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沿海地區

江蘇沿海地區

江蘇沿海地區,包括連雲港、鹽城和南通三市,陸域面積3.2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54公里。地處中國沿海、沿長江和沿隴海蘭新線三大生產力布局主軸線交會區域,區位優勢獨特,土地後備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

2013年江蘇省沿海地區地區生產總值達10299.8億元,同比增長12%,超過全省平均增幅2.2個百分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87.4億元,同比增幅15.5%;固定資產投資6532.2億元,同比增幅6.9%。連雲港港南通港吞吐量突破2億噸,鹽城大豐港超3000萬噸,增幅61.2%,港口龍頭帶動和港產聯動效應逐步凸顯。

2017年7月將淮安、泰州、宿遷納入沿海地區開發整體布局。

城市信息


連雲港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連雲港面積:7615平方千米
外文名稱:Lianyungang人口:440.69萬人(2012年)
別名:海州、港城、郁洲、瀛洲、山海連雲,大聖故里市區方言:江淮官話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華東地區著名景點:花果山、連島、海上雲台山等
下轄地區:海州區、連雲區、贛榆區等3區3縣機場:連雲港白塔埠國際機場、連雲港花果山國際機場
政府駐地:海州區火車站:連雲港站、連雲港東站
電話區號:0518車牌代碼:蘇G
郵政編碼:222000市花:玉蘭花
地理位置:江蘇省東北部市樹銀杏樹
全市GDP:2640億元(2017年)工業總產值:3413.38億元(2012年)
連雲港:古稱“海州”。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中國水晶之都、國務院批准的江蘇沿海大開發戰略的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西遊記》文化發源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是一座山、海、港、城相依相擁的城市,地處中國東部沿海、江蘇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地區。東部瀕臨黃海,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西與徐州、宿遷毗鄰;南與淮安、鹽城相連;北與臨沂、日照接壤。連雲港古迹較為豐富,歷史久遠,海(連島海濱浴場)、古(海州古城)、神(花果山)、幽(宿城)、奇(漁灣)、泉(東海溫泉)集於一身,是全國49個重點旅遊城市和江蘇3大旅遊區之一,有“東海第一勝境”之稱。
鹽城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鹽城面積:16972平方千米
外文名稱:Yencheng人口:721.63萬人(2012年)
別名:鹽瀆、瓢城、萬河之都、登瀛市區方言:江淮官話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氣候條件: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華東地區著名景點:江蘇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中華麋鹿園等
下轄地區:亭湖區、鹽都區、大豐區等3區5縣1市機場:鹽城南洋國際機場
政府駐地:亭湖區火車站:鹽城站
電話區號:0515車牌代碼:蘇J
郵政編碼:224000市花:牡丹花,紫薇
地理位置:江蘇省中東部市樹銀杏樹
全市GDP:5082億元(2017年)工業總產值:5554.35 億元(2012年)
江蘇沿海地區之鹽城高清組圖
江蘇沿海地區之鹽城高清組圖
鹽城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江蘇省中東部,長江三角洲地區,東臨黃海,南與南通接壤,西南與揚州、泰州為鄰,西北與淮安相連,北隔灌河和連雲港市相望。鹽城全市地勢平坦,河渠縱橫,交通發達,物產富饒,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鹽城大多數人口是歷朝江南移民後裔,因而傳統文化和民眾的心理狀態都屬於傳統的江南文化範疇。鹽阜大地人傑地靈,名人數不勝數,如中國當代著名外交家喬冠華、南宋丞相陸秀夫等。
南通市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南通面積:8001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Nantong人口:729.7萬人(2012年)
別名:靜海、通州、崇州、通、崇川方言:江淮官話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氣候條件: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華東地區著名景點:狼山、濠河等
下轄地區:崇川區、港閘區、通州區等3區1縣4市機場:南通興東國際機場
政府駐地:崇川區火車站:南通站、南通西站
電話區號:0513車牌代碼:蘇F
郵政編碼:216000市花:菊花
地理位置:江蘇省中南部市樹廣玉蘭
地區生產總值:7734億元(2017年)對外貿易總額:210.75億美元(2010)
南通: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古稱“通州”是江蘇省地級市之一,位於蘇中-蘇南,長江三角洲北翼,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東抵黃海,西南、南望長江,西、北與泰州、鹽城接壤,“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與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上海及蘇州燈火相邀,被譽為“北上海” 。南通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於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公里。作為中國老齡化最高的城市,南通人口平均壽命達80.71歲,百歲壽星多達1031位,2014年5月,南通被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認證委員會授予全球首個“世界長壽之都”。

