年1月建鎮文化站,1980年2月成立鎮電影放映隊,1993年建鎮有線電視台,實現有線電視村村通,1999年成立歷史文化資料整理挖掘辦公室,對境內的歷史文化遺跡進行整理。2000年為紀念毛澤東主席兩次視察該鎮,投資1200多萬元建設了佔地8公頃的幸福柳廣場。2000年底,境內有影劇院4處,新華書店2處,各類存書達12萬冊;村村建起文化大院,並設有圖書室,藏書12萬餘冊。11個莊戶劇團、30多個群眾文藝團體活躍在全鎮,南北灘的莊戶劇團被中央電視台報道,書法家李恭臨的書法作品自1991年起先後在北京、武漢、西安、香港、台灣等地展出,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新中國成立前,轄區內醫療條件較差,僅有10餘名中醫,幾個中藥鋪。1956年,成立大聯營診所,1958年,成立東郊衛生院,有衛生技術人員32名。1967年,各村成立衛生室,配赤腳醫生,實行合作醫療制度。1978年聯營診所併入衛生院,衛生院佔地0.6公頃,設有門診、病房,總建築面積2670平方米,醫務工作者53名。另有村衛生室38處,鄉村醫生和衛生員62人。1994年,衛生院投資6萬元安裝了B超等先進醫療設備,改善了醫療條件。2000年,全鎮有衛生院1處,醫護人員70名,年門診30172人次,衛生院輻射村中心衛生室19處,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01人。1990年,簡家、殷陳衛生室獲省先進行政村衛生室稱號。
教育、科技王舍人鎮1995年有3所中學(1所完全中學),23所完全小學及成人教育中心學校。1987年全鎮進行中小學校舍改造,實現了“六配套”。1989~1991年投資320萬元完成了四室(實驗、圖書、儀器、閱覽)建設。1993年11月,市政府對全鎮“兩基”工作進行了評估驗收,已達標。1994年元月份,經市教委等聯合評估驗收,全鎮實驗室建設和技術裝備達到了國家教委頒布的二類標準。1995年11月經省政府評估驗收“兩基”工作各項指標均達到省標準。適齡兒童入學率、畢業率、初等教育完成率均為100%。鎮成人教育中心的教學設施已達到國家教委頒布的標準。全鎮有幼兒園31所。殷陳庄幼兒園和路家莊幼兒園為全區首批合格幼兒園。歷屆黨委、政府十分重視科技工作,設有分管副書記、科技副鎮長;鎮政府設科委、科協等職能部門。1994年召開了鎮科協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科協委員。截至1995年,5個辦事處設有科協分會,村級科普小組98個,科普人員310人。全鎮建8個專業學會,168人;9個科技機構,科技人員52人。全鎮有中高級職務的414名,還建立農科教培訓中心,配備專職教師22名,學校除經常舉辦各類短訓班外,還開辦了5個全日制中專班,1992年被省政府命名為“山東省成人教育示範學校”。
自1990年起,濟南歷城激光加工中心與山東大學光學系合作承擔了省科委“七五”規劃項目“激光焊接技術研究”中的子課題QM-1型氣門激光補焊機研製任務。經一年多的生產應用,1991年10月18日通過了省科委組織的專家鑒定,填補了國內空白,被列入國家新產品。在實驗階段,就為濟南汽車配件廠增收162萬元。1992年曆城區節能技術研究所研製出LCT-3型常溫快速黑化液,1993年12月通過了省級技術鑒定,填補了國內空白,1994年獲成都全國星火科技精品金獎,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濟南市特種粉末冶金研究所,1993年研製開發的YL3、YL6硬質合金系列刀具,獲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94年開發生產的硬質合金頂錘,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被市科委授予“濟南首屆民辦科技機構15強”稱號。文化、衛生、體育1974年建立東郊公社文化站,1992年全鎮有三分之二的村建起標準較高的文化大院。鎮駐地有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濟南化肥廠等單位的3座影劇院,2個書店。王舍人鎮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每年春節期間舉辦民間藝術調演比賽,有龍燈、高蹺、九連環、大秧歌等。書法繪畫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每年都舉辦規模較大的書畫展覽。1995年成立了王舍人地區書畫社,為培養、發現書畫人才發揮了作用。中年美術教師韓蘭生1989年參加峨嵋山畫展,其作品《高瞻圖》獲一等獎。鎮轄區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辛庄文化遺址和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大王山革命烈士陵園。1990年,梁王地區發現漢墓,出土印章、銅器、陶器、銅鉞等多件。據有關專家論證,對研究濟南及梁王地區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1992年開始投資興辦有線電視,這在濟南地區的鄉鎮中尚屬首家。全市有線電視共纜系統論證會在王舍人鎮召開,當年列入市科委科研課題。1992年10月試播,播出11套節目,1994年底增加到16套節目,1995年底全鎮實現通視。

