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梓培

沈梓培

沈梓培,原名沈祖林,土壤學家。長期從事土壤資源調查及改良利用工作。領導並參與了淮河流域土壤調查及江蘇省鹽鹼土試驗改良等工作,為治理淮河及中低產土壤作出了貢獻。較早主張和推行將土壤地理工作與農業生產實踐相結合,土壤改良與利用相結合,並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現已著有多部著作

生平簡介


沈梓培,原名沈祖林,出生於浙江紹興。自幼愛好讀書,青年時期對自然科學發生興趣,1930年高中畢業考入浙江大學農學院農藝系農業化學專業組。1934年大學畢業后留校任助教。抗日戰爭爆發后,浙江大學西遷,當時沈梓培正回鄉省親,因交通阻隔,未能隨校西行。1938年起先後在紹興中學、武嶺農校和稽山中學擔任教員,講授生物、化學、農藝和土壤農化課程。紹興淪陷后,他南下福建,在福建省地質土壤調
沈梓培
沈梓培
查所任技士、技正、土壤課長等職務,除從事土壤資源調查外,還進行一些專題研究。1947年轉入中央林業實驗所(南京)水土保持系任技正,繼續從事土壤資源調查與水土保持工作及研究。1948年,中央林業實驗所主要負責人逃離南京,為保存人民財產不致散失,沈梓培經該所同仁推薦,出任該所水土保持系主任,直到南京解放。
1950年,在原中央農業實驗所基礎上組建了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沈梓培調入該所,任土壤肥料系技正,1956年,被評為三級研究員。1953年後,他歷任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江蘇分院土壤肥料系、所副主任、主任和所長等職。
他長期主持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十分重視研究所內部的土壤、農化、農學微生物各學科之間的配合和協調,強調耕作、施肥研究應與土壤類型相聯繫。他還特別重視省內地區間的農業科研、教學和行政部門之間的團結合作。他教育中青年科技人員在與外單位同行交流時,要虛心誠懇。研究所在科研方面有重大決策時,必向兄弟單位發出邀請,向所外專家學者徵詢意見。
在研究工作中,沈梓培很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具有鮮明的務實精神和踏實的治學作風。在科研選題上,他總是把諸如《稻麥兩熟田干耕曬垡和深耕熟化的研究》、《寧鎮丘陵地區板漿白土改良》、《江蘇省五種水稻土類型肥力研究》等一批與提高糧食產量有關的研究課題放在優先地位,而且親自參與制訂研究方案,並參與實施。
在土壤調查、分類、製圖的工作中較早地注意將“土壤肥力評價”、“土壤利用現狀圖”和“土壤利用改進圖”等內容包涵其中,促使土壤地理科學和農業生產緊密地聯結起來。他的這一見解在歷次土壤調查報告和土壤普查有關的技術規程中都有反映。
沈梓培是中國土壤學會會員,曾任學會常務理事、顧問和中國土壤學會南京分會理事長,江蘇省土壤學會理事長,還擔任江蘇省農學會常務理事。1958年和1964年他代表中國土壤學會應邀去莫斯科布加勒斯特參加全蘇土壤學會及第八次國際土壤學大會。在全蘇土壤學會上,他宣讀了《水稻土曬乾措施的增產效果》論文。在參加了第八次國際土壤學大會後,他將大會上有關土壤肥力植物營養學組的討論內容整理成文,向國內土壤學界介紹了國際上關於這一問題的研究動向。80年代初,參加國際土壤學會,為該會會員。
沈梓培於1953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民主同盟江蘇省委五屆常委、六屆顧問;江蘇省政協第三、四、五屆委員。他忠於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土壤科學事業。他治學嚴謹,工作勤勉,有強烈的事業心。他生活儉樸,作用正派,辦事公道,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不為名利,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1984年退居二線。1990年5月30日在南京病逝。終年80歲。