淮安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淮安面積10072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Huai'an人口常住491.40萬(2017年)
別名淮陰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淮揚小片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氣候條件暖溫帶向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著名景點周恩來故里景區、淮安府署等
下轄地區清江浦區、淮陰區、淮安區、洪澤區等4區3縣機場淮安漣水機場
政府駐地淮安市翔宇南道1號火車站淮安站、淮安東站、淮安南站
電話區號0517車牌代碼蘇H
郵政編碼223000市花市樹雪松、月季
地區生產總值3387.43億元(2017年)工業總產值1626.18億元
淮安位於江蘇省中部偏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蘇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坐落於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境內有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與揚州等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
淮安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秦時置縣,境內有著名的“青蓮崗文化”遺址。曾是漕運樞紐、鹽運要衝,駐有漕運總督府、江南河道總督府。歷史上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中國大運河淮安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淮安地處江蘇省長江以北的核心地區,鄰江近海,為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區位優勢獨特。是江蘇省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長江三角洲北部地區的區域交通樞紐。
淮安人傑地靈,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的故鄉。歷史上誕生過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幗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遊記》作者劉鶚等。
淮安有著名的紅色旅遊景區周恩來故里景區、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等,生態旅遊景區古淮河文化生態景區、里運河文化長廊洪澤湖古堰景區、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清晏園

泰州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泰州面積5787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Taizhou人口常住465.19萬人(2017年)
別名海陵、鳳城、海陽、祥泰之州方言江淮官話泰如片、吳語太湖片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著名景點溱湖風景區、鳳城河風景區、梅蘭芳公園
下轄地區海陵區、姜堰區、高港區等3區3市機場揚州泰州國際機場
政府駐地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鳳凰東路58號火車站泰州站、姜堰站等
電話區號0523車牌代碼蘇M
郵政編碼225300市樹市花梅花、銀杏樹
地區生產總值4740億人民幣(2017年)工業生產總值2238.13億元
泰州(Taizhou),簡稱“泰”。南唐時(公元937年)為州治,取“國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泰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長江下游北岸、長江三角洲北翼,是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是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
泰州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稱海陽,漢稱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兼融吳楚越之韻,匯聚江淮海之風。千百年來,風調雨順,安定祥和,被譽為祥瑞福地、祥泰之州。這裡人文薈萃、名賢輩出,“儒風之盛,素冠淮南”。王艮劉熙載、施耐庵、鄭板橋、梅蘭芳是泰州文化藝術史上的傑出代表。
泰州是承南啟北的水陸要津,為蘇中門戶,自古有“水陸要津,咽喉據郡”之稱。700多年前,馬可·波羅遊歷泰州,稱讚“這城不很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泰州所轄縣市(區)全部建成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百強縣,同時泰州也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2017年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排名第42位。

宿遷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宿遷面積8555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Suqian人口491.46萬(2017年常住人口)
別稱下相、宿豫、鍾吾、司吾、下邳、酒都方言中原官話-徐淮片-宿遷話、江淮官話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著名景點項王故里、駱馬湖、乾隆行宮、三台山森林公園等
下轄地區宿城區、宿豫區等2區3縣機場宿遷通用機場
政府駐地宿城區南湖路1號火車站宿遷站、宿遷東站、洋河站、泗陽站、泗洪站、沭陽站等
電話區號(+86)0527車牌代碼蘇N
郵政編碼223800市樹市花桂花、紫薇;楊樹、槐樹
地區生產總值2610.94億元(2017年)工業生產總值1253.48億元
宿遷,簡稱“宿”,古稱下相、宿豫、鍾吾、司吾、下邳,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位於江蘇北部,是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江淮生態經濟區節點城市、一帶一路交匯點核心區、蘇北中心城市之一、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城市之一,是江蘇最年輕的地級市,也是沿東隴海線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支點。截至2017年,宿遷下轄2個區、3個縣,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1.46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10.94億元。
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700年的建城史,曾是泗水國、鍾吾國宿國都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素有“華夏文明之脈、江蘇文明之根、淮河文明之源、楚漢文化之魂”之稱。境內下草灣文化遺址,是世界生物進化中心之一,也是人類起源中心之一,被譽為地球上的"生命聖地"。
宿遷自古便有“北望齊魯、南接江淮,居兩水(即黃河、長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稱。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駐蹕於此,讚歎宿遷為“第一江山春好處”。中國大運河宿遷段及乾隆行宮遺產點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宿遷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城市設計試點城市、中國金融生態市、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聯合國環保節能新型示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酒都,洋河、雙溝兩大名酒出產於此。2017年中國新興城市排行榜第三位和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
2018年1月,宿遷入選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

