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國

我國古代一個小國

郯國是我國古代一個小國,在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一帶。公元前十一世紀,少昊後裔中的炎族首領就封於炎地,稱(Tan)國,屬人方。春秋前後,國名多加“邑”字,炎國演化為郯國。

由於歷史資料匱乏,無法考證它具體的邊界線,但從周邊國家的範圍和現在每個行政區劃的歷史沿革資料來分析,大體的輪廓還是能夠找出來的。疆域包括在沂河東岸從李庄到歸昌楊集,東面包括臨沭曹庄大興,以及贛榆部分、東海大部分、新浦部分地區。但是,一種說法認為,郯國曾經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北抵琅琊,南至長江,東臨黃海,西接徐州,但是後來淪落了。春秋時期,郯國的周邊國家是鄟國和祝其國。

歷代君主


國君稱號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郯子己某少昊後裔
郯子鴣己鴣?-前414年亡國

史書記載


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商王武丁封其子於炎地(今山東郯城)建立侯國,稱炎國。周滅商后,周武王將其封給商王帝乙長子、商紂王的長兄微子啟,歸附於宋國所轄制,並允許享爵位,子爵。微子啟派其裔孫子鷙管理炎地,成為宋國的附屬國,後為楚所滅。
郯國在西周的資料非常少,僅有兩件青銅器令簋和召尊可以透露若干信息。周公東征后,郯國降服於周王朝。因為郯國處于山東與江淮之間,東向大海、南面徐國、北控諸夷,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所以成為西周一個重要軍事據點。周昭王曾經從郯國出發進攻徐國;衛國國君康伯也長期以郯國為控制東夷的根據地,並且贈送白馬給大將召;後來這個召開著馬車征徐大獲全勝,所以製作了這個召尊來紀念領導賞馬一事。
春秋時期,周朝王室衰敗,郯國逐漸淪為北邊魯國的附庸。前605年,郯國和鄰居莒國不知道因為什麼事爭執起來,齊國和魯國出面勸架,郯國識相地住手了,莒國卻還想動手,結果被魯國教訓了一頓。這段時期魯國和郯國關係非常好,魯還把公主嫁給了郯君;但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郯君把老婆趕回娘家了。之後吳國興起,郯國又一度歸附吳國,但又被魯國聯合晉國、邾國爭了回去;前526年,齊國南下降伏徐、莒、郯,但郯君轉個身又朝拜魯君去了。
此時的郯君正是郯子。據說他還是太子的時候,父母年老患眼病,葯非常特別,居然是鹿奶。於是郯太子親自為父母去採集鹿乳,但他生性善良,不忍心獵殺小鹿,於是想了個辦法——打入鹿群中做無間道。他披著鹿皮先慢慢和鹿混熟,然後趁機擠奶。有一次還差點被獵人當鹿射死,嚇得趕緊變回了原形,從而留下了“鹿乳奉親”的美名。
郯子這次到魯國,魯昭公請他吃飯,魯臣叔孫昭子作陪。叔孫昭子問道:“您的祖先少昊為什麼要用鳥作為官名呢?”郯子說:“從前,黃帝用雲紀事,所以各部門都用雲作為官名;炎帝用火紀事,所以各部門都用火命名;共工用水紀事,所以各部門都用水命名。太昊用龍紀事,所以各部門都用龍命名;我的先祖摯即位的時候,鳳鳥正好來到,所以就用鳥紀事,各部門都用鳥命名啊!”東漢的應劭補充道:黃帝的春官叫青雲,夏官叫縉雲,秋官叫白雲,冬官叫黑雲,中官叫黃雲。所謂的“紀事”可能就是各族的族徽。
“鳳鳥,掌管天文曆法;玄鳥,掌管春秋分;伯趙,掌管夏冬至;青鳥,掌管立春夏;丹鳥,掌管立秋冬。祝鳩,就是司徒;鴡鳩,就是司馬;鳲鳩氏,就是司空;爽鳩氏,就是司寇;鶻鳩氏,就是司事。這五鳩是民政長官。此外還有工業長官五雉、農業長官九扈啊!”當時聖人孔子才二十八歲,聽說郯子在魯的宏論后對郯子非常敬仰,還特地向郯子請教古代的官制。郯子無疑給孔子傳授了不少知識,長了見識的孔聖人不禁感慨:“天子失官,官學在四夷啊!”
前506年,吳王闔閭伍子胥、孫武攻破楚都。前494年,吳王夫差又降伏越王勾踐。吳國成為南方霸主之後,就開始北上與齊、晉爭雄,郯國也自然就降服了吳國。前485年,郯國與魯國、邾國會合吳軍伐齊。齊人為了讓聯軍撤退,殺死挑起戰爭的齊悼公以解釋。前414年,郯國為越王朱勾所滅,國君郯子鴣被擒。