土壤研究


30年代,沈梓培開始步入社會時,就顯示出他熱愛科學的品質。1934年在浙江大學與宋達泉合著的《杭縣土壤調查報告》為他以後漫長的科學生涯確立了方向。在浙江大學擔任助教的幾年中,比較系統地學習了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方面的研究方法,為開展工作打下了基礎。
他在福建地質調查所的6年中,共發表《福建永安、三元兩縣之土壤》、《福建龍岩縣之土壤》、《福建閩清縣及閩江南岸之土壤》和《福建永定縣之土壤》、《土壤速效養分及養分吸附與解吸的簡捷測定法》、《關於燒土的幾種化學試驗》、《關於福建土壤的代換鹽基及鹽基代換量的研究》和《水稻土瀦育層與潛育層的化學性質》等多篇研究報告和論文。在這期間,他的工作條件十分艱苦,通常是白天在人煙稀少、野獸出沒無常的山區作調查,晚上則棲身於農家茅舍。由於他在農村接觸農民和農業生產實際問題較多,因而在土壤調查、製圖等土壤地理工作中,十分注意解決土壤肥力、植物營養以及土壤資源的利用改良等方面的問題,從而形成了他的理論聯繫實際的研究風格。
40年代末、50年代初,沈梓培對廣西、河南、山東、安徽等省區的土壤侵蝕和水土保持問題進行了研究。1950—1952年,他主持了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在山東沂蒙山區和安徽大別山區進行的防止水土沖刷,提高土壤肥力,合理利用坡地以發展山區農業生產的研究。並在調查規劃的基礎上,建立了水土保持示範區,以推廣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建國初期,他還參加華陽河流域40萬畝湖灘荒地土壤資源調查和江蘇沿海地區國營農場的土壤勘測,並制定了發展規劃。在此期間,他發表了《史河及灌河上游山地土壤沖刷情況和水土保持的意見》一文。此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較早論述土壤侵蝕及水土保持的著作。
1955年,沈梓培積極投入治理淮河的工作,任治淮委員會土壤總隊副總隊長,全面負責淮河流域內的河南、山東、安徽、江蘇4省土壤調查的技術指導,制定了《淮河流域土壤調查試用規範》和《淮河流域土壤改良利用分區方法概要》,並完成7萬平方公里1:20萬比例尺的淮河流域土壤圖和改良利用圖,主持編寫了流域的土壤調查報告。這次土壤調查,是我國第一次結合流域規劃所進行的較大規模的流域土壤調查,為制定淮河流域水利資源綜合利用規劃提供科學依據。流域土壤調查既要對流域的土壤種類、性質、分佈、利用,以及土壤發生過程進行研究,又要結合水文地質和農業水利條件,提出土壤改良和土地利用意見,因而難度較大。沈梓培為此而編寫了《淮河流域土壤調查試用規範》。這一《規範》對當時乃至以後進行的一些流域土壤調查都有指導和參考借鑒作用。沈梓培在淮河流域土壤改良利用區劃中明確地提出了:①土壤改良必須和利用規劃結合進行;②土壤改良利用小區應具有綜合性、長遠性和現實性;③土壤改良利用小區應按照小區特點提出划區的因素和標準。淮河流域土壤調查的成果,不僅得到了當時協助我國治淮委員會流域規劃工作的蘇聯專家組的很高評價,認為它對合理地綜合開發利用淮河流域的水土資源和低產土壤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為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省培養了一批土壤調查人員,他們在以後的全國第一、二次土壤普查和許多地區性的土壤科研工作中,都起過重要作用。
70年代,他主持了安徽五一農場的土壤調查,研究了腐殖酸在農作物上的應用。80年代,在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中,他作為全國土壤普查顧問組華東小組成員及江蘇省土壤普查辦公室副主任,不顧年邁體弱,經常深入縣鄉了解情況,對基層進行技術指導。在此期間,他先後發表了《對土壤資源調查研究的意見》、《農業現代化建設必須加強對土壤資源的管理》和《土地資源的綜合利用不可忽視》等多篇有見解的論文,對華東區和江蘇省土壤普查的開展和啟發人們珍惜和重視土壤資源起了重要作用。