區域介紹


2009年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江蘇省沿海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江蘇沿海不僅擁有連雲港等一批深水岸線資源,而且擁有廣袤的灘塗資源。連雲港是我國隴海蘭新沿線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廣袤的灘塗資源則是我國東部地區最具潛力、最有價值的土地後備資源。
從區位看,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連雲港,一條30萬噸深水航道建成,就將成為隴海蘭新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從資源看,沿海地區擁有約佔全國1/4的灘塗濕地,預計到2020年,可圍墾灘塗270萬畝;從產業看,沿海地區是國家糧食主產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紡織、機械、汽車等已成為主導產業;從基礎設施看,蘇通大橋建成通車,沿海大通道全線貫通,以上海為中心的2小時交通圈已經成形……
2008年,我省沿海地區生產總值4863億元,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4760元,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化水平達到46%。

發展歷程


上世紀90年代
江蘇沿海開發方案
江蘇沿海開發方案
江蘇提出建設“海上蘇東”,沿 海進入“四沿” (沿江、沿滬寧線、沿東隴海線、沿海)生產力布局,開發的層次與力度不斷升級。
2004年3月
《江蘇省沿海開發總體規劃》編製啟動。
2006年10月
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院士牽頭,中國工程院、國家開發銀行與江蘇省政府聯合開展專項研究,最終完成了《江蘇沿海地區綜合開發戰略研究綜合報告》和11個課題研究報告。
2007年元旦
溫家寶總理到連雲港視察,對連雲港的規劃和發展以及沿海開發提出了明確要求。
2007年4月
省委、省政府召開沿海開發工作會議,全面啟動新一輪沿海開發。會後省政府批准下發了《江蘇沿海開發總體規劃》。
2008年1月-2月
《江蘇沿海地區綜合開發戰略研究綜合報告》完成,並呈送國務院。
2008年8月
國家發改委會同19個部委組成聯合調研組赴我省沿海地區調研,之後與江蘇省政府共同完成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的編製。
2009年6月10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標誌著江蘇沿海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7年7月將淮安、泰州、宿遷納入沿海地區開發整體布局。

發展目標


到2012年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0000元;城鎮化水平達到55%左右;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大為增強,城鄉就業更加充分,社會保障體系基本覆蓋城鄉;重要生態功能區占國土面積的比重達到15%;單位GDP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達到國家控制要求;整體上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到2020年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東部地區平均水平,達到當時上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業比重大幅上升,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享有相對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城鎮化水平達到65%;生態環境質量良好;率先實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目標。