體育

1985年,由農民自己投資210萬元建起全國首家農民體育中心,1986年舉辦了全國第一屆農民運動會,在此屆運動會上湧現出著名運動員王秀亭。2000年,全鎮共建有各類體育活動場所70多處;有門球隊、籃球隊、乒乓球隊、足球隊、各類棋隊、武術隊等群眾體育組織86個,常年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占鎮總人口數的30%;學校體育活動生機勃勃,王舍人鎮體育代表隊連續多年在全區舉辦的中小學田徑運動會上獲團體第一。1997年獲全國體育工作先進鎮稱號。

民生

人民生活
新中國成立前,農民年人均糧食100餘公斤。新中國成立后的50年代中期,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暖水瓶、鐘錶、手錶、自行車等工業品開始進入農家。1959年,農民人均口糧達到172公斤。1965年人均口糧為185公斤。1978年以後,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產量提高,人均收入增加,1985年人均收入達到500餘元,人均口糧500餘公斤,分別是1976年的7倍、2倍。同年,平均每百戶擁有電視機50台,縫紉機60台,自行車123輛,摩托車10輛。2000年,全鎮人均純收入4024元,人均住房面積達30多平方米,電話裝機總量1.1萬門,行動電話5000部,彩電、冰箱、摩托車普及率達70%,轎車、電腦、攝像機已進入農民家庭。1987年建起鎮敬老院,30餘位老人入住安度晚年,1994年被評為省二級敬老院。

鎮村建設

1978年後,農民的住房條件不斷得到改善,到1985年舊房翻新率達90%,由原來的土木結構改為鋼筋混凝土的磚石結構;全鎮實現“四通”(通自來水、通電、通柏油路、通電話)。1987年9月,在原鎮建築管理辦公室的基礎上成立了全區第一個鄉鎮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1988年,由市環保局投資148萬元,打深水井2眼,建起了灘頭水廠,解決了灘頭地區10個村1.5萬人的吃水問題。1991年,投資600萬元,修通拓寬了長1100米的工業北路王舍人路口“卡脖子”路段。1993年後,投資近億元,先後拓寬改造了鐵騎路、鋼化路、壩王路、朝山街等路段10餘公里,全鎮形成了“四縱三橫”的交通網路。在此基礎上,該鎮編製了“一線四片”和商貿一條街建設規劃,城鎮面貌大大改觀。1997年,鮑豐大廈、供銷商廈、尹陳商廈、鎮實驗小學等建成並投入使用。1992~2000年,開發建設蘇家小區居民樓30餘幢,入住居民達6000餘人。1998年,該鎮被列入濟南市四大組團之一,給該鎮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此後3年間,投資1億多元,先後實施了工業北路拓寬改造工程、“一環九射”工程、幸福柳廣場建設、安居工程等重點工程項目。1996年王舍人村、尹陳村被評為省級村鎮建設明星村。
鎮轄區內有省市級醫院3處。1986~1995年全鎮衛生基礎設施不斷完善。1986年鎮衛生院有職工63人,床位20張。1993年投資30多萬元購置醫療設備,改善醫療條件。1994年11月,與濟南市兒童醫院聯合成立了“濟南市兒童醫院東郊分院”,聘請兒科專家應診,解決了東郊地區兒童看病難的問題。鎮政府制定了《實現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規劃目標》。經省政府評審,12項指標已基本達到了初級衛生保健的規劃目標要求。全鎮村村建有衛生室,其中甲級衛生室29個,鄉醫75人。健全的醫療衛生網路,為治療群眾常見病、多發病發揮了作用。王舍人文體中心的建立(詳見體育分目),為開展體育活動創造了條件,成為舉辦體育比賽和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全鎮積極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許多村、鎮直企業建起體育活動場所。殷陳庄建起了標準較高的燈光球場、門球場,還成立了老年門球隊,多次與區和駐地廠企進行門球比賽;宿家村的晚間體育活動常年堅持。張馬屯、宿家張馬、趙家莊、東郊水泥廠等在元旦、春節期間開展壘球、門球、韻律操等比賽活動。【村鎮建設】王舍人鎮村鎮建設一度滯后,制約著經濟發展。1987年,鎮建委成立,堅持走“小機構大服務”之路,集規劃設計、建材生產、開發、裝修於一體,建設規模、檔次、水平及效益不斷提高。鎮上確定了以建設工業北路商貿一條街為突破口,對城鎮進行綜合治理開發。王舍人庄村內朝山商業街的綜合改造工程已基本竣工;大辛庄、宿家張馬、殷陳庄等村商業街建設已具規模。1991年投資660萬元,拓寬改造了工業北路東首長1150米的“卡脖子”路段。1992~1995年投資1200餘萬元,開發建設蘇家居民小區,建商品住宅樓、商業樓11幢,面積3.2萬平方米,有300多戶、1500餘人遷入新居。

