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播藝術團
國家級大型綜合文藝表演團體
中國廣播藝術團是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系統的國家級大型綜合文藝表演團體,下設合唱團、民樂團、說唱團、電聲樂團等分團,還有廣播吉他樂團和廣播之友合唱團兩個業餘團體。50年來,廣播藝術團立足於廣播電視,直接反映社會生活,隨時代而進,為生活而歌,不斷地推出新人新作。
中國廣播藝術團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相聲”的保護單位。
建團40多年來,藝術團為電視電影錄製和提供了數以萬計的優秀文藝節目,並經常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有廣泛的影響。廣播藝術團所屬各個表演團體,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點和優勢。
廣播交響樂團在首席指揮袁方的指導下,積累了豐富的保留曲目,形成樂團獨特的演奏風格。1988年出訪歐洲7國巡迴演出,並進入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音樂會,充分展示了樂團風采,受到高度評價。
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是由1953年創立的原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和1949年創立的中國電影樂團民族樂團重組整合而成的大型民族交響樂團,隸屬於中國廣播藝術團。
中國廣播藝術團和中國電影樂團均是中國歷史悠久、成就卓越、影響深遠的著名的國家級表演團體。分別演奏和錄製了上千部(集)的音樂會作品、唱片、電影和電視音樂,許多創作和演奏的作品已成為本團和其它團體常演不衰的經典曲目。
演出現場
中國廣播電聲樂團成立於1987年,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為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建立的。該團在全國較早地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電聲樂隊,他們以出眾的才華活躍在電視熒屏和文藝舞台上,同時也雲集了殷秀梅、王馥荔、謝莉斯、王潔實、屠洪剛、魏金棟、吳瓊、伊揚、硃砂、紅霞、劉斌、牛秀蘭、王曉芳、張國平、陳靜雲、龔潔、薛皓垠等著名歌唱家和眾多新人。
中國廣播說唱團創建於一九五三年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一家國家級的曲藝表演團體。
強大的演出陣容,使他們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和極高的聲譽。團內聚集了眾多的優秀表演藝術家,歷年的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都有該團的一大批著名演員參加。
演出現場
侯寶林、白鳳鳴、郭啟儒、劉寶瑞、馬增芬、孫書筠、郭全寶、馬季、唐傑忠、李文華、趙連甲、馬增慧、郝愛民、姜昆、趙炎、陳佩斯、朱時茂、馮鞏、劉偉、牛振華、鞏漢林、李金斗等都是中國廣播說唱團的藝術名家,每個人的成功都體現著鮮明的時代特色。相聲大師侯寶林曾組織了中國第一個“相聲改進小組”,邀請了老舍等文學名家參與,探討相聲如何適應新的生活。馬季是20世紀60年代相聲界的代表人物,他探討歌頌與諷刺並舉的相聲創作新思路,給相聲界帶來鮮明的時代特色。粉碎“四人幫”后姜昆走上相聲舞台,他的相聲反思歷史,訴說群眾的心聲。馮鞏是在生活向現代化多元化的轉折中逐漸為觀眾所接受的,他融會了戲劇電影等其它多種藝術門類的藝術特點,體現了一個“新”字。
廣播民族樂團是新中國成立最早的專業民族樂團,已故的民樂大師彭修文先生曾在廣播民族樂團執棒43年。他經過多年探索,在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基礎上確立了彈撥、打擊、吹奏、弓弦四個聲部組成的中國現代民族交響樂隊。近年來,在青年指揮家彭家鵬的帶領下,又不斷開拓國際市場。廣播合唱團曾經多次在國內外的重大演出比賽中獲獎。1959年,他們在指揮家聶中明的指揮下首次在我國推出無伴奏合唱音樂會,他們還積累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中外合唱作品。廣播電聲樂團則是隨著時代進步而成立的一支年輕的音樂團體,殷秀梅、魏金棟,王馥荔、屠洪剛、吳瓊等藝術家享有盛譽。
廣播交響樂團和廣播電視劇團
廣播交響樂團和廣播電視劇團,目前雖然已離開中國廣播藝術團,但它們也曾在歷史上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廣播交響樂團是我國有數的幾個優秀的交響樂團之一,如今已獨立組建為中國愛樂樂團。廣播電視劇團是現在的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的前身,曾拍攝了我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在1958年6月15日播出,標誌著我國電視劇事業邁出了第一步。
中國廣播藝術團自2001年開始,創作了一個又一個迎接新世紀的相聲小品。前些時候推出的相聲敘述劇《明春曲》,由姜昆等人創作,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展現相聲藝術百年的歷史,在構思方面頗有新意,到目前為止,已演出50多場,獲得了可觀的收益。藝術家們現正加快改革步伐,準備在新的機制下,為時代奉獻更多的歌聲和笑聲。
演出現場
該團的樂隊由弓弦樂組、彈撥樂組、吹管樂組、打擊樂組(包括一個民歌演唱組)所組成。30多年來該團為廣播、電視演播了1000餘首樂曲,並錄製了數以百計的唱片。為了適應民族樂隊發展的需要,該團從1953年起對各種民族樂器進行收集、整理,並對揚琴、笙、阮、排鼓、馬頭琴等一些樂器進行了成功的改革。
從1957年後,樂團曾先後應邀訪問過蘇聯、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日本、義大利、澳大利亞、紐西蘭、菲律賓、香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部分演員還訪問過朝鮮、美國、加拿大以及南美洲、非洲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為增進中國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發展國際間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該團在不斷的藝術實踐中,成長了一批音樂專業人才。知名的指揮家、演奏家、演唱家有彭修文、陸青霜、俞良模等。由該團創作、改編的器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月兒高》、《流水操》、《豐收鑼鼓》,笛子獨奏曲《牧民新歌》,二胡齊奏曲《喜看麥田千層浪》等,已成為該團的保留曲目。
演出現場
中國廣播藝術團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發展壯大,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和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極大的鼓舞了全團廣大文藝工作者,他們將一如既往繼續努力創作新作品,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三貼近”原則,積極發揮國家級文藝演出團體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的重要作用。五十多年來,中國廣播藝術團作為我國文藝園中的一束瑰麗的奇葩,以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鼓舞、激勵和美的享受。她們以多種類型的節目、多種形式的演出,精彩紛呈,展現在舞台上。中國廣播藝術團伴隨著共和國五十多年來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的發展,創下為兩千餘部影視片(劇)錄製音樂總量第一的記錄,寫下了輝煌的歷史篇章。五十多年來,培養和造就了眾多的藝術人才,正是這些藝術家們用辛勤的汗水,把這座藝術殿堂裝扮的五彩繽紛。中國廣播藝術團的藝術家們幾十年如一日,深入生活、深入基層,把內容豐富、格調高雅、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獻給了偉大的時代。他們活躍在國內舞台的同時,還先後出訪了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以及港、澳、台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增進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和友誼,為中國文化藝術走向世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