開發利用


江蘇沿海開發
江蘇沿海開發
國家海洋局2010年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南黃海輻射沙脊群空間開發利用及環境生態評價技術”啟動會2010年11月1日在南京大學舉行。據悉,該項目總經費1645萬元,將重點研究如何利用江蘇沿海特有的輻射沙脊群,開發建設總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的2個超大型人工島,並以此為依託開發周邊的優良港口資源。 “受特定的潮流環境影響,江蘇沿海中部形成了約2.5萬平方公里的呈輻射狀的海底沙丘群,造就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輻射沙脊群——南黃海輻射沙脊群。”項目負責人、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院長高抒教授介紹,對南黃海輻射沙脊群的綜合利用,不僅將大大增加土地面積,而且將“一勞永逸”解決江蘇缺乏大型優良海港的發展瓶頸。
江蘇沿海地區之鹽城鹽瀆公園高清組圖
江蘇沿海地區之鹽城鹽瀆公園高清組圖
《江蘇省沿海地區綜合開發戰略研究》提出,江蘇海岸中部的輻射沙脊群是寶貴的土地資源,沙脊群間的深水潮流通道是重要的天然海港港址資源。南黃海輻射沙脊群海區水動力及地質地貌複雜多變,如何以人工島方式科學地開發利用,是江蘇沿海地區開發戰略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問題之一。
據介紹,這個海洋公益性項目承擔單位為南京大學,協作單位包括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河海大學等8家單位,項目實施時間為2010年至2014年。項目以“東沙”和“高泥”兩個人工島為示範基地,研究強潮環境下以潮流脊為依託建設人工島的技術,提出交通、防災和環境生態保護的措施。針對輻射沙脊群人工島建設需解決的問題,設置了10個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輻射沙脊群空間開發的人工島填築技術,人工島防災技術,人工島基礎設施安全監測與預警系統,人工島開發的環境、生態影響評估技術等。
“目前,很多國家都在加強海洋科技的研究,加拿大、韓國等已經成功進行人工島的建設。”高抒教授表示,作為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一切進展順利,“東沙”和“高泥”這兩個超大型人工島將於2020年左右建成。
江蘇沿海地區處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兩大國家新戰略的交匯點,區位優勢獨特,土地後備資源豐富,在提升長三角地區總體實力、服務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完善我國東部沿海經濟布局、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是國家兩大新戰略實施的前沿陣地,是長江經濟帶和新亞歐大陸橋重要的出海門戶,是全省“十三五”發展最具潛力和空間的區域。
2009年6月10日,國務院第68次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標誌著江蘇沿海地區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並付諸實施。8年來,全省上下特別是沿海地區牢牢抓住戰略機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規劃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圓滿完成了沿海開發五年推進計劃和六大行動目標任務,推動沿海開發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提前一年實現國家規劃確定的第一階段目標。