疆域


漢書·地理志》載:“周爵五等,而士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滿五十為附庸。蓋千八百國。”這隻能說明一個大致的概況,並沒有詳盡的考察說明。
因此關於郯國的歷史存在疑問之處,諸侯國的疆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各國攻伐征戰,和王朝在封土上的賞罰,諸侯國的疆域是隨時消長的。再者,諸侯國的封土,在夏商時期,疆域是不明確的,只是管轄了大概的面積和大體的戶數,上門催收賦稅而已,沒有過多的行政管理手段。周以後,行政管理手段相對加強,但也是若有若無,這時疆域的概念已經存在,各國在重要的通道路口已經設置了關隘,派兵把守。

信息雜錄


爵位等級:子爵
姓氏:己姓
首都:郯城,亦稱“碌碡城”。傳說當時郯子在抵禦外侵,修城牆時,因信巫術,於城牆基部埋了萬隻碌碡,以求永固,郯城因而得名。
祖先:郯國的祖先是黃帝之子少昊氏。
亡國君主:郯子鴣

歷史名人


郯子
郯子所植的一棵古老銀杏樹已有3000歲高齡並且存活,高41.9米,胸圍8米,直徑2.6米,樹冠根系面積五六畝。如今依然枝繁葉茂,生機昂然。
孔子曾經帶著弟子去郯國拜見了郯子,虛心求教。這便是“孔子師郯子”的由來。公元前341年的齊魏馬陵之戰發生在郯城附近。
在儒家經典《二十四孝圖》里有三個君王,其中“孝感動天”的虞舜和“親嘗湯藥”的漢文帝廣為人知,另外一個“鹿乳奉親”的郯子卻鮮為人知。郯子,是春秋時期郯國國君,“子”不是他的名字也不是對他的尊稱,而是代表他蠻夷國君的身份,他的名字已經失傳了。

周邊國家


春秋時期,與郯國共存的周邊國家有:
一、鄟國,非常弱小,大概包括郯城司家鄉沭河以東部分和臨沭石門鄉部分以及東海溫泉鎮部分村莊。
二、祝其國,贛榆部分和東海、新浦部分村鎮。
三、莒國,莒南臨沭、贛榆部分,莒縣、沂水大部分村鎮。
四、向國,在莒南縣大店西南,包括臨沂部分,臨沭部分。
五、鄅國,在古琅琊開陽,臨沂大部分,蘭陵部分、沂南部分。
六、魯國,駐曲阜,包括平邑、蒙陰、費縣大部分。
七、鄫國,駐蘭陵縣向城西南,包括蘭陵大部分,棗莊部分,以及郯城沂河以西部分。
八、邳國,邳州大部分,以及郯城重坊部分村莊。
九、鍾吾國,新沂大部分,郯城楊集新村部分。
春秋時期郯國國君曾兩次朝拜魯國。

古城遺址


郯國故城遺址在郯城縣城北,遺址的東牆和南牆被推平,西牆和北牆局部保存了下來。牆基寬40米,頂部寬 15米,殘牆高4米。周長4670米,其中西牆與北牆長度均為1260米,東牆長1370米,南牆長78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