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石篇魏·曹植

魏晉時期曹植所著的五言古詩

《盤石篇》抒發了詩人的生世之感。從內容上看,這首詩當作於黃初四年(223),曹植雍丘之時。盤石篇:曹植自創的樂府新題。盤石:即磐石,厚而大的石頭。

作品賞析


此詩開頭二句,似興而實比、盤盤,大貌。飄飄,飛不定貌。起二句言身本盤石,跡類飄蓬。盤石而居于山頂,正說明自視甚高,志趣遠大;然而偏偏受到命運捉弄,竟如飄蓬無定,終淪於澗底。第三句語含雙關。趙幼文註:“按曹植生於東武陽,后封平原,改封臨淄,再遷鄄城,皆在山東境。......故自謂‘泰山人’。”而泰山義同大山,本盤石所處之地,下文種種描寫,皆植根此二句。第五、六句,蒹葭為野生蘆葦;彌,布滿;斥土,猶鹽鹼地。分,通紛;重,重疊,亦眾多之意,這兩句明寫土質不佳,雜草叢生而佳木稀少,暗喻地瘠民貧,自己亦久居困境。接下來一句寫岸,“崩缺”有壞敗之意;一句寫水,“洶洶”則水勢險惡逼人。然後從側面著筆,一面寫水邊多蚌蛤,雖然美如錦虹而無補於用;一句寫高空多海氣,如海市蜃樓,紛呈螭龍之狀,雖然壯觀而純屬虛幻之景。“鯨脊”二句寫海上之奇,由奇而導致“呼吸”二句,寫泛海之險。“欐”,小船。“呼吸”猶言須臾,這句指一眨眼、一喘氣的工夫,船隻就可以遇到災難。“澎湃”寫水勢;“澎濞”指水廣且深。然“澎湃”既為雙聲詞,“澎濞”又疊韻之形容詞,中間夾一“戲”字,亦殊費解。言水勢澎湃,擊中海中飛鴻,如嬉戲然,似可通也。蓋謂唯有飛鴻才無謂海上洶湧波濤,正反襯乘舟行海之不可能。以上八句臨摹海景,雄放勁拔,已成奇觀;而自“方舟”以下四句,寫乘舟遠尋珍寶,且加以流通,以喻已將不畏千里遠行遂其志。方舟,兩舟相併,指價值高的珍奇之物;麗,附,言珍寶可附舟而渡,藉以流通。颸,迅疾之風。橦,指懸危之竿。“經危”以下四句,言泛海勢必要經歷艱難險阻,說不定會犧牲性命。鍾,寄託;黃壚,黃土。“沉黃壚”猶言沉入水底,沉於九泉之下。故下句接著說“下與黿鱉同”也。“南極”以下四句,極寫自己不憚陸行南征至蒼梧,不憚水行縱目窮九江,而且晝夜兼程,時至午夜,更擬以參、商二星出沒之處為進退之方向,從而決定自己何去何從。師,效法、遵照之意。蓋以參、商之出沒,喻一身之進退,師參則從參,師辰則從辰也。以上用賦筆,極力鋪陳描述,表示身處逆境,壯志難酬,故思乘舟泛海,雖死不悔。然而就在這決定去留的最後時刻,不覺仰天長嘆,懷念故邦,終於不忍離去。最後二句意謂:當年孔子因道不行而思乘桴浮海,結果並未真能遂其心愿,因為這一設想並不現實。因此作者有意用慨嘆的語氣說,即使孔子真能浮海遠遊,又將如何實現其理想抱負呢!言外喻己誠因眷懷故邦而不忍遠走高飛,就算浮海遠行,又如何能遂以身許國的心愿呢!然則其內心之矛盾苦楚也就可想而知了。
清人朱乾云:“植以不得留衛,言歸東藩,非其本懷,故托喻乘桴驚危履險,惓故邦,仰天長嘆也。”可謂深得詩人之意。首二句山石與飛蓬起興,通過兩者間對比引起感嘆之辭。“我本泰山人,何為客淮東?”抒發被迫飄零的感喟。“蒹葭”句至“乘颸”,以細膩的筆觸展開想象,描摹遷徙他鄉時的艱難。“經危”四句回扣並深化主題,抒發命運坎坷,孤獨無依的情感。末二句用典,以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慨嘆抒發詩人有心用世,卻處處遭受打擊的情懷。全詩悲鬱低洄,令人嘆惋。