戰略實施


沿海開發國家戰略實施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特別是沿海地區牢牢抓住戰略機遇,著力推進綜合交通樞紐、新型工業基地、土地後備資源開發區、生態環境優美的宜居區建設,沿海地區發展進入快車道,成為全省增長速度最快、發展活力最強、開發潛力最大的區域之一,為全省經濟穩定增長和區域協調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是綜合實力持續攀升,區域極化效應不斷顯現。2009年以來,沿海地區生產總值每年跨越一個千億元級台階,年均增長11.5%,高出全省1.9個百分點,佔全省比重從14.5%提高到17.9%。人均GDP年均增長12.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7.5%、16.4%,高於全省3個、7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6%。以2013年GDP突破1萬億元和2015年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為標誌,江蘇沿海發展站上了新的起點,進入了新的階段,東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和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地位初步顯現。
二是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支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以連雲港港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基本形成,連雲港港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航,2015年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3億噸,年均增長14.8%。沿海綜合交通體系逐步完善,海洋鐵路、寧啟鐵路複線電氣化改造建成通車,連鹽、滬通、連淮揚鎮、徐宿淮鹽鐵路建設進展順利;臨海高等級公路建成通車,“三縱五橫”幹線公路網路基本建成;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延伸到南通,“一縱兩橫”幹線水運通道初步形成。沿海水利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海堤鞏固完善、區域骨幹河道整治工程有序推進,淡水資源供給、防洪減災、水資源保護和河湖管理能力明顯提高。能源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沿海發電裝機容量佔全省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風電、光伏電站併網容量分別佔全省98%和50%左右,海上風電併網容量全國第一。
三是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進產業優化升級,2015年沿海地區三次產業結構為9.2:46.8:44.0,二、三產業佔比較2009年提高3.4個百分點;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2.13%,比2009年提高近1個百分點。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沿海三市糧食總產佔全省比重達40%,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3個、國家級龍頭企業14個。先進位造業不斷壯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1%,佔全省比重上升到18.3%,百億元工業企業從3個增加到10個。現代服務業貢獻份額不斷提高,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增加到18家。海洋經濟發展明顯加快,海洋生產總值佔全省GDP比重提高到9.1%。
四是載體建設取得突破,對外開放合作不斷深化。著力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9.7%,其中出口年均增長11%;實際利用外資佔全省比重由2011年的13.9%上升至16.2%。連雲港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上合組織(連雲港)國際物流園加快建設,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一期工程建成運營。鹽城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中韓(鹽城)產業園開局良好。南通國家陸海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建設穩步推進,南通建設重要區域性交通樞紐列入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鹽城、南通綜合保稅區獲批建設,國家級開發區由2個增加到9個。
五是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科學劃定“生態紅線”,對12大類、92個重要生態功能區實施了強制性保護,沿海重要生態區比重達21.1%,建成國家生態市、縣4個。沿海節能減排、大氣污染防治、入海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和化工園區環保專項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累計關閉化工企業1000餘家。國家規劃明確的“四縱五橫”生態廊道網路初步形成,2015年沿海地區林木覆蓋率近25%。依法科學推進海域灘塗圍墾開發,以東台條子泥一期10.12萬畝為主的重大匤圍工程順利完成,累計新增匡圍灘塗約55萬畝,調出補充耕地指標1.61萬畝,為全省耕地佔補平衡作出了積極貢獻。
六是城鄉統籌紮實推進,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加快推進,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不斷提升,對人口、產業支撐能力明顯增強,2015年沿海地區城市化率達到60.8%,比2009年提高1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年均增長11.2%、12.8%。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民生實事紮實推進,沿海地區基本養老、城鄉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覆蓋率達到95%以上,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十三五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沿海新一輪發展起始之年。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沿海地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兩聚一高”目標任務,統籌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總量增速快於全省,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經濟和固定投資呈現較好發展態勢。
一是經濟增速快於全省。沿海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9%,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超過全省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佔全省比重18%,對全省增長貢獻率為20.4%。連雲港、鹽城、南通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2376.5億元、4576.1億元、6768.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8.9%、9.3%。南通GDP全年增幅全省第三。
二是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沿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總體呈現“調優、調高”的趨勢,一產增速最慢,三產增速最快。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為8.76: 45.7:45.54。與上年同期相比,一產比重下降0.47個百分點,二產比重下降1.1個百分點,三產比重上升1.57個百分點。
三是工業生產運行平穩。沿海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佔全省比重為19.2%,高於GDP佔全省比重1.2個百分點。其中,連雲港、鹽城、南通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為1302.5億元、2173.9億元、3330.4億元,同比增長9.3%、9.7%、9.8%,增幅省內排名南通第三。高技術產業產值占沿海規上工業比重14.1%,比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
四是投資拉動作用明顯。沿海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8%,增幅超過全省平均水平5.3個百分點,佔全省比重22.4%,比上年同期提高近1個百分點。其中,連雲港、鹽城、南通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為2385.2億元、3882.8億元、4812億元,分別增長14.8%、15.2%、10%,增幅省內排名鹽城第三。沿海工業投資、服務業投資、民間投資分別增長12.6%、12.5%、9.8%,超全省平均水平4.7、5.4、3個百分點,占沿海全部投資比重55.83%、43.22%、65.49%。
五是社會消費穩步增長。沿海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1.1%,超過全省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佔全省比重18.1%。其中,連雲港、鹽城、南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933.3億元、1630.9億元、2632.9億元,分別增長12.4%、11.1%、10.7%,增幅省內排名連雲港第三。
六是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沿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9%,高於全省0.4個百分點,增幅省內排名連雲港第二。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94元,同比增長8.2%,高於全省0.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5元,同比增長8.8%,高於全省0.5個百分點。

