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黃金周

1999年國務院出台的法定假日

1999年9月,國務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國慶節春節和“五一”法定節日加上倒休,全國放假7天。從此,3個“黃金周”掀起的旅遊消費熱成為我國經濟生活的新亮點,假日經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新話題。

歷史


1999年,國務院公布新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將春節、“五一”、“十一”的休息時間與前後的雙休日拼接,從而形成7天的長假。
2000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旅遊局等九部委《關於進一步發展假日旅遊的若干意見》,正式確立黃金周假日制度。
2004年2月,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在一個論壇上提出建議,增加中國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在隨後的幾次人代會上他都提出取消“五一”或者“十一”黃金周,強化春節長假,增加中國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的議案。
2006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05:雙穩健政策下的宏觀經濟走勢》報告正式提出建議:取消五一、十一黃金周
2006年,主管部門成立假日調整的研究小組,全面研究我國的節假日制度和休假制度的沿革和現狀。國家發改委先後召開6次座談會聽取各方的意見。
2006年,以蔡繼明為負責人的清華大學假日制度改革課題組認為,黃金周制度該功成身退了。2007年兩會期間蔡繼明再次提案呼籲取消“五一”、“十一”黃金周。
2007年11月9日到15日,國家發改委以就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草案)進行網上問卷調查。方案取消了五一黃金周。
2007年12月,《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明確了從2008年起我國將要執行的假日方案。

現狀


在1999年國慶第一個“黃金周”到來時,席捲全國的假日旅遊熱潮令各界人士始料不及。據有關統計,全國出遊人數7天內達到28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實現141億元。
2000年春節7天假期,國內旅遊人數超過2000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一成;全國旅遊花費約1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六分之一。
2000年“五一”黃金周,全國國內旅遊人數達4600萬人次,旅遊收入181億元;“十一”黃金周期間,旅遊人數達598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0億元。
第五個“黃金周”是2001年春節,在這7天中全國共接待遊客449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98億元,人均花費支出為441元。

改革


長假期改為短假期
2008年“五一”黃金周被取消,改為短假期,共三天,並設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次短假期,放假總時間也由10天變為11天。
2009年政協兩會上,很多代表委員都提出恢復五一黃金周的提案,其中,全國政協委員、原國家旅遊局副局長張希欽在小組討論中提議,應該恢復“五一”黃金周。對此,國家旅遊局新聞發言人劉曉軍表示,如果地方政府認為恢復“五一”黃金周有利於當地經濟發展,可以試點恢復。人民網關於“你是否贊成恢復五一長假”的調查顯示,截至2009年3月4日,共有將近500萬名網友參與了網上調查,其中贊成恢復五一長假的佔92.2%。由此可見,恢復五一黃金周是絕大多數人民的呼聲,2009年全面恢復五一黃金周具有相當大的可能性。
國務院通過了《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草案)》和《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草案)》,明確取消了“五一黃金周”大假。為此,各大旅行社則趁機抬高春節出遊的價格,而網友則紛紛批評旅行社趁機抬價的做法,並對有關部門取消“五一黃金周”的決定和帶薪年假是否能得到保證表示了質疑。
網友聲音
由於取消五一黃金周已成定局,很多原計劃在五一長假出遊的人只好把時間提前到春節。而各大旅行社趁機漲價的做法,無疑是給準備出遊的人潑了一盆冷水,引發了廣大網友的不滿。大多數網友表示,“五一長假沒有了只好選擇春節游,春節游卻在這個時候大幅漲價,旅行社的做法無疑是趁火打劫”。
許多網友把不滿情緒指向了旅行社,認為“旅行社根據市場情況,合理地適當調整一下價格是情理當中。但是,取消五一黃金周絕不能成為春節游或其他長假旅遊牟取暴利的理由與機會。”而有的網友則認為,“漲不漲價是由市場說了算,出去玩的人多了價格漲上去了也無可厚非”。有的網友則把不滿指向了取消“五一黃金周”的有關部門,認為從春節游漲價可以看出“取消五一的弊端已經顯現出來了”,另外一些網友則稱“為啥有關部門遇到啥問題先想著迴避,而不是想法解決呢?取消了五一,還有十一和春節。不會全取消吧?”
而對於被認為是彌補措施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網友的態度也並不一致。有網友表示“支持帶薪年假,只要能享受到。”而更多的網友則對帶薪休假表示了質疑,擔心“帶薪休假規定能否真正落到實處”。 2007年11月9日,國家發改委在各大網站公布了《國家法定假日調整方案》並開展民意調查,社會反響強烈。三個傳統節日設為法定節假日幾乎獲得了100%的支持,但“五一”黃金周是應當保留還是取消成了最大的爭議點。
支持保留黃金周
學經濟管理學院旅遊管理系主任王衍用認為,縮短“五一”黃金周是極端錯誤的,春天是人們渴望旅遊的時候,現把“五一”黃金周縮短了,就意味著把人們旅遊的需求給抑制了。
羊城晚報報道,廣東省政協委員、珠影一級編輯祁海也堅決反對取消“五一”黃金周,一些人認為黃金周弊端明顯,是因為只看到黃金周的旅遊、交通等問題,卻沒看到其休閑價值、家庭團聚的獨特價值。
華商報華西都市報等20餘家媒體還共同倡議:增加傳統節日的同時,保留“五一”黃金周。理由包括取消“五一”黃金周,就少了個長途探親和旅遊機會、影響婚期、國慶旅遊價格可能上漲等。
黃金周的取消理由
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研究小組說明取消黃金周的理由是,節假日安排過於集中,10天法定節假日中9天集中安排在春節、“五一”、“十一”,人員流動數 量龐大,交通擁擠,旅遊安全隱患增大;居民大規模集中出遊導致旅遊產品短期內供給不足,旅遊景區人滿為患,破壞現象時有發生;長假期間消費過於集中,也給旅遊及相關企業經營活動安排帶來較大困難”。黃金周對旅遊行業並無裨益得到了旅遊從業者的認同,對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遺跡造成的破壞。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最佳的日接待量為3萬人,極限日接待量為8萬人,但2000年5月2日創造了日接待12萬名遊客的紀錄。
五一黃金周
五一黃金周
帶薪休假實現的可能性
杭州會計師舒聖祥認為,在帶薪休假制度尚未得到有效而成熟的普遍執行、還沒有變成人人可以享受的真實權利之前,倉促取消一個黃金周,可能會影響到很大一部分人休假權的實現。“黃金周至少能給人們提供一個可預期的穩定假期,而帶薪休假在目前肯定無法做到這一點。”
清華大學假日制度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認為,黃金周並沒有保障人們的休息權。把傳統節日變成法定假日,更有利於保障勞動者的休息權。實施帶薪休假制度以後,民眾可自由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旅遊時間,將更進一步賦予民眾休息權和自由選擇的權利。