政治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43年11月,中共濟王工委成立,尹天佑任書記,王裕民任組織委員。1949年底共有黨員48人;1976年底黨員總數達464人;1992年黨員發展到733人;2000年底,黨員人數發展到2027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佔40%。2000年有黨支部86個,總支21個,黨委3個。同年,王舍人鎮黨校被評為濟南市先進基層黨校,鎮黨委被評為市級先進基層黨委,區級六好鄉鎮先進單位。

基層政權建設

1949年,成立歷城縣城關區;1950年,改名為第一區王舍人鎮;1956年12月,歷城縣王舍人鄉成立;1958年9月,東郊人民公社成立;1961年7月,歷城縣將原東郊公社、港溝公社和南郊公社、東郊一部分地區合併,成立了東郊區;1971年9月設立了灘頭、冷水溝、梁王、王舍人、大辛、祝甸等6個管理區;1976年2月,歷城縣東郊人民公社成立,轄6個管理區;1980年4月,重新組成濟南市東郊人民公社;1983年5月,成立濟南市郊區王舍人鎮政府;1987年5月,劃歸歷城區,成立王舍人鎮政府。
中共領導下的群眾組織1948年,城關區青年團成立。1951年,歷城縣第一屆婦女代表大會在王舍人庄召開。1986年王舍人鎮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個體勞動者協會、建築技術研究會、企業管理研究會、蔬菜協會、醫學技術協會、糧食科學技術協會、林果研究會成立。1987年,畜牧獸醫研究會成立。1989年鎮計劃生育協會、淡水魚養殖研究會成立。1990年,王舍人鎮消費者協會成立。1991年曆城區工商聯合會王舍人分會、殘疾人聯合會成立。1995年9月21日成立東郊企業集團聯合發展促進會。1984年成立了鎮老年協會。