沿海發展


2015年以來,省委、省政府根據國家新的重大戰略部署,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和要求,對貫徹落實國家新戰略、推進新一輪沿海開發開放作出了與時俱進新的戰略謀划和決策部署。
2015年5月份,省委、省政府結合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對沿海地區發展作出了新的謀划,提出打造“一帶一路”建設先行基地、江海聯動發展基地、開放合作門戶基地等“三大基地”,明確在推動港產城聯動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用好改革發展試點示範平台上實現“三個突破”,加快使沿海地區成為經濟新增長極。
2015年底召開的省委全會和2016年初召開的省人代會,省委關於“十三五”規劃的建議和省政府頒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均對“十三五”沿海發展作出明確部署,指出“十三五”時期沿海要“認真落實新一輪區域發展布局,在更高起點推動沿海地區科學發展。全面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等重大戰略,發揮疊加優勢,制定新一輪支持沿海發展重大舉措,促進沿海地區及其與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打造‘一帶一路’建設先行基地、江海聯動發展基地和開放合作門戶基地,加快形成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推進港口、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建設以區域中心城市為支撐、以沿海綜合交通通道為樞紐、以近海臨港城鎮為節點的新興城鎮化地區。圍繞‘優江拓海’,發展特色海洋經濟。統籌資源開發與保護,全面提高沿海灘塗開發的規模效應和產出水平。支持淮安、泰州、宿遷融入沿海開發戰略布局。”
省委李強書記在沿海調研時進一步強調,要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高水平推進沿海開發,增強生態環境競爭力,打造沿海地區新一輪發展的強大引擎,努力建設百姓富裕、環境美好、平安和諧的沿海地區。
2016年5月份召開的全省加快推進沿海地區發展工作會議上,省委、省政府在全面總結沿海開發國家戰略實施取得的重大階段性成果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沿海地區新一輪發展的目標要求。會議指出,“根據國家戰略規劃目標,把握新的形勢和要求,沿海地區要強化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以結構性改革推進結構性調整,以創新性實踐實現國家戰略下的沿海發展優勢再造,力爭到2020年實現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9%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1%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或高於東部地區平均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形成科技創新引領、集約集聚發展、海洋經濟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高地,形成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完善、輻射帶動能力增強、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作用充分發揮的重要交通樞紐,形成對“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起示範作用、企業城市人才國際化水平更高、引進來與走出去互動並進的開放合作門戶,形成市場機制更加健全、優質要素廣泛集聚、創新創業活力迸發的體制機制優勢,形成生態環境優美、海濱風情濃郁、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宜業地區。”
2016年6月份,省委、省政府專門制定出台了《關於新一輪支持沿海發展的若干意見》(蘇發〔2016〕28號),包括目標思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對內對外開放合作、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科學圍墾開發沿海灘塗、土地利用、海域使用、財政稅收、金融支持、體制機制創新等13個方面,共45條。與以往政策意見相比,此次出台的意見內容更加全面,重點更加突出,含金量更高,對沿海發展的支持力度更大。
2016年10月份,經省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實施《江蘇省“十三五”沿海發展規劃》(蘇政辦發〔2016〕119號)。《規劃》突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圍繞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總體目標,突出創新驅動發展,全方位促進沿海及其與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重點打造“一帶一路”建設先行基地、江海聯動發展基地和開放合作門戶基地,打造具有國家多重戰略疊加優勢的戰略高地。《規劃》共10個章節,明確了“十三五”沿海地區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是指導沿海地區今後五年發展的行動綱領。
省人大也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沿海開發,2016年省人大常委會把沿海開發作為年度重點專題,開展了集中調研,形成了專題研究報告。7月份,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還審議通過了《關於在新的起點上推進我省沿海地區開發開放的決議》,及時把省委的決策部署,通過法定程序轉變為國家權力機關的意志,為新一輪沿海發展凝聚了強大動能。