土壤治理


沈梓培十分重視對農業土壤的研究。在學術上他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了土壤肥力建設問題,強調了土壤培肥對低產土壤改良利用的作用;在國內最早提出了消除土壤低產因素必須和培肥土壤相結合的論點。這些論點在他撰寫的《農業生產中培養地力的意義和途徑》、《中國農業土壤的熟化過程及肥力演變規律》、《江蘇省土壤普查與高產穩產農田土壤肥力研究》等論文中都作了詳盡的闡述。對低產土壤的綜合改良利用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60年代,他根據綠肥對改良板漿白土的效果,與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一起,較早地總結出“以磷增氮”和“小肥換大肥”的論點,從而突破了綠肥作物不施肥的老框框,並為大力提倡綠肥施用磷肥提供了依據。這對提高綠肥產量和擴大綠肥栽培面積,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1966年以前,在改良江蘇省低產土壤工作中,沈梓培曾協助中共江蘇省委和省農委起草了對全省低產土壤利用的意見;主持有多部門、多學科人員參加的江蘇省次生鹽漬化防治調查工作,並提出了防治次生鹽漬化的相應建議,為有關部門進行宏觀決策提供了依據。沈梓培認為,平原水庫不會引起周圍地區土壤次生鹽漬化。睢寧縣根據他這一調查結果,決定保留中型平原水庫——慶安水庫。這一決定避免了因毀庫造成的巨大損失。
沈梓培很重視對大面積低產土壤進行綜合治理的研究工作。1964—1966年間,他帶領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大批科技人員奔赴江蘇省濱海、贛榆漣水灌雲響水5個縣,從事鹽鹼土改良試驗研究工作,為改變貧困落後面貌作出了積極貢獻。他還參加了江蘇省委的“翻身工作組”,負責技術領導工作,協助省委建立了傳(集)黃(圩)卞(套)運(河)綜合治理大樣板。採取以水肥為中心,林種管結合的綜合治理方法,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果。他們提出的治理途徑和措施,對當前綜合治理黃淮海平原中低產地區的土壤,仍有很多值得參考借鑒之處。

人物簡歷


1910年12月2日 出生於浙江省紹興縣。
1934年 畢業於浙江大學農學院農藝系農業化學專業組。
1934—1937年 任浙江大學農學院助教。
1938—1940年 先後在紹興中學、武嶺農校、稽山中學任教。
1941—1946年 任福建地質土壤調查所技士、技正、土壤課長。
1946—1949年 任中央林業實驗所水土保持系技正。
1949—1990年 歷任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江蘇分院土壤肥料系副主任、主任、研究員;江蘇省土壤普查辦公室副主任;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長。
1949—1990年 先後當選為中國土壤肥料研究會副理事長、顧問;江蘇省農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土壤學會副理事長。
1990年5月30日 病逝於江蘇省南京市。

主要論著


1 沈梓培.土壤速效養分及養分吸著力與放出力之簡捷測定法.福建地質土壤調查所年報第一號,1942.
2 沈梓培.關於燒土幾種化學試驗.福建地質土壤調查所年報第二號,1943.
3 沈梓培.福建永安、三元兩縣之土壤.福建地質土壤調查所土壤報告第四號,1943.
4 沈梓培.福建龍岩縣之土壤.福建地質土壤調查所土壤報告第六號,1943.
5 沈梓培.關於福建土壤的代換鹽基及鹽基代換量的研究.福建地質土壤調查所年報第三號,1944.
6 沈梓培.水稻土潛育層與潛育層的化學性質.福建地質土壤調查所年報第四號,1945.
7 沈梓培.福建閩清縣及閩江南岸之土壤.福建地質土壤調查所土壤報告第十號,1945.
8 沈梓培.福建永定縣之土壤.福建地質土壤調查所土壤報告第十一號,1948.
9 沈梓培.史河及灌河上游山地土壤沖刷情況和水土保持意見.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工作通訊,1951(3).
10 沈梓培.淮河流域土壤改良利用分區方法概要.土壤學報,1957,5(3):189—194.
11 沈梓培.中國農業科學院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報告彙編·華陽河流域土壤的一般性狀和利用.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8:125—153.
12 沈梓培等.水稻土曬乾措施的增產效果.土壤學報,1959,7(3—4):124—134.
13 沈梓培.中國水稻栽培學第六章·中國稻作的土壤環境.北京:農業出版社,1961,141—170.
14 沈梓培.農業生產中培養地力的意義和途徑.中國農報,1961(11):15—18.
15 沈梓培等.對江蘇省施用磷肥的意見.中國農業科學,1961(8):28—30.
16 沈梓培.中國農業土壤論文集·中國農業土壤的熟化過程及肥力演變規律.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2.
17 沈梓培.土壤普查與農業·江蘇省土壤普查與高產農田肥力研究.南京:江蘇省農業局、江蘇省土壤學會編印出版,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