註解


(1)盤石:巨石一樣的。盤石山,又名萬石山,因滿山萬石盤錯而得名。位於福建省福清市東瀚鎮,縱橫十餘里,□岩怪石,大者似山似嶺,小者如杯如盞。萬千奇石相依相疊,若人若神,若獸若禽,無不維妙維肖。山巔:山頂。飄颻yáo:飄蕩;飛揚。形容動蕩起伏。澗底:山澗底部。蓬:蓬草。白蓬。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黃色,葉似柳葉,子實有毛(亦稱“飛蓬”)。我本:我本來是。太山:泰山,東嶽,五嶽之首,位於山東泰安境內。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禪、祭告天地。多古迹和文人墨跡,為旅遊勝地。何為:為何。做什麼、干什麼。客:客居。海東:滄海的東面。雚huán:古同“萑”,荻,形狀像蘆葦,莖可編葦席。葭jiā:初生的蘆葦。彌:瀰漫。滿。斥土:開拓土地。開拓的土地。斥,開拓。分重chóng:分開與重合。岸岩:湖岸的岩石。若:好像。崩缺:崩塌缺損。湖水何:為何。何其,多麼。洶洶:水流洶湧貌。燥亂不安。
(2)蚌蛤bàng gé:蚌與蛤。長者通曰蚌﹐圓者通曰蛤。被:披。覆蓋。濱涯:岸邊和水邊。錦虹:錦繡的霓虹。高波:高大的水波。凌:凌越。雲霄:雲塊飄浮的高空,天際。浮氣:浮動的雲氣或氣息。象:象徵。螭chī龍:螭和龍。螭,古代傳說中一種沒有角的龍。古建築或器物、工藝品上常用它的形狀作裝飾。鯨脊:鯨魚的脊背。丘陵:丘和陵。大小土山。地形的一種,指地勢起伏不平,連接成大片的小山。須:鯨魚的鬍鬚。船欐lì:大船和小船。欐,小船,屋樑澎濞péng bì:水流衝擊的聲音。濞,《說文》水暴至聲。戲:戲耍。中鴻:浪中的鴻鵠。
(3)方舟:兩船相連。兩個船體的大船。高價:價格高。指珍貴的物品。珍寶:珍珠和寶石。麗以通:美麗用以通行或通航。一舉:一種舉動、一次行動。一次舉帆。一次飛舉。乘颸sī:乘著疾風。颸,颸風。疾風。舉:推舉。舉起。帆幢:船帆和帷幔。幢,古代原指支撐帳幕、傘蓋、旌旗的木竿,后借指帳幕、傘蓋、旌旗。經危:經歷危險。履:踩踏。走過。險阻:地勢艱險阻塞,崎嶇難行。未知:不知道。命:生命。命運。鍾:寄託。鍾聚。鍾愛。常恐:經常恐懼。沈:沉。下沉。黃壚:墳墓,猶黃泉。壚,土台。下與:到下面和。黿yuán:大鱉。鱉:亦稱“甲魚”“團魚”;俗稱“王八”。
(4)南極:南方極限(所及)。極,動詞,極限到達。蒼梧:蒼梧為古地名。在秦統一前,楚國就有洞庭、蒼梧二郡,統治範圍未及嶺南蒼梧郡地域大致在長沙郡南、桂林郡北的地區。蒼梧山,即九疑山,一作九嶷山。屬南嶺山脈萌渚嶺,南接羅浮,北連衡岳。舜陵所在地。舜帝是我國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為顓頊的後代,黃帝的九世孫,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帝。因其德才兼備,被堯帝選為繼承人,是華夏始祖五帝之一。游眄:遊歷眄望。流覽;縱覽。窮:窮盡。九江:古尋陽。在漢尋陽境內,即今湖北廣濟,黃梅一帶。又說江西九江地區。中夜:半夜。古人分夜晚為初夜、中夜和后夜。指:向著。指點。參辰:特指參星。泛指星辰。參星和辰星,分別在西方和東方,出沒各不相見。辰星也叫商星。因用以比喻彼此隔絕。欲師:想要拜師。師,從師學藝。效仿,學習。當:應當。定從:訂立從師合同。訂立合縱的盟約。仰天:仰望天空。多為人抒發抑鬱或激動心情時的狀態。長:長久。太息:嘆息,深長地嘆息。思想:念頭,想法。想念,懷念。懷:懷念。故邦:故國;故鄉的邦國。乘桴:乘坐竹木小筏。何所志:志向所在何處。於嗟:於wū嗟。吁嗟。嘆詞。表示憂傷或有所感。哀嘆;嘆息。孔公:指孔子。《論語·公冶長》載,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作者簡介


曹植(192~232),三國時魏詩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穎慧,年10歲,便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深得曹操的寵信。曹操曾經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要立他為太子。然而曹植行為放任,屢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長曹丕則頗能矯情自飾,終於在立儲斗中漸佔上風,並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繼魏王位,不久又稱帝。曹植的生活從此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從一個過著優遊宴樂生活的貴公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
黃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繼位,即魏明帝。曹睿對他仍嚴加防範和限制,處境並沒有根本好轉。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後的封地在陳郡,卒謚思,故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