主要任務


總的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並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建設“強富美高”的新江蘇,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沿海地區一體化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建成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和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
1、發展目標
到2020年,沿海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9%左右,地區生產總值佔全省GDP比重提高到18.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或高於東部地區平均水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和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速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左右,城鎮化率達65%左右。
2、發展重點
一是著力打造“一帶一路”建設先行基地。以連雲港為重點,聯動鹽城、淮安、宿遷三市,加快資源互補、產業互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一體化步伐,強化連雲港“一帶一路”交匯點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方起點的先導、支撐作用,加強與新疆、福建兩個“一帶一路”核心區的聯動,聚焦貿易投資便利、高端產業集聚、優勢產能合作、金融開發創新、海陸便捷運輸等領域,向西連接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國家和地區,向南銜接浙江舟山群島經濟區、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面向國際、承接東西、連接南北、高效通暢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打造國際商貿物流中心、產業合作創新區和人文交流深度融合區,成為我省全面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區和先導區。
二是著力打造江海聯動發展基地。以南通為重點,聯動泰州、鹽城兩市,發揮獨特的黃金水道和黃金海岸疊加優勢,突出優江拓海,放大戰略區位優勢,加大資源要素整合、空間布局優化、產業轉型發展等方面的創新力度,優化沿江、沿海生產力布局,著力建設江海聯動樞紐,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新型特色城鎮,加快構建陸海統籌、江海聯動的集約集聚發展格局,不斷強化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的龍頭帶動作用,有效溝通沿海、沿江發展,呼應對接上海、蘇南發展,輻射帶動蘇中、蘇北發展,加速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江海聯動發展基地。
三是著力打造開放合作門戶基地。充分發揮現代化中心城市在深化對內對外開放合作、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著力優化城市產業結構、空間布局、現代功能、文化特色、生態環境和治理服務,促進連雲港、鹽城、南通、泰州、淮安、宿遷6個中心城市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個性發展,使連雲港成為輻射“一帶一路”的國際化海港城市,鹽城成為以創新驅動發展和綠色發展為特徵的沿海中心城市,南通成為溝通上海、蘇南與蘇中、蘇北的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城市,泰州成為中國醫藥名城、長江經濟帶港口名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長三角地區生態名城,淮安成為淮河生態經濟帶開放發展引領區、沿運河城鎮軸綠色發展示範區和江淮風韻特色鮮明的中心城市,宿遷成為沿海地區向中西部輻射的重要節點城市。同時,以連雲港“一帶一路”交匯點、南通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鹽城中韓產業園、泰州中國醫藥城、淮安台資企業產業轉移集聚服務示範區、宿遷國家級電子商務產業園等為重點,推進重大開放合作載體建設,加強綜合配套改革,先行試點試驗,合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開放合作門戶基地。
3、主要任務
一是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提升綜合實力上實現新突破。全面貫徹中央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部署,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認真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項重點任務,調存量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擴有效增量培育發展新動能,提高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躍升。重點加快化解船舶、鋼鐵、水泥等行業過剩產能,淘汰小化工等重污染企業,補齊交通基礎設施、城鎮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短板,增強沿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充分發揮國家戰略集聚帶和疊加帶開發效應,不斷提升沿海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二是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上實現新突破。緊緊圍繞“一中心”、“一基地”建設,加快構建沿海產業科技創新體系,推動沿海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加大沿海科技創新投入,推進“智慧沿海”工程,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增強沿海產業發展後勁。推動沿海地區和省屬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建,強化面向海洋經濟的產業技術創新,催生一批高科技海洋經濟新業態。全面落實中國製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和“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先進位造業和現代農業,促進沿海產業做大規模體量,加速邁向中高端水平。力爭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GDP的比重提高到2.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40%,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0%左右,高效農業面積佔耕地面積比重達55%。
三是大力推進一體化發展,在更大範圍整合資源上實現新突破。優化整合沿海及其周邊地區資源要素,整體謀划海洋和陸地開發,統籌布局海域、海岸帶、內陸腹地產業,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重點,推動產業一體布局、資源要素一體配置、基礎設施一體建設、生態環境一體整治,形成並強化整體優勢和綜合競爭力,構建國家重大戰略組合推進的一體化發展格局,不斷放大國家戰略集聚帶和疊加帶開發效應。同時,圍繞提升重點港口綜合競爭力,以區域性中心城市為支撐、以綜合交通通道為紐帶,加快構建港產城一體化發展、融合發展的特色優勢,帶動整個沿海地區發展水平提升。
四是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在促進沿海可持續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堅持生態優先,嚴守生態紅線,確保空間面積不減少、生態功能不降低、用地性質不改變、資源使用不超限。嚴把環保准入門檻,推進產業園區生態化改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加快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真正讓黃金海岸產生黃金效益。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紮實開展大氣、水、土壤治理行動,加強重要河口、湖泊濕地、濱海濕地、河流濕地、海域海島海岸的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持續改善沿海環境質量。推進沿海植樹造林,建設“綠色沿海”,到2020年,沿海地區林木覆蓋率提高到25%。同時,按照新的發展理念和生態優先原則,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統一,科學開發利用沿海灘塗資源。
五是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在釋放沿海發展活力動力上實現新突破。進一步創新政府服務方式,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推進“放管服”改革,致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進一步發揮試點試驗平台作用,大力推進開放型經濟制度創新,推動自貿區政策在沿海地區複製推廣。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在重大項目布局、試點試驗平台、財稅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分解落實新一輪支持沿海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強化統籌協調,著力打破行政區劃和利益固化藩籬,積極構建一體化發展協調機制。進一步創新沿海發展投融資機制,推動設立“一帶一路”(江蘇沿海)系列投資基金,組織地方投融資平台聯合發行“一帶一路”(江蘇沿海)系列集合債券,為沿海地區擴大融資、增加投入提供有效支持。