文化


文物古迹

鮑山
鮑叔牙墓
鮑叔牙墓
位於王舍人庄東南部2公里處,海拔118米,面積30.6萬平方米。春秋時,齊桓公封此地予大夫鮑書牙為食邑。鮑叔牙死後葬於此,得名“鮑山”。山上有鮑叔牙墓。據《歷城縣誌.山水考》載:“鮑山、鮑邑故城,在縣東三十里處。”今鮑山被濟南鋼鐵總公司闢建為公園。山上亭閣台榭,蒼松翠柏,草木繁茂,游廊中彩繪有鮑叔牙舉賢、薦齊候、分金和妙語釋管子等歷史典故。
讀書堂
“讀書堂”故址位於王舍人庄內。北宋咸平初年,契丹人侵擾內地州縣。淄州郡守臨陣脫逃,監軍張蘊帶領民眾兵士,晝夜防守。契丹騎兵見無機可乘,只好撤退。后郡守反誣張蘊有罪,張蘊襟懷坦蕩,在民眾中贏得了威信。張蘊二子張揆、張掞就讀於王舍人庄。
張揆,祖籍范陽,后徙居齊州。北宋進士,歷任北海縣尉、大理司丞、天章閣待制兼侍讀、右諫議大夫、龍圖閣直學士、給事中、翰林侍讀學士、知審刑院、齊州知州。
幸福柳
幸福柳
張掞,北宋進士出身,歷任益都、掖縣知縣,后官至戶部侍郎。傳說他至孝,其父患病時,曾“刲股肉以療”。父死後,尊敬兄長,“為鄉黨矜式”。張氏兄弟飽讀詩書,學有所成,品行高尚,成為鄉鄰行為楷模,對後世也產生巨大影響。北宋名臣、學者蘇軾、范純仁、王臨都曾到過王舍人庄張氏故宅瞻仰憑弔讀書堂,並親筆題寫匾額、詩作,並鐫石立碑。金末元初,詩人元好問路過王舍人庄憑弔讀書堂故址時,尚見3碑俱在。金元戰亂之際,鄉人把蘇軾題寫的“讀書堂”碑埋藏於地下。明朝時,范純仁的詩碑及蘇軾題字碑,佚失。萬曆初年,蘇軾題字碑出土后,被保存在縣學文廟內,供人瞻仰。據縣學街小學一位老教師說,1950年代蘇軾碑刻尚存。后縣學文廟大成殿被拆,古碑再次遺失。今王舍人庄唯王臨詩碑尚存。
位於庄內的一株千年古槐、“幸福柳廣場”的一株百年古柳至今仍然枝葉繁茂。與張氏讀書堂一起昭示著王舍人鎮經歷的滄桑歲月。
雙龍橋
位於王舍人鎮陳家張馬庄村東北處。據文獻記載,明朝柳河之水有兩源。其中“東源花泉”(濟南名泉之一),亂孔爭沸,俗名“亂泉”。西源為釗家泉,水勢尤大。兩源交匯而形成水面,遂建橋於水上。兩源之水,流似雙龍,從橋下經過,故取名為“雙龍橋”。水流經耿家泉匯合后,北入小清河。橋上碑文顯示,雙龍橋曾經兩次重修。一次是清嘉慶六年(1801年),另一次是道光十九年(1839年)。舊時,往來於東北鄉到濟南府的必經要道就經過雙龍橋,農民、商販們驢馱車推,徒步肩挑,川流不息。橋邊設商亭、茶館、飯攤,供過往行人歇腳乘涼吃飯,生意紅火。
糧冢遺址
位於王舍人鎮梁王莊村邊,當地俗稱“糧冢”。傳劉宋元嘉八年(431年),南朝派遣征北將軍檀道濟攻打北魏。當部隊進駐歷城梁王莊時(今王舍人庄一帶),軍糧告急,敵軍乘機發動進攻。危急之時,檀道濟急中生智,連夜以土代糧,量土成山,並令量糧軍士邊高喊籌碼。堆積成疊的土山,月光下遠望像是一堆堆粟米,使敵軍頓生疑慮,以為是宋軍的伏兵之計,不敢貿然攻擊。檀道濟趁機指揮軍隊安全撤退,此地留下了一堆堆“糧冢”。據明崇禎六年《歷乘》記載,梁王莊的“糧冢”原有72個。現尚保存3個。此庄原名糧家莊,以糧字同音轉用梁字至今。後人為紀念檀道濟,又建檀公祠。
大辛庄商代遺址
位於王舍人鎮大辛庄村。2003年,山東大學考古與博物館系與山東省考古研究所、濟南市考古研究所聯合考古隊經過23天的發掘,出土了包括甲骨文在內的多種文物。出土文物顯示,該遺址是以商代文化為主要內涵,集居住、手工業作坊、禮儀中心和墓地為一體的大型商代遺址。刻有甲骨文的卜辭甲骨,內容為一位都邑重要人物祭祀占卜的記錄。該遺址的發掘為認識商王朝跟周邊地區關係,探索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組織,提供了極其重要的資料。甲骨的整修、鑽鑿形態,字型文法等,與河南安陽殷墟卜辭屬同一系統,距今已有3200年。

