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偉

碩士生導師

黃英偉,男,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國經濟史研究》編輯部工作。

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為經濟增長、經濟史、農業經濟、長時段氣候變遷與經濟發展。

2020年12月9日逝世。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工作經歷

2010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博士后。
2012年任助理研究員,年底晉陞副研究員。
2014年9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訪問學者。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2020年12月9日逝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領域
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為經濟增長、經濟史、農業經濟、長時段氣候變遷與經濟發展。
課題
2013-2017中國社科院創新工程項目“中國傳統經濟再研究:以制度轉型為視角”執行研究員。
2013-2013中國社科院重點國情調研項目“蘇北‘蠶桑第一鎮’的發展之路”主持。
2011-2012第五十批博士后面上項目“集體化時期農戶收入研究”主持。
2011-2012中國社科院重大國情調研項目“無錫、保定農戶收支調查”成員。
2010-2011中國社科院國情調研項目“西北乾旱地區水資源調查”成員。
2008-201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民合作社縱向一體化”成員。
2007-2008亞洲開發銀行項目“三江平原發展可持續替代生計和社區參與可持續濕地管理”成員。
論文
黃英偉、陳永偉,《金融發展與就業促進:理論和實證》《勞動經濟研究》(2015.1)。
黃英偉、陳永偉,《福兮禍之所伏:反思玉米引種歷史》《經濟學家茶座》(2015.2,總68輯)。
徐衛國、黃英偉,《人民公社社員的活命“工資”:糧食》《經濟學家茶座》(2015.1,總67輯)。
李懷印、黃英偉、狄金華,《回首“主人翁”時代——改革前三十年國營企業內部的身份認同、制度約束與勞動效率》《開放時代》(2015.3)。
人民公社時期農戶勞動報酬實物化及其影響——以20世紀70年代河北某生產隊為例”[與徐衛國]《中國經濟史研究》2014.4。
“集體化時期人口、收入分配與農業勞動生產率——以山西省東北里生產隊為例”[與張晉華]《農業考古》2014.4。
哥倫布大交換”終結了“氣候-治亂循環”嗎?——對玉米在中國引種和農民起義發生率的一項歷史考察[與陳永偉、周羿]《經濟學(季刊)》2014.3。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應對蠶桑退卻”[與王大任]《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1.17。
“集體化時期的農戶收入”[與陳永偉、李軍]《中國經濟史研究》2013.2。
“集體化時期農村經濟檔案論述”[獨著]《古今農業》2012.4。
“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農戶增收績效實證研究”[與張晉華、馮開文]《中國農村經濟》2012.9。
“農業問題更在農業之外”[獨著]《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3.21。
“工分制的制度經濟學分析”[獨著]《二十一世紀》2012.6。
工分制下農戶勞動配置的經濟分析”[獨著]《中國經濟史研究》2011.2。
“集體制末期農戶勞動力投入的性別差異”[與李軍、王秀清]《中國經濟史研究》2010.2。
Yingwei Huang:“Review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1978-2008” [與Kaiwen Fen, Jinhua Zhang]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09.4。
赫哲族傳統生態倫理觀及其弱化”[與王強、楊俊武]《農業考古》2009.4。
“中國生豬生產與糧食生產關係的變遷”[與汪娟]《新疆農業科學》2007.5。
“考古資料所見新石器時期家豬的分佈”[與張法瑞]《古今農業》2007.4。
“從《齊民要術》看北魏的養豬業與養羊業”[與張法瑞]《中國農史》2006增。
“小功率電容降壓穩壓電源的設計”[與宮鐵波]《無線電》2003.9。
“歷史上的地權:研究現狀與趨勢”[獨著]《經濟學動態》2014.12。
著作
《蠶桑退卻:農戶和鎮政府的應對——江蘇省新沂市河溝鎮調研報告》(與王大任、楊園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西北乾旱地區水資源現狀與利用》(與魏明孔中國社會科學2012。

社會活動


2010年10月“公共管理國際會議”(澳大利亞堪培拉)。
2011年10月“新中國社會變遷與當代社會史研究學術研討會”(保定)。
2012年6月23-25日“中國留美經濟學會2012年年會”(開封)。
2013年2月16-18日“中國經濟制度與政策探析研討會”(日本東京)。
2014年10月11日-12日2014年中國經濟史學年會暨“經濟轉型與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封);10月24日首屆全國經濟史學博士后論壇(2014):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的歷史探索(北京)。
2014年11月在《中國經濟史研究》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