重點工作


1、重點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十”,即在南北1000公里、東西20公里範圍內,堅持以港促產、依港建城、以產興城、產城強港,促進港口、產業、城鎮在良性交互中實現自我提升,著力打造港口群+產業帶+城鎮軸“三位一體”的臨海經濟走廊,加快形成沿海經濟發展的隆起帶、帶動帶。“百”,即著力整合100公里左右腹地資源,進一步拓展沿海開發的深度和廣度,完善綜合交通和集疏運體系,推進沿海港口群與內河港口聯動發展,推動連雲港、鹽城、南通與淮安、泰州、宿遷互聯互通、優勢互補、融合發展,促進城鎮科學布局、合理分工,充分發揮“3+3”組合優勢,強化港產城整體聯動效應,增強沿海綜合競爭力。“千”,即充分發揮1000公里黃金海岸優勢,推進陸海統籌發展,科學布局港口、產業、城鎮,全面提升沿海港口綜合競爭力,大力發展臨港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海洋產業,著力建設臨海特色城鎮,積極打造“智慧沿海”,推動形成港口、海洋經濟、臨港產業三大特色優勢,促進經濟發展空間有效拓展。“萬”,即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產出效益,力爭“十三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幅高於全省3個百分點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幅高於全省1.5個百分點左右,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5萬億元左右,經濟總量佔全省比重提升3個百分點以上。
2、著力做好沿海開發投融資服務。積極推進各類金融機構、有實力的企業和社會資本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左右的“一帶一路”(江蘇沿海)系列專項投資基金和發展投資基金。目前,“一帶一路”(江蘇沿海)開發投資基金、江蘇南通沿海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已設立運營,“一帶一路”(江蘇沿海)產城融合發展、海洋經濟、新能源發展等系列專項投資基金前期工作穩步推進,總規模超過500億元。當前正全力以赴抓緊籌備設立企業化、市場化、國際化運作的“一帶一路”(江蘇沿海)發展投資基金,已確定參與投資基金的央企、省企、沿海各市地方國企名單,正在進行登記前的程序,總規模300億元,更進一步體現了江蘇貫徹實施“一帶一路”國家重大戰略的務實舉措。同時,組織推進沿海市縣國有投融資平台聯合發行“一帶一路”(江蘇沿海)系列集合債券,在第一期規模為26億元的南通新型城鎮化建設集合債券成功發行的基礎上,複製推廣南通經驗,著手在連雲港、宿遷、鹽城、淮安、泰州等地開展集合債券發行前期準備工作,總規模超過 100億元。同時,匯聚各方發展資源,成立江蘇省沿海發展聯合會,搭建投融資等重大平台,為新一輪沿海發展提供政策諮詢、投融資等多方面服務。
3、協調推進沿海與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沿海周邊各市在對接落實國家新的戰略中,主動融入沿海一體化發展,借船出海、借海揚帆的意願都十分迫切。我辦積極響應,全力支持淮安、泰州、宿遷與沿海三市融合互動發展,在編製省“十三五”沿海發展規劃時,將淮安、泰州、宿遷納入沿海開發整體布局來謀划,重點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分工協作、資源要素優勢互補,更好發揮沿海開發拉動蘇北發展的增長極、增長帶作用,共同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打造“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基地,形成國家重大戰略組合推進的一體化發展格局。下一步將圍繞增強沿海地區整體競爭力,加大沿海港口整合力度,科學整合沿海地區資源要素,制定出台《江蘇沿海地區港產城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構建港產城一體化發展、融合發展的特色優勢,帶動整個沿海地區發展水平提升。
4、籌備召開江蘇沿海投資推介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沿海地區發展,根據省委主要領導在沿海調研時關於在沿海組織國際大招商的指示,今年擬籌備召開江蘇沿海投資推介會,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省黨代會精神,搶抓沿海地區多重國家戰略疊加機遇,搭建招商大平台,引進大項目,著力擴大有效投資,推動沿海與其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同時,利用推介會,對下一階段沿海發展重點工作進行部署。