不同看法


人們擔心取消“五一”黃金周所帶來的種種難題的確不容忽視,但是,在探討取消“五一”黃金周所帶來的問題的時候,也要想想我們還是擁有“個人黃金周”的。國務院法制辦5日公布《職工帶薪年休假規定(草案)(徵求意見稿)》,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根據徵求意見稿,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的職工在同一單位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如果這個帶薪年休假能夠得以實施,不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黃金周”了嗎?
如果“個人黃金周”能夠取代“五一”黃金周,實際上我們就擁有了更多的自由與便利。因為“個人黃金周”可以避免“五一”黃金周出門所帶來的出門難、住宿難、旅遊景點人滿為患等弊端,取而代之的是個人可根據自己和形勢的需要,有選擇性地回家探親、外出旅遊等。用“個人黃金周”取代“五一”黃金周從理論上講是一件大好事。
但是,理論歸理論,在實際生活中,“個人黃金周”還是難以取代“五一”黃金周的,這也正是人們對“五一”黃金周念念不忘的原因。在現實生活中,帶薪年休假制度並沒有得到有效執行。早在1995年,帶薪休假制度就被寫入了《勞動法》,但一直以來,帶薪年休假制度很大程度上還是“紙上談兵”,即使在一些部門和單位得到了實施,那也只成為少數人的“盛宴”。
如果打消人們對“五一”黃金周的懷念,就必須要使“個人黃金周”得到“強制執行”,用“個人黃金周”來取代“五一”黃金周。而如何讓更多的人依法享有“個人黃金周”,這也嚴峻地擺在我們的面前,容不得有任何借口逃避。

建議


國家旅遊局綜合協調司、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昨天發布的2010年《休閑綠皮書》建議:對我國現有的假日制度繼續進行優化,增加兩天法定假日,再次形成五一黃金周。
綠皮書指出,為了提高我國居民的生活質量,充分發揮節假日在滿足居民休閑需要,同時發揮最終消費對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作用,對我國現有的假日制度繼續進行優化十分必要。為了進一步優化我國的法定假日制度,綠皮書主編、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德謙提出三條建議:一是進一步推動我國帶薪年休假制度的落實;二是在法定節假日中,有必要繼續保持已有的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假日;三是有必要認真考慮百姓的籲求,再增加兩天法定假日,放在五一假日,進而再次形成五一黃金周。
劉德謙稱,從近兩年取消黃金周后的旅遊業發展來看,如果多這樣一個假日,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