代表人物


鮑叔牙春秋時齊國大夫,自幼與管仲友善。齊桓公得賢相管仲輔佐,全靠鮑叔牙推薦,“管鮑之交”傳為美談,鮑叔牙死後葬於鮑山腳下(鮑山原為一小丘崗,為鮑叔牙之封邑),此丘崗因而得名鮑山。
檀道濟(?~436)南朝宋著名將領。今西梁王莊處原有一座高約4米的土堆,即當年檀道濟“唱籌量沙”的地方。這一妙計和獨特的指揮形式對後世頗有影響。
張揆(990~?)字貫之。北宋齊州歷城王舍人庄人,北宋文臣。擢進士第,授北海(今濰坊)縣尉,大理寺丞。因疾解官歸家,十年不出戶,攻讀《易經》,通曉楊雄《太玄經》。后受推薦,召為國子監直講,累遷至右諫議大夫、給事中。又加翰林侍讀學士,出知齊州。與弟張?齊名,其故宅及讀書堂清末時尚存。
張?(996~1074)字文裕。北宋名吏,齊州歷城王舍人庄人。性篤孝,幼時曾割已股肉療父疾。后舉進士,任益都縣知縣,在職期間有政績。不久因父喪還家,守於墓側。明道二年(1033),被舉薦為掖縣知縣。累官至龍圖閣直學士,知成德軍,以戶部侍郎致仕。與濟南名士范諷相友善,與兄張揆齊名。
李大玉(1902~1929)女,字淑瑗,王舍人庄人。7歲學唱山東大鼓犁鏵調。新革命時期,11歲的李大玉滿懷愛國熱忱,為起義士兵演唱鼓舞士氣。同時,她侍奉身患重病的父親,其孝敬老人的美德在濟南曲藝界廣為傳頌。此後,在開封、大連、天津、北京演出,深受歡迎,成為山東大鼓“四大玉”的佼佼者,她平日愛讀書,喜字畫,文化素養極高,藝術達到嶄新的境界,被譽為“書史”,在省內外產生巨大影響。
岳伯芬(1910~1950)1937年,日軍侵佔歷城,岳伯芬為保護自身利益,組織自衛團。1938年4月,岳部接受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5軍的整編,岳任34中隊隊長,在歷城、章丘一帶開展抗日活動。1940年秋,岳投靠國民黨山東省主席沈鴻烈,任山東保安16團團長兼歷城縣縣長。日本投降后,岳飛任國民黨歷城縣縣長兼歷城縣保安大隊大隊長。岳伯芬投靠國民黨后積極反攻。1948年9月,在解放軍攻打濟南城時負隅頑抗,后在逃往青島途中被抓獲。1950年8月20日,在王舍人庄被槍決。
孔慶三(1926~1950)1926生於王舍人庄。1948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入朝參戰,志願軍特等功臣、一級英雄。他參加革命后,先後參加過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在歷次戰鬥中,英勇頑強,立下了戰功,由炮手成為炮班班長。1949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0年11月,孔慶三入朝作戰。所在部隊8天內趕到東線的咸鏡南道長津郡天宜水裡。當時敵先頭部隊美7師32團、31團一個營和一個炮兵營已到距此二三十里路的新興里、內洞寺一帶,志願軍兵分三路,向敵進攻。孔慶三所帶92炮班配合尖刀連從正面進攻。當來到於谷里前面的小山嶺時,遇到敵人暗堡的阻擊。部隊幾次衝擊,均未奏效。去爆破的同志英勇犧牲了,而山嶺前後沒有供架炮的地形。孔慶三在徵得連長同意后,帶領2名炮手把炮推上嶺岡,吃力地支起炮架。92炮左柱鋤抵牢了,右柱鋤卻翹起一尺多高。懸空著一根炮腿,難以擊中目標。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孔慶三毫不猶豫地用左肩抵緊柱鋤,命令炮手開炮。炮手遲疑不決,孔慶三連聲命令炮手拉響了火炮。隨著爆炸聲,敵人的暗堡被摧毀,孔慶三卻英勇犧牲。為表彰他的功績,志願軍領導決定給他記特等功,並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王朝佑(1910~1956)沙河二村人,1910年出生,農業合作社社長。
他出身貧苦農民家庭,幼時乞討為生。解放后,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於1950年帶頭聯合7戶農民成立互助組,任互助組長。1952年,聯合3個互助組成立了山東省第一個農業合作社,任社長。其辦社經驗曾在全省推廣。他曾多次被評為省、市、縣勞動模範,出席省、市、縣人民代表大會。1956年因病去世。
趙興元1925年生,梁一村人。1939年參加八路軍,1940年6月入黨,歷任班長、排長、連指導員、營副教導員、代理營長、團長、師長、副軍長、黑龍江省軍區政委、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政委。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9次負傷,榮立特等功2次,大功6次。1988年9月1日,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將軍銜,曾當選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和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李蘭生1927年出生,張馬屯村人,曾任大辛管區黨總支書記,1959年曾兩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郭傳才1930年2月13日出生,中共黨員,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1950年在高炮十二團服役,戰鬥中,用高炮打下美機一架;為保護戰友,排除定時炸彈,兩次榮立一等功。出席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群英會,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63年因身體原因轉業到東郊公社武裝部工作,1984年7月離休。
李文新1936年7月生,教師,退休前任王舍人鎮教委主任,1989年9月,因工作成績突出,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
李大同1937年9月生,王舍人庄人,1953年參加工作,1956年入伍,海軍指揮學院戰役系畢業,中共黨員,1993年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1983~1985年,任海軍西沙水警區副司令員,1985~1987年,任海軍南海艦隊司令部軍務處長,1987~1990年,任海軍廣州基地副參謀長,1990~1992年,任海軍汕頭水警區司令員,1993年任海軍榆林基地參謀長、副司令員,1996年離休。他在部隊辛勤奮鬥40個春秋,為國家和軍隊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
鄭松1958年任中共東郊人民公社委員會第一任書記,曾4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後任萊鋼黨委書記,退休后現居濟南。
李聖堯1944年6月生,王舍人鎮沙三村人,中共黨員,曾任村黨支部書記,2000年10月,被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評為濟南市鄉村優秀科技人才。
韓蘭生1946年生,王舍人庄人。自幼酷愛書畫,拜名師為師,專攻寫意花鳥。多次參加省內外、海內外書畫展,並獲獎,辭條、作品輯入《中華中青年國畫名家集粹》《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等書。
韓培亮1947年10月生,尹陳村人,教師,1993年,因工作成績突出,榮獲“全國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
康建利1953年4月生,王舍人村人,王舍人鎮水利站站長,因工作成績突出,1996年10月榮獲“全國水利系統勞動模範”稱號。
萬寶亮1956年9月生,蘇家村人,經管站站長,1994年3月,因工作成績突出,被國務院全國第三產業普查協調小組評為“國家級第三產業普查先進工作者”。1997年7月,在全國第一次農業普查工作中表現突出,被評為國家級先進個人。
劉學強1960年11月24日生,劉家村人,1999年1月,因工作成績突出,被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評為“人民滿意政法幹警”,記二等功一次。
李登嶺1961年12月生,裴家營村人,2000年2月,因工作成績突出,被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授予“計劃生育先進個人”稱號,榮立二等功。
於洪濤張馬屯村人,個體電器維修戶。1994年6月,《濟南日報》以“個體勞動者楷模”為題報道了他的事迹。他曾被授予“全國先進青年個體勞動者”稱號。
潘淑榮女,梁王三村人,村團支部書記。因孝敬兩代老人,並照顧殘疾大伯哥事迹突出,於1996年10月被省婦聯、團省委評為“省十佳孝敬老人好青年”,《大眾日報》《濟南日報》曾刊登她的事迹。
李恭臨北灘頭村人,退休教師,早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濟南書法家協會、山東書畫藝術促進會、山東民族文化學會、中國書法家協會山東分會、齊魯書畫家協會會員。1993年編入《中國當代教育名人辭典》。作品曾多次參加省內外書展,受到國內外廣大觀眾和友人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