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鍊金術

心靈的鍊金術

《心靈的鍊金術》是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容介紹


內容簡介
《心靈的鍊金術:理性與情感》內容簡介:作者通過從歷史學、文學、哲學和心理學中汲取營養,就情感在人類行為中的作用進行了豐富的論述。他認為,專註於情感研究的學生可以從過去偉大的思想家和作家——從亞里士多德簡·奧斯汀——那裡學到更多的東西。 《心靈的鍊金術:理性與情感》通過將各種方法論和理論觀點、經驗案例研究和埃爾斯特慣有的寫作風格結合在一起,將對哲學、心理學、經濟學、政治科學、文學研究、歷史學、社會學領域的學生和學者產生廣泛的吸引力。同時,《心靈的鍊金術:理性與情感》還是與經濟學家和理性選擇主義者進行持續對話的佳作。
編輯推薦
《心靈的鍊金術:理性與情感》:當代西方政治學前沿譯叢。
媒體推薦
“埃爾斯特從社會心理學、歷史學、博弈論、神經科學、小說、哲學等不同的領域吸收靈感來源。本書見解獨特,將各方面的文獻進行了無人能及的綜合。”
——阿爾弗雷德·默利(戴維遜學院
“本書無疑將擁有廣泛的讀者,不僅埃爾斯特以前著作的追隨者會喜歡本書,而且所有有志於情感理論的不同領域的專家也將喜歡本書。”
——羅納德·德·索薩(多倫多大學

作者介紹


喬恩·埃爾斯特,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擔任社會科學方面的羅伯特·K·默頓教授職位,主要從事政治理論方面的教學任務,研究領域包括政治理論、理性選擇理論和制憲過程研究。他出版著作多部,主要著作有:《邏輯與社會》、《理解馬克思》、《社會黏合劑:社會秩序的研究》等。《心靈的鍊金術:理性與情感》是其代表作之一。同時,他還發表學術論文一百五十多篇。

作品目錄


前言與致謝
第一章 機制的訴求
I.1 內容簡介
I.2 由機制來解釋
I.3 諺語中的機制
I.4 蒙田的機制
I.5 托克維爾的機制
I.6 某些基本機制
I.7 分子機制
I.8 從機制到規律
I.9 分解的訴求
第二章 心理學以前的情感
Ⅱ.1 內容簡介
Ⅱ.2 亞里士多德論情感
Ⅱ.3 法國道德學家
Ⅱ.4 文學中的情感
第三章 歷史情境中的社會情感
Ⅲ.1 內容簡介
Ⅲ.2 羞恥與社會規範
Ⅲ.3 社會生活中的妒嫉
Ⅲ.4 榮譽、決鬥與世仇
第四章 理性與情感
Ⅳ.1 內容簡介
Ⅳ.2 情感的性質
Ⅳ.3 理性與情感
附錄:情感在行為解釋中的地位
第五章 心靈的鍊金術:變形與曲解
V.1 引言
V.2 變形
V.3 曲解
結束語
情感為何重要
我們如何了解自己所認識的情感?
情感與藝術
情感在科學解釋中的作用
情感的影響
情感與認知
原情感、后情感與第二方情感
情感動力
文化與情感
情感與利益
情感與選擇
情感與社會科學
一些尚未探討和尚未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索引
序言
政治學理論的發展與政治生活的演變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目前,中國的改革開放正向縱深推進——改革從單純的經濟體制改革推進到各種社會要素相互匹配的綜合體制改革。回顧改革開放的歷程,以經濟體制改革為起點的中國改革開放,已經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經濟-社會發展奇迹。如何營造一個經濟與社會穩定、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條件,保證中國改革開放向縱深處推進,客觀上需要人們思考,在經濟之外的範圍為經濟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支持。這個時候,社會政治的思考,與社會的現代發展問題就緊緊地結合起來。現代政治學的理論需求也就隨之產生。
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現實,急需政治學理論給予理論支持。這就需要我們積極地聚集政治學的理論資源,認真嚴肅地思考現實社會政治生活提出的各種理論問題。同時,要求我們將眼界放寬,“向西方尋找先進真理”(毛澤東語),儘力翻譯出版現代西方政治學理論的前沿著作,使我們的政治學思考與最新的理論發展相貫通。
我們之所以一方面要強烈關注自己的政治生活,另一方面要努力引介現代西方最前沿的政治學理論,是因為西方政治學界對於現代政治生活的體驗最為貼近和最為深刻,他們對現代政治學的理論推進,已與現代政治生活的演變直接關聯在一起。要了解現代政治生活的狀態,以及想了解現代政治學理論的最新進展的人們,不能不將自己的視野投向現代西方政治學理論。對於“現代”的體驗,我們處於初級的階段。而西方人的體驗則比我們長久和深刻。這是西方現代化的歷史先發性特點所決定的。他們在現代化的體驗中,對於現代化提出的諸政治問題的解答,對於現代政治行動方案的設計,對於不同價值立場的政治學言說的評論、建構、解構與重構都是具有啟發意義的。
文摘
這裡的四個前提可能都是真實的,但兩個結論卻可能不真實。要發現為什麼統計學上的解釋甚至不能解釋事後的個別情況,我們可以考察一下下面這個例子。在做了青霉素治療之後,瓊斯的病好了。因為大部分得這種病的人都是通過青霉素治好的,我們可以以一種歸納統計的方式解釋瓊斯的康復。但是,事實卻可能是這樣一種情況:瓊斯屬於對青霉素有免疫力的人群,他的病完全是自己好的,就像青霉素時代有時也會出現的情況那樣。
機制方法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有關統計解釋無力和靠不住的理由。假定我們要研究慈善捐贈過程中對別人捐贈數量(或知道將會捐贈多少)的依賴問題,實際上可能發現,兩者根本不存在什麼必然聯繫。在決定自己要捐贈多少時,人們實際上根本沒有考慮別人的捐贈數量。一種替代性的解釋是:他們由兩組數量大致相等的人群組成,其中一組的動機由公平準則所引發,另一組的動機則為更為功利主義的考慮所引發。根據這種解釋,每個人在決定自己該捐贈多少時都會參考一下別人的捐贈數量,只不過採取與別人不同的決定方式而已。要揭示這兩種相互對立機制的出現(並非如規律一般的趨勢),你必須從更下一層次的群體著手,檢視黑箱的情形。“經濟學家們試圖收集各種各樣的數據,儘管這些數據散布在各種不同的群體中,同質性假設是誤導性的……個體之間的差異並不會彼此抵消,相反,連貫、獨立的心理變數是改